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压力共舞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69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是否经常念叨:烦!烦!烦! 在平凡枯燥的生活中,面对繁重的学业,心情如此烦闷无味!又或者:忙!忙!忙!纵然写不完的作业已经高高堆起,却仍然盲目地随大流参加各种辅导班……即使这样,也无法阻挡我们内心对将来的疑惑,感觉一片茫然!
  调查显示,现代人包括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着压力,如繁杂的工作任务、公开的考试排名等。此外,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外貌体型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什么是抗压力
  压力在心理学上又叫做应激,是对于打破了个体平衡状态的事件的身心反馈。而这类打破平衡的事件就叫应激事件,也是压力产生的源头。
  应激事件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无处不在,可能是一次测验、一场演讲、父母的一次批评,或与小伙伴的一次争吵。不同的应激事件带来的影响或大或小,持续的时间也可长可短。更重要的是,即使面对同样的应激事件,不同的人感受到的压力也很不一样,处理的方式及结果也截然不同。比如,同样是面对两周后的考试,有些人从容不迫,有些人焦急万分;有些人通宵学习换来了满意的成绩,有些人彻夜难眠却丝毫没有帮助。除了别的因素之外,抗压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叫“抗压力”呢?
  对于抗压力的定义有很多,心理学上把它定义为:从应激事件引起的“不平衡”状态,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能力。这是一个过程,如果把它拆解开来,我们就能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好几种能力对它产生影响,包括控制应激事件带来的压力本身,以及使用有效的应对策略来消除压力的能力。
  首先,当应激事件出现的时候,面对同样的事件,因每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有所差异,感受到的压力就会完全不一样。比如,被要求做一次公开的演讲时,从没在公开场合发过言的同学可能会不知所措,即使竭尽全力做了准备,上了台还是头脑一片空白;反之,对于从小就在各种场合作为代表发言的同学来说,这就是小菜一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有了更多的经验和能力,就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更多的事情,抗压力自然就会更高。
  其次,对事件本身及其结果的认知也会影响我们感受到的压力和表现。同样是一次公开演讲,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次与大家分享个人想法的机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那就更有可能照着自己所准备的材料自然地完成演讲。相反,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次“重任”,失败可能会导致颜面尽失,那么所要背负的压力就要翻好几倍,往往难以达成一次完美的演讲。
  怎样提高抗压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压力能够提升人的注意力和表现,但过度的压力则会带来更多的失误,有百害而无一利。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面对的事件和可能产生的结果有一个恰当的认识,不要过度放大失败的“灾难性”,给自己徒增压力。
  当我们感受到了压力,也就是收到了来自身心“不平衡”的反馈,就应采取应对策略来改变这种不平衡,努力回到平衡状态。
  一般说来,压力的应对可以分为接近型应对和回避型应对两种。接近型应对,是指人们以积极的行动迎接压力,尽可能多而快地寻找解决办法;回避型应对,则是消极对待压力,没有任何去解決问题的行动,只是逃避压力,逃避自己的情绪情感。
  接近型应对又可以划分为问题式和情感式两类。问题导向的应对是针对问题本身,把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压力自然也就消除了;而情感式应对,并不针对问题本身,而是注意改善压力反应引起的情绪状态。例如,临考前压力山大,好好复习、认真准备,这是一种典型的问题式应对方式;而适当地放松心情,和同学聊聊天、看一场电影、出门跑跑步,让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就属于情感导向的应对方式。
  如何应对压力,与个人的人格特质,以及具体的压力情境有关,因人而异。但是不管采用什么应对方式,只要能提高对压力的适应水平和耐受力,就可以称为“有效应对”。一般而言,有效应对往往是综合并平衡了问题和情感两种应对方式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应对策略吧。
  找准“压力源”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手忙脚乱,亦或是喘不过气来。究其原因,一是“拖延”惹的祸,二是没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那么怎么办呢?权衡各种事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好先后顺序,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说做就做,按照计划行事,不给拖延任何机会;必要的时候,学会拒绝,不把自己当“超人”……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缓解繁忙所带来的紧张和压力。
  积极地自我对话
  有时,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会有不同的发现。比如,你可以告诉自己:“类似的情况我之前也遇到过,我可以处理。”而如果你发现自己曾经遭遇过类似的困境,且当时失败了,那么你还可以关注自己成长了的部分,如“我已经比当时要更好了,因为我学会了……”所以,与其说“我做不到”,为何不尝试一下“尽力而为”?即使诸事不顺,也要坚定地告诉自己:“如果我一步步去做,总能做好!”
