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被“遗弃”五年、无人赏识的小制作独立电影,不仅在2月底美国电影界的“独立精神奖”评选中,一举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的4项大奖,更在第二天的第79届奥斯卡上,拿下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创剧本两项大奖。
和影片讲述的故事一样,它受冷或得奖,都因为这实在是众多标准“美女”中的一个另类
在我们熟悉的社会里,考上大学属于成功,考不上便是失败,考上名牌大学更加成功;在学术领域,头衔越大、获得的资金越多,也越功成名就;若是商人,钱赚得越多便越成功。在美国,“成功人士”在私下里给不成功人士一个雅号,叫做“输家”(loser),也可以译成文绉绉的“失败者”。
《阳光小美女》(Little Miss Sunshine,又译《选美一家亲》,讲的就是一个loser家庭的故事,但老美喜欢用dysfunctional这个词来形容,表示该家庭运作不当,功能失调。
一部颠覆了一切传统标准的影片
7年前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美国丽人》便是关于一个这样的畸形家庭,但那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从经济上不能算“失败”;而《美女》更偏底层,经受着金钱窘迫和管理失衡的双重压力。胡佛一家不是得过且过、自甘沉沦的家庭,他们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样,无时无刻不盼望着成功,追求着卓越,其中有人曾站到象牙塔尖。然而,成功和失败之间并没有一道万丈鸿沟,有时,只是一念之差。
影片中,胡佛一家的塑造略带夸张,我们先看这6个家庭成员的“成功系数”:爸爸理查德的口号就是“拒绝认输”,颇似闽南话歌曲《爱拼才会赢》,他教授他人一套九个步骤的成功法则,属于一个类似传销的骗术,明明自己被人忽悠了,但拒不接受现实。他的鸵鸟精神可悲也可敬。因为丈夫没有收入,妈妈谢罗成了养家糊口的大梁,她对于这第二次婚姻非常执着,千方百计维持家庭的运作,她是这个家庭没有立马崩溃的主要原因。舅舅弗兰克曾经辉煌过,他是美国头号普鲁斯特研究专家,但因为单恋的男生“弃他而去,爱上了第二号普鲁斯特专家”,便一蹶不振,差点自杀,当然也被大学扫地出门。爷爷似乎仍未结束青春期,吸毒、好色、满嘴脏话,连老人院都不敢收容他。正属青春叛逆期的哥哥却似乎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憎恨所有家人,并发誓拒开金口,直到考上飞机驾驶员;然而,就是这梦想也被无情粉碎,因为他患有色盲,根本不可能飞翔蓝天。7岁的妹妹“橄榄”身材不苗条,相貌不出众,但痴迷于儿童选美。
影片围绕着全家人送小妹妹去加州选美而展开,故事发生在全家从新墨西哥州驱车去南加州的两天里,格局是一部公路片。有趣的是,他们所驾驶的大众牌小面包车不仅是一个道具,也是片中的“主角”之一,它的象征性甚至超过了真人扮演的角色——它漆成黄色,很阳光;它很破旧,需要乘客推着才能发动引擎;它也很实用,哐里哐啷跑完了全程,像唐僧西天取经似的载着这个家庭蹒跚前进。
该片的颠覆意义在于套用了传统的家庭励志片,但在多数细节上做了颠倒和嘲讽。爷爷像愤青,孙子像孤寡老人;爸爸做白日梦,妈妈脚踏实地;学者为情所困,幼女头脑清醒,不达目标不罢休。如果说,这个家庭的多数人仍追求世俗的成功,那么,爷爷绝对是例外,他只顾肉欲不想未来,从人物背景的角度讲,应该是六七十年代嬉皮士的残余,从戏剧结构讲是相反相成的“反面典型”。爷爷半途因吸毒暴毙,堪称全片最黑色幽默的一笔;而爷爷传授给“橄榄”的舞蹈,更成为影片骇世惊俗的高潮,不仅把影片中陪同选美的家长吓得目瞪口呆,也是对世俗成功的最大嘲讽。
外表不羁但骨子守旧
选美和选秀是当下美国和中国通俗文化中最为热门的活动,表现形式五花八门,但细究起来,选美是最荒谬的衡量成败的标尺,除了强化某种大众审美趣味外,只能让人变得更为虚假肤浅。在影片中,儿童选美是整个社会对于“成功”评判的一个浓缩,而对抗这种机制的最佳方法,便是“以毒攻毒”,即参加选美但展现跟选美所追求的相反的特色,这跟我们某些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大书特书考试制度的弊病有异曲同工之妙。
