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卓越课堂建设的“师生同学”模式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so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卓越课堂,本质上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创新和人才选拔模式的底层改革。作为卓越课堂建设的有益探索,“师生同学”模式营造了一种共生而融洽的课堂生态,借助“预课”和“正课”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两大教学空间,让灌输式的传统教育转变成了自主式的集体学习。“师生同学”模式并非盲目的教改,初衷是从根本上培养具备发散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卓越课堂;有效教学;预课;正课
  一、对卓越课堂建设的两点认识
  卓越课堂建设,本质上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创新和人才选拔模式的底层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人才的快速培养与统一选拔做出了历史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今各学科走向交叉,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维度急需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去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承载人才培养与选拔模式革新的“卓越课堂”应运而生。
  (一)从传统课堂到卓越课堂
  人才培养的第一现场是课堂,人才选拔的主要依据也无法脱离课堂表现。
  从传统课堂教育脱胎而来的卓越课堂建设,并没有改变教育的根本目的,遵循的依然是教书育人的本质,但是对教书的形式与育人的手段进行了符合时代要求与社会期待的更新。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建设卓越课堂,仍将围绕课堂这一现场,矢志于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高效性进行重新构建,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全面、高效地储备知识,更加娴熟、系统地利用知识。
  传统课堂的中心无非是三尺讲台和一块黑板,课本作为知识的载体由此散发到教室的角落被学生或多或少地接纳,然后通过作业与考卷对学生进行非对即错的评价。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学生并非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是被动式的,知识的吸收有赖于各自的“天分”,但可悲的是这种日渐落后的模式已经被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接受,具有极大的模式惯性。而卓越课堂的教学模式必须在改变这种状况的同时进行创新,从而让每一张课桌成为课堂的中心,让每一位或者每一组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与讲台、黑板的辅助性功能也需重新进行界定。概而言之,卓越课堂建设,首先要对传统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
  (二)从教师教学到“师生同学”
  卓越课堂建设是系统创新,在对人才培养的第一现场进行改革的同时,也必须匹配重构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内在关系,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形象一直是传道受业解惑的的师长,在灌输式与问答式的知识传递过程中是学生仰视尊敬的对象。这无可厚非,但教师是不是在教育的任何场景下、在教学的任何环节中都以这样的面目存在?卓越课堂建设,从有效教学到高效教学蜕变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对教师的身份定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做出反思,这种反思的动力应当来自学生,应当顺应学生的心里预期,即学生想要什么样的老师。
  通常来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学关系是异常紧密的,他们之间会探讨形形色色的問题,会分享各种各样的经验,这种互动往往不仅限于学校与学习。关系要好的学生之间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是相仿的,这就是“同学”的作用。卓越课堂对教师和学生关系的改革,也应当从学生之间的“同学关系”中受到启发,为了使教学从有效进步到高效甚至卓越,教师不妨和学生建立一种全新的“师生同学”关系,即是师生更是同学,课堂上从师生关系走向同学关系,成为学生中间的一份子,并且是品学兼优又和每个学生合得来的一份子。这种关系的转变,根本是姿态与心态的充分调整,绝不能是装样子走过场。
  二、卓越课堂建设的“师生同学”模式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并且围绕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同学”关系,是卓越课堂建设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创建当然是为了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当然是为了给新时期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做出贡献。
  (一)重新界定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
  无可否认,任何时候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主导推动力,但是在卓越课堂建设的“师生同学”模式下,这种力应当首先作用在教师身上。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需要把自身定位成“学生”。教师是学生中的一份子,是学生中的“优等生”,是全体学生看齐的“榜样”,然后借助这种区别于传统认知的影响力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业上有所精进。教师需要做的,首先是在心态上放空自己,去适应“学生”身份的转变,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不能再把自己固定在讲台上,不能再把知识悬挂在黑板上,不能再让学生凭借天分在板书里采集知识,也不能再依靠试卷去评价学生的优劣。教师需要认识到考卷评价的不只是学生知识掌握的多与少,它还评价着教师对知识的传播渗透能力,以及知识被学生吸收的盲区与死角。
  放空自己,让教师主动融入学生群体并且成为其中关键的一份子只是首要的第一步,实质性的第二步是教师对知识体系的整理和教学内容的规划,因为身份定位的转变必然涉及到知识的传递样式,和课堂教学的崭新形式。
  (二)针对教学内容有效区分“预课”与“正课”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课堂呈现,教学质量往往会有所不同。在教学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师生同学”模式的课堂形态变化也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均等带来影响。作为卓越课堂的有益探索,“师生同学”模式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上将作出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这主要体现在将课堂教学划分为“预课”和“正课”。
  预课
  顾名思义,所谓预课即预备课,或者说是课前预习。它是将属于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前盘活,让学生在如此设置的一堂课里掌握大部分的知识或者技能。
  预课属于先学后教的范畴,它的课堂形式活泼,不能局限在三尺讲台,也不能让目光聚焦在黑板,教师主要以“同学”的身份参与其中,对教学范围内的基础内容通过互动让学生掌握。在这样的一堂课里,根本不用涉及到考核,不用让学生死记硬背其中的知识点,而是和学生一起去挖掘知识的来龙去脉,去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和知识运用的环境,通俗来说预课更像是一堂“手工课”,需要教师这位“同学”在放空自己的状态下,和学生一道去搭建知识的积木。而教师的功能则前置到了课前备课环节,即如何规划预课的内容,建置预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且延展出若干条基于内容通达目标的路径。如此以来,预课课堂上教师需要把视角转换成学生,和同学一起经由不同的路径抵达预先建置的目标。
  预课不是简单的把自习搬到课堂进行集体自习,必须要有一整套的教案做支撑。从有效课堂角度来说,面对预课,教师的工作是如何解构教学内容、如何规划获取知识的路径、如何把控课堂预习范围与节奏,难点是如何在预课课堂上与学生保持适度超前的“同学”状态。
  正课
  预课是通过发散思维集体学习去掌握面上的知识,而正课则是对精要知识的归纳、总结与提升。两则之间的关系,预课是基础,正课是上层建筑。
