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宝玉则是青海果洛藏民世代仰视的神山。山神祭祀日的祭台上,桑烟旋绕、吼声激越,孔武雄健的藏民身姿恍如战神重临。
6月上旬,在朝拜过阿尼玛卿神山后,我们在端午节那天傍晚来到了年宝玉则雪山,在山下仙女湖畔的草地上露宿扎营。
这座果洛草原上的神山是青海藏族果洛三部的发祥地,山下仙女湖畔的拉布则(意指祭台),就是传说中果洛祖先猎人与年宝玉则山神小女儿的成婚之地;他们的后代繁衍成了三大部落,三部落下又有众多小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神山,但年宝玉则始终是全体果洛藏族的共同神山。每年藏历五月初四,也就是农历端午前的一天,是年宝玉则的山神祭祀日。
过去,每逢山神节,远近大小部落凡要参加祭祀的男子(按规矩妇女不得参加祭祀),必须先洗净了身,方可携带供品祭物,在当日清晨骑马前来敬山神。时至今日,马匹换成了摩托车,但人们拜祭的虔诚仍丝毫不减。
今夜星空很美丽
以天气善变无常而出名的年宝玉则,也是青海久治县降雨最多的地方,素有“北方气候南方雨”的说法。而我们似乎得到了天神的庇佑,傍晚到达神山下,天晴开了;太阳照耀下的仙女湖草地显得慵懒惬意。两位三日前到妖女湖扎营的驴友说,三天来一直阴雨,从仙女湖到妖女湖的小路全是烂泥和水,我们来的下午天才晴。
入夜气温急降。我们一边在草地上扎帐篷,一边也抓紧做饭。野炊主食材料是方便面饼,加上肉肠、肉罐头,无须高温高压。小煤气罐上支起普通炖锅,荤素搭配着煮。蔬菜在炖锅中沸腾了十分钟,入口仍是咔嘭作响的,甘鲜透齿。高原上,这样子吃蔬菜(不用高压锅),才别具口感与风味。
天色完全暗下来时,已快晚上九点了。我却兴奋得无法入睡,亮着手电、头灯,爬出帐篷看星星。此刻清冷澄明的星空,就像是绚烂的童话世界,满天星光展现着宇宙的深邃与久远。我想,置身于如此美丽的夜空下,在睡梦中肯定能周游神界吧,于是钻进帐篷,安然入睡。半夜里,我梦游天界还未成行,就被彻骨的寒气冻醒了。我哆嗦着直往睡袋上压衣物、压包,所有够得着的物件都压在了身上,直到动弹不得。到这时,出帐篷看星星的勇气彻底烟消云散了。
阳光下的游牧人家
次日太阳升起,我才起“床”。湖岸的营地还躲在山峰的阴影之下,车外、帐篷外的积水处全都结了冰。我四处寻找可以晒太阳的地方,转头发现了远处山坡的阳光下,有游牧人家的帐篷和牛栏。我抱着“能蹭碗奶茶就好了”的想法,转身回宿营地取了碗,就与同伴迎着山坡上那片阳光走去。
眼看将近牛栏,还未及深入,突然两只藏獒凶狠地吼住了我们。男主人在牛栏里忙活着手上的活计,示意危险勿近。女主人在牛栏外拎着奶桶,给牦牛挨个挤奶。而看样子,就连牦牛也不太欢迎我们:其中的一头竟然转身对我们怒目圆瞪,喉咙唬唬作响,右前蹄还敲打着木栏杆——这分明是肢体警告:“您二位再向前,我可要顶上来啦!”。
显然,此处眼下不接待来访。想想也是:连日阴雨,好不容易才迎来了大好阳光,压在手上这么多活儿,难道还要让二位不速之客耽误了不成!
