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例如,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主体的理论,关于“四位一体”“、五个统筹”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整体发展的理论,等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社会发展主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它深刻回答了“为何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保证他们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是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相一致的。科学发展观正是从各个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将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的宗旨的重要内容和国家建设的根本目标提出来,而且把人的全面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通过社会的发展来实现。一方面,改善人们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等等,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们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而建设国家,同时行使充分的民主全力,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再次,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最后,科学发展观还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这是每一代人都能从自然和社会获得自由的体现,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层次。这些做法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对发展本质的新认识和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是,发展在本质上是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就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本质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人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属,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不仅要珍惜、爱护、保护人的生命,保障人的安全,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要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的民主权利,维护人的尊严,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问题的基本立场。这一立场突出了发展的主体价值,是对传统发展观的重要超越。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的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体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对社会发展的研究,既不是从某一民族、某一地域、某一阶级的立场出发,也不是从社会的某一方面出发,而是从人类整体发展的立场出发,因而是整体发展观。整体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发展和世界历史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科学发展观正是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世界发展的趋势提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社会整体发展观的继承,也是在新时期对马克思社会整体观的发展。全面发展要求社会发展不仅有社会经济要素的增长和发展,而且有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管理、社会制度、生态环境等其他社会要素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社会各构成要素和方面的共同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在于:首先,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观的超越,用全面发展观代替片面发展观。其次,全面发展观在肯定物质文明在社会文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的同时,把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发展的要求突显出来,体现了全面发展观的实质是社会各要素的共同发展。再次,全面发展观把生态文明范畴纳入人类文明的范畴体系,这不仅扩大了人类文明的内涵,使人类文明的内涵从传统意义的人类社会扩展到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界。最后,社会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①
三、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但他们的著作中已经涉及到人类对自然界的无节制开发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恩格斯指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可承载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它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需要,还要考虑后代人的需要。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对世界发展潮流的回应,也是对中国现实发展状况的理性反思。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观纳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不仅要注重人类社会的当前发展,而且更要考虑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所揭示的是一个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创举,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新的执政理念。它不仅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而且对其进行了创新。
作者简介:
胡翠花,女,武汉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盛丹,女,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14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3]十七大报告全文 2007-11-22
注释:
①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俞可平,李慎明等,重庆出版社 2006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社会发展主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它深刻回答了“为何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保证他们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是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相一致的。科学发展观正是从各个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将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的宗旨的重要内容和国家建设的根本目标提出来,而且把人的全面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通过社会的发展来实现。一方面,改善人们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等等,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们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而建设国家,同时行使充分的民主全力,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再次,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最后,科学发展观还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这是每一代人都能从自然和社会获得自由的体现,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层次。这些做法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对发展本质的新认识和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是,发展在本质上是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就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本质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人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属,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不仅要珍惜、爱护、保护人的生命,保障人的安全,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要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的民主权利,维护人的尊严,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问题的基本立场。这一立场突出了发展的主体价值,是对传统发展观的重要超越。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的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体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对社会发展的研究,既不是从某一民族、某一地域、某一阶级的立场出发,也不是从社会的某一方面出发,而是从人类整体发展的立场出发,因而是整体发展观。整体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发展和世界历史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科学发展观正是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世界发展的趋势提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社会整体发展观的继承,也是在新时期对马克思社会整体观的发展。全面发展要求社会发展不仅有社会经济要素的增长和发展,而且有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管理、社会制度、生态环境等其他社会要素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社会各构成要素和方面的共同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在于:首先,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观的超越,用全面发展观代替片面发展观。其次,全面发展观在肯定物质文明在社会文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的同时,把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发展的要求突显出来,体现了全面发展观的实质是社会各要素的共同发展。再次,全面发展观把生态文明范畴纳入人类文明的范畴体系,这不仅扩大了人类文明的内涵,使人类文明的内涵从传统意义的人类社会扩展到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界。最后,社会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①
三、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但他们的著作中已经涉及到人类对自然界的无节制开发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恩格斯指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可承载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它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需要,还要考虑后代人的需要。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对世界发展潮流的回应,也是对中国现实发展状况的理性反思。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观纳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不仅要注重人类社会的当前发展,而且更要考虑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所揭示的是一个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创举,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新的执政理念。它不仅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而且对其进行了创新。
作者简介:
胡翠花,女,武汉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盛丹,女,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14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3]十七大报告全文 2007-11-22
注释:
①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俞可平,李慎明等,重庆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