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服装生产中,缝制工序多,是主要的生产环节。文章介绍了服装生产线的负荷平衡理论及其重要参数,讨论了工序负荷平衡的方法与步骤,并结合某款西装裙的工序编排实例,通过合理安排流水线上的人力和设备数量,尤其是在技术链接上突出人与设备的可结合性提高生产的时间效率。以服装生产线上最基本的小企业缝制工艺编排,讨论小企业群之间工艺负荷平衡问题, 涉及目前小企业群由原来的规模化效益朝着技术环节的生产效益转型,因此,可从小企业群角度重新研究“产业线负荷平衡”, 比较牛仔裤工序编排的技术环节,改进技术。
关键词: 加工小企业制造缝制线技术编排工序平衡
1.问题提出
在服装加工和制作的实验中,我们要为生产企业解决工艺和效率的供需问题。根据企业调查的结论,这个问题是中小企业管理的关键问题。研究根据目前服装生产从小企业加工型到规模化流水线的生产格局,技术改进成了生产负荷的效益,因此,人们无法改变服装产业但以规模加工的格局。目前,宁波规模化服装企业的库存就够目前市场消化三年。显然,宁波制造需要超越宁波加工,众多的小企业群需要进行技术改进。目前,国际订单继续朝着低端加工延续,宁波制造开始朝着特殊类的服装转型。但是,根本的问题是工艺上缺乏积极性,没有精心制造的技术追求。为此,本研究根据宁波小企业群的制造优势,研究如何在技术环节编排生产,解决基本的缝纫与后续制造的结合问题。面料存在后加工,服装需要技术前置。
缝纫技术编排,是宁波红帮裁缝的九大绝技集中要求的。如何结合到现在的产业过程,就体现了技术编排的效益。目前我国服装企业中,缝制工序的编制和设备的利用等主要凭经验、直观感觉等进行估算,缺乏科学依据,往往导致缝制工序负荷不平衡,劳动力和生产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经常发生误工、误时现象。研究缝制工序的负荷平衡方法,在提高流水线效率后,能减少企业的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笔者结合多年服装生产管理的实际经验,总结了一些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2.流程分析
服装企业较流行的是悬挂式生产线,服装缝制设置的设备工序是适应工业化流程的“编排”,设备的任务就是“满负荷”,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设备与产品的平衡问题。其中服装制作中人与产品的关系是没有考虑的。缝纫是公认的“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那么,这个人力系统必须服从。服装缝工业化“工序编排”,是流水线不适应小企业生产的问题。流水线追求产量,是其“负荷平衡理论”不适应服装产品特性的问题。一批原料的性能需要利用手工技术,因此,红帮裁缝才练就了九大绝技。目前,市场转型,产业升级,服装制造需要从工业化高投入、高耗能、大批量回归到低投入、节能环保、企业群小批量、有特色的产品。通过技术整合,我们首先要解决缝纫技术环节的工序问题,这是小企业群加工向小企业群制造升级的基础。
我们假设一条缝制工艺(W),在缝制环节包括工序为S,红帮工艺分出了九个技术指标,完成了S的技术集约任务。我们在这个集约中加入了时间,在工艺技术增加了设备的时间和工艺的平衡,不同面料、款型、工艺,需要新的任务分解。因此,我们对技术的整合增加了技术环节的具体数据。因为不同企业适合不同技术风格,这就是小企业群工艺,小企业群生产优势可以复制,但是不会规模化扩张。因此,小企业群服装行业将会带来工艺体系的风格。红帮服装就是不同流派的技术产物。小企业要根据一定的订单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是配置一条多用途的流水线,这取决于自己的制造风格。以红帮裁缝为代表的技术路线标志着小企业群缝制技术也可以完成产业制造的集约化生产,而且代表了衣食住行最基本的产业生产技术与资源平衡的产业道德体系,事实上,从大型制造企业获得的资料显示,大型设备技术与负载平衡基本上是一个理论设想,在实际中,会受到生产要素制约,根本无法实现机械的负载平衡。甚至在整个生产环节,现代工业化无法解决自动控制在每个环节的节能减排问题。因此,回归服装缝制工艺的技术环节开发企业独立的制造模式,是中国制造的合理选择,也是中国人口优势从劳动密集转为技术集约的合理要求。
