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先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再经过课堂上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课后认真巩固,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先学后导”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学案导学;体会
1 前言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先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再经过课堂上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课后认真巩固,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先学后导”的学习模式。
每一份数学导学案的产生都是经过整个数学学科组的集体备课,是全组老师智慧的结晶。它需要经过几个过程:
1.1 自备
就是根据学科组教学计划,每一位老师都要先周备课,主要了解每一课时的内容及每一课时内容前后之间的联系,为集备做准备。
1.2 集备
根据学科组的老师对这周的课粗备的结果相互交流,达成共识,为导学案的设计做好准备。
1.3 设计
根据教学计划确定执笔人,以教材为蓝本,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依据,以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基础知识、技能训练、走进生活、拓展提高、回顾反思、课后作业等八个环节为教学过程,设计出每一课时的导学案,这个学案还只是通案。
1.4 个案
通案的形成是集体备课的结果,是资源共享的一个过程,但是每一位老师在使用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补,形成个案。
要想使导学案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需把握好三个环节的学习:课前、课上、课下。
2 课前要搞好预习
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但是一开始学生不会预习,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提前发下学案,给出明确的预习提纲,针对一节课提出一些问题。如:
(1)预习的课题是什么?
(2)在本节中有哪些定义、公式、性质等?
(3)你是怎样得到这些新知识的?
(4)在预习中你用到了哪些旧知识?
(5)你能用新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吗?
(6)你还有哪些困惑?
……
例如,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在第二课时中有这样的一个题目:
下面是用棋子摆成的“小屋子”。
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棋子,摆第2个需要 枚棋子,摆第3个需要 枚棋子。
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下去:
(1)摆第10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
(2)摆第n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你是如何得到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与同伴交流。
图形规律的探究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个难点,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第(2)小题时,我没有抱很大的希望,有个别同学能解决就足够了,我准备把这个题当作重点讲一讲。结果在交流中,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于进行了预习,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是异常的活跃,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些學习困难的学生由于进行了预习,又进行了合作交流,对回答问题也不那么胆怯了,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表现常常令我非常感动。
究其原因,一份好的导学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了有效的预习,从而使课堂上加大了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尽情地发挥、表现,课堂真正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老师这时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3 课堂上设计好点拨与提问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与提问,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同位合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讨论形式,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地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消化个体疑点,教师准确迅速地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对于这些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
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
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率。
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紧密相连,而数学能力的提高在于解题的质量而不是解题的数量,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寻找好的解题方向和策略,帮助学生善于从题目的条件和求解的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作用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使相关问题得到解决、延伸。课堂上的解题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与操作,相信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等几个因素都得到了协调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得到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 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巩固练习
在课后作业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有基础知识、技能训练、走进生活、拓展提高等几个环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个环节既是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查漏补缺,也是学习过程的一个延续与调节。所以,这个环节也非常重要,老师对学生的作业经过认真批改,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乐平市礼林中学 江西省乐平市 333300
【关键词】学案导学;体会
1 前言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先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再经过课堂上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课后认真巩固,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先学后导”的学习模式。
每一份数学导学案的产生都是经过整个数学学科组的集体备课,是全组老师智慧的结晶。它需要经过几个过程:
1.1 自备
就是根据学科组教学计划,每一位老师都要先周备课,主要了解每一课时的内容及每一课时内容前后之间的联系,为集备做准备。
1.2 集备
根据学科组的老师对这周的课粗备的结果相互交流,达成共识,为导学案的设计做好准备。
1.3 设计
根据教学计划确定执笔人,以教材为蓝本,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依据,以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基础知识、技能训练、走进生活、拓展提高、回顾反思、课后作业等八个环节为教学过程,设计出每一课时的导学案,这个学案还只是通案。
1.4 个案
通案的形成是集体备课的结果,是资源共享的一个过程,但是每一位老师在使用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补,形成个案。
要想使导学案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需把握好三个环节的学习:课前、课上、课下。
2 课前要搞好预习
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但是一开始学生不会预习,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提前发下学案,给出明确的预习提纲,针对一节课提出一些问题。如:
(1)预习的课题是什么?
(2)在本节中有哪些定义、公式、性质等?
(3)你是怎样得到这些新知识的?
(4)在预习中你用到了哪些旧知识?
(5)你能用新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吗?
(6)你还有哪些困惑?
……
例如,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在第二课时中有这样的一个题目:
下面是用棋子摆成的“小屋子”。
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棋子,摆第2个需要 枚棋子,摆第3个需要 枚棋子。
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下去:
(1)摆第10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
(2)摆第n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你是如何得到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与同伴交流。
图形规律的探究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个难点,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第(2)小题时,我没有抱很大的希望,有个别同学能解决就足够了,我准备把这个题当作重点讲一讲。结果在交流中,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于进行了预习,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是异常的活跃,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些學习困难的学生由于进行了预习,又进行了合作交流,对回答问题也不那么胆怯了,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表现常常令我非常感动。
究其原因,一份好的导学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了有效的预习,从而使课堂上加大了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尽情地发挥、表现,课堂真正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老师这时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3 课堂上设计好点拨与提问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与提问,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同位合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讨论形式,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地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消化个体疑点,教师准确迅速地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对于这些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
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
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率。
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紧密相连,而数学能力的提高在于解题的质量而不是解题的数量,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寻找好的解题方向和策略,帮助学生善于从题目的条件和求解的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作用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使相关问题得到解决、延伸。课堂上的解题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与操作,相信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等几个因素都得到了协调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得到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 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巩固练习
在课后作业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有基础知识、技能训练、走进生活、拓展提高等几个环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个环节既是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查漏补缺,也是学习过程的一个延续与调节。所以,这个环节也非常重要,老师对学生的作业经过认真批改,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乐平市礼林中学 江西省乐平市 33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