我们随手抓拍了两张照片,便向主人道声“扎西德勒”,返回营地。今天同伴们大多要去附近徒步,而我则决定留守仙女湖畔——这么好的天气,也许能遇到令人难忘的事情。
在战神驰骋之地献祭
果然,不到11点钟就有两位青壮年藏民骑着摩托车,带着一位老者,驮着数个供品祭物包箱,向山前湖畔的拉布则驶来。大小诸包箱抖落开来色彩纷呈,原来是十数种用于祭祀的供品法物。
三人在祭台上点燃柏枝、松枝、鞭麻。这叫“煨桑”,是藏民祭神的仪式。待桑烟浓浓升起,再将酥油、糌粑、大枣等物投入烟火中。两个青壮汉子双手捧着精美的织锦,投入桑烟火中,而后又持柏枝、鞭麻,吟诵经文,并向空中飞撒风马(一种纸质风幡,又名禄马,藏语称“隆达”);老人也在台下抛着风马,并诵祷着经文。三人神情肃穆,围着祭台、经幡转行,并面对年宝玉则雪峰不断口诵经文,整套仪式极为虔诚到位。他们所用的风马,纸质上乘,色彩亮丽,是我至今所见最精致的一种;还有那红、黄、白、绿的织锦法物,做工也极精美。
这三人的身形孔武雄健,像祭司,又像武士,颇有宣誓或昭告天下的气势。其中一位手持着系白带的酒瓶(对不起,该称“法瓶”才对吧),缓缓将瓶中的法液倒入桑烟火中;然后右手握法瓶高举过头,状如擎天,神情则在宣誓与召唤之间。台上桑烟旋绕,风马在空中飞舞着,背后是如镜的仙女湖与巍峨的雪山,场景动人如画。
看到这里,我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格萨尔王的战神形象。尽管年宝玉则只是藏族果洛三部的共同神山,而阿尼玛卿山才是格萨尔王的寄魂之山,但是在史诗中,年宝玉则及果洛草原本来也是格萨尔王的驰骋之地。据说在很久以前,僧俗两界共同主持祭祀山神仪式时,是要边祭祀边吼叫的:祭台上祭司吼声如雷、桑烟滚滚,祭台下祭者群起呼应,对天鸣枪。那神威,定然震动人神两界。
娱神也娱己
先后也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来到山前湖畔,要么席地摊开食品,开始野餐,要么就以“到此一游”的方式凭吊神山仙湖。还有不少喇嘛在湖边漫步,有的仰望神山,有的则凝神向湖,总之情形更像是踏青而非祭祀。
下午1点半后,来了九位男藏民祭祀。他们人数虽比上午的三人多,但仪式及过程就简单了,仅限于围转着祭台、经幡向空中抛撒风马,口中念念有词,神情很快活;法物种类也少,风马的品质显然远不及上午那三人的。两相比照,上午三位藏民的祭祀更像是贵族式的,较肃穆,后来九人的则平民化一些,更有娱己的意味。其实无论东西方,自古以来的宗教节日祭祀,总都是既娱乐神仙上帝,也娱乐大众自己。
我用藏语向他们问候,他们递给我一叠风马,笑着示意:跟着撒吧。我也郑重其事,围绕着传说中猎人与山神小女儿成婚的地方,神情庄严以示敬意,边走边撒,还“咿嗦嗦嗦”地吆唤着。要知道,我这咿嗦吆唤的语句纯属无师自通:我见过藏民每当通过山口经幡处时,都会手抛风马,口呼咿嗦,表示敬神颂神之意。但愿眼下它也合时宜。
礼祭结束,他们在湖畔面山席地而坐,摊开随身带来的各类食品、饮料,在草地上开始聚餐。我自然也被邀请参与。至于语言沟通,就跟与上午那三人交流的结局一样,我除了问候语和吉祥语之外,其他藏语一概不会;他们也不懂汉语。此时的我,除了吃东西或咧嘴傻笑外,别无办法——总不能“扎西德勒”一用到底吧?我连“说”带打手势,狼狈得像只古猿了。这顿饭让我暗下决心:下次再来时,要么学好藏语,要么就带个翻译。