小企业程序流水生产管理就是根据工业化质量体系,将制作公划分成若干工序,这涉及工段协同等工艺问题,这不同于大型企业的高成本、高投入,而是实现每个人的操作都能注重工艺质量。小企业工艺细节化实现制造方式和工业化技术结合,它的优点在于生产工序的操作实现了专人专管,生产环节实现了工序目标,所以,对每一道工序的监测、衔接、完成、反馈实现了产品全过程管理。尤其是工差问题,每个工序的专门化操作,直接推动企业提高技术,开出专用机或自动机技术,这就意味着小企业具有更大的活力。
3.工艺分析
就程序工艺实现而言,要防止仅仅操作特定工序,大企业就必须克服工艺管理上的千篇一律,大企业要在生产过程各个工序之间实现自动掌握,其他更多工序生产彼此之间建立质量关联度,也不能忽略了员工操作的质量反馈。大企业尽管生产过程可以工业化,但是监管一定要环节化。没有全员质量就没有技术可言,每一个人都是技术的责任人,这才会催生工艺过程和管理,红帮工艺有着严格的标准和内涵,这样,确保了产业做强。因此,这种生产方式顺畅与否取决于如何让各项分工做到同步化。
目前,小企业缝纫的流水线已经代替了相当部分的人工,但是,缝纫环节依旧是一个大量的人力工作。解决缝制的负荷平衡,就要确立缝纫工序的技术实现,合理的工序顺序,合理地分配给自动化技术的具体数据,每个缝纫环节所用设备需要集约化,因此,我们要学习红帮裁缝的基本技术,研究人员与技术在设备上实现“同步化”,达到“小”而“精”的工艺平衡。小企业的竞争力是技术环节的精细化水平,也是流水线技术内涵。从产能上“提高设备负荷”,转化“劳动生产率”,精细化实现生产周期的人员、成本、时间等合理协同。这仅仅是工业化机器时代的策略,也是代表高耗能、高投入、高產量的生产模式,只有技术路径与产品开发的“编排方案”,才能“除了能够实现均匀的作业负荷,还能有效地减少企业的各种资源的消耗”①。
生产是一个线性过程,“流程”取决于缝制工艺之间的协作,但是,我们看到目前工业化工艺体系的具体指标制约了流水线上工业化的“节拍”与“平衡”。任何工艺节拍来自员工的熟练配合,其背后决定因素就是产能和报酬考核。我们可以认为,企业设计者给出的菜单应该是合理的、有序的、熟练的——“一首优美的乐章”,“节拍”包括强弱快慢,这其实是设备如何运作和整个工艺质量的体现。“产品在各工序间每移动一次”,我们叫做一个工艺,工艺消耗了间隔时间内的员工劳作和精力,也消耗了设备的运作时间,这是一个协同,产生了“生产能力”、“生产速度”、“生产效率”。缝制工序设计就需要首先考虑工艺要求和工艺消耗,如果预先设置的流程仅仅是设备,就会产生员工工艺的“瓶颈”,相反,仅仅考虑流程的节拍,我们仅仅“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②叫做“生产瓶颈”,仅仅认为“流程限制”是一个“产出速度”问题,那么,生产负荷就会演化为一个机器制造的瓶颈。没有任何工艺不需要调试,没有任何环节可以排除生产“瓶颈”。确实,正如有的文章指出的:“负荷平衡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的瓶颈如何解决的问题。”③
其实,工业化工艺流水线最大的依赖还是人力资源和生产原材料。影响我们的瓶颈节拍最大的问题之一首先是材料,原材料对工艺具有直接要求,目前,我们的面料工艺本身性能导致设备无法协同,因此,需要改进设备“利用人力”、原材料改进、工艺某环节进行全面设计。我们对“设备故障”问题、“信息流阻滞问题”需要重新界定,一般而言,工艺流程的饱和度限制在85%,也就是说,我们要给人力留下15%的空闲,否则,流程问题就会导致人资成本扩大。因此,好的流程设计首先不是追求产量,而是工艺的完美,就是“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④要符合产品工期的要求。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各类生产要素是不可能同步的,因此,我们不能对操作流水进行保证,即使是85%业务同步,也一定存在各个环节的差异,这就导致“漂移”问题的产生。企业工艺管理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生产是一个周期,周期问题都是受到产品和各类工程问题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某些地区具备各个企业的合作条件,而某些地区只能依靠设备进行单一的产品设计。我们看到,工业设计均体现精细化设计,也就是考虑人工的制作,而在规模化的模式下,美国企业就全盘收购技术。事实证明,工序平衡的精细化是日本人的贡献,中国制造依靠产业集聚的技术环节,开发自己的设备,服装缝制工艺的实现依旧还是手工与设备的结合,我们如果片面追求设备产能,则无法理解“平衡”的小企业工业化内涵。