  与预课不同,正课一方面要兼顾知识的精到,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运用,课堂呈现仍旧以“师生同学”的模式来呈现。正课上教师的身份稍有转化,更像是同学推举出来的课堂“主持人”,游走在各个小组或者知识累积的低洼地带,然后通过课堂问答的形式刺激学生的消化吸收。课堂问答的技巧在于,教师根据预课的效果和正课的内容提前设置好若干基础问题,然后分别向学生小组提问,提问之后不做评判,而是让其他的学生集体讨论对错,并且公布对错的论据。对于某些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教师要现场应变,让“先知先觉”的学生代为设置问题,作为“课堂助手”担负起“同学”的角色。
  正课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教师择要讲解和课堂问答,它是预课的高层次的延伸,是有效课堂的实质。在正课课堂上教师亦师亦友,即有“同学”的身份,又有“主持”的功能,课堂的主体依旧是学生,以预课之“学”定正课之“教”,让生生互动,让知识在学校小组里传递才是根本。
  三、实现卓越课堂“师生同学”模式转变的关键
  作为卓越课堂建设的有益探索,“师生同学”模式营造了一种共生而融洽的课堂生态,借助“预课”和“正课”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两大教学空间,让灌输式的传统教育转变成了自主式的集体学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这一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自身的定位,也在于教师对既定教学内容的掌握。
  就教师对自身的定位而言,他首先要改变角色和功能,力争成为学生的“同学”。只有放空自己才能真正融入学生群体,在学生眼里不再是“无所不知”的导师,那么学生才有“先知先觉”的可能。就教学内容而言,预课之前教师应当重新规划既定的教学内容,把关联性知识分层次解构成有明确教学目的的两大板块,并在教案的基础上推演出可能的教学路径,最终在预课和正课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进行疏导性的节奏把控。
其他文献
【摘 要】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阶段,因此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愈来愈多,要求也随之增加,在当代社会中人才市场重要的竞争力针对于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才。因为数学来源自生活,生活中诸多问题离不开数学,因此社会中的人才需要学会利用数学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养成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在社会发展中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内容比较枯燥乏味,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全员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创设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在适应新的教育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教育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以往的数学教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对我国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传统教学模式正在瓦解。同时也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e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本篇文章主要结合现阶段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谈谈如何在“e学习”背景下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e学习;教学方式;教学效率
期刊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其对于推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探究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融入到学习中,提升物理教学效率。而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率是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强化探究教学,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方式。  【关键词】探究教学;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即是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讨论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当前小学数学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还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并提出五点见解:合理分组、把握分组契机、培养学生讨论的能力、分组指导以及论后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引言  在素质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设计了“想想做做”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设计了大量的构思新奇、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实验、小制作,这些小实验、小制作,是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易行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动脑机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材;“想想做做”;含金量  在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设计了“想想做做”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设计
期刊
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好物理的同时也是学习其它相关学科的前提。随着各种课程改革的推广,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了解影响课堂效率因素的情况,总结出几点教学认识。  一、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却变记忆水平的课,“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师把教学混于学科习题的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学生的思维水平得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这对于生物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本篇文章主要结合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谈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学科素养;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需要教师树立一个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重视生物科学史的教学,
期刊
【摘 要】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就是人才,小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与关键。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与推进,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小学属于学生的起步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年纪较低,对于外界新鲜的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各方面的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进行耐心与认真的教导。小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学生心理的变化,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本文根据当前小学教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但在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需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