影片对于现实的把握准确又及时,然而剧本完成后却怀胎五载,因为资金等问题,一直没有投拍。导演是一对夫妻档,以拍摄MV和广告著称,但影片丝毫不见这类导演惯用的镜头炫耀。八百万的预算不可能启用大明星,却歪打正着,挑选了最理想的组合:即一流的演技、二流的名气、三流的身价。克涅尔、科莱特和阿尔金在圈内都有良好的口碑,但不是家喻户晓的演员,斯蒂夫
和影片讲述的故事一样,它受冷或得奖,都因为这实在是众多标准“美女”中的一个另类
在我们熟悉的社会里,考上大学属于成功,考不上便是失败,考上名牌大学更加成功;在学术领域,头衔越大、获得的资金越多,也越功成名就;若是商人,钱赚得越多便越成功。在美国,“成功人士”在私下里给不成功人士一个雅号,叫做“输家”(loser),也可以译成文绉绉的“失败者”。
《阳光小美女》(Little Miss Sunshine,又译《选美一家亲》,讲的就是一个loser家庭的故事,但老美喜欢用dysfunctional这个词来形容,表示该家庭运作不当,功能失调。
一部颠覆了一切传统标准的影片
7年前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美国丽人》便是关于一个这样的畸形家庭,但那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从经济上不能算“失败”;而《美女》更偏底层,经受着金钱窘迫和管理失衡的双重压力。胡佛一家不是得过且过、自甘沉沦的家庭,他们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样,无时无刻不盼望着成功,追求着卓越,其中有人曾站到象牙塔尖。然而,成功和失败之间并没有一道万丈鸿沟,有时,只是一念之差。
影片中,胡佛一家的塑造略带夸张,我们先看这6个家庭成员的“成功系数”:爸爸理查德的口号就是“拒绝认输”,颇似闽南话歌曲《爱拼才会赢》,他教授他人一套九个步骤的成功法则,属于一个类似传销的骗术,明明自己被人忽悠了,但拒不接受现实。他的鸵鸟精神可悲也可敬。因为丈夫没有收入,妈妈谢罗成了养家糊口的大梁,她对于这第二次婚姻非常执着,千方百计维持家庭的运作,她是这个家庭没有立马崩溃的主要原因。舅舅弗兰克曾经辉煌过,他是美国头号普鲁斯特研究专家,但因为单恋的男生“弃他而去,爱上了第二号普鲁斯特专家”,便一蹶不振,差点自杀,当然也被大学扫地出门。爷爷似乎仍未结束青春期,吸毒、好色、满嘴脏话,连老人院都不敢收容他。正属青春叛逆期的哥哥却似乎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憎恨所有家人,并发誓拒开金口,直到考上飞机驾驶员;然而,就是这梦想也被无情粉碎,因为他患有色盲,根本不可能飞翔蓝天。7岁的妹妹“橄榄”身材不苗条,相貌不出众,但痴迷于儿童选美。
影片围绕着全家人送小妹妹去加州选美而展开,故事发生在全家从新墨西哥州驱车去南加州的两天里,格局是一部公路片。有趣的是,他们所驾驶的大众牌小面包车不仅是一个道具,也是片中的“主角”之一,它的象征性甚至超过了真人扮演的角色——它漆成黄色,很阳光;它很破旧,需要乘客推着才能发动引擎;它也很实用,哐里哐啷跑完了全程,像唐僧西天取经似的载着这个家庭蹒跚前进。
该片的颠覆意义在于套用了传统的家庭励志片,但在多数细节上做了颠倒和嘲讽。爷爷像愤青,孙子像孤寡老人;爸爸做白日梦,妈妈脚踏实地;学者为情所困,幼女头脑清醒,不达目标不罢休。如果说,这个家庭的多数人仍追求世俗的成功,那么,爷爷绝对是例外,他只顾肉欲不想未来,从人物背景的角度讲,应该是六七十年代嬉皮士的残余,从戏剧结构讲是相反相成的“反面典型”。爷爷半途因吸毒暴毙,堪称全片最黑色幽默的一笔;而爷爷传授给“橄榄”的舞蹈,更成为影片骇世惊俗的高潮,不仅把影片中陪同选美的家长吓得目瞪口呆,也是对世俗成功的最大嘲讽。
外表不羁但骨子守旧
选美和选秀是当下美国和中国通俗文化中最为热门的活动,表现形式五花八门,但细究起来,选美是最荒谬的衡量成败的标尺,除了强化某种大众审美趣味外,只能让人变得更为虚假肤浅。在影片中,儿童选美是整个社会对于“成功”评判的一个浓缩,而对抗这种机制的最佳方法,便是“以毒攻毒”,即参加选美但展现跟选美所追求的相反的特色,这跟我们某些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大书特书考试制度的弊病有异曲同工之妙。
影片对于现实的把握准确又及时,然而剧本完成后却怀胎五载,因为资金等问题,一直没有投拍。导演是一对夫妻档,以拍摄MV和广告著称,但影片丝毫不见这类导演惯用的镜头炫耀。八百万的预算不可能启用大明星,却歪打正着,挑选了最理想的组合:即一流的演技、二流的名气、三流的身价。克涅尔、科莱特和阿尔金在圈内都有良好的口碑,但不是家喻户晓的演员,斯蒂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