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三观萌发和塑造的关键阶段,进而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其德育教育指导十分必要。德育教育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广大教师亦不断对传统的德育教育管理方法进行了创新与调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当然,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教育需要迎合新时期的育人标准推进,本文就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意义;策略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发展,我国小学素质教育不断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力争通过全面强化学生核心素养来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需要重点推进德育教育,从德育教育中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精神品德,這对学生日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综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切实做好教学创新,将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21世纪的人才培养注重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而核心素养便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差异性较大,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便需要严格结合这种差异性予以实施。要知道,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和思维发展的初期阶段,合理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其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得学生能够科学的认识到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最终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1]。
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十分必要,这关乎到小学生能否在进入青春期后更好的坚定自己的正确立场,核心素养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奠定正确的思想理论基础,避免学生在日后的成长中步入歧途。要知道,当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三观”后,其便能够实现自我约束,且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自身亦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一)立德树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三观”
在幕强时代下,教师便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当为学生们做好表率,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已经成为了小学德育教育管理中的关键。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思想观念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进而需要在此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管理,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教师这份职业承载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教师自身必须要到严于律己,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这样才能不影响学生的德育教育质量。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环境的优化,如在教师中布置一些适合开展德育教育的内容。
例如,在关于人物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搜集一些具有先进事迹的名人,以此来为学生奠定高尚的道德品质基础。如周恩来、董存瑞、黄继光、焦裕禄和邓稼先等,这些具有红色革命文化的历史人物个性鲜明,先进人物事迹不仅能够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在这些素材的选择与写作训练中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操,让学生领会到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优秀的党员和革命战士用鲜血换回来的,从而帮助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并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先进模范人物的相关书刊布置在班级的图书角,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从而实现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德育作用[2]。
(二)关爱学生,引导他们融入集体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管理需要融入学生的内心,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沟通便于教师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有的放矢的为学生制定出良好的德育计划。当然,核心素养下的德育管理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存在的疑问,这便要求教师要充分融入到学生的集体,了解学生之所想,才能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如教师可在关怀学生的同时脱下教师的“外套”,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以此来获得学生的信任。
例如,班里有一位性格比较内向的女同学,她文化课成绩不算理想,但却有着较强的舞蹈天赋,为了能够让这位女同学的特长得到良好的发挥,教师便可以鼓励她参加校园舞蹈大赛,这名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得到了教师的激励与关切,同时性格也变得格外开朗。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其在文化课方面的成绩也明显上升。实际上,这个过程便是通过引导学生融入集体,并以此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最后实现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三)家校合作,实现德育教育的高效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德育教育方面,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为此,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贯彻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培养,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思想品德。在家校合作推进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主动出击,与家长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家庭氛围中的生活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状态。此外,教师要引导家长认识到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意识到父母应当为自己的孩子做出一个好榜样,从家庭生活中增强孩子的良好道德意识,如具备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在家校合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3]。
结语:
小学德育教育是当下素质教育的关键,加强德育教育是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养提升的重要基础。然而,在我国小学素质教育阶段,诸多教师对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还不到位,不能有效促进小学生建立起完善的精神品德。因此,广大小学教师加强德育教育管理的重视,并在德育教育中积极迎合核心素养教育的具体要求,全面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希望能够借此促进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最大化实现。
参考文献
[1]潘笑玉.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读写算,2020(34):29-30.
[2]方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德育教育策略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8.
[3]朱玉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德育策略初探[J].甘肃教育,2020(17):34-35.
(山东省新泰市向阳实验学校 271200)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意义;策略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发展,我国小学素质教育不断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力争通过全面强化学生核心素养来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需要重点推进德育教育,从德育教育中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精神品德,這对学生日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综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切实做好教学创新,将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21世纪的人才培养注重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而核心素养便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差异性较大,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便需要严格结合这种差异性予以实施。要知道,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和思维发展的初期阶段,合理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其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得学生能够科学的认识到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最终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1]。
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十分必要,这关乎到小学生能否在进入青春期后更好的坚定自己的正确立场,核心素养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奠定正确的思想理论基础,避免学生在日后的成长中步入歧途。要知道,当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三观”后,其便能够实现自我约束,且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自身亦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一)立德树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三观”
在幕强时代下,教师便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当为学生们做好表率,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已经成为了小学德育教育管理中的关键。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思想观念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进而需要在此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管理,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教师这份职业承载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教师自身必须要到严于律己,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这样才能不影响学生的德育教育质量。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环境的优化,如在教师中布置一些适合开展德育教育的内容。
例如,在关于人物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搜集一些具有先进事迹的名人,以此来为学生奠定高尚的道德品质基础。如周恩来、董存瑞、黄继光、焦裕禄和邓稼先等,这些具有红色革命文化的历史人物个性鲜明,先进人物事迹不仅能够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在这些素材的选择与写作训练中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操,让学生领会到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优秀的党员和革命战士用鲜血换回来的,从而帮助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并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先进模范人物的相关书刊布置在班级的图书角,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从而实现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德育作用[2]。
(二)关爱学生,引导他们融入集体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管理需要融入学生的内心,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沟通便于教师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有的放矢的为学生制定出良好的德育计划。当然,核心素养下的德育管理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存在的疑问,这便要求教师要充分融入到学生的集体,了解学生之所想,才能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如教师可在关怀学生的同时脱下教师的“外套”,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以此来获得学生的信任。
例如,班里有一位性格比较内向的女同学,她文化课成绩不算理想,但却有着较强的舞蹈天赋,为了能够让这位女同学的特长得到良好的发挥,教师便可以鼓励她参加校园舞蹈大赛,这名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得到了教师的激励与关切,同时性格也变得格外开朗。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其在文化课方面的成绩也明显上升。实际上,这个过程便是通过引导学生融入集体,并以此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最后实现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三)家校合作,实现德育教育的高效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德育教育方面,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为此,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贯彻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培养,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思想品德。在家校合作推进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主动出击,与家长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家庭氛围中的生活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状态。此外,教师要引导家长认识到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意识到父母应当为自己的孩子做出一个好榜样,从家庭生活中增强孩子的良好道德意识,如具备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在家校合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3]。
结语:
小学德育教育是当下素质教育的关键,加强德育教育是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养提升的重要基础。然而,在我国小学素质教育阶段,诸多教师对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还不到位,不能有效促进小学生建立起完善的精神品德。因此,广大小学教师加强德育教育管理的重视,并在德育教育中积极迎合核心素养教育的具体要求,全面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希望能够借此促进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最大化实现。
参考文献
[1]潘笑玉.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读写算,2020(34):29-30.
[2]方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德育教育策略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8.
[3]朱玉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德育策略初探[J].甘肃教育,2020(17):34-35.
(山东省新泰市向阳实验学校 2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