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定位的理论基础及其策略分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p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学定位成为高校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此,大学定位问题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关于大学定位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以相关文献为基础,从大学定位的理论基础与内涵、大学定位的主要误区、影响大学定位的因素以及大学定位的主要策略等主题予以归纳分析。
  关键词:大学定位;理论基础与内涵;误区;影响因素;定位策略
  作者简介:刘立宾(1985-),男,河北内丘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甘肃兰州73000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03-02
  目前,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出现了高校趋同、贪大求全、千校一面等问题,归其原因在于高校定位不清。正确定位是任何一个组织改革发展的基础,正如刘献君所说:“做任何事情,明确自己在整个系统中的位置,即定位,是基础和前提‥‥‥办好大学的前提和基础同样是定位。”[1]为此,深入研究大学定位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2000年以来CNKI的相关文献为基础,从大学定位的理论基础与内涵、大学定位的主要误区、影响大学定位的因素以及大学定位的主要策略等主题予以归纳分析,谨为更多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大学定位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查阅近年来关于大学定位的相关文献,主要是以四大理论为基础对大学定位的内涵进行界说:一是系统理论;二是源于市场与广告营销的定位理论;三是涂又光的“三Li”论;四是生态位理论。
  1.系统理论
  目前的研究大多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来界定大学定位的内涵。刘献君[1]、肖海涛[2]、张忠华[3]、刘振天、杨雅文[4]、韦洪涛、吴鹏[5]等认为,大学的定位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大学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一所大学在整个高校系统中的定位;大学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大学定位就是要确定一所大学自身的位置,明确在一定时期学校的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4]而且,大学的定位并非是静态不变的,它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定位,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修正的动态过程。
  2.源于市场与广告营销的定位理论
  另外一部分学者主要以市场与广告营销的定位理论为基础,从市场与营销的角度来界定大学定位的内涵。这一理论最早是由美国人艾里·里特和杰克·特劳特提出来的,主要用于广告和营销领域,后来引入教育领域。张凤辉[6]、田伏虎[7]、亢雄[8]等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不得不主动面对市场,市场已成为影响大学定位的重要因素,大学定位要以市场和顾客的需要为导向,满足市场和顾客的要求。并对大学定位作了如下概述:“大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多品种、多规格、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根据人发展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产品。在这种服务中大学要找到自身的独特价值和地位,并把它深深地印刻在消费者的大脑中。”[6]
  3.“三Li”论
  还有一些学者主要以著名哲学家涂又光先生提出的“三Li”说为基础来界定大学定位的内涵。涂又光教授认为:“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三部分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虽然如此,仍是三个部分,各有其不同的矛盾特殊性,在此称之为“原子”。政治的原子是“力”,经济的原子是“利”,文化的原子是“理”。政治单位的分子含有“三Li”,但以“力”为中心,辅之以“利”和“理”;经济单位的分子也含有“三Li”,但以“利”为中心,辅之以“力”和“理”;文化单位的分子也含有“三Li”,但以“理”为中心,辅之以“力”和“利”。大学应有的地位在文化之中,所含的“三Li”,以“理”为中心,而“力”和“利”为“理”服务,若不如此,便是错位。大学为政治、经济服务,都是以“理”为中心服务于政治、经济。”[9]肖海涛[2]、宋旭红[10]、周光礼、刘献君[11]、魏训鹏、严燕[12]等认为,在社会系统中,大学作为探求真知的学术机构,是以知识为中心组织起来的。为此,大学属于文化领域,而且应当也只能定位于文化系统,追求“理”,辅之于“力”和“利”。如果颠倒过来,便会“错位”。
  4.生态位理论
  还有个别学者以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来界定大学定位的内涵。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不仅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广泛应用,而且对社会生态系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生态学理论,作为一个层次、类型纵横交错且错落有致的生态系统,每一所大学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特定“生态位”。纪秋颖、林健[13]、上官剑[14]等认为,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生态系统,其功能集中表现在教学与科研两个方面。为此,大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个由教学、科研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依据教学子系统与科研子系统之间均衡协调程度的不同对大学进行定位,结果也许会更客观、更合理。[13]
  二、大学定位的主要策略
