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受网络冲击,公信力日益下降,如何有效解决网络时代带来的公信力危机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本文就网络时代高校教育公信力进行探究,希望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有效提升高等教育的公信力。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高等教育 公信力
一、前言
高等教育有着相对的独立性,是社会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存在及发展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传统的办学理念及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各种不道德现象被逐一曝光,唤醒公众维权意识的同时,使公众对高等教育产生了质疑与思考。所以,对高等教育的公信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各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有种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高等教育公信力的因素
(一)教育定位不明确
维持办学规模实现战略发展对高等教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一味追求办学规模的功利思想背离了公益办学的理念,会使高等教育变得商业化、产业化,使高等教育的质量有所下降,影响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目前,很多高校的发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工具倾向,“人本”教育理念及服务意识相对淡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仅仅考虑社会的需求,忽略了应用专业的理论支撑,很难实现高级别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部分高校对办学层级、人才培养的目标等缺乏合理、清晰的定位,未对办学限制进行充分的考虑,盲目追求办学规模及数量,无视网民及社会的诉求,仅仅重视专业数、覆盖面、博士点数、论文数等可见成绩,忽略了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及历史使命。
(二)管理行政化严重
网络媒体对高等教育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也对会使恶意虚假的网络谣言纷纷涌现。我国的高等教育其内部管理过于行政化,无法灵活应对网络带来的挑战,如:政府对高校管理垄断性严重,使高校丧失物、才、人的自主權;办学的思路不明确,违背了学术规律及教育规则,使部分高校陷入发展怪圈;教育决策缺乏科学性及民主性,信息公开、问责制、绩效评价缺少公众监督,缺乏师生交流的互动平台;评优评先及科研项目的评审中官僚风、关系风横行;日常教育工作中形式主义及官僚教条严重等。
(三)失范行为屡遭网络曝光
当前,高校的办学信息屏蔽化,公众不能及时对高校的办学信息有全面的了解及掌握,容易使一部分高校为了自身利益做出缺乏诚信及损害社会公益的事,如:高校提供社会公益服务时,滥用资金或违规操作;部分高校领导滥用职权、贪污谋私等。我国高校法制建设实施较晚,缺乏健全的法规及公众纠错机制,使高校教育措施的执行缺乏规范化及公正化,出现教育信息不透明的现象。
三、网络时代提升高等教育的公信力的措施
(一)坚持“人本”教育办学理念
价值取向混乱会使高校的各个利益主体出现矛盾及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校发展的瓶颈,使高校成为针砭对象。完善的教育办学理念不但能使高校教育在网络和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还能提升社会对高校教育的认可度。高校教育务必要坚持“人本”教育办学理念,以公众切身利益和教育的长效发展为办学基点,坚持公益办学,以提供教学服务为办学核心,实现教育办学的优质化及公众化。各高校要将“人本”教育办学理念渗透到教育科研、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中,切实体现高校教育的本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高等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另外,部分高校对“人本”教育办学理念理解有误,单纯认为人本指以学生为办学重点,忽略了教育者的权益,忽视了教育办学的公众性,容易使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下降,引发网民及公众的抨击,因此,相关高校需对此予以重视。
(二)完善高校教育体制
高校要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就必须强化各个利益主体网络的互动及沟通,将网络打造成为推动网络发展的动力平台。当前,高校的管理存在严重的行政化,不但影响到高校的教育办学创新,同时阻碍了高校对网络环境的适应。各高校可就此参考教育专家及社会的建议进行行政改革。改革措施的核心要以尊重高校各利益主体的参与、决策及话语权为主,以保证学术自由权与自制为最终的价值取向,如:有效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新型的政校关系以促进高校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校法人明确化,将产权落实到位,实现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引入相关社会评价制度对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进行有效评估;实行民主参与管理及专家治校[3]。
(三)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透明度
高校需主动并积极地构建多元化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如:建立高校的官方微博及高校论坛等,提升高校内部管理办学的透明度,及时有效的了解并掌握高校师生和网民大众的学习愿望及教育需求,最大限度消解各个利益主体的矛盾和冲突,有效解决价值偏差与认知偏见带来的不信任感,遇到有突发事件时要积极回应,以真诚的沟通来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控制。另外,我国部分高校办学时盲目追求私利,忽略了公益性的办学宗旨,就此,高校需借助网络有效落实公众的教育知情权及参与权,进一步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及社会责任。
四、结束语
高校的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发展。网络时代背景下,公众的维权意识逐渐曾强。高等教育需遵循网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来有效提升公信力,各高校需有效借助网络传播及监管的力量来确立自身的公众信用体系,完善相关的教育办学理念及体系,有效化解网络时代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
参考文献:
[1]张中胜,杨满仁.大学制度与高校社会公信力的关系探析[J].教育观察,2013,6(8):12.
[2]尹晓敏.高校信息公开的第三种意义及其实现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2,3(5):88.