Tips
旅行攻略
年宝玉则位于青海果洛州久治县,地接四川阿坝县和甘肃玛曲,由阿坝和甘南两线进入要比取道西宁更便捷。这里夜空极美,扎营露宿须征得公园管理当局同意,在指定地点进行。游客应注意保暖,并预防高原反应。若徒步深入景区,着装须具防水防风等功能。
6月上旬,在朝拜过阿尼玛卿神山后,我们在端午节那天傍晚来到了年宝玉则雪山,在山下仙女湖畔的草地上露宿扎营。
这座果洛草原上的神山是青海藏族果洛三部的发祥地,山下仙女湖畔的拉布则(意指祭台),就是传说中果洛祖先猎人与年宝玉则山神小女儿的成婚之地;他们的后代繁衍成了三大部落,三部落下又有众多小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神山,但年宝玉则始终是全体果洛藏族的共同神山。每年藏历五月初四,也就是农历端午前的一天,是年宝玉则的山神祭祀日。
过去,每逢山神节,远近大小部落凡要参加祭祀的男子(按规矩妇女不得参加祭祀),必须先洗净了身,方可携带供品祭物,在当日清晨骑马前来敬山神。时至今日,马匹换成了摩托车,但人们拜祭的虔诚仍丝毫不减。
今夜星空很美丽
以天气善变无常而出名的年宝玉则,也是青海久治县降雨最多的地方,素有“北方气候南方雨”的说法。而我们似乎得到了天神的庇佑,傍晚到达神山下,天晴开了;太阳照耀下的仙女湖草地显得慵懒惬意。两位三日前到妖女湖扎营的驴友说,三天来一直阴雨,从仙女湖到妖女湖的小路全是烂泥和水,我们来的下午天才晴。
入夜气温急降。我们一边在草地上扎帐篷,一边也抓紧做饭。野炊主食材料是方便面饼,加上肉肠、肉罐头,无须高温高压。小煤气罐上支起普通炖锅,荤素搭配着煮。蔬菜在炖锅中沸腾了十分钟,入口仍是咔嘭作响的,甘鲜透齿。高原上,这样子吃蔬菜(不用高压锅),才别具口感与风味。
天色完全暗下来时,已快晚上九点了。我却兴奋得无法入睡,亮着手电、头灯,爬出帐篷看星星。此刻清冷澄明的星空,就像是绚烂的童话世界,满天星光展现着宇宙的深邃与久远。我想,置身于如此美丽的夜空下,在睡梦中肯定能周游神界吧,于是钻进帐篷,安然入睡。半夜里,我梦游天界还未成行,就被彻骨的寒气冻醒了。我哆嗦着直往睡袋上压衣物、压包,所有够得着的物件都压在了身上,直到动弹不得。到这时,出帐篷看星星的勇气彻底烟消云散了。
阳光下的游牧人家
次日太阳升起,我才起“床”。湖岸的营地还躲在山峰的阴影之下,车外、帐篷外的积水处全都结了冰。我四处寻找可以晒太阳的地方,转头发现了远处山坡的阳光下,有游牧人家的帐篷和牛栏。我抱着“能蹭碗奶茶就好了”的想法,转身回宿营地取了碗,就与同伴迎着山坡上那片阳光走去。
眼看将近牛栏,还未及深入,突然两只藏獒凶狠地吼住了我们。男主人在牛栏里忙活着手上的活计,示意危险勿近。女主人在牛栏外拎着奶桶,给牦牛挨个挤奶。而看样子,就连牦牛也不太欢迎我们:其中的一头竟然转身对我们怒目圆瞪,喉咙唬唬作响,右前蹄还敲打着木栏杆——这分明是肢体警告:“您二位再向前,我可要顶上来啦!”。
显然,此处眼下不接待来访。想想也是:连日阴雨,好不容易才迎来了大好阳光,压在手上这么多活儿,难道还要让二位不速之客耽误了不成!