4.过程平衡
小企业制造的制作工艺为什么成为一种“平衡”工具,就是由于同步化分析的突破口是制造。中国制造与其他国家制造体系,尽管平衡模式不一样,但是,本质上,一切同步平衡都需要在制造工艺上突破。红帮裁缝工艺产生就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平衡工具。流水“瓶颈”现象产生“空闲时间”,说明的综合问题是制造体系缺乏平衡。北欧制造、德国制造、英国制造,世界上每一个工业大国都解决了制造的工艺平衡问题。这就是核心技能的竞争,中国劳动密集型不失为一种平衡,一种先进的平衡模式。工艺密集可以避免工序堆积、工序过剩,目前,传统加工业保持了基本的人工平衡,也是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的。
“生产线工艺平衡”不仅仅是“工序平均化”,小企业群面临的竞争,虽然每个企业都面临调整作业负荷,但各个企业都要有一个人工时间产能的尺度。研究红帮裁缝的产能问题,存在一个个体生产,小批量订单生产的特色,显然,小企业实现平衡的三个要素涉及的工艺问题是周期时间、作业顺序、标准储备量。如果按照流水线负荷理论,这就是一个单件产品在制作时间上的考量问题,一个工作周期完成交货的管理耗时。好的工艺平衡,就解决了工业化设备如何改进为先进的制造技术的问题。首先,机器操作如何完成人工质量,并且保证质量一致性。小企业在这个方面就比较有自己的优势。宁波许多小企业都采取了缝纫工艺的平衡,在进行生产线工序负荷平衡时,根据不同的负荷平衡方案需考虑的因素有产品的种类、数量、工序的先后顺序和作业时间、标准时间、日工作时间、作业人员数和预计的产量等。对成衣进行工序分析,列出各简化工序的标准加工时间(或产量),明确加工顺序及方法。标准加工时间是指具有一般技能水平操作工的操作时间,有的操作工的加工时间会比标准加工时间短,有些则较长。检查各简化工序中,在小数取整时的人数或设备的浪费现象或远离平均节拍的现象,分析和确定可否与其他工序合并,如制作工艺上允许,可合并,计算合并后的标准加工时间。
不同企业对技术和生产有不同的过程平衡体系。中国制造在资源、原材料、人工、产业合作上具有优势。大企业往往只追求在流水线上实现工业化平衡,其实,在设备投入、操作人员管理、运送部件、机器上执行、产品上线、产品下线等,仅仅完成了加工或者代工的流程。这些流水时间的设计其实往往是由工艺实现和决定的。小企业不可能引进国外设备,国外设备引进往往设置技术壁垒,例如,生产一件衣服总加工时间到平均每个工位的加工时间,这个过程进料到剪裁,需要自己开发技术。大工业各道工序都是相对独立而且完整的,无法进行工艺组合。小企业就不同,委托代工,合作组合,是基本的工艺组合。因此,折算成时间的做法并不适用。如果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扩张,就必须考虑中国小企业的组合模式优势。其实,集群化与跨国公司各自具备不同的工具选择,集群化小企业只有工艺整合,加强不同水平的工艺控制、价格灵活性、共同承担风险,小企业必须在这些方面突出自己的工具平衡优势。中小企业中国制造理论视角是鉴于中国产业族群传承而言的,不同于西方所有权平衡工具模式。
小公司进入国外市场,集群合作是一种合作,也是一种平衡。我们的结论是,小企业必须改变单打独斗的做大策略,而是在工艺整合上建立自己优势,然后,依托国际市场,选择最恰当的工艺模式所做出的平衡体系。Anderson等(1986)认为,如果依据长期的、精细化的,对国外子公司等经营活动的控制,最重要的是工艺,是制造的整合。大公司可以实现控制与合作的机制,获取国外子公司族群的收益,“控制”和“平衡”是生产与制造的方式。⑤因此,小企业作为效率的基础,必须与产业族群进行工艺整合和“有效、合理地配置它们的生产”,“使其在不同东道国的市场上聚焦于实行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全球化战略(global strategies)”,即以成本—效率的方式配置资源。⑥
注释:
①雨清.服装生产平衡术.中国制衣,2006.09.
