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期上学期,笔者曾对所教五年制大专二年级某班,共54名学生作了一次阅读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中的几项数据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在问及阅读兴趣时,52.8%的学生回答“不喜欢”。有65.7%的学生阅读时毫无计划。36.5%的学生阅读时毫无选择,“有什么看什么”,经常看报纸杂志的为20%(但看得较多的是报道娱乐新闻,刊登鬼怪故事等的刊物),32.7%的人爱看武侠、言情、玄幻、网络类等作品,只有10.8%的学生经常阅读名著。阅读时间少,数量少,内容低俗等现状令人担忧。
一、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与学习现状有关。职高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缺乏自信,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阅读习惯更是无从谈起。
2. 与传统教学形式有关。以往上课,教师侧重的是将教参上的那一套刻板化、程式化的东西教给学生,教学的过程就是灌输的过程。具体到阅读教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从逐句讲解到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就是离不开教师的‘讲’”,“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就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在这种观念之下,如何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 与学生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有关。职高生对社会上的新生事物接受快、模仿能力强,如发型、服饰、行为动作追求时尚,他们中有不少人贪图享乐,喜欢光顾网吧、歌厅等场所,缺乏健康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4. 与考试制度有关。基于职高生的学习现状,考试时试卷难度低,灵活度小,几乎都是课内的死知识,既无法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更起不到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虽然职高生要面对的主要是专业技能的学习,但语文的基础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文本的意义,阅读教学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格操守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些认识,对职高生开展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以课堂为阵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其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 谈一谈本人的几点浅见
1. 教师要做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人。教师在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方面如能体现出较高的素质,就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教育效果就良好。因此,要让学生阅读,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读书的激情和习惯。长久而广泛的阅读,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将对文本独立深刻的个人体悟积淀起来,使自己被净化,才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钦佩,激起学生的好奇,使他们自主地去阅读、发现。尤其是面对学习一贯比较被动的职高生,教师把自己在对作者、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传递给他们,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2.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因职高生基础薄弱,教师更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侧重谈一下朗读、精读。
(1) 朗读。以读为本,对于语文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书(熟)读百遍,其意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近文本,与作者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基础,朗读时,眼、口、耳、脑并用,对理解文本非常有利。因此,朗读是课堂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但笔者发现,不少职高生不爱朗读,有些有口无心,有些根本不动嘴,通过朗读认知文本的效果非常不理想。我们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先有声有色地读起来。可以听朗读带,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组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如学《雷雨》时,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们不仅情绪高涨,还更好地理解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早读课可以成为学生朗读训练的一个阵地,课内、课外的优秀作品都可以拿来读一读,我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组内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相互之间再比一比,评一评,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精读。在阅读教学中,精读是重点,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勤于思考,勤于动笔,并养成习惯,只读不想,只读不记,阅读只能浮于表面。精读时,教师可教给学生圈点勾画的符号,经常检查督促,并鼓励学生编写各种提要,如情节发展提要,人物描写或性格心理变化发展提要,说明顺序提要,论点论据提要等,以便理清文章脉络,真正地理解文本。
3. 创建以人为本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基于这个要求和职高生的学习现状,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职高生学习大多比较被动,往往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甚至还有不听的,除了学生方面的问题外,更主要的问题在于老师。要让学生愿意听课,并愿意动脑,教师可以先从问题的设计入手,结合文本,提一些职高生能够解决、感兴趣、能激起他们好奇心的问题,要让学生有想知道答案的心理,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求,同时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只要学生觉得有意思,他们就愿意听一听。
(2)学生提出问题,被动变为主动。教师设计问题,还只是教法的体现,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肯定他们的不同见解。古人曾说:“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而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然后释疑,达到领悟文本的目的。
(3)尊重学生感受,保持民主个性。民主意味着教师将自己视为同学生一起探索真理的朋友,在阅读教学中能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受,而不是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同时,阅读教学也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而不是所谓的好学生。个性就是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不同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们不可能对文本有完全相同的认识和看法,教师更不应该要求他们掌握所谓的标准答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之后,要特别尊重学生的精神个性,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
