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寻非洲文明足迹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非洲史教学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先用一个词表达对非洲的印象。“落后”“贫穷”“野蛮”是学生回答中排前三位的词。教师展示2007年7月法国总统萨科齐参加塞内加尔峰会期间,在达喀尔大学演讲时发表“非洲人尚未真正进入人类历史阶段”[1]的言论,以此说明对非洲的偏见是多么根深蒂固。由此把“全面评价非洲历史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作为非洲史专题教学的灵魂,试图通过追根溯源,梳理非洲文明史历程,客观分析非洲拥有的潜力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一、发掘真相:古代非洲的辉煌
   材料1: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学的材料证明,在远古时代,当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故乡还处在冰川封固阶段的时候,非洲大陆上就已出现了沸腾的生活。由此可见,非洲各族人民很早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而并非是欧洲人抵达非洲后,非洲及其历史才开始存在的。
  ——[法]凯瑟琳·科克里—维德罗维什《非洲简史》
  材料2:体积巨大,坚固耐久,结构对称,线条和谐以及不加雕饰的简洁与完美。于是,它们使你获得一种壮丽威严的感觉,你深受震撼,心生敬畏,而人类其他建筑是不会带给你这种感觉的。它们被希腊人和罗马人定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现代人怀疑它们是否真的出自人类之手。
  ——[英]乔治·罗林森《古埃及史:环境基因、地缘争霸与文明兴衰》
  材料3:研究证明,大津巴布韦巨石建筑,是当地班图各族人民通过上千年的长期努力,不断改造和扩建而成的。早在公元四、五世纪,已经开始了其早期建设。它的主要建筑物是在十三至十四世纪建成。在这些遗址,大都有金饰品和铜铁器物出土。在许多地方还发现有开采过的矿坑,也发现有熔炉和矿渣遗迹。同时,在津巴布韦东部山区还发现了台田和人工灌溉系统的遗迹,包括有水井和渠道。此外还有铸币泥模、华瓷与印度货物的发现。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4:可以说,几乎所有神的名字都是从埃及传入希腊的。我的研究证明,它们完全是起源于异邦人那里的,而我个人的意见则是,较大的一部分则是起源于埃及的。……埃及人又好像是第一个举行祭日时庄严的集会、游行和法事的民族。希腊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这一切事物。我认为这是有根据的,因为埃及的仪式显然是非常古老的,而希腊的仪式则是不久之前才开始有的。
  ——希罗多德《历史》(上册)
   希腊文化的兴起是由于殖民化,大约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和腓尼基人使希腊本土居民文明化。进而,希腊人持续不断地大量借鉴近东诸文化。
  ——[英]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第一卷)》
  请学生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
  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和非洲迈向文明的实物见证。列举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古代非洲文明的代表以及兴起的时间与所处的流域。
  为什么古埃及能完成如此高水平的建筑?古埃及还有哪些方面领先当时的世界?
  津巴布韦进入文明阶段了吗?在津巴布韦遗址中发现“华瓷与印度货物”说明什么?该遗址的发现有何历史意义?
  希罗多德对希腊文化与埃及文化关系的叙说说明什么?你同意马丁·贝尔纳主张“希腊文明源于对亚非文明借鉴”的观点吗?从教材中能找到“埃及人和腓尼基人使希腊本土居民文明化”的史实吗?
  材料1—3反映出非洲文明历史悠久,遗址众多,无论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建筑等物质文明,还是宗教、艺术等精神文明都不逊色其他古文明,并领先于当时的欧洲。非洲人民是智慧和力量的。材料4反映了古代和现代西方学者对于亚非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关系的看法。“史学之父”希罗多德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写作了伟大的《历史》,该书主题就是欧洲与亚洲、非洲的关系。学者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3卷本)一书更是运用多学科知识,用大量证据论证了西方古典文明的深厚根源在于亚非文明。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对非洲的偏见和误解呢?这主要是西方话语霸权的产物。在18和19世纪的浪漫主义者和种族主义者看来,希腊不仅是欧洲的缩影,而且是欧洲纯洁的童年,认为希腊是本土欧洲人与外来殖民的非洲人和闪米特人混合的结果简直令人无法忍受。[2]因此,欧洲学者抛弃了古人对早期希腊历史的描写,并且完全不顾古人重新编造了自己对古希腊的描写。[3]正本清源方能启迪人心。历史教学要注意立场,不能被“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叙事逻辑左右头脑,要引导学生基于史料实证的思考。新教材也提供了相关史实,比如“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4]。可见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
  二、辩证分析:近代非洲的贡献
  材料5:从16世纪早期到19世纪晚期,千万被俘的非洲男人、女人和孩子被迫走到海滨,拥挤在恶臭的海船里,半死不活地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在大量陌生人组成的残酷环境里工作……存活者及其后裔被迫用生命形塑了美国南部、西印度群島、巴西和南美其他地区的物质、经济和文化形态。他们劳动的利润支持了欧美统治阶级,促进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许多代人的时间里,奴隶贸易始终是联系欧洲和非洲的主要动力——这种联系最后导致了殖民主义和落后。在西方世界,现代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主要源于奴隶贸易。
