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小肿块鉴别中的应用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hangdenglu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小肿块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56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和26例乳腺恶性肿块患者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2组患者乳腺肿块血流Adler分级,统计乳腺肿块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乳腺肿块良性组患者血流Adler分级2级+3级的总比率为7.14%,乳腺肿块恶性组为84.6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肿块恶性组患者的平均PSV、PI、RI参数值均高于乳腺肿块良性组患者(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对良恶性小肿块血流数量、性质及分布的对比分析,可为乳腺良恶性小肿块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乳腺肿块 良恶性鉴别 彩色多普勒超声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7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92-02
  乳腺肿块是乳腺疾病最为常见的症状,发现乳房部肿块时最重要的是有效地利用各种检查手段确定肿块的性质,以进一步针对不同的肿块性质决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本文以82例乳腺肿块患者研究对象,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小肿块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其中,乳腺良性肿块56例,乳腺恶性肿块26例。年龄22~68岁,平均(45.5±4.6)岁。肿块大小1.2×0.7×1.2cm~2.3×0.9×1.3cm。
  1.2 方法。采用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予以患者乳腺超声检测。即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上举双臂,将双侧乳腺和腋窝充分暴露,在患者乳腺皮肤表面涂上耦合剂。然后,呈纵切、横切及放射状扫查乳房的各个象限。首先采用二维超声对乳腺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然后应用CDFI模式对肿块周边及内部有无血流、血流为多少及分布情况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1.3.1 乳腺肿块血流Adler分级。Adler分级评价标准[1]:0级: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1级:肿块内血流信号少量,有1-2处点状血流,管径<1mm;2级:肿块内血流信号中量,有1条主要血管或2-3条小血管,主要血管长度>肿块的半径;3级:肿块内血流较丰富,有血管数量>4条,或血管相连构成网状。
  1.3.2 乳腺肿块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PWD对血流信号的性质进行判断,并测量PSV、PI、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以(X±S)表示,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肿块血流Aller分级。
  表1 2组患者乳腺肿块血流Adler分级对比分析(n/%)
  从上表1可以看出,乳腺肿块良性组患者血流Adler分级2级+3级的总比率为7.14%;乳腺肿块恶性组患者血流Adler分级2级+3级的总比率为84.6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乳腺肿块血流动力学参数。
  表2 2组患者乳腺肿块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X±S)
  从上表2可以看出,乳腺肿块恶性组患者的平均PSV、PI、RI参数值均高于乳腺肿块良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自1992年以来,我国开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腺疾病,并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出了新的依据[2]。且近年来,随着超声显像技术的日益完善,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出现,使乳腺肿块的内部结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血管多少、血流分布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情况,都能清晰地显示出来。医生可根据这些检测出的数据,初步判断肿块的性质。首先,在乳腺肿块血流Adler分级上,血管生长因子会造成肿瘤病变区形成丰富的血管网,并从乳腺四周逐渐向肿瘤内部嵌入,这种穿入性血管可作为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3]。同时,乳腺恶性肿瘤可刺激机体生成一种肌瘤血管生成因子,会刺激血管生成,并形成丰富的血管网络[4]。彩超常表现为恶性肿块内部或周围有较丰富的血流。而本研究也证实乳腺肿块恶性组患者血流Adler分级2级+3级的总比率高于乳腺肿块良性组患者。在乳腺肿块血流动力学参数上,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分布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清洗显示,从而为肿瘤性质的判断提供依据[5]。本研究中,乳腺肿块恶性组患者的平均PSV、PI、RI参数值均高于乳腺肿块良性组患者。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对良恶性小肿块血流数量、性质及分布的对比分析,可为乳腺良恶性小肿块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程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3,6(31):321-322
  [2] 崔凌雪.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物血管分布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2(25):117-119
  [3] 蒋迪,刘红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4(25):293-294
  [4] 王月霞,元幼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惡性肿块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5(04):301-303
  [5] 董继红,房小红,冉兰兰.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8(06):188-190
其他文献
摘要:急腹症是临床上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的统称。其中,妇产科有些疾病在临床上也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称为妇产科急腹症,是临床上病因较多的常见病之一。主要特点表现为发病急、病情重、病变进展快,需要及时有效的做出鉴别诊断和治疗。否则将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病妇女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诊断和治疗妇产科急腹症应结合相关病史资料情况,临床症状,提高鉴别诊断的能力,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确诊后还需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进行具有癌变症状的乳腺增生组织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1年3月-2013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该类患者中,选取164例作为探究分析的对象。根据患者和家属意愿把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其中对A组患者实施保守性化疗治疗,对B组患者实施手术切除治疗。结果:B组的有效率达到82.93个百分点,而A组的有效率只有48.78个百分点,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组中有60例乳腺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妇产科手术中阴道助产的临床应用和手术配合方法,通过将在我院收治的44例阴道助产分娩产妇按照助产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胎头吸引术22例为观察组,产钳术22例为对照组。最后得出结论:阴道助产合理应用胎头吸引术助产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阴道助产 妇产科 手术配合 新生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63  【中图分类号】R4 【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阑尾炎手术在基层医院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阑尾炎的病人120例,对其采取临床手术治疗。结果:120例病人经过临床手术以及抗感染治疗,并对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以后,病人全部治愈住院。结论:临床手术之前正确诊断,对临床手术适应症完全掌握,并使手术以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降低,是基层医院手术治疗阑尾炎的核心思想,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方法:将9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A组(30例)和B组(30例)、C组(30例),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痰菌阴转情况、肺部病灶吸收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B组痰菌阴转率高于其他两组,同时B组胸部X 线病灶吸收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组:选用肌注阿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肿瘤内科共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6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2h,配合水化,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化疗方法基础上,再加上艾迪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十天为一个周期,治疗两个周期,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夹板联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近2年内采用夹板联合石膏托外固定的方法共对7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本组全部患者骨折均良好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9周,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皮肤压疮以及跛行等功能障碍,Johner-Wruhs评分结果显示:优59例,良17例,优良率为100%。结论:采用夹板联合石膏托外固定胫腓骨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医学界的发展。消化疾病作为一种医学内科的分支,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消化科已经成为十分特殊的学科,跟内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此,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经验从临床思维与内科的关系以及内科临床思维在消化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消化疾病诊治水平的发展,为业内的研究和应用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去大骨瓣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分析。 结果:恢复良好3例(33.3%),中残2例(22.2%),重残1例(11.1%),植物生存1例(11.1%),死亡1例(11.1%)。结论:大骨瓣减压能提高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可明显改善预后。  关键词:大骨瓣减压 大面积脑梗死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颅骨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取CT片定位或CT引导、标志物定位法,应用YL-1 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清除套装联合尿激酶液化技术进行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清除血肿。结果:共治疗脑出血 98例,病死率13.3%,有效率86.7%。结论: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清除套装联合尿激酶液化技术治疗脑出血疗效好、安全、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较低、病程较短,是基层医院治疗脑出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