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时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后汉书·华佗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习武练功应张弛有度,过则为害。炎炎夏日,练习武功的您,当心疲劳过度导致机体状态失衡,引起练功后产生疲劳综合症。在此,笔者为您介绍点按穴位防治夏季练功出现的疲劳综合症。
研究表明,点按某些穴位,可以起到整体防治作用。针对习练的拳种不同、出现的症状不同、季节不同,选择的方法又不同,则体现了中医辩证论治的特点。
笔者根据数年教学及练功经验,总结夏季练功疲劳综合症的表现为:1.剧烈运动后出现头晕、恶心、心慌、胸闷等症状,第二天出现四肢酸痛、困倦乏力、头脑昏沉等症状。2.意念过强引起的失眠、健忘、烦躁易怒、头胀等症状。针对以上症状的出现与机理,本文将从中医学理论出发进行分析,让读者了解中医与武术之间的紧密联系。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体自身亦是一个整体,故人体气血的盛衰是随着季节气侯的变化而变化,如在图表中,夏为火,长夏为土;在五脏则夏为心,长夏为脾。农历四月至五月心气旺,这时人会随温度上升而显得烦躁,此时剧烈运动易使人心慌,急躁易怒。意念过强则极易失眠、健忘、烦闷、头胀。因心主血脉,藏神志,在液为汗,若运动出汗过多,则耗伤心阴,心火太旺则煎熬肾水。农历六月,人体脾气旺,暑湿重,人易困倦乏力,剧烈运动后可出现四肢酸痛、头脑昏沉、恶心厌食等症状。因脾主肌肉四肢,主运化,脾喜燥恶湿。天气炎热使人运动前后贪食生冷寒凉之品,再加上运动过度致脾失健运,故易出现厌食、恶心等症状。
针对以上症状的出现,按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可将其分为心火上炎、脾失健运两种类型,采用调气血、通经脉、治病求本的点穴疗法。
一、心火上炎型
1.症状:心慌、失眠、健忘、急躁意怒、烦闷、头胀。
2.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3.选穴:神门、太溪、风池。
4.定位:Ⅰ神门穴(属手少阴心经)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处(图1)。Ⅱ太溪穴(属足少阴肾经)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图2)。Ⅲ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在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图3)。
5.操作:练功前10分钟,先以单手拇指点按神门穴(图4),由轻至重至有酸麻感为佳,约1分钟。再以单手拇指点按太溪穴(图5),由轻至重至有酸麻感为佳,约1分钟。点按神门穴有降心火、安神志之效,点按太溪穴有滋肾水、强腰膝之功,使肾水上济于心火。最后以双手十指交叉背于脑后,双手拇指顶按在两侧风池穴上(图6),由轻至重逐渐加力,至有酸麻感为佳,约1分钟。此为通血脉、安神志之理。如此循环点按三组,每组每穴一分钟,此为预防手法。如出现上述症状,可于晨起及夜晚休息前行此点穴法,手法上加强对风池穴的刺激。
注意:选穴要准,刺激力度因人而宜。
二、脾失健运
1.症状:四肢酸痛、困倦乏力、厌食、恶心、头脑昏沉。
2.治法:健脾益气,升清降浊。
3.选穴:足三里、风池、三阴交。
4.定位:Ⅰ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图7)。Ⅱ风池穴(同上)。Ⅲ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图8)。
5.操作:练功前10分钟,先以单手拇指点按足三里穴(图9),由轻至重至有酸麻感为佳,约1分钟。再以双手十指交叉背于脑后,双拇指顶按在两侧风池穴上(图10),由轻至重至有酸麻感为佳,约1分钟。最后以单手拇指点按三阴交穴(图11),由轻至重加力至有酸麻感为佳,约1分钟。此为健脾益气、通络止痛之法。以上为预防手法。如出现症状,可于晨起及夜晚休息前行此点穴法,手法上加强对足三里穴的刺激,饮食上控制生冷寒凉食物的摄入。