②服装生产与管理.百度文库,《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enku.baidu.c)》-2012-09-22.
③生產线平衡的定义.中国缝纫设备网。http://www.sewworld.com/interview/interview.aspx?ID=31967.
④http://baike.baidu.com/view/83216.htm百度名片《瓶颈》.
⑤Anderson, E.,
关键词: 加工小企业制造缝制线技术编排工序平衡
1.问题提出
在服装加工和制作的实验中,我们要为生产企业解决工艺和效率的供需问题。根据企业调查的结论,这个问题是中小企业管理的关键问题。研究根据目前服装生产从小企业加工型到规模化流水线的生产格局,技术改进成了生产负荷的效益,因此,人们无法改变服装产业但以规模加工的格局。目前,宁波规模化服装企业的库存就够目前市场消化三年。显然,宁波制造需要超越宁波加工,众多的小企业群需要进行技术改进。目前,国际订单继续朝着低端加工延续,宁波制造开始朝着特殊类的服装转型。但是,根本的问题是工艺上缺乏积极性,没有精心制造的技术追求。为此,本研究根据宁波小企业群的制造优势,研究如何在技术环节编排生产,解决基本的缝纫与后续制造的结合问题。面料存在后加工,服装需要技术前置。
缝纫技术编排,是宁波红帮裁缝的九大绝技集中要求的。如何结合到现在的产业过程,就体现了技术编排的效益。目前我国服装企业中,缝制工序的编制和设备的利用等主要凭经验、直观感觉等进行估算,缺乏科学依据,往往导致缝制工序负荷不平衡,劳动力和生产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经常发生误工、误时现象。研究缝制工序的负荷平衡方法,在提高流水线效率后,能减少企业的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笔者结合多年服装生产管理的实际经验,总结了一些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2.流程分析
服装企业较流行的是悬挂式生产线,服装缝制设置的设备工序是适应工业化流程的“编排”,设备的任务就是“满负荷”,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设备与产品的平衡问题。其中服装制作中人与产品的关系是没有考虑的。缝纫是公认的“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那么,这个人力系统必须服从。服装缝工业化“工序编排”,是流水线不适应小企业生产的问题。流水线追求产量,是其“负荷平衡理论”不适应服装产品特性的问题。一批原料的性能需要利用手工技术,因此,红帮裁缝才练就了九大绝技。目前,市场转型,产业升级,服装制造需要从工业化高投入、高耗能、大批量回归到低投入、节能环保、企业群小批量、有特色的产品。通过技术整合,我们首先要解决缝纫技术环节的工序问题,这是小企业群加工向小企业群制造升级的基础。
我们假设一条缝制工艺(W),在缝制环节包括工序为S,红帮工艺分出了九个技术指标,完成了S的技术集约任务。我们在这个集约中加入了时间,在工艺技术增加了设备的时间和工艺的平衡,不同面料、款型、工艺,需要新的任务分解。因此,我们对技术的整合增加了技术环节的具体数据。因为不同企业适合不同技术风格,这就是小企业群工艺,小企业群生产优势可以复制,但是不会规模化扩张。因此,小企业群服装行业将会带来工艺体系的风格。红帮服装就是不同流派的技术产物。小企业要根据一定的订单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是配置一条多用途的流水线,这取决于自己的制造风格。以红帮裁缝为代表的技术路线标志着小企业群缝制技术也可以完成产业制造的集约化生产,而且代表了衣食住行最基本的产业生产技术与资源平衡的产业道德体系,事实上,从大型制造企业获得的资料显示,大型设备技术与负载平衡基本上是一个理论设想,在实际中,会受到生产要素制约,根本无法实现机械的负载平衡。甚至在整个生产环节,现代工业化无法解决自动控制在每个环节的节能减排问题。因此,回归服装缝制工艺的技术环节开发企业独立的制造模式,是中国制造的合理选择,也是中国人口优势从劳动密集转为技术集约的合理要求。
小企业程序流水生产管理就是根据工业化质量体系,将制作公划分成若干工序,这涉及工段协同等工艺问题,这不同于大型企业的高成本、高投入,而是实现每个人的操作都能注重工艺质量。小企业工艺细节化实现制造方式和工业化技术结合,它的优点在于生产工序的操作实现了专人专管,生产环节实现了工序目标,所以,对每一道工序的监测、衔接、完成、反馈实现了产品全过程管理。尤其是工差问题,每个工序的专门化操作,直接推动企业提高技术,开出专用机或自动机技术,这就意味着小企业具有更大的活力。
