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有序引导 有效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54-0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当今课堂中的主要教学手段,这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广泛运用。然而,学生们不会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就能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兴趣和动力。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常常会选择放弃或者等待老师和同伴给出答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能轻易将操作和思考结合起来……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过程更加有序、高效?下面结合笔者在《圆的面积》一课中的两次不同尝试,浅谈在这一方面的点滴思考。
【案例1】
1.导入。
(1)老师最近买了一张圆桌,我想买张桌布放在台面上,桌布要和台面一样大,买多了浪费,买少了不够,怎么办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我顺势引入课题“圆的面积”。
(2)师:什么是圆的面积?
(摸一摸你手中的圆,互相说一说。)
2.探究圆的面积。
(1)师出示:猜一猜,圆的面积可能和它的什么有关?你怎么知道的?
(2)这个圆的面积究竟怎么求呢?我们先回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么推导的。圆的面积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推导呢?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动手拼摆。
(3)把剪开的圆,动手拼摆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拼好后,请你说一说,你把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转化后的图形与圆有什么关系?
(4)师小结:不论你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总是不变的。
3.推导公式。
拼成同一个图形的同学,合成一个小组,进行公式的推导。用字母表示:半径用r,周长用C,面积用S。
师生交流,推导公式。得出:s=πr2
4.导学明理。
(1)刚才同学们把圆转化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推导出圆面积等于πr2,老师也拼成一个图形。(课件演示:化曲为直。)
(2)老师推导的和大家的都一样。说明不管把圆拼成什么图形,结论总是s=πr2,而圆周率约等于3.14。
(3)小结: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过程中,我们运用转化的思想,并且通过实践操作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本次试教过程中,我以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身边的困难入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教学思路清晰,推进顺畅,时间宽裕。但是,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来看,效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的“牵引”显得不到位,与学生们的学习节奏不合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激活,动手操作实践中显得亦步亦趋,“等”、“靠”现象明显。
因此,笔者对教学流程进行了认真的审视和修改,着重对教学序列进行调整,以期让知识的构建变得更加有序化、自主化。
【案例2】
1.导入。
(1)草地上长满了青草,一只羊被拴在草地的木桩上。请问:它能吃光全部青草吗?它最多能吃到哪个范围内的青草?请大家画出这只羊活动范围的示意图。(动画演示)
(2)什么是圆的面积?
2.探索新知。
(1)估测。
在圆外画一个最小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再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能估计一下这个圆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
(2)回忆旧知。
以前我们研究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求法,那时我们是怎样处理的?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我们研究圆的面积有什么启示?
可以把圆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3.动手操作。
(1)请同学们动手剪拼一下,看到底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
请看大屏幕,16等份的和8等份的哪个拼的更接近长方形?
(2)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3)有的同学把圆拼成了三角形。你能根据三角形计算公式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同学们还有其他图形来验证吗?
4.小结。
在第二次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改变:
(1)切入点的改变。“羊吃草”的情境虽不新鲜,但足够经典,它对“圆的面积”一课的导入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们区分“线”和“面”;它还足够生动,能够一下子激活学生的思维。鲜活的动画场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们感知“圆的面积”。
(2)估算的加入。让正方形与圆组合到一起,形成“内切圆”和“外切圆”,让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圆的面积在2r2与4r2之间。
(3)验证的主体改变。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验证交给学生来进行,让那些不同的剪拼方式在课堂上得以展示;让学生们的操作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现;让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得到巩固、深化。
导而有效,引而有序。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永恒追求。教师应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精心构建教学序列,以真正使我们的课堂有序、高效。
(责编 罗永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54-0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当今课堂中的主要教学手段,这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广泛运用。然而,学生们不会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就能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兴趣和动力。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常常会选择放弃或者等待老师和同伴给出答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能轻易将操作和思考结合起来……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过程更加有序、高效?下面结合笔者在《圆的面积》一课中的两次不同尝试,浅谈在这一方面的点滴思考。
【案例1】
1.导入。
(1)老师最近买了一张圆桌,我想买张桌布放在台面上,桌布要和台面一样大,买多了浪费,买少了不够,怎么办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我顺势引入课题“圆的面积”。
(2)师:什么是圆的面积?
(摸一摸你手中的圆,互相说一说。)
2.探究圆的面积。
(1)师出示:猜一猜,圆的面积可能和它的什么有关?你怎么知道的?
(2)这个圆的面积究竟怎么求呢?我们先回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么推导的。圆的面积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推导呢?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动手拼摆。
(3)把剪开的圆,动手拼摆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拼好后,请你说一说,你把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转化后的图形与圆有什么关系?
(4)师小结:不论你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总是不变的。
3.推导公式。
拼成同一个图形的同学,合成一个小组,进行公式的推导。用字母表示:半径用r,周长用C,面积用S。
师生交流,推导公式。得出:s=πr2
4.导学明理。
(1)刚才同学们把圆转化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推导出圆面积等于πr2,老师也拼成一个图形。(课件演示:化曲为直。)
(2)老师推导的和大家的都一样。说明不管把圆拼成什么图形,结论总是s=πr2,而圆周率约等于3.14。
(3)小结: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过程中,我们运用转化的思想,并且通过实践操作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本次试教过程中,我以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身边的困难入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教学思路清晰,推进顺畅,时间宽裕。但是,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来看,效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的“牵引”显得不到位,与学生们的学习节奏不合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激活,动手操作实践中显得亦步亦趋,“等”、“靠”现象明显。
因此,笔者对教学流程进行了认真的审视和修改,着重对教学序列进行调整,以期让知识的构建变得更加有序化、自主化。
【案例2】
1.导入。
(1)草地上长满了青草,一只羊被拴在草地的木桩上。请问:它能吃光全部青草吗?它最多能吃到哪个范围内的青草?请大家画出这只羊活动范围的示意图。(动画演示)
(2)什么是圆的面积?
2.探索新知。
(1)估测。
在圆外画一个最小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再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能估计一下这个圆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
(2)回忆旧知。
以前我们研究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求法,那时我们是怎样处理的?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我们研究圆的面积有什么启示?
可以把圆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3.动手操作。
(1)请同学们动手剪拼一下,看到底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
请看大屏幕,16等份的和8等份的哪个拼的更接近长方形?
(2)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3)有的同学把圆拼成了三角形。你能根据三角形计算公式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同学们还有其他图形来验证吗?
4.小结。
在第二次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改变:
(1)切入点的改变。“羊吃草”的情境虽不新鲜,但足够经典,它对“圆的面积”一课的导入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们区分“线”和“面”;它还足够生动,能够一下子激活学生的思维。鲜活的动画场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们感知“圆的面积”。
(2)估算的加入。让正方形与圆组合到一起,形成“内切圆”和“外切圆”,让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圆的面积在2r2与4r2之间。
(3)验证的主体改变。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验证交给学生来进行,让那些不同的剪拼方式在课堂上得以展示;让学生们的操作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现;让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得到巩固、深化。
导而有效,引而有序。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永恒追求。教师应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精心构建教学序列,以真正使我们的课堂有序、高效。
(责编 罗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