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机农艺结合的思考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_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实践表明,农机农艺技术结合,二者相互适应并相互促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整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60% 左右。”近年来,农艺和农机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只有农机与农艺同步发展,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农业。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依据农业生产实践出发,处理好农机与农艺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两者之间的不协调问题,形成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新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生产规模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1.农机与农艺的关系
  1.1农机与农艺的含义
  农机与农艺虽均属农学领域,却分属于不同的农学子学科,其中,农机的内涵是机械学原理与技术,而农艺的内涵是生物学理论与实践。农机是指为实现农业生产工艺过程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机具及其应用管理技术;农艺是指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从其定义中就可以看出,农机唯有适应农艺,才能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
  1.2农机与农艺的内在联系
  无论是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还是现代农业,都包含着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工具两个方面,它们始终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农机与农艺是一对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的矛盾运动过程就是农业技术进步的过程。不同技术水平的农业生产工具必然与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相适应;不同的农业生产技术必然需要一定的生产工具去支撑。农艺的进步,必然要求相应地革新生产工具,而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必然使农艺技术得到革新、完善和提高,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在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农业生产中,生产工具与农艺技术的结合比较简单,农艺技术主要表现为代代相传的实践经验,并没有严格的作业规范,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可变性,所用的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亦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现代的市场经济农业生产中,生产工具与农艺技术的结合就比较复杂了,农艺技术升级为更加精确的完整体系,农事作业有着严格准确的技术规范,对农业机械性能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所用的农业机械有较高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在我国,随着城乡“二元经济”格局的不断突破,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然加快,必将促使现代农业机械和现代农艺技术更加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
  1.3当前我国农机与农艺之间矛盾的表现形式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农业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由于受农村经济条件和“二元经济体制”的限制,许多地区的农民还难以摆脱手工劳动,这成为制约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进步的影响因素。 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实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强调农机必须适应农艺的要求,为现有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服务。另一种观点则强调农艺应该按照机械化的要求进行改革,不便于实现机械化的农业技术就是落后的技术。而当争论涉及到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间套作等传统高产经验与机械化之间的矛盾时,意见分歧更大。这是以人畜力作业为手段的生产技术向机械化作业为手段的生产技术转变时,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与农艺之间的矛盾表现将更加突出,农机与农艺之间依赖关系将更加紧密。就我国目 前来说,农机与农艺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农机与作物的品种之间的矛盾;农机与作物耕作制度之间的矛盾;农机与作物栽培技术之间的矛盾;农机适用范围的有限性与农艺条件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农机功能的固定性与农艺规范的多变性之间的矛盾;农机作业效率的有限性与农事作业的适时性之间的矛盾;农机技术的时代性与农艺技术的传统性之间的矛盾等。
  2.农机与农艺结合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农机农艺结合过程中存在农艺多样性导致农机研发生产困难,农机企业小而散,维持了农业种植制度的多样性,农机与农艺研究结合不紧密,农民种植观念根深蒂固,农机农艺相结合需要一个接受过程。
  2.1农艺多样性与农机的单一性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呈现精耕细作特点,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种植的结构、配置、熟制,即作物布局区域差异性很大,各地区种植方式包括轮作、连作、间作、套作、混作和单作等众多方式。种植制度的地区差异,以及不同品种生物特性的差异,不利于农业机械的普及推广和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2.2农机企业小而散与农艺的高要求
  目前,我国农机工业处于加快发展时期,但是农机产品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陈旧、制造质量不高。在强农惠农政策的刺激下,更多农机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这些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各个方面不能与大型企业相比,因而只能分割市场,把目标定位在农户需求而市场竞争压力小的农机产品上,特别是适应某一特定区域农艺要求的农机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维持了农业种植制度的多样性。
  2.3农机与农艺学科研究结合不紧
  农机和农艺分属两个不同学科,在调研过程中,农艺研究主要追求产量,忽略了机械作业的适应性;农机研制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种植制度,研究不同作业要求的机械,二者结合研究的情况较为少见。为增加产量,农艺部门研究出套作、间作、密植、稀植等多种多样的种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机械化的难度。笔者在对稻麦轮作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和装备配备进行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遇到农艺问题时,很少与农艺部门联系合作,解决农机农艺结合问题,有时直接将农艺问题归为农机问题,给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4种植观念根深蒂固
  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有特色的以精耕细作为核心的耕作制度,深深影响着我国农业生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业生产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散农的生产局面,受生产资源的约束,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根深蒂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更多注重生物技术,轻工程技术,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一个长期的接受过程。   3.农机农艺融合的对策和建议
