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9年起中国服装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0年增长速度迅猛,增长率高达100.8%。2012年,中国服装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3050亿元,同比增长49.9%。由此可看出服装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的巨大空间与潜力。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从中国网购品类市场份额来看,服饰鞋帽类占比28%,位于第一;3c家电占了24%,名列第二。服装已经成为国内网购的第一大品类。
从B2C服装网购市场份额来看,天猫依然处于绝对的领先位置,占整个B2C服装网购市场的71.2%。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别是京东与凡客,占比5.9%与5.4%。从2012年整体情况看,综合类电商在服装网购市场中较为突出,老牌的服装垂直电商除凡客诚品还位于前三强之外,其他表现平平。
运行特点
清理库存被服装电商视为重要任务
无论品牌商还是渠道商,都在借助电商疯狂清库存。电商模式可以帮助服装企业缓解库存压力,甚至实现以销定产,做得好的话,产销率可以达到95%。而在清库存过程中,2012年,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电商渠道业绩出现50%以上增长,而17%的企业电商业绩增长达到一倍或更多。
2012年成淘品牌分水岭
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销售占比最大的服装行业借助淘宝平台,韩都衣舍、七格格、茵曼等多个网络女装品牌“黑马”突出重围。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韩都衣舍业绩增幅达到120%;茵曼在电子商务渠道同比增长150%,客单价同比提高75%;潮牌女装七格格较2011年约有40%的增长。
服装B2C整体表现不佳
2012年,服装B2C整体表现不佳。主要原因有:投资的降温让行业领头羊动作变少、发展变慢;而传统品牌商大量的扎堆触网也在短时间内冲击了原先B2C的业务;本身因预估过量产生的库存压力严重影响现金流的正常运转;大平台的百货化扩张也在对服装B2C用户不断分流。传统服装企业电商路依然没走顺
在凡客诚品、淘宝等网购平台的带动下,传统服装品牌企业开始纷纷“触网”。服装行业金字塔顶尖的传统服装巨头们在其中所占的份额却极其有限,中高端的重量级传统服企鲜在网上现身,独立做电商官网的更屈指可数。
存在隐忧
用户被百货化平台和传统品牌分流
凡客、玛萨玛索在前两年市场爆发过程中,因定位清晰和风格明显,迅速积累了很多用户,但天猫、京东等百货化平台,随着用户体验变好、产品多样化,毫不客气地分流了这些互联网品牌用户。而麦考林、梦芭莎这种垂直平台,更难躲避平台百货化过程的侵略。
数据显示,传统品牌服装在淘宝网的销售数据已十分强大,七匹狼、杰克琼斯、GXG等销量大幅领先网络品牌。而在监测的男装品牌旗舰店数据中,优衣库、杰克琼斯、GXG、真维斯、美邦、诺奇、九牧王、千纸鹤、七匹狼等传统品牌也全部包揽了成交额前十席位。
资金链压力大
高库存其实也意味着企业资金的大量占用,极不利于企业现金的正常流动。对于服装企业而言,库存积压带来的商品折价反过来又牵制了其正常运转。其实,凡客诚品、梦芭莎、玛萨玛索等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一轮轮的风险投资在运营,当B2C面临长期高耗血运作而无法实现盈利时,资金链将越趋紧张。
服装消费市场萎缩
源于经济的持续疲软,服装消费更多体现为“或有消费”,更多的购买动因在于求新、求变。当经济状况好、消费者可支配收入高时,服装消费情况自然较好,反之则自然很差。
服装产品的同质化问题
对于线上服装B2C来说,除了部分坚持自主设计的品牌外,很多以原创、时尚为特色的品牌,却在服装设计上没有一点原创能力。造成同质化的原因包括,小品牌的自主研发能力有限,很多时候就只能把近期网络上比较红火的产品改动一下,在代工厂里批量生产出来。更有一些商家直接选择制作仿冒品,冒充其他品牌。
同质化并不局限于产品本身,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网站页面也千篇一律,基本没有特别照顾消费者体验消费的特点。网站的维护给予顾客的感受是直观的。顾客不会从一堆相似的页面里发现什么问题,但是一个舒适而且眼前一亮的页面一定会让他喜欢。
归根结底,无论是产品还是消费者体验,雷同之所以存在的最大原因在于线上服装B2C对于品牌的意识不够强烈。在同质化面前,很多商家也正在积极寻找解决之道,不改变就要被淘汰。发展趋势
服装B2C市场将继续显著增长
伴随着网民网购意识的不断增强,服装B2C市场交易规模将保持增长,并且服装作为最受用户青睐的网购产品自然会越来越受关注。随之而来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寻找差异化对服装B2C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C2C模式逐渐向B2C模式转换
虽然C2C模式经济实惠,但是企业为树立自己的品牌,发展更多的用户群,他们会投建电子商务网站,从而向B2C模式进军。高科技将进一步与服装B2C相结合
随着网购的日益普及,用户对购物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3D技术可更加有效展示服装设计理念,网上“3D虚拟试衣间”能够让用户对于自己选择的服装“亲身体验”。
个性化定制服务加强