  寻求大学定位的恰当策略就必须理清大学定位的主体,明确各主体在定位中的角色与职责,这是大学能否科学、合理定位的关键。大学定位的主体主要包括大学自身、政府、市场和社会。
  1.大学自身是大学定位的核心和主体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在事物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大学自身作为定位主体,在学校的发展与定位中占据核心地位。李海萍[15]提出,在当前高校定位的热潮中,大学自身要恢复主体理性,不盲从他校的发展路径,另辟蹊径,寻求特色,把“特色”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张忠华[3]提出,大学作为自身定位的内在主体,在定位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学校的职责与使命;加强高校分类研究;用科学理论指导大学定位;定位途径多元化;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坚持价值预设与主动生成的统一。李姝[16] 提出,大学自身要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在定位中做到:科学定位办学目标;切实定位办学层次;恰当、合理定位办学类型;精心定位办学特色。田伏虎[7]提出,大学定位不在高、大、全,也不是与竞争对手进行简单的实力比拼,而是要采取合适的策略,集中优化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形成在某一类别、层次、领域、范围的显著竞争优势。大学在定位中应掌握四大定位策略,即特色策略、空档策略、非均衡发展策略、动态发展策略。李宁[17]提出,大学在自我定位中要恰当、正确地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校发展中坚决以自己的办学理念为导向,使学校发展万变不离其宗。同时,学校在发展中要树立扎实的教育质量观,包括动态化的质量观、特色化的质量观、适应化的质量观等。
  2.政府是影响大学定位的外在主体和关键要素
  政府作为影响大学定位的最主要外在主体,在大学定位中占有重要地位。李姝[16]提出,政府应强化宏观调控力度,规范高校办学,引导大学正确定位。做到:加强高校分类问题研究,推进高校构建合理的分类分层体系;重构科学合理的高校评估体系,推进高校评估科学化;建立分类分层投资的高校拨款机制,推进资源合理配置。赵庆年[18]提出,政府在大学合理定位上应发挥规范、引导和宏观调控的作用。一要利用政府的特殊权利,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高等教育系统进行科学设计和安排,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的解构与重构;二要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来引导大学进行合理定位;三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必要时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来规范大学的设置和办学定位。李宁[17]提出,政府在引导大学科学、合理定位上应做到三方面:一是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二是推进高校投资机制多元化、效益化;三是改革大学内部管理体制。
  3.市场是影响大学定位的重要力量
  市场也是影响大学定位的一个重要力量。李海萍[15]提出,高等教育产业属性的一面使得市场机制在其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成为可能,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以人才市场为中介相联系。在开放的高等教育系统中,高等教育的供求实际上是对人才市场供求的反映。由于高等教育市场的开放,高等教育的自主权从原来由政府全权控制到由于市场需求变化而受到限制,体现了市场在高等教育产业中的作用,高校在一定程度上面向市场办学才是其生存和发展之道。通过市场竞争,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亢雄[8]提出,高等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它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繁荣。从市场与学校的关系看,主要是依存和促进关系。高等学校在面向市场定位的过程中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使市场成为高等学校与社会联系的中介,成为调节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杠杆。
  4.社会是影响大学定位不可忽视的力量
  社会是影响大学定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李宁[17]提出,高校定位不仅受政府、学校这两个因素影响,同时社会对其定位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应该营造一个适宜的社会环境,改变目前这种浮躁、功利性的社会倾向,协助高校科学、合理定位。李姝[16]提出,社会舆论对大学定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此,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积极引导大学科学、合理定位。如:规范大学排名,提高信度和效度,进一步转变社会的人才观和用人观等。
  目前,虽然很多学者对大学定位从不同主体出发提出了许多建议和策略,但多是宏观层面的论述,并没有提出完善的实施细节,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大学如何定位,其策略应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为此,寻求大学定位策略不仅要从宏观上全面把握,更要从微观入手做到具体可行。
  三、结语
  总之,大学定位日益成为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不仅在高校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关系着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健康、合理、有序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为此,应对大学定位进行深入研究,以推进大学科学、合理、正确定位,推进高等教育系统的健康、完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2]肖海涛.大学定位与制度创新[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3]张忠华.对高校定位研究的再思考[J].高教探索,2010,(5).
