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介绍
去年高考,南京一位考生跑到泰山“会当凌绝顶”去了,今年高考,南京又有一位考生四处闲逛,后在“110”的“护送”下才进了考场;另一位考生,在爸爸答应回来让他打游戏的情况下,才肯起床去考场……根据卫生部发布的资料显示,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大学生为16%~25.4%,精神障碍已经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为什么现在的学生精神障碍这么多呢?
案例分析
部分中学生出现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姜志是一名来自外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中毕业生。“初中阶段,我住在亲戚的家里,因为成绩优异,比较听家长的话,亲戚们也就特别宠爱我。我很少与班上同学交流,独来独往,性格内向。进入高中住校后,刚开始感觉还可以,但时间长了,由于和寝室同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性格差异,相处中出现了不和谐。面对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我感到十分困惑,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些关系呢?”
心理医生说,这是典型的大学生友谊受挫,从而在人际交往上出现心理障碍的案例。常见的表现有,恐惧、自卑、孤僻、害羞、封闭、自傲、敌意等不正常心理状态。从初中到高中,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生理和社会方面的急剧变化,使青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具有迅速、不稳定、不平衡的特点,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遇到诱发因素容易出现困惑、矛盾、冲突而引发情绪和行为障碍。
“同学之间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特别是表现在爱好、兴趣、生活习惯等方面,在某些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这是很正常的。”倾听了李明的烦恼后,心理医生的一番轻言细语,让姜志烦躁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今年16岁的谭刚是一所私立学校的住宿生,在中考前,他说:“我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原来情绪不好的时候,一两天就过去了,可这次已持续了两周多了。我特别难受,也很郁闷,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情绪很低落,不想见任何人,寝室里同学的说笑声音也令我烦躁不已。我想每天快乐地生活,高效率投入学习,可是我做不到,完了!完了!”
心理医生分析说,谭刚是由于客观事物或情景不符合个体需要和愿望时,而产生的消极,否定的情绪和情感困扰,即心理学上所说的负性情绪的典型案例。中学生常常体验到的负面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耻辱、内疚、悔恨、愤怒、悲观等,负性情绪会使人陷入一种继发性的焦虑之中。
中学生3大心理“亚健康”状态
针对不少中考高考生心理状况,心理专家分析说,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很模糊,甚至有误解,他们觉得不到药物治疗的程度,自己就不存在心理障碍,不懂得自我释放压力,不会向外界求援,这就使得不少学生的心理处在了一种“亚健康”的状态,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发生心理危机。
心理专家认为,在不同的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亦呈现出不同特点。如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因适应性较差及与人沟通的能力欠缺所致,当升入二三年级后,学生极易在情感、人际关系处理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产生心理危机。具体来说,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3大心理问题:
学习不适
进入大学后,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不能及时转变学习观念和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难以如愿,从而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对抗等消极情绪。
交往困惑
学生要求住校学习,接触较多的是室友、同学和老师,师生、同学之间的交往问题因而变得突出,如室友不和,同学关系不融洽,师生关系不通畅等。由于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期,自我意识强烈,所以在处理问题时不够客观理智,难与他人达成共识,一些学生于是会感到焦虑、自卑,甚至产生报复心理。
自我实现遭遇挫折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指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具有强调自我、追求自我、显示自我、突出自我的心理特点,对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响应、积极参加,但很多同学由于对自我认识不足或对对手估计不准(过高或过低)等原因,导致失利,进而产生自我否定等消极心理。
措施方法
6招化解学生心理危机
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恰当引进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增强思想教育效果行之有效的途径。对挫折的承受力低、人际交往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弱、自我意识不成熟等,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解决。因为学生还是孩子,首先要提高“自我效能”,也就是说,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对父母来说,就是认清孩子的“自我效能”,不要不断地给他施压,总希望他“百尺竿头更上一层”,目标超过了孩子的能力极限,孩子很可能会出现“高山反应”。大量资料表明,“自我效能”作为应激反应的重要中介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患应激相关障碍的可能性越小,反之,患应激相关障碍的可能性就大。
那么,在中学生的人格特质形成之后,怎样远离精神障碍呢?心理专家给大家支了以下6招:
第一招,对于进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名单的学生或者是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第二招,建立支持系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应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教师尤其是学生辅导员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对有心理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真心诚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第三招,建立治疗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应进行及时治疗。对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以在院接受心理咨询或到有关医院的心理门诊。精神科接受心理治疗为主,可辅以药物治疗。对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病症状者,必须立即将其送医院接受治疗。
第四招,建立阻控系统。对于可调控的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或情景等刺激物,应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危机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对于危机个体遭遇刺激后引起紧张性反应可能攻击的对象,相关部门应采取保护或回避措施。心理咨询教师、卫生所医务人员在接待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来访时,在其危机尚未解除的情况下,应先不要让学生离开,并立即报告给学校学生处。
第五招,建立监护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监护。如对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能在学校正常学习者,应成立以学生干部、心理健康协会骨干为负责人及同室同学为主的不少于3人的学生监护小组,以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对该生进行安全监护。监护小组应及时汇报该生的情况。对于危机程度较高但能在校坚持学习并接受治疗者,学校应将其家长请来学校,向家长说明情况,家长如愿意将其接回家治疗,则让学生休学回家治疗,如家长不愿意接其回家,则在与家长签订书面协议后由家长陪伴监护。
第六招,建立救助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通心理热线电话,派专人值班,便于对发出危机求救的学生进行紧急心理援助。对于突发学生自伤自毁事故的紧急处理,学生所在的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应在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并立即报告给学生工作处、保卫处、卫生所等部门。
去年高考,南京一位考生跑到泰山“会当凌绝顶”去了,今年高考,南京又有一位考生四处闲逛,后在“110”的“护送”下才进了考场;另一位考生,在爸爸答应回来让他打游戏的情况下,才肯起床去考场……根据卫生部发布的资料显示,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大学生为16%~25.4%,精神障碍已经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为什么现在的学生精神障碍这么多呢?