  获得支持与帮助
  有人说,沟通是压力的解药。在压力面前,越孤立自己就越脆弱。与其自己闷闷不乐,不如找人聊一聊。没准,在沟通过程中你会发现,他人的建议或许能让问题迎刃而解。即便不能解决问题,倾诉本身对压力也有天然的缓解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宣泄负性情绪,平复心情。
  如何解决超压
  一般情况下,通过对压力的解读和应对,我们在一段时间之后便可以恢复平衡。但是如果不能,那就会从暂时的应激状态进入一个应激负荷状态,从短期的压力变成长期的压力,我们称之为“超压”。超压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如失眠、焦虑、无法集中注意力、免疫能力下降等等。
  超压的产生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种原因:一是应对策略无效,或是类似的应激源持续出现,导致压力状态持续,无法恢复平衡;二是由于应激事件过强(如创伤性事件),或是多个应激事件堆积导致在某个瞬间压力超出负荷,无从下手。
  对于前者,调整应对策略是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在类似的压力源持续存在的情况下,离开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后者,借助外部力量的帮助是最好的方法。这种外部力量可以是你的小伙伴、师长,也可以是专业的咨询机构。借助他们的力量,把过高的压力降低到一个适当的程度,把一个看上去无从下手的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的小问题,再逐一攻破。
  发挥压力的积极作用
  可是,压力对我们来说真的一无是处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在每天付给大学生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呆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具体地说,就是在没有图形知觉(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眼镜),限制触觉(戴上手套)和听觉(在隔音室内只有单调的嗡嗡声)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
  当时,大学生打工1小时大约只能挣50美分,因此很多大学生都跃跃欲试。但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没过几天,志愿者就纷纷退出。因为随着时间的延续,他们越来越感到难受,根本不能乘着这闲暇的“大好时光”做清晰的思考,也无法集中注意力。更为可怕的是,其中50%的人出现了幻觉,并且在过后的几天里,注意力涣散,不能明晰地进行思考,智力测试成绩不理想。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心理学家通过切断志愿者各种感官对外界信息的获取途径,让志愿者处于高度隔绝的状态。但是,在被剥夺感觉后,人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由此可见,丰富、多变的环境刺激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
  同样,适度的压力也并无大碍,或许反而还能起到积极作用。调查发现,退休会提高人们40%罹患抑郁症的概率。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低压生活并不会让人们获得想象般的幸福。相反,人们往往会在忙碌中感受幸福。因为,适度的压力能使人们处于应激状态,这有助于我们投入更多的努力去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我。有时,特殊的压力还可以激发潜力,让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迸发出超乎寻常的力量。
  所以,压力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管理。我们要学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去承受压力,甚至利用它来帮助我们成长。有压力就有挑战,学会与压力共舞,会让我们更出色!
