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解题中的思维定势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jc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平时的教学入手,总结思维定势对学生的利与弊,并总结出如何利用思维定势和如何防止思维定势造成的错误,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起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思维定势 积极
  
  现行教学大纲明确了物理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在平时教学中如何把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素质,完善学科教育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定势在物理解题中有它有利的一面,就象计算机程序中的优先化原则一样。具体表现在学生能在思维定势的帮助下,熟练解决同类问题,从而促进知识的顺向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发掘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规律性知识的教学,以确定解决某一类问题时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研究纸带类问题中,可引导学生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只要看到连续相等时间内的问题讨论时,就可以优先考虑纸带类问题的处理方法,而常计算的问题无非是求a与v,具体可采用a=△s/T,V=s/t来计算,看到偏转角可考虑这样一个程序,⑴如果不偏会怎样,⑵为什么会偏,⑶偏多少即找出几何关系,进而加之求解。
  当然物理学中的公式很多,如何使学生准确地记住众多的公式,并了解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呢?这同样可以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如平抛运动(这样一类的),就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转化为简单熟悉的运动来加以分析和求解,这个规律强化和理解后对于解决电场中的带电粒子的偏转有很大的帮助,就可以利用思维定势从速度垂直的方向加以分析和求解。
  在物理规律教学中,也可以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关键是理清思路。而这个思路可使学生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增强解题能力。如动能定理,这个规律在力学问题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使用频率很高,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要想正确运用,须养成较好的思维习惯来分析和解答问题,这个思维程序可以是:
  1、明确研究对象及对其受力分析
  2、在所受的力中,分析出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功,哪些力不做功(包括重力、弹力功)
  3、列出外力的功代数和表达式∑W;
  4、明确研究过程的初、末状态及其所对应的动能,确定△Ek。运用∑W=△Ek求解。
  当然,我们决不能千篇一律地引导学生去遵循解题的死板条文。那样做,将会使习题教学陷入呆滞的境地,妨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引导“思路”的示范就必须方式多一些、活一些。
  思维定势在物理教学中的消极影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表现:
  1、学生认识事物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然后应用对比的方法(即使他们未能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去解决他们 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思维定势的产生及其消极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2、由于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各形成 一个循环,在不同的循环阶段,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就要受到学生已有知识状况、智力发展程度的制约。同时,在不同阶段,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又需要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认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差异性和同一阶段内认识的相对稳定性就很容易导致思维定势的产生。如初中关于“压力”的概念,课本虽然明确地提出“垂直地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并列举了“用手按图钉,手对图钉产生压力”。而教材在讲授压力时,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产生“压力总等于物体的重量”甚至于“压力就是重力”的误解,造成错误。
  3、教师传授知识时对某些方法的偏爱而造成的绝对化,以及作业中让学生单纯地练习一种方法也是产生思维定势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证明,这样做也最容易造成妨碍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不良后果。例如,讲到F1⊥F2时,其中F1做功3J,F2做功4J,要求F1、F2做的总功,学生很容易错答成5J,这就是受F1⊥F2的影响而产生思维的定势。要使学生能学好物理知识,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尤其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就必须因势利导地有针对地采取克服思维定势消极作用的措施。
  ①、剖析典型的关键事例,使学生一方面明确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偶然性,不一定可靠,另一方面知道怎样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学会恰当地运用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并从中逐渐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扫清思想障碍。
  ②、鼓励一题多解,并通过课堂讲评引导学生去探索解答问题的最佳方法,逐步使他们明确在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以发展其创造性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除此之外,图象和解析的互换,即根据解析式画出其图象,使我们能形象地看清它的变化规律,或就问题的要求根据图象写出其函数的解析式也是克服思维定势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作者联通:224351江苏省射阳县临海中学)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新课改的特色是较为明显的,它除了强调听、说、读、写等基本功的训练,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自主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新课改的主要特色,笔者认为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通过对课文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了解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而且要求学生较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创作思路,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品主
期刊
几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并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利用其趣味性、直观性,培养、启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取得良好的成绩。下面,我对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谈几点做法。    一、上好序言课,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新课程都会感到新鲜、好奇,而新鲜、好奇就是一种兴趣。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一心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在讲序言课时,先列举教材中提出的问
期刊
当前,农村不少家庭夫妇双方或者一方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行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孩子留给农村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本该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而被迫长时间分离,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这给他们的身体发育、知识学习、性格发展等带来了种种不利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时候了。    一、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的问题    1、学习兴
期刊
笔者曾对自己所在中学(初中)三个年级200名学生的作文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归纳出学生作文之所以写不好的原因。对所要写出的对象缺乏了解或不熟悉的为20人,占10%,缺乏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有62人,占31%,缺乏热情,觉得写起来没意思的有98人,占49%。这就说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并不是妨碍作文的主要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对所写的东西缺乏热情。如何才能使自己在作文过程中充满激情呢,你不妨这样试试。  在
期刊
“赏识教育”近年来倍受社会的关注,导致许多人产生了偏见,他们认为只有赏识教育才能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是爱的教育。因此学校、家长都积极地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去锻炼和实践,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了不起”。在这期间,学生犯错,绝对禁用惩戒,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说而已,努力地、小心地呵护着他们的自尊心,以保持他们的那份来之不易的热情。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老师,作为一个母亲,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在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中, 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但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    一、小组合作讨论     新课改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扩展了自己的认识,并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在这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讨论形
期刊
【摘要】新课改是一条新的教育之路,但在实践中要结合实际不断前进,不断克服困难,终会成功。  【关键词】困惑 误区 解决途径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了学生的明天,为了祖国的未来,陕西省于2007年秋,终于废弃了多年走熟了的教育老路,走上一条充满无
期刊
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指出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并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只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设
期刊
邓小平指出:“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教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存在的大量思想教育素材,发挥其思想教育功能,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德育渗透。    一、教师自身形象的潜移默化    教育实践表明: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思想楷模,是学生内心里的道德偶像。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治学的态度,工作的作风、均是教育的重要因素,具有暗示功能,对学
期刊
新课标下的音乐教材具有趣味性、形象性、灵活性特点,它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原本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表演的艺术,但要教学生学习音乐,喜欢和理解音乐,就得动用多种感官手段,把音乐转变为看的艺术、听的艺术、想的艺术、写的艺术、记的艺术、玩的艺术、欣赏的艺术、创编的艺术。     一、看音乐    这是针对学生的表象感知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能力而言的。实物、教具、图像留下的形象具体清晰,能帮助学生在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