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政治课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传授政治经济理论以及当前的社会发展政策的重任。因此在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不但要重视理论的传授,更要关注政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政治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087-01
政治课程肩负着育人功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政治课的教学背离了课程的初衷,偏重于政治课程理论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些高中政治课教师以应试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关键点,强化理论教学,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比较低,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缺乏独立学习能力。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政治教学的弊端。
一、在课堂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1.忽略政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政治立足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使其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成长道路前进。但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形成了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的教学场面。众所周之,以知识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不变、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形式不变,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注定充满坎坷。教学改革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都受制于高考这个硬指标,高考上线是进入高校深造的先决条件。对一个学生来说,最关注的是高考科目。平时学习政治,就是“上课时听听,临考前突击背背”。“高考时又不考,不重要”,这是理科学生的普遍反映。绝大多数的学生不是因为学习思想政治课对自身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或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而学习,而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在某种程度上完全是应付性地学习,学习动机大部分来自外部动机,看重的是学习结果。可见学生学习时以应付高考為目的,处处以标准答案为准绳,最终以升学为唯一追求。这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使生动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苍白的知识积累过程。
2.课外阅读不被重视。
许多老师认为政治课教学只要能够把课本知识反复背下来,把老师讲的内容掌握了,一切试题都会做了才是主要任务,至于能够了解多少课外内容是没有必要的,只会增加负担。现代高中生接受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但是能为思考问题提供支撑的信息却接触得比较少、阅历浅,对书本理论的理解缺少必要的感性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通过阅读可以弥补实际经验的不足,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比较容易理解理论知识,同时还可弥补教材材料滞后的弊端,从而改变政治课教学枯燥的状况,切实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3.忽视与实践和社会生活的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有关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有凸显实践性,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从实践中去感悟和领会知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力地提高教学质量。所谓“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长期以来,我们在观念和行为上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政治课教学完全等同于政治课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把主要的精力和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教师的分析、讲解和提问上。这样,课内的时间被教师大量地占用,课外的广阔天地又被视为可有可无而被排斥在教学之外,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因此,建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政治课堂,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凸显生活实践性。唯有如此,高中政治课的“教”与“学”才会打破观念的误区,打破教室的四壁,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内容和时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进而建立起既有利于开发心智、提高能力,又有利于培养性情、塑造人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格局。
二、针对被忽视方面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政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教师角色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育“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使师生在同一开放的精神世界、同一流畅的思维过程中深层互动。要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长期以来形成的老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的应试教育必须彻底打破,更应使学生转变其对待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态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是升学,而应该是全体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脉搏,改变教法,把教材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使人类的先进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内化,从而促进学生内在身心发展。
2.加强和促进高中政治课的阅读教学。
首先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阅读。定期利用板报、学习园地等小阵地粘贴有关政治主题的评论、新闻报道等文章内容;开展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讨论、政治课沙龙;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新闻评论会、时事新闻知识抢答赛等,锻炼学生的政治学科思维,努力营造阅读氛围。同时,我们要结合学科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文本材料。尽量选择以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经历过、感受到的材料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课素养。此外,还可以将阅读活动做进一步深入,例如,鼓励学生以身边的政治事例为切入口,参加相关的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探究性方案,撰写探究性报告。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培养收集占有信息的能力,培养自我探究运用书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还能达到与实践、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3.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生活是政治课实践获得生命力和常保新鲜感的源头活水。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引导学生用学科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使理论逻辑服从生活逻辑,并力求活动常搞常新。只有让“旧瓶”不断地倒出“新酒”,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活动才会常搞常新。还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课堂教学应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和社会认知的能力。
【关键词】政治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087-01
政治课程肩负着育人功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政治课的教学背离了课程的初衷,偏重于政治课程理论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些高中政治课教师以应试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关键点,强化理论教学,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比较低,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缺乏独立学习能力。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政治教学的弊端。
一、在课堂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1.忽略政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政治立足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使其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成长道路前进。但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形成了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的教学场面。众所周之,以知识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不变、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形式不变,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注定充满坎坷。教学改革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都受制于高考这个硬指标,高考上线是进入高校深造的先决条件。对一个学生来说,最关注的是高考科目。平时学习政治,就是“上课时听听,临考前突击背背”。“高考时又不考,不重要”,这是理科学生的普遍反映。绝大多数的学生不是因为学习思想政治课对自身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或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而学习,而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在某种程度上完全是应付性地学习,学习动机大部分来自外部动机,看重的是学习结果。可见学生学习时以应付高考為目的,处处以标准答案为准绳,最终以升学为唯一追求。这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使生动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苍白的知识积累过程。
2.课外阅读不被重视。
许多老师认为政治课教学只要能够把课本知识反复背下来,把老师讲的内容掌握了,一切试题都会做了才是主要任务,至于能够了解多少课外内容是没有必要的,只会增加负担。现代高中生接受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但是能为思考问题提供支撑的信息却接触得比较少、阅历浅,对书本理论的理解缺少必要的感性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通过阅读可以弥补实际经验的不足,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比较容易理解理论知识,同时还可弥补教材材料滞后的弊端,从而改变政治课教学枯燥的状况,切实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3.忽视与实践和社会生活的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有关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有凸显实践性,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从实践中去感悟和领会知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力地提高教学质量。所谓“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长期以来,我们在观念和行为上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政治课教学完全等同于政治课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把主要的精力和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教师的分析、讲解和提问上。这样,课内的时间被教师大量地占用,课外的广阔天地又被视为可有可无而被排斥在教学之外,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因此,建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政治课堂,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凸显生活实践性。唯有如此,高中政治课的“教”与“学”才会打破观念的误区,打破教室的四壁,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内容和时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进而建立起既有利于开发心智、提高能力,又有利于培养性情、塑造人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格局。
二、针对被忽视方面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政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教师角色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育“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使师生在同一开放的精神世界、同一流畅的思维过程中深层互动。要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长期以来形成的老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的应试教育必须彻底打破,更应使学生转变其对待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态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是升学,而应该是全体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脉搏,改变教法,把教材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使人类的先进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内化,从而促进学生内在身心发展。
2.加强和促进高中政治课的阅读教学。
首先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阅读。定期利用板报、学习园地等小阵地粘贴有关政治主题的评论、新闻报道等文章内容;开展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讨论、政治课沙龙;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新闻评论会、时事新闻知识抢答赛等,锻炼学生的政治学科思维,努力营造阅读氛围。同时,我们要结合学科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文本材料。尽量选择以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经历过、感受到的材料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课素养。此外,还可以将阅读活动做进一步深入,例如,鼓励学生以身边的政治事例为切入口,参加相关的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探究性方案,撰写探究性报告。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培养收集占有信息的能力,培养自我探究运用书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还能达到与实践、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3.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生活是政治课实践获得生命力和常保新鲜感的源头活水。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引导学生用学科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使理论逻辑服从生活逻辑,并力求活动常搞常新。只有让“旧瓶”不断地倒出“新酒”,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活动才会常搞常新。还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课堂教学应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和社会认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