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木炭还原氧化铜是一种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质量配比、反应物状态的探究,提高实验效果,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 木炭还原氧化铜 反应原理 实验分析 质量配比 研细混匀 反应条件 实验现象 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一种比较重要的化学反应,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氧化还原反应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其中,木炭还原氧化铜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是一种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很有力度的说明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内涵,但此实验能否成功在条件选择上是一个难点,下面针对做此实验做一探讨,阐明自己的观点。
化学反应原理:
碳在高温下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将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本身氧化成二氧化碳。
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配比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其炭和氧化铜的理论质量比是1:13.3,但实际进行实验时,效果不理想,还原物为紫红色铜块并夹有黑色粉末。在实际操作中,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限制在1:(9-13)的范围内效果较好。比例过高,氧化铜不能完全反应,现象不明显;比例过低,炭粉有剩余,遮盖了铜的紫红色。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质量比是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在1:5-1:14的范围内均可得到颗粒状铜,而最佳质量比是1:11。
实验效果:
质量比1:5时,还原产物:紫红色铜粉末夹有大量的黑色粉末,
质量比1:11时,还原产物:颗粒状铜结块,呈海绵状黄色,无黑色粉末,
质量比1:13时,还原产物:颗粒状暗红色铜结块,夹少量黑色粉末。
由上述实验参数可知,木炭还原氧化铜最佳质量比为1:11
2.反应物要研细混匀
为了使氧化铜和木炭这两种反应物充分接触,要把刚烘烤过的木炭放在研钵中研细,再加入新制的氧化铜,一起混匀,能否混合均匀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
[原理]
硝酸铜受热分解:2Cu(NO3)2=2CuO 4NO2↑ O2↑
[操作]
(1).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硝酸铜晶体,滴入几滴水,使它溶解。
(2).旋转并加热试管,使管壁上形成一层均匀的氧化铜薄层。
(3).加入干燥的木炭粉
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在课前用水把混匀的氧化铜和木炭粉调成糊状,用玻璃棒把糊状物均匀涂在薄壁试管底部内壁上,晾干后进行还原操作。由于反应物的量少,反应需要的时间短,加热一会儿后,就可以在试管内壁可见紫红色的铜镜出现。
3.反应条件:高温
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要做好该实验,必须能使学生同时看到三种不同的现象:①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生成;②反应明显放热;③有块状或海绵状的紫红色金属铜产生。因此,无论是炭过量还是氧化铜过量,最终都会有黑色物质混杂在生成物中,不易观察到紫红色的金属铜。
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现象: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在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为铜,所以黑色的粉末变为红色,同时反应中的碳夺得氧化铜中的氧变为二氧化碳,所以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参考文献
[1]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实验版
[2] 昌吉师专学报.1999年9月.第三期.王莉
【关键词】 木炭还原氧化铜 反应原理 实验分析 质量配比 研细混匀 反应条件 实验现象 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一种比较重要的化学反应,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氧化还原反应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其中,木炭还原氧化铜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是一种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很有力度的说明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内涵,但此实验能否成功在条件选择上是一个难点,下面针对做此实验做一探讨,阐明自己的观点。
化学反应原理:
碳在高温下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将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本身氧化成二氧化碳。
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配比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其炭和氧化铜的理论质量比是1:13.3,但实际进行实验时,效果不理想,还原物为紫红色铜块并夹有黑色粉末。在实际操作中,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限制在1:(9-13)的范围内效果较好。比例过高,氧化铜不能完全反应,现象不明显;比例过低,炭粉有剩余,遮盖了铜的紫红色。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质量比是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在1:5-1:14的范围内均可得到颗粒状铜,而最佳质量比是1:11。
实验效果:
质量比1:5时,还原产物:紫红色铜粉末夹有大量的黑色粉末,
质量比1:11时,还原产物:颗粒状铜结块,呈海绵状黄色,无黑色粉末,
质量比1:13时,还原产物:颗粒状暗红色铜结块,夹少量黑色粉末。
由上述实验参数可知,木炭还原氧化铜最佳质量比为1:11
2.反应物要研细混匀
为了使氧化铜和木炭这两种反应物充分接触,要把刚烘烤过的木炭放在研钵中研细,再加入新制的氧化铜,一起混匀,能否混合均匀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
[原理]
硝酸铜受热分解:2Cu(NO3)2=2CuO 4NO2↑ O2↑
[操作]
(1).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硝酸铜晶体,滴入几滴水,使它溶解。
(2).旋转并加热试管,使管壁上形成一层均匀的氧化铜薄层。
(3).加入干燥的木炭粉
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在课前用水把混匀的氧化铜和木炭粉调成糊状,用玻璃棒把糊状物均匀涂在薄壁试管底部内壁上,晾干后进行还原操作。由于反应物的量少,反应需要的时间短,加热一会儿后,就可以在试管内壁可见紫红色的铜镜出现。
3.反应条件:高温
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要做好该实验,必须能使学生同时看到三种不同的现象:①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生成;②反应明显放热;③有块状或海绵状的紫红色金属铜产生。因此,无论是炭过量还是氧化铜过量,最终都会有黑色物质混杂在生成物中,不易观察到紫红色的金属铜。
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现象: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在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为铜,所以黑色的粉末变为红色,同时反应中的碳夺得氧化铜中的氧变为二氧化碳,所以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参考文献
[1]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实验版
[2] 昌吉师专学报.1999年9月.第三期.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