  ——[美]琳赛《海上囚徒:奴隶贸易四百年》
  材料6:1884至1885年,在柏林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为进一步瓜分非洲领土作出了若干规定。……最后,会议发表了有关提高土著地位、传播福音、根除奴隶制的动听的宣言。由于会议对领土扩张的国际法规达成了协议,整个非洲大陆在不到20年中就被瓜分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7:1900年前,帝国主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殖民地也建立了政治统治和经济掠夺制度。英国在殖民地一般采用“间接统治”,即保存殖民地原有的制度和习惯,对忠于英国的上层统治者委以重任,代表英国实施统治。法、葡、比诸国大致都采取“直接统治”,摧毁原有的部落组织,剥夺酋长的权力,由殖民当局委派总督和行政官吏管理。在经济方面,帝国主义国家根据非洲国家和地区原先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掠夺办法。有的利用当地本来比较发展的小农经济,发展单一作物制,如在西非,大力发展可可、花生,棉花、棕榈产品等,由殖民者组织的公司低价收购。有的实行租让制,如在法属赤道非洲殖民地和比属殖民地,殖民政府把非洲人手里夺取来的土地,租给白人公司经营。这些公司在辖区内有行政机构和军队,强迫农民生产,交纳税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8:从表面上看,殖民后的非洲生活像以前一样继续着,非洲人逐渐适应了这种新生活,并错误地认为他们的未来仍然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些人甚至很拥护当前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秩序,觉得可以暂时强化内部凝聚力。历史学家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阿波美王国才会从奴隶制经济顺利地过渡到以棕榈油买卖为主的殖民经济。……在非洲人看来,祖先传承下来的旧体制被摧毁,意味着另外一种更好的制度会带着他们突飞猛进地发展。然而,政治动荡、伊斯兰教扩张以及当地有志之士对殖民者的激烈反抗为非洲大陆提供了绝佳的转型机会。
  ——[法]凯瑟琳·科克里—维德罗维什《非洲简史》
  请学生思考:
  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奴隶贸易对于非洲和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1884年柏林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什么?作出了哪些规定?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看待柏林会议发表的“有关提高土著地位、传播福音、根除奴隶制的动听的宣言”?
  概括帝国主义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殖民地政治统治和经济掠夺的不同形式。殖民统治对非洲历史发展进程造成怎样的影响?
  联系材料7和8,分析为什么有些非洲人“错误地认为他们的未来仍然掌握在自己手中,甚至很拥护当前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秩序?”结合所学举例说明非洲有志之士如何通过对殖民者的激烈反抗促进非洲大陆的转型?据此思考非洲人把握自己命运的正确途径。
  材料5—7有助于学生理解造成非洲贫弱的历史根源以及非洲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作出的牺牲,从而让资本的“原罪”昭然若揭,培养学生对非洲苦难的同情之心。材料8的引入造成了学生思维冲突,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殖民主义具有破坏和建设的双重性质并反思在殖民侵略的历史遗产上非洲社会转型的方式问题。
  三、展望未来:现代非洲的崛起
  材料9:20世纪上半叶,非洲大陆几乎完全处于殖民统治状态,导致非洲被隔离在全球竞争体系之外。但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毕竟很短暂。自二战至冷战结束,非洲又“回归到”全球体系中来。
  ——[法]凯瑟琳·科克里—维德罗维什《非洲简史》
  材料10:非洲大陆拥有丰富的人口资源,而且这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颇具创造性的群体仍在不断增长。同时这块神奇的大陆还蕴藏着异常丰富的矿产资源。除此之外,尽管面临着巨大困难,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民主化进程的驱使下,非洲入学人数仍呈指数级增长。各个民族国家的社会和政治日益分化,中产阶级正在蓬勃发展,极少有人再愿意支持过去的独裁政权。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大爆炸,使得非洲知识分子越来越容易获得各种所需信息。自由思想也开始在非洲大陆内外传播,但是这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必定是困难的。与此同时,国际媒体无视非洲当前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抛出“非洲悲观主义“的观点,致使非洲更加被边缘化。……事实上,不论非洲殖民及其影响到底如何,我们可以理解的是,它仅仅是非洲历史和世界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篇章。今天的非洲如同昔日的非洲一样,在国际社会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法]凯瑟琳·科克里—维德罗维什《非洲简史》
  请学史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非洲自二战至冷战结束时期是如何“回归到”全球体系中来的?
  今天的非洲拥有哪些发展潜力?取得了哪些成绩?哪些事实说明非洲“在国际社会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代非洲的崛起还要克服哪些困难?走出困境的路径有哪些?