其他文献
2012年,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至今已累計行驶了超过300万千米;2016年3月,谷歌公司研发的计算机程序“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9段选手李世石进行人机大战,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一时间轰动世界;2017年年初,国内首场人机大战节目中,“百度大脑”以3:2险胜人类“最强大脑”王峰,比拼任务为跨年龄人脸识别……以上这些项目,都是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也是最能让人体会到
现代战机逃生系统,是在战机遇到空中停车等重大险情、几乎没有“回天之力”的情况下,保障飞行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该系统主要包括弹射座椅、伞降系统、防护设备、供氧系统和救生物品等。系统能在飞机遇险时,依靠飞行员座椅下的火箭动力装置,将飞行员弹射出机舱,然后张开降落伞,使飞行员安全降落。但在2016年11月12日,我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年轻的女中队长余旭,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上空进行双翼翻滚训
波尔原子新模型的启示1911年10月29日,在创立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德国科学家能斯特的积极筹划下,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届索尔维国际物理学会议,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大都会饭店举行。由于会议得到了化工实业巨头索尔维的资助,因而会议冠以他的姓氏。参加此次会议的共有21位顶级科学家,包括普朗克、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人。此次会议的主题是“辐射理论和量子”。在长达5天的热烈讨论中,与会的科学家清楚地看到了经典物理学
形为木,质为石,昔日的参天大树留下了纹理和年轮,又在地下铸就了坚硬的质地,甚至还能打磨出华丽的光泽。大自然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硅化木的宝库新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南部。很久以前,有人在该县境内发现了很多“似木非木,似石非石”的东西。这些东西虽然具有树木的外形甚至纹理,但明显比树木坚硬许多,存于岩石中间,令人十分诧异。据史料记载,南宋丞相王爚(王羲之后裔)对这种奇石很感兴趣,曾将其制成假山盆景放置
勃起的生理学原理从解剖学上来说,阴茎勃起的本质是一系列神经血管活动的结果。阴茎由三条海绵体组成,还分布着丰富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阴茎海绵体这个解剖学上的特殊结构是阴茎勃起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电子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阴茎海绵体里有很多可以充血的空隙,叫血窦。当人体产生性兴奋时,阴茎的动脉血管不断扩张,静脉血管关闭以阻断血液回流。这时,海绵体内充满血液,阴茎很快就会勃起。在性兴奋减弱、消失之后,阴
我们经常会听到欺凌者这样说:“我看他不爽,所以想打他一顿。就像别人看我不爽,来打我一样!”的确,校园欺凌事件中有许多欺凌者都是因为自己受了气,进而去欺负比自己更弱的人,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怒气。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地踹了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老板撞伤了。这就是心理
网球四大满贯是指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英国)、法国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是网球世界最重要的盛会。如果能在这些赛事中取得佳绩甚至夺冠,不仅能大幅提升球员的世界排名,也能收获丰厚的奖金。  網球这项优美激烈的体育运动在西方世界异常风靡,甚至被誉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但在中国算不得主流体育运动,直到李娜于2011年的法网和2014年的澳网分别夺得单打冠军后,网球才被大多数国人认识
心理是大脑的活动。“心,官之思也”。中国古人认为是心在思想,许多与心理活动相關的汉字,都写作心字旁或心字底,就是明证。心理,其实应该称为“脑理”更科学。现代科学已经证实,大脑才是思维的器官,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大脑产生的。“病由心生”、“良心太坏”之类的说法,其实是“脑残”,是大脑出了问题。压力是心理问题,是大脑的思维结果。“压力山大”、“压得喘不过气来”等等,无一不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心理反应。
小王今年36岁,作为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面对车贷、房贷、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他觉得生活没有消停的时刻。年初领导找他谈话,示意他有望晋升。為此,他用心地在一个领导布置的项目上努力了近3个月。但最后,晋升名额居然让一位工作不如他勤奋的女同事给挤掉了。项目结束后,他精疲力尽,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对公司人事安排的公正性也产生了怀疑。面对工作和生活,他倍感压力,甚至开始觉得头重脚轻,身体出现了许多不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有个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辛巴达多次出海游历,每当遭遇危险侥幸逃脱后,都决定不再冒险。然而回到家乡轻闲一阵以后,又忍不住向往那种无拘无束、开阔眼界的冒险之旅,于是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未知的历程。明明已经拥有舒适、平静的生活,为何辛巴达仍旧愿意投身于可能带来致命危险的旅程?就如同一些父母常常抱怨,明明已经帮子女铺好安稳的职业发展之路,为何子女就是不听话,非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