3.工艺分析
就程序工艺实现而言,要防止仅仅操作特定工序,大企业就必须克服工艺管理上的千篇一律,大企业要在生产过程各个工序之间实现自动掌握,其他更多工序生产彼此之间建立质量关联度,也不能忽略了员工操作的质量反馈。大企业尽管生产过程可以工业化,但是监管一定要环节化。没有全员质量就没有技术可言,每一个人都是技术的责任人,这才会催生工艺过程和管理,红帮工艺有着严格的标准和内涵,这样,确保了产业做强。因此,这种生产方式顺畅与否取决于如何让各项分工做到同步化。
目前,小企业缝纫的流水线已经代替了相当部分的人工,但是,缝纫环节依旧是一个大量的人力工作。解决缝制的负荷平衡,就要确立缝纫工序的技术实现,合理的工序顺序,合理地分配给自动化技术的具体数据,每个缝纫环节所用设备需要集约化,因此,我们要学习红帮裁缝的基本技术,研究人员与技术在设备上实现“同步化”,达到“小”而“精”的工艺平衡。小企业的竞争力是技术环节的精细化水平,也是流水线技术内涵。从产能上“提高设备负荷”,转化“劳动生产率”,精细化实现生产周期的人员、成本、时间等合理协同。这仅仅是工业化机器时代的策略,也是代表高耗能、高投入、高產量的生产模式,只有技术路径与产品开发的“编排方案”,才能“除了能够实现均匀的作业负荷,还能有效地减少企业的各种资源的消耗”①。
生产是一个线性过程,“流程”取决于缝制工艺之间的协作,但是,我们看到目前工业化工艺体系的具体指标制约了流水线上工业化的“节拍”与“平衡”。任何工艺节拍来自员工的熟练配合,其背后决定因素就是产能和报酬考核。我们可以认为,企业设计者给出的菜单应该是合理的、有序的、熟练的——“一首优美的乐章”,“节拍”包括强弱快慢,这其实是设备如何运作和整个工艺质量的体现。“产品在各工序间每移动一次”,我们叫做一个工艺,工艺消耗了间隔时间内的员工劳作和精力,也消耗了设备的运作时间,这是一个协同,产生了“生产能力”、“生产速度”、“生产效率”。缝制工序设计就需要首先考虑工艺要求和工艺消耗,如果预先设置的流程仅仅是设备,就会产生员工工艺的“瓶颈”,相反,仅仅考虑流程的节拍,我们仅仅“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②叫做“生产瓶颈”,仅仅认为“流程限制”是一个“产出速度”问题,那么,生产负荷就会演化为一个机器制造的瓶颈。没有任何工艺不需要调试,没有任何环节可以排除生产“瓶颈”。确实,正如有的文章指出的:“负荷平衡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的瓶颈如何解决的问题。”③
其实,工业化工艺流水线最大的依赖还是人力资源和生产原材料。影响我们的瓶颈节拍最大的问题之一首先是材料,原材料对工艺具有直接要求,目前,我们的面料工艺本身性能导致设备无法协同,因此,需要改进设备“利用人力”、原材料改进、工艺某环节进行全面设计。我们对“设备故障”问题、“信息流阻滞问题”需要重新界定,一般而言,工艺流程的饱和度限制在85%,也就是说,我们要给人力留下15%的空闲,否则,流程问题就会导致人资成本扩大。因此,好的流程设计首先不是追求产量,而是工艺的完美,就是“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④要符合产品工期的要求。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各类生产要素是不可能同步的,因此,我们不能对操作流水进行保证,即使是85%业务同步,也一定存在各个环节的差异,这就导致“漂移”问题的产生。企业工艺管理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生产是一个周期,周期问题都是受到产品和各类工程问题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某些地区具备各个企业的合作条件,而某些地区只能依靠设备进行单一的产品设计。我们看到,工业设计均体现精细化设计,也就是考虑人工的制作,而在规模化的模式下,美国企业就全盘收购技术。事实证明,工序平衡的精细化是日本人的贡献,中国制造依靠产业集聚的技术环节,开发自己的设备,服装缝制工艺的实现依旧还是手工与设备的结合,我们如果片面追求设备产能,则无法理解“平衡”的小企业工业化内涵。
4.过程平衡