五时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后汉书·华佗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习武练功应张弛有度,过则为害。炎炎夏日,练习武功的您,当心疲劳过度导致机体状态失衡,引起练功后产生疲劳综合症。在此,笔者为您介绍点按穴位防治夏季练功出现的疲劳综合症。
研究表明,点按某些穴位,可以起到整体防治作用。针对习练的拳种不同、出现的症状不同、季节不同,选择的方法又不同,则体现了中医辩证论治的特点。
笔者根据数年教学及练功经验,总结夏季练功疲劳综合症的表现为:1.剧烈运动后出现头晕、恶心、心慌、胸闷等症状,第二天出现四肢酸痛、困倦乏力、头脑昏沉等症状。2.意念过强引起的失眠、健忘、烦躁易怒、头胀等症状。针对以上症状的出现与机理,本文将从中医学理论出发进行分析,让读者了解中医与武术之间的紧密联系。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体自身亦是一个整体,故人体气血的盛衰是随着季节气侯的变化而变化,如在图表中,夏为火,长夏为土;在五脏则夏为心,长夏为脾。农历四月至五月心气旺,这时人会随温度上升而显得烦躁,此时剧烈运动易使人心慌,急躁易怒。意念过强则极易失眠、健忘、烦闷、头胀。因心主血脉,藏神志,在液为汗,若运动出汗过多,则耗伤心阴,心火太旺则煎熬肾水。农历六月,人体脾气旺,暑湿重,人易困倦乏力,剧烈运动后可出现四肢酸痛、头脑昏沉、恶心厌食等症状。因脾主肌肉四肢,主运化,脾喜燥恶湿。天气炎热使人运动前后贪食生冷寒凉之品,再加上运动过度致脾失健运,故易出现厌食、恶心等症状。
针对以上症状的出现,按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可将其分为心火上炎、脾失健运两种类型,采用调气血、通经脉、治病求本的点穴疗法。
一、心火上炎型
1.症状:心慌、失眠、健忘、急躁意怒、烦闷、头胀。
2.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3.选穴:神门、太溪、风池。
4.定位:Ⅰ神门穴(属手少阴心经)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处(图1)。Ⅱ太溪穴(属足少阴肾经)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图2)。Ⅲ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在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图3)。
5.操作:练功前10分钟,先以单手拇指点按神门穴(图4),由轻至重至有酸麻感为佳,约1分钟。再以单手拇指点按太溪穴(图5),由轻至重至有酸麻感为佳,约1分钟。点按神门穴有降心火、安神志之效,点按太溪穴有滋肾水、强腰膝之功,使肾水上济于心火。最后以双手十指交叉背于脑后,双手拇指顶按在两侧风池穴上(图6),由轻至重逐渐加力,至有酸麻感为佳,约1分钟。此为通血脉、安神志之理。如此循环点按三组,每组每穴一分钟,此为预防手法。如出现上述症状,可于晨起及夜晚休息前行此点穴法,手法上加强对风池穴的刺激。
注意:选穴要准,刺激力度因人而宜。
二、脾失健运
1.症状:四肢酸痛、困倦乏力、厌食、恶心、头脑昏沉。
2.治法:健脾益气,升清降浊。
3.选穴:足三里、风池、三阴交。
4.定位:Ⅰ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图7)。Ⅱ风池穴(同上)。Ⅲ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图8)。
5.操作:练功前10分钟,先以单手拇指点按足三里穴(图9),由轻至重至有酸麻感为佳,约1分钟。再以双手十指交叉背于脑后,双拇指顶按在两侧风池穴上(图10),由轻至重至有酸麻感为佳,约1分钟。最后以单手拇指点按三阴交穴(图11),由轻至重加力至有酸麻感为佳,约1分钟。此为健脾益气、通络止痛之法。以上为预防手法。如出现症状,可于晨起及夜晚休息前行此点穴法,手法上加强对足三里穴的刺激,饮食上控制生冷寒凉食物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