当然,仅仅依靠课堂还不够,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将阅读有计划地进行下去,促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人文熏陶。
一、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与学习现状有关。职高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缺乏自信,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阅读习惯更是无从谈起。
2. 与传统教学形式有关。以往上课,教师侧重的是将教参上的那一套刻板化、程式化的东西教给学生,教学的过程就是灌输的过程。具体到阅读教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从逐句讲解到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就是离不开教师的‘讲’”,“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就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在这种观念之下,如何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 与学生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有关。职高生对社会上的新生事物接受快、模仿能力强,如发型、服饰、行为动作追求时尚,他们中有不少人贪图享乐,喜欢光顾网吧、歌厅等场所,缺乏健康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4. 与考试制度有关。基于职高生的学习现状,考试时试卷难度低,灵活度小,几乎都是课内的死知识,既无法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更起不到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虽然职高生要面对的主要是专业技能的学习,但语文的基础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文本的意义,阅读教学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格操守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些认识,对职高生开展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以课堂为阵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其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 谈一谈本人的几点浅见
1. 教师要做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人。教师在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方面如能体现出较高的素质,就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教育效果就良好。因此,要让学生阅读,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读书的激情和习惯。长久而广泛的阅读,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将对文本独立深刻的个人体悟积淀起来,使自己被净化,才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钦佩,激起学生的好奇,使他们自主地去阅读、发现。尤其是面对学习一贯比较被动的职高生,教师把自己在对作者、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传递给他们,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2.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因职高生基础薄弱,教师更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侧重谈一下朗读、精读。
(1) 朗读。以读为本,对于语文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书(熟)读百遍,其意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近文本,与作者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基础,朗读时,眼、口、耳、脑并用,对理解文本非常有利。因此,朗读是课堂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但笔者发现,不少职高生不爱朗读,有些有口无心,有些根本不动嘴,通过朗读认知文本的效果非常不理想。我们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先有声有色地读起来。可以听朗读带,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组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如学《雷雨》时,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们不仅情绪高涨,还更好地理解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早读课可以成为学生朗读训练的一个阵地,课内、课外的优秀作品都可以拿来读一读,我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组内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相互之间再比一比,评一评,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精读。在阅读教学中,精读是重点,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勤于思考,勤于动笔,并养成习惯,只读不想,只读不记,阅读只能浮于表面。精读时,教师可教给学生圈点勾画的符号,经常检查督促,并鼓励学生编写各种提要,如情节发展提要,人物描写或性格心理变化发展提要,说明顺序提要,论点论据提要等,以便理清文章脉络,真正地理解文本。
3. 创建以人为本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基于这个要求和职高生的学习现状,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职高生学习大多比较被动,往往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甚至还有不听的,除了学生方面的问题外,更主要的问题在于老师。要让学生愿意听课,并愿意动脑,教师可以先从问题的设计入手,结合文本,提一些职高生能够解决、感兴趣、能激起他们好奇心的问题,要让学生有想知道答案的心理,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求,同时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只要学生觉得有意思,他们就愿意听一听。
(2)学生提出问题,被动变为主动。教师设计问题,还只是教法的体现,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肯定他们的不同见解。古人曾说:“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而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然后释疑,达到领悟文本的目的。
(3)尊重学生感受,保持民主个性。民主意味着教师将自己视为同学生一起探索真理的朋友,在阅读教学中能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受,而不是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同时,阅读教学也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而不是所谓的好学生。个性就是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不同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们不可能对文本有完全相同的认识和看法,教师更不应该要求他们掌握所谓的标准答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之后,要特别尊重学生的精神个性,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
当然,仅仅依靠课堂还不够,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将阅读有计划地进行下去,促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人文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