  [4]刘振天,杨雅文.大学定位:观念的反思与秩序的重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6).
  [5]韦洪涛,吴鹏.也论高等学校的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6]张凤辉.大学定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
  [7]田伏虎.试论高等学校发展的定位[J].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
  2006,(9).
  [8]亢雄.我国高校定位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J].辽宁教育研究,2007,
  (12).
  [9]涂又光.文明本土化与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1998,(6).
  [10]宋旭红.大学定位及其解读[J].辽宁教育研究,2005,(9).
  [11]周光礼,刘献君.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的整合认同:大学定位的再思考[J].江苏高教,2007,(2).
  [12]魏训鹏,严燕.大学定位的内在性与外在性分析及其整合[J].辽宁教育研究,2008,(3).
  [13]纪秋颖,林健.生态位理论在大学定位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
  [14]上官剑.高校定位中的错位与越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
  [15]李海萍.关于高校定位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6,(5).
  [16]李姝.对我国高校办学趋同性问题的反思[J].辽宁教育研究,
  2008,(7).
  [17]李宁.追溯与反思:对我国高校定位的理性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1).
  [18]赵庆年.高校定位与高等教育系统的建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5).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教育无边界”意味着打破传统教育中的种种壁垒与局限,拓宽教育的视野和学习的渠道,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以多种方式接受不同内容的教育。新课改后的美术教学致力于打破书本知识的局限,融合综合性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深度学习下的美术“1 X教学”提倡无边界学习,是为了丰富学生美术学习历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期刊
当前,在美术课堂中,有很多教学看似高效,环节紧密相扣、过渡精致完美,但实际上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充分体验、探究、思考,学习没有真正发生,因此一堂课下来,学生几乎掌握不了专业技法,更不具备创作的能力。笔者在基于深度学习的美术教学变革实验中,分别从导入、探究、创作三个环节让课堂“慢下来”,着力培养学生感知体验、探究思辨、联想创作的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具象思维、统摄思维、创造思维,让深度学习真实有效地发生。
期刊
摘要:探讨了英语专业三年级所讲授的高级英语教材、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中现存的问题,提出小组合作式教学法在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指出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合作式教学在今天仍有很大的价值。针对小组合作式教学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高级英语;合作式教学法;意义建构  作者简介:凌淑珍(1979-),女,河南南阳人,西北农林科技大
在深度学习中,课堂观察不仅仅关注教师教得怎样,更关注学生学得怎样,并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来反思、改进课堂教学。因此,课堂观察要从“看教师”转变为“看学生”,看学生怎样学、学得怎样;从“看场面”转变为“看焦点”,看焦点学生,看焦点问题[1]。美术“1 X教学”中,可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是否把握本质与变式,是否学会迁移与运用两个方面,以此引领教师从关注学科技能到重视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的转变。  一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阅读伴我成长,经典浸润人生”是北京市三里屯一中2016年申报立项的创新项目,我们称为“阅读工程”。“阅读工程”旨在以阅读为抓手,引领广大师生潜心阅读,以读促教、以读促学、以读育人,从而丰富学校发展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由语文特级教师主抓的工作小组,通过专家引领、榜样示范、同伴交流、活动呈现等多种形式,为全校师生提供务实的服务和有力的帮助,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切
期刊
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表现自己的生活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高中语文教学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并且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策略,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提供合理的指导和帮助。  一、生活化语文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1.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
期刊
茨威格说:“一个人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如其所言,我就是那个幸运者,因为在我的教育人生中途,培训学习,让我“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坚定为师,真教致远,走向更为自觉。  一、梳理成长路径,明晰未来方向  2015年,在回顾经历24年教育生涯时,我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成长的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又可以等分为三个8年。1991年开始工作的我,在
期刊
《死亡诗社》是澳大利亚导演彼得·威尔德的名作,根据托马斯·舒曼在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的男子预备学校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电影讲述了20世纪中期发生在美国一所贵族名校—
期刊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首届电视戏曲“兰花奖”的初评和复评,观赏了近120个电视戏曲节目,其中包括晚会,专题,栏目.戏曲电视剧和艺术片以及戏曲电视(戏曲TV)等。这些节目涵盖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