我们随手抓拍了两张照片,便向主人道声“扎西德勒”,返回营地。今天同伴们大多要去附近徒步,而我则决定留守仙女湖畔——这么好的天气,也许能遇到令人难忘的事情。
在战神驰骋之地献祭
果然,不到11点钟就有两位青壮年藏民骑着摩托车,带着一位老者,驮着数个供品祭物包箱,向山前湖畔的拉布则驶来。大小诸包箱抖落开来色彩纷呈,原来是十数种用于祭祀的供品法物。
三人在祭台上点燃柏枝、松枝、鞭麻。这叫“煨桑”,是藏民祭神的仪式。待桑烟浓浓升起,再将酥油、糌粑、大枣等物投入烟火中。两个青壮汉子双手捧着精美的织锦,投入桑烟火中,而后又持柏枝、鞭麻,吟诵经文,并向空中飞撒风马(一种纸质风幡,又名禄马,藏语称“隆达”);老人也在台下抛着风马,并诵祷着经文。三人神情肃穆,围着祭台、经幡转行,并面对年宝玉则雪峰不断口诵经文,整套仪式极为虔诚到位。他们所用的风马,纸质上乘,色彩亮丽,是我至今所见最精致的一种;还有那红、黄、白、绿的织锦法物,做工也极精美。
这三人的身形孔武雄健,像祭司,又像武士,颇有宣誓或昭告天下的气势。其中一位手持着系白带的酒瓶(对不起,该称“法瓶”才对吧),缓缓将瓶中的法液倒入桑烟火中;然后右手握法瓶高举过头,状如擎天,神情则在宣誓与召唤之间。台上桑烟旋绕,风马在空中飞舞着,背后是如镜的仙女湖与巍峨的雪山,场景动人如画。
看到这里,我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格萨尔王的战神形象。尽管年宝玉则只是藏族果洛三部的共同神山,而阿尼玛卿山才是格萨尔王的寄魂之山,但是在史诗中,年宝玉则及果洛草原本来也是格萨尔王的驰骋之地。据说在很久以前,僧俗两界共同主持祭祀山神仪式时,是要边祭祀边吼叫的:祭台上祭司吼声如雷、桑烟滚滚,祭台下祭者群起呼应,对天鸣枪。那神威,定然震动人神两界。
娱神也娱己
先后也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来到山前湖畔,要么席地摊开食品,开始野餐,要么就以“到此一游”的方式凭吊神山仙湖。还有不少喇嘛在湖边漫步,有的仰望神山,有的则凝神向湖,总之情形更像是踏青而非祭祀。
下午1点半后,来了九位男藏民祭祀。他们人数虽比上午的三人多,但仪式及过程就简单了,仅限于围转着祭台、经幡向空中抛撒风马,口中念念有词,神情很快活;法物种类也少,风马的品质显然远不及上午那三人的。两相比照,上午三位藏民的祭祀更像是贵族式的,较肃穆,后来九人的则平民化一些,更有娱己的意味。其实无论东西方,自古以来的宗教节日祭祀,总都是既娱乐神仙上帝,也娱乐大众自己。
我用藏语向他们问候,他们递给我一叠风马,笑着示意:跟着撒吧。我也郑重其事,围绕着传说中猎人与山神小女儿成婚的地方,神情庄严以示敬意,边走边撒,还“咿嗦嗦嗦”地吆唤着。要知道,我这咿嗦吆唤的语句纯属无师自通:我见过藏民每当通过山口经幡处时,都会手抛风马,口呼咿嗦,表示敬神颂神之意。但愿眼下它也合时宜。
礼祭结束,他们在湖畔面山席地而坐,摊开随身带来的各类食品、饮料,在草地上开始聚餐。我自然也被邀请参与。至于语言沟通,就跟与上午那三人交流的结局一样,我除了问候语和吉祥语之外,其他藏语一概不会;他们也不懂汉语。此时的我,除了吃东西或咧嘴傻笑外,别无办法——总不能“扎西德勒”一用到底吧?我连“说”带打手势,狼狈得像只古猿了。这顿饭让我暗下决心:下次再来时,要么学好藏语,要么就带个翻译。
Tips
旅行攻略
年宝玉则位于青海果洛州久治县,地接四川阿坝县和甘肃玛曲,由阿坝和甘南两线进入要比取道西宁更便捷。这里夜空极美,扎营露宿须征得公园管理当局同意,在指定地点进行。游客应注意保暖,并预防高原反应。若徒步深入景区,着装须具防水防风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