  材料9引导学生梳理二战至冷战结束期间非洲对世界的贡献,比如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持,非洲獨立年,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谋求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的努力等。学生把这些分散在教材各章节的知识整合起来就能深化对非洲历史地位的认识。材料10及设问是为了帮助学生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维度全面认识非洲,希望通过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尝试破解非洲发展之问。非洲是“一带一路”建设不能缺少的环节。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5]在此背景下审视非洲史学习又多了一层深意。同是发展中国家,中非携手合作必将谱写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乐章。
  【注释】
  [1]李洪峰:《萨科齐奇时期的法国对非政策:难以实现的“决裂”》,《国际论坛》2012年第4期,第13—18页。
  [2][3][英]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第一卷)》,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28、438页。
  [4][5]《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12、181页。
其他文献
为应对校本培训中少数教师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江苏省南通高新区小学提出“燃团建”的概念,在个性化、校本化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价值引领、激荡情怀、尊重关爱、亲情暖心、放飞心灵等实施策略,从而将全体教师卷入“燃团建”这种特殊的校本培训方式,进而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思维的巨著,思想的巨著,境界的巨著,文明的巨著。既有恢宏壮丽的外太空描写,又有人类文明大胆的理性的思考,也有对宇宙重新的洗盘构建--看完《三体》之后,难抑心中的悲壮之感,人类曾经引以为傲的文明竟成为了一个二维平面。《三体》不同于一般的科幻作品,它可以随时使人保持好奇--现在如此,接下来也一样,时刻纠结现实与未来如何衔接,在书中,我们可以驱动心底那双凌驾于眼下、着眼于未来的翅膀,幻想三体世界的生活作息,幻想四维空间中不一样的世界。内心深处,不禁感叹,故事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却结束在了时间的尽头……
百年奋斗换了人间,万里山河气象万千。回望苦难辉煌的过去,守望日新月异的现在,展望光明宏大的未来,全国机关事务工作者心潮澎湃、豪情满怀,热烈庆祝这个光辉的节日,共同祝福我们伟大的党。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各界代表7万余人以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一、外观印象(满分5分)展品的外观印象与题目、纲要和素材的珍罕性等无关。此项评审是对素材陈列清晰、说明文字清晰和展品整体美观来进行打分。本展品给评委的外观印象是良好的(图1),在本次邮展专题类展品中属于中偏上。贴片采用31cm×29cm规格,素材编排得当,整体布局平衡、清晰、美观,应给予4分。
目的以肉苁蓉总苷为研究对象进行全成分表征分析和裂解规律研究,为后续揭示肉苁蓉总苷体内作用过程和雌激素作用质量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肉苁蓉总苷,数据经Agilent Masshunter Qualitative Analysis B.7软件处理,将各色谱峰在不同模式下的分子离子峰及其对应的碎片离子与对照品及文献信息进行比对。结果以负离子模式为主、正离子模式为辅进行检测分析,共推测出40个化学成分,包括20个苯乙醇苷类成分、10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4个萜类成分和6个
学科课程是由课程目标(教什么)、目标实现方式方法(怎么教)、目标实现效度(教的怎么样)三部分组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逻辑结构。在长期的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模糊甚至忽略的现象。教育部颁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历史核心素养目标。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本文试图从教师能够理解与实践的角度,提供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一些建议。  一、理
在今年4月28日至30日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和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集邮展览上,赵洪波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像邮票(1944-1950)》传统类邮集(简称毛泽东像邮集)荣获全场最高奖——大金奖加评委会祝贺。身为评审员,我多次直面这部全场唯一的8框邮集,除了忠实履行评审职责外,更多的是欣赏、探析和思考。特别是挂花以后,我独自久久伫立在这部邮集前,一框接一框地认真读过,做下笔记,力求以数据说话。
从管理者、政策制度和中年教师自身三个维度凝视中年教师培训的问题与现状,倡导从内心渴求、发展规划、精神成长等方面关注中年教师培训课程的整体设计,探索在实践层面让中年教师深度卷入教学改革、校本研修和质量提升的举措、经验和策略。
将教育大数据和教育评价方法有效结合并创新应用,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江苏省徐州市华润小学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有效收集、精准分析,从志趣、活力、智慧三个维度建构“多元生长”动态发展的评价体系。基于评价过程中的大数据与事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撬动学校“多元生长”方式的变革,进而建构“多元生长”的课程和课堂,实现学生的多元生长。
单元主题教学或大概念教学对提升高中统编历史教材的可学性和实效性,已得到历史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但单元主题教学或大概念教学下单节课内容整合的重要性,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单节课内容的整合出现了诸如主旨、逻辑上的偏差,一些子目甚至有“标题党”之嫌。若一节课内容的整合未能做到合情合理,单元主题教学或大概念教学恐怕也难以落实。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为例详加说明。以期引发关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