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观相关论文
贺麟作为中国新儒家的代表性人物,积极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尤以探讨毛泽东的《实践论》为重点。受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的影响,贺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大力倡导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他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到“知信行统一”。“知信行统一”是......
船山在知行观上的批判并不直接针对朱子之知行观,而是直接针对朱子后学以及阳明学之知行观.在深入考察及同情之了解的基础上,船山......
摘 要: “知行合一”学说,是王阳明在批判和继承先秦儒法道,以及宋代程朱学派知行观的基础上,着意提出的,此说,为我们解决道德领域“知行......
知行统一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审视......
恩格斯曾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首次提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全部哲学,特别是控哲学的重大问题,是思......
阳明学是继朱子学后,宋明理学史上的又一高峰,其对于明代后期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黄宗羲日:故无姚江,则古来之......
知行观兴起于隋唐时期,到宋元明清时期,其成为哲学学派斗争中讨论的重点。明末清初,王夫之对我国古代的知行思想进行了系统地批判......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传统知行观在近代嬗变的必然产物。传统知行观在近代嬗变是以凸显面向客观现实和重视主体能动性为轨道的,毛泽东......
“知”与“行”传统关系的讨论,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其中“知之非艰,行之唯艰”的观点深入人心,这导致民众普遍“重行”而“轻知......
生命不息,知行不止。自先秦开始,中国的哲学家便开始对人类的致知过程与践履过程作比较自觉的思辨,并由此形成了多样的知行学说。在全......
杜威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独辟蹊径,针对传统哲学的起源问题他从历史学、社会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做了分析,总结出哲学并非起源于认知世......
对于中国整个古代和近代关于知行观的研究,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是不可或缺的。虽然他的知行观是从革命需求的角度提出的,但却是从唯物......
方克立 ,193 8年生 ,湖南省湘潭县人。 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贺麟的新心学是在总结中国现代“新儒家”哲学思潮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陆王心学与新黑格尔主义融合的产物,在批判吸收前人思......
《传习录·徐爱录》第五则讲知行合一,是认识论、修养论(更倾向于认识论)中的知行观、知行关系,这里的行不是真正的行为,只是一种思维,属......
在王守仁的道德哲学大厦中,“知行合一”好比“北斗之尊”.知与行盘互交错的关系是从“知行本体”的角度加以论证得出的.同为道德......
知行关系是宋明理学研究的一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丰富内涵的一重要组成部分.明代中期,王守仁(又称王阳明先生)针对时弊提出......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是对党内曾经存在的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清算,可以说是应现实的要求而产生,同时也是时代发展之势头所在。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哲学,以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念,表明了天命自然的人生态度和"吾与点也"的人生境界;在认识方法上,孔子在中以小......
杜威和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理解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对他们的"知行观"展开论述的基础上,得出他们对知行关系的理解的鲜明共同点就是强调......
郭嵩焘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近代特色.这种近代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历史观上否定"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主张历史......
"知"与"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知行之辩"亦是哲学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认识论领域长期论争的一个......
本文着重阐述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的知行观。指出,"知"与"行"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从孔子到荀子,他们关注的重点与角度......
摘 要:许衡的知行观是他哲学思想的一部分,在他整个教育生涯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他延续了古代圣贤关于知行问题的看法,结合元代......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包含着习近平丰富的知行观。青年习近平不但重视"知"的提升,同时注重"行"的实践。在知行合一中展现了伟......
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阐述了以“未尝离行以为知”为核心原则的知行关......
道德意志无力是指道德认知向道德实践的转化中道德意志的失效而导致的"知其当行而未行"或"知其当止而未止"的情况,是一种道德意志软弱......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其基本指导思想蕴含着对经典实践观的继承和发扬。本文将从理论继承和实......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的知行观更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思想价值。他认为只要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主动性,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他还深刻......
自《尚书·说命》提出"知之匪艰,行之惟艰"的知行思想后,知行关系问题成为中国历代儒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王阳明思想中的"心"指......
邵雍的知行观一直是个被人忽略的问题,在关于邵雍本人思想的论述中很少被论及,在专门的知行问题的讨论中也少被提及。比如蒙培元先生......
王夫之思想体系中的一些哲学观点和方法,如以管窥豹、以锥测地,不免有些片面肤浅,绠短不可汲深。对能与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相契合之处、......
人生就是“知”和“行”的一生。再低级的人生也离不开“知”和“行”,再高级的人生同样离不开“知”和“行”。知识、智能,可用“多......
知行观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在隋唐时被突出,到了宋代以至明清,更成了哲学讨论的重点,王夫之对以前的知行观,尤其是朱熹......
<正>“知行合一”是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提出的一个命题,此命题自提出之日起到现在,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他的学生、同时代学者都曾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