案例分析
部分中学生出现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姜志是一名来自外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中毕业生。“初中阶段,我住在亲戚的家里,因为成绩优异,比较听家长的话,亲戚们也就特别宠爱我。我很少与班上同学交流,独来独往,性格内向。进入高中住校后,刚开始感觉还可以,但时间长了,由于和寝室同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性格差异,相处中出现了不和谐。面对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我感到十分困惑,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些关系呢?”
心理医生说,这是典型的大学生友谊受挫,从而在人际交往上出现心理障碍的案例。常见的表现有,恐惧、自卑、孤僻、害羞、封闭、自傲、敌意等不正常心理状态。从初中到高中,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生理和社会方面的急剧变化,使青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具有迅速、不稳定、不平衡的特点,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遇到诱发因素容易出现困惑、矛盾、冲突而引发情绪和行为障碍。
“同学之间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特别是表现在爱好、兴趣、生活习惯等方面,在某些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这是很正常的。”倾听了李明的烦恼后,心理医生的一番轻言细语,让姜志烦躁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今年16岁的谭刚是一所私立学校的住宿生,在中考前,他说:“我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原来情绪不好的时候,一两天就过去了,可这次已持续了两周多了。我特别难受,也很郁闷,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情绪很低落,不想见任何人,寝室里同学的说笑声音也令我烦躁不已。我想每天快乐地生活,高效率投入学习,可是我做不到,完了!完了!”
心理医生分析说,谭刚是由于客观事物或情景不符合个体需要和愿望时,而产生的消极,否定的情绪和情感困扰,即心理学上所说的负性情绪的典型案例。中学生常常体验到的负面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耻辱、内疚、悔恨、愤怒、悲观等,负性情绪会使人陷入一种继发性的焦虑之中。
中学生3大心理“亚健康”状态
针对不少中考高考生心理状况,心理专家分析说,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很模糊,甚至有误解,他们觉得不到药物治疗的程度,自己就不存在心理障碍,不懂得自我释放压力,不会向外界求援,这就使得不少学生的心理处在了一种“亚健康”的状态,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发生心理危机。
心理专家认为,在不同的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亦呈现出不同特点。如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因适应性较差及与人沟通的能力欠缺所致,当升入二三年级后,学生极易在情感、人际关系处理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产生心理危机。具体来说,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3大心理问题:
学习不适
进入大学后,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不能及时转变学习观念和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难以如愿,从而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对抗等消极情绪。
交往困惑
学生要求住校学习,接触较多的是室友、同学和老师,师生、同学之间的交往问题因而变得突出,如室友不和,同学关系不融洽,师生关系不通畅等。由于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期,自我意识强烈,所以在处理问题时不够客观理智,难与他人达成共识,一些学生于是会感到焦虑、自卑,甚至产生报复心理。
自我实现遭遇挫折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指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具有强调自我、追求自我、显示自我、突出自我的心理特点,对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响应、积极参加,但很多同学由于对自我认识不足或对对手估计不准(过高或过低)等原因,导致失利,进而产生自我否定等消极心理。
措施方法
6招化解学生心理危机
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恰当引进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增强思想教育效果行之有效的途径。对挫折的承受力低、人际交往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弱、自我意识不成熟等,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解决。因为学生还是孩子,首先要提高“自我效能”,也就是说,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对父母来说,就是认清孩子的“自我效能”,不要不断地给他施压,总希望他“百尺竿头更上一层”,目标超过了孩子的能力极限,孩子很可能会出现“高山反应”。大量资料表明,“自我效能”作为应激反应的重要中介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患应激相关障碍的可能性越小,反之,患应激相关障碍的可能性就大。
那么,在中学生的人格特质形成之后,怎样远离精神障碍呢?心理专家给大家支了以下6招:
第一招,对于进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名单的学生或者是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第二招,建立支持系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应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教师尤其是学生辅导员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对有心理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真心诚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第三招,建立治疗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应进行及时治疗。对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以在院接受心理咨询或到有关医院的心理门诊。精神科接受心理治疗为主,可辅以药物治疗。对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病症状者,必须立即将其送医院接受治疗。
第四招,建立阻控系统。对于可调控的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或情景等刺激物,应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危机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对于危机个体遭遇刺激后引起紧张性反应可能攻击的对象,相关部门应采取保护或回避措施。心理咨询教师、卫生所医务人员在接待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来访时,在其危机尚未解除的情况下,应先不要让学生离开,并立即报告给学校学生处。
第五招,建立监护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监护。如对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能在学校正常学习者,应成立以学生干部、心理健康协会骨干为负责人及同室同学为主的不少于3人的学生监护小组,以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对该生进行安全监护。监护小组应及时汇报该生的情况。对于危机程度较高但能在校坚持学习并接受治疗者,学校应将其家长请来学校,向家长说明情况,家长如愿意将其接回家治疗,则让学生休学回家治疗,如家长不愿意接其回家,则在与家长签订书面协议后由家长陪伴监护。
第六招,建立救助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通心理热线电话,派专人值班,便于对发出危机求救的学生进行紧急心理援助。对于突发学生自伤自毁事故的紧急处理,学生所在的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应在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并立即报告给学生工作处、保卫处、卫生所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