[3]李春玲,李祖红.基于网络时代的高等教育公信力探究[J].学术论坛2012,8(4):79.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高等教育 公信力
一、前言
高等教育有着相对的独立性,是社会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存在及发展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传统的办学理念及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各种不道德现象被逐一曝光,唤醒公众维权意识的同时,使公众对高等教育产生了质疑与思考。所以,对高等教育的公信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各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有种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高等教育公信力的因素
(一)教育定位不明确
维持办学规模实现战略发展对高等教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一味追求办学规模的功利思想背离了公益办学的理念,会使高等教育变得商业化、产业化,使高等教育的质量有所下降,影响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目前,很多高校的发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工具倾向,“人本”教育理念及服务意识相对淡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仅仅考虑社会的需求,忽略了应用专业的理论支撑,很难实现高级别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部分高校对办学层级、人才培养的目标等缺乏合理、清晰的定位,未对办学限制进行充分的考虑,盲目追求办学规模及数量,无视网民及社会的诉求,仅仅重视专业数、覆盖面、博士点数、论文数等可见成绩,忽略了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及历史使命。
(二)管理行政化严重
网络媒体对高等教育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也对会使恶意虚假的网络谣言纷纷涌现。我国的高等教育其内部管理过于行政化,无法灵活应对网络带来的挑战,如:政府对高校管理垄断性严重,使高校丧失物、才、人的自主權;办学的思路不明确,违背了学术规律及教育规则,使部分高校陷入发展怪圈;教育决策缺乏科学性及民主性,信息公开、问责制、绩效评价缺少公众监督,缺乏师生交流的互动平台;评优评先及科研项目的评审中官僚风、关系风横行;日常教育工作中形式主义及官僚教条严重等。
(三)失范行为屡遭网络曝光
当前,高校的办学信息屏蔽化,公众不能及时对高校的办学信息有全面的了解及掌握,容易使一部分高校为了自身利益做出缺乏诚信及损害社会公益的事,如:高校提供社会公益服务时,滥用资金或违规操作;部分高校领导滥用职权、贪污谋私等。我国高校法制建设实施较晚,缺乏健全的法规及公众纠错机制,使高校教育措施的执行缺乏规范化及公正化,出现教育信息不透明的现象。
三、网络时代提升高等教育的公信力的措施
(一)坚持“人本”教育办学理念
价值取向混乱会使高校的各个利益主体出现矛盾及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校发展的瓶颈,使高校成为针砭对象。完善的教育办学理念不但能使高校教育在网络和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还能提升社会对高校教育的认可度。高校教育务必要坚持“人本”教育办学理念,以公众切身利益和教育的长效发展为办学基点,坚持公益办学,以提供教学服务为办学核心,实现教育办学的优质化及公众化。各高校要将“人本”教育办学理念渗透到教育科研、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中,切实体现高校教育的本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高等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另外,部分高校对“人本”教育办学理念理解有误,单纯认为人本指以学生为办学重点,忽略了教育者的权益,忽视了教育办学的公众性,容易使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下降,引发网民及公众的抨击,因此,相关高校需对此予以重视。
(二)完善高校教育体制
高校要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就必须强化各个利益主体网络的互动及沟通,将网络打造成为推动网络发展的动力平台。当前,高校的管理存在严重的行政化,不但影响到高校的教育办学创新,同时阻碍了高校对网络环境的适应。各高校可就此参考教育专家及社会的建议进行行政改革。改革措施的核心要以尊重高校各利益主体的参与、决策及话语权为主,以保证学术自由权与自制为最终的价值取向,如:有效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新型的政校关系以促进高校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校法人明确化,将产权落实到位,实现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引入相关社会评价制度对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进行有效评估;实行民主参与管理及专家治校[3]。
(三)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透明度
高校需主动并积极地构建多元化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如:建立高校的官方微博及高校论坛等,提升高校内部管理办学的透明度,及时有效的了解并掌握高校师生和网民大众的学习愿望及教育需求,最大限度消解各个利益主体的矛盾和冲突,有效解决价值偏差与认知偏见带来的不信任感,遇到有突发事件时要积极回应,以真诚的沟通来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控制。另外,我国部分高校办学时盲目追求私利,忽略了公益性的办学宗旨,就此,高校需借助网络有效落实公众的教育知情权及参与权,进一步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及社会责任。
四、结束语
高校的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发展。网络时代背景下,公众的维权意识逐渐曾强。高等教育需遵循网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来有效提升公信力,各高校需有效借助网络传播及监管的力量来确立自身的公众信用体系,完善相关的教育办学理念及体系,有效化解网络时代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
参考文献:
[1]张中胜,杨满仁.大学制度与高校社会公信力的关系探析[J].教育观察,2013,6(8):12.
[2]尹晓敏.高校信息公开的第三种意义及其实现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2,3(5):88.
[3]李春玲,李祖红.基于网络时代的高等教育公信力探究[J].学术论坛2012,8(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