由于服装本身代表的就是一个人的个性,而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的,所以不同个性的人需要不同的个性服务,这就要求服装电子商务网站提供多种个性化的服务。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从中国网购品类市场份额来看,服饰鞋帽类占比28%,位于第一;3c家电占了24%,名列第二。服装已经成为国内网购的第一大品类。
从B2C服装网购市场份额来看,天猫依然处于绝对的领先位置,占整个B2C服装网购市场的71.2%。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别是京东与凡客,占比5.9%与5.4%。从2012年整体情况看,综合类电商在服装网购市场中较为突出,老牌的服装垂直电商除凡客诚品还位于前三强之外,其他表现平平。
运行特点
清理库存被服装电商视为重要任务
无论品牌商还是渠道商,都在借助电商疯狂清库存。电商模式可以帮助服装企业缓解库存压力,甚至实现以销定产,做得好的话,产销率可以达到95%。而在清库存过程中,2012年,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电商渠道业绩出现50%以上增长,而17%的企业电商业绩增长达到一倍或更多。
2012年成淘品牌分水岭
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销售占比最大的服装行业借助淘宝平台,韩都衣舍、七格格、茵曼等多个网络女装品牌“黑马”突出重围。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韩都衣舍业绩增幅达到120%;茵曼在电子商务渠道同比增长150%,客单价同比提高75%;潮牌女装七格格较2011年约有40%的增长。
服装B2C整体表现不佳
2012年,服装B2C整体表现不佳。主要原因有:投资的降温让行业领头羊动作变少、发展变慢;而传统品牌商大量的扎堆触网也在短时间内冲击了原先B2C的业务;本身因预估过量产生的库存压力严重影响现金流的正常运转;大平台的百货化扩张也在对服装B2C用户不断分流。传统服装企业电商路依然没走顺
在凡客诚品、淘宝等网购平台的带动下,传统服装品牌企业开始纷纷“触网”。服装行业金字塔顶尖的传统服装巨头们在其中所占的份额却极其有限,中高端的重量级传统服企鲜在网上现身,独立做电商官网的更屈指可数。
存在隐忧
用户被百货化平台和传统品牌分流
凡客、玛萨玛索在前两年市场爆发过程中,因定位清晰和风格明显,迅速积累了很多用户,但天猫、京东等百货化平台,随着用户体验变好、产品多样化,毫不客气地分流了这些互联网品牌用户。而麦考林、梦芭莎这种垂直平台,更难躲避平台百货化过程的侵略。
数据显示,传统品牌服装在淘宝网的销售数据已十分强大,七匹狼、杰克琼斯、GXG等销量大幅领先网络品牌。而在监测的男装品牌旗舰店数据中,优衣库、杰克琼斯、GXG、真维斯、美邦、诺奇、九牧王、千纸鹤、七匹狼等传统品牌也全部包揽了成交额前十席位。
资金链压力大
高库存其实也意味着企业资金的大量占用,极不利于企业现金的正常流动。对于服装企业而言,库存积压带来的商品折价反过来又牵制了其正常运转。其实,凡客诚品、梦芭莎、玛萨玛索等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一轮轮的风险投资在运营,当B2C面临长期高耗血运作而无法实现盈利时,资金链将越趋紧张。
服装消费市场萎缩
源于经济的持续疲软,服装消费更多体现为“或有消费”,更多的购买动因在于求新、求变。当经济状况好、消费者可支配收入高时,服装消费情况自然较好,反之则自然很差。
服装产品的同质化问题
对于线上服装B2C来说,除了部分坚持自主设计的品牌外,很多以原创、时尚为特色的品牌,却在服装设计上没有一点原创能力。造成同质化的原因包括,小品牌的自主研发能力有限,很多时候就只能把近期网络上比较红火的产品改动一下,在代工厂里批量生产出来。更有一些商家直接选择制作仿冒品,冒充其他品牌。
同质化并不局限于产品本身,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网站页面也千篇一律,基本没有特别照顾消费者体验消费的特点。网站的维护给予顾客的感受是直观的。顾客不会从一堆相似的页面里发现什么问题,但是一个舒适而且眼前一亮的页面一定会让他喜欢。
归根结底,无论是产品还是消费者体验,雷同之所以存在的最大原因在于线上服装B2C对于品牌的意识不够强烈。在同质化面前,很多商家也正在积极寻找解决之道,不改变就要被淘汰。发展趋势
服装B2C市场将继续显著增长
伴随着网民网购意识的不断增强,服装B2C市场交易规模将保持增长,并且服装作为最受用户青睐的网购产品自然会越来越受关注。随之而来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寻找差异化对服装B2C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C2C模式逐渐向B2C模式转换
虽然C2C模式经济实惠,但是企业为树立自己的品牌,发展更多的用户群,他们会投建电子商务网站,从而向B2C模式进军。高科技将进一步与服装B2C相结合
随着网购的日益普及,用户对购物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3D技术可更加有效展示服装设计理念,网上“3D虚拟试衣间”能够让用户对于自己选择的服装“亲身体验”。
个性化定制服务加强
由于服装本身代表的就是一个人的个性,而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的,所以不同个性的人需要不同的个性服务,这就要求服装电子商务网站提供多种个性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