小企业制造的制作工艺为什么成为一种“平衡”工具,就是由于同步化分析的突破口是制造。中国制造与其他国家制造体系,尽管平衡模式不一样,但是,本质上,一切同步平衡都需要在制造工艺上突破。红帮裁缝工艺产生就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平衡工具。流水“瓶颈”现象产生“空闲时间”,说明的综合问题是制造体系缺乏平衡。北欧制造、德国制造、英国制造,世界上每一个工业大国都解决了制造的工艺平衡问题。这就是核心技能的竞争,中国劳动密集型不失为一种平衡,一种先进的平衡模式。工艺密集可以避免工序堆积、工序过剩,目前,传统加工业保持了基本的人工平衡,也是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的。
“生产线工艺平衡”不仅仅是“工序平均化”,小企业群面临的竞争,虽然每个企业都面临调整作业负荷,但各个企业都要有一个人工时间产能的尺度。研究红帮裁缝的产能问题,存在一个个体生产,小批量订单生产的特色,显然,小企业实现平衡的三个要素涉及的工艺问题是周期时间、作业顺序、标准储备量。如果按照流水线负荷理论,这就是一个单件产品在制作时间上的考量问题,一个工作周期完成交货的管理耗时。好的工艺平衡,就解决了工业化设备如何改进为先进的制造技术的问题。首先,机器操作如何完成人工质量,并且保证质量一致性。小企业在这个方面就比较有自己的优势。宁波许多小企业都采取了缝纫工艺的平衡,在进行生产线工序负荷平衡时,根据不同的负荷平衡方案需考虑的因素有产品的种类、数量、工序的先后顺序和作业时间、标准时间、日工作时间、作业人员数和预计的产量等。对成衣进行工序分析,列出各简化工序的标准加工时间(或产量),明确加工顺序及方法。标准加工时间是指具有一般技能水平操作工的操作时间,有的操作工的加工时间会比标准加工时间短,有些则较长。检查各简化工序中,在小数取整时的人数或设备的浪费现象或远离平均节拍的现象,分析和确定可否与其他工序合并,如制作工艺上允许,可合并,计算合并后的标准加工时间。
不同企业对技术和生产有不同的过程平衡体系。中国制造在资源、原材料、人工、产业合作上具有优势。大企业往往只追求在流水线上实现工业化平衡,其实,在设备投入、操作人员管理、运送部件、机器上执行、产品上线、产品下线等,仅仅完成了加工或者代工的流程。这些流水时间的设计其实往往是由工艺实现和决定的。小企业不可能引进国外设备,国外设备引进往往设置技术壁垒,例如,生产一件衣服总加工时间到平均每个工位的加工时间,这个过程进料到剪裁,需要自己开发技术。大工业各道工序都是相对独立而且完整的,无法进行工艺组合。小企业就不同,委托代工,合作组合,是基本的工艺组合。因此,折算成时间的做法并不适用。如果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扩张,就必须考虑中国小企业的组合模式优势。其实,集群化与跨国公司各自具备不同的工具选择,集群化小企业只有工艺整合,加强不同水平的工艺控制、价格灵活性、共同承担风险,小企业必须在这些方面突出自己的工具平衡优势。中小企业中国制造理论视角是鉴于中国产业族群传承而言的,不同于西方所有权平衡工具模式。
小公司进入国外市场,集群合作是一种合作,也是一种平衡。我们的结论是,小企业必须改变单打独斗的做大策略,而是在工艺整合上建立自己优势,然后,依托国际市场,选择最恰当的工艺模式所做出的平衡体系。Anderson等(1986)认为,如果依据长期的、精细化的,对国外子公司等经营活动的控制,最重要的是工艺,是制造的整合。大公司可以实现控制与合作的机制,获取国外子公司族群的收益,“控制”和“平衡”是生产与制造的方式。⑤因此,小企业作为效率的基础,必须与产业族群进行工艺整合和“有效、合理地配置它们的生产”,“使其在不同东道国的市场上聚焦于实行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全球化战略(global strategies)”,即以成本—效率的方式配置资源。⑥
注释:
①雨清.服装生产平衡术.中国制衣,2006.09.
②服装生产与管理.百度文库,《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enku.baidu.c)》-2012-09-22.
③生產线平衡的定义.中国缝纫设备网。http://www.sewworld.com/interview/interview.aspx?ID=31967.
④http://baike.baidu.com/view/83216.htm百度名片《瓶颈》.
⑤Anderson,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