  3.1切实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业系统相关部门要把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密切沟通协作,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努力推进。要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定期会商,统筹协调解决农机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积极培育农机农艺融合的典型,加强示范引 导,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自觉性。
  3.2高度重视农机农艺融合的持续发展问题
  农机农艺融合就是要按照农业技术标准实施各自的技术, 应该坚持农机和农艺技术都要不断进步,谁先进就应该以谁为主,不是独立进行,而是结合发展,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农机、农艺技术各自本身的发展, 而在于二者在发展中要相互适应并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
  3.3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的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完善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在水稻生产方面:以育插秧为重点,加快形成和完善区域性育秧作业规范,并在品种选择、育秧、植保、田间管理、茬口对接等各个环节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在油菜生产方面:以播种、收获和秸秆处理机械化为重点,开展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完善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
  3.4大力开展农机农艺知识、技术的培训
  从现代农业的角度来看,没有农业技术要求,农机培训就没有真正的目的,没有农机培训做保证,农业技术就无法实现。农机与农技培训同时进行,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县级农机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机操作人员,他们在生产中,不但要运用农业机械从事生产活动,同时,还要运用农业科学技术进行生产经营,二者缺一不可。为适应现代农业的这一特点,要把对驾驶员复训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一是把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同农机田间作业技术标准结合教学,使学员认识农机作业高标准是实现农技标准的根本保证,从而提高学员对农机作业必须服从于农技要求的认识和自觉性,增强他们对机具状态要求标准化和更新机具的积极性;二是聘请懂农技的农业专家为学员讲农机与农艺课,使学员真正懂得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有些农业技术的推广必须依靠农业机械来完成,让学员掌握一些新的农业技术。把培训教育的重点放在两者的结合上,才更受农民的欢迎,更有活力,更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才能充分体现农民教育的特点。各级农机化、科教、种植业部门要积极配合,结合重点农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向农机手传授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农技、农机推广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3.5围绕农机农艺相结合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从实际出发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机与农艺结合的良好氛围。 农业与农机工作者以实践为基础,加强生产中的技术交流,做好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宣传工作和技术指导工作,发挥农机与农艺技术有效结合的作用,形成农机与农艺科技人员开展技术研讨、交流的平台; 在不同层面上集聚农机与农艺科技力量,推进农机与农艺一体化进程,夯实农机与农艺技术同步发展的基础。二是积极寻找结合突破口,推进农机科技创新。重新考察论证农机农艺结合点,树立大农业观念,培养农机农艺结合人才,拓宽农业机械化领域和内容。同时,将现有的推广站、农机学校及民间农机技术力量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推动农机和农艺专家的相互结合、相互适应;充分利用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重点围绕科技攻关,发挥农机技术人员的作用,建立合理的机械化作业体系,以市场拉动农机科技创新。三是深化粮食生产中农机农艺结合的成果,逐步实现农机农艺由结合到融合再到和谐的递变。四是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农机农艺结合的新型主体。继续巩固、完善现有的乡镇农机站,扶持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全面覆盖、全程服务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农机作业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提高组织化程度,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融示范、推广和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农机农艺结合的技术品质。
  3.6积极引进开发适合农艺技术所需新装备、新产品
  农艺技术的改进离不开适宜的农机配套装备,农机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农艺要求来选购,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所以,对已有成熟的农业机械,也需要农艺的适当改进或调整来适应机器功能的要求,即农艺与农机相互配套才能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丁兰,张海涛.关于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3).
  [2]陶柏青.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之探讨[J].浙江农村机电,2005(z1).
  [3]刘淑娟.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J].湖南农机,2009(4).
  [4]蒋亦元.农机科技创新中的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问题[J].农业机械学报,2007,(3).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进行了不懈地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那么,面对
体验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通过亲身经历并启动全部心智去感受、关注、参与、领悟、移情,通过体验和内省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道德规范的内化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开放式的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在大专化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其被充分的应用,将大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热情彻底激发了出来,将课堂学习的效率进一步。此
【摘 要】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于其日常生产以及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在良好的经营管理下才能够确保自身稳步的发展。而装表接电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装表接电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直接关系着用户用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而且还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切身利益,加强对装表接电的管理至关重要。只有保质、保量、安全、经济地把电送到千家万户,让居民享受到真正的服务,企业才能有坚
1.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到今年初,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开发期已经完结,银根紧缩、营销不畅的现状已经制约房地产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要在当前严峻的形式下突围而出,实现企业盈利,满足长远发展,要求对房产项目的影响因素做好管控。房地产的利润受开发项目的售价和成本所限,项目的售价受市场的掌控,我们只能根据市场调节,无法管控。成本管理的好坏,在同等条件下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  2.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
【摘 要】舞蹈是一种生命的运动方式,是人们用身体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一直为广大群众所青睐,过去舞蹈一般的表演场合都是封闭的场所或者是舞台表现形式,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对自身建设的一些规划,很多城市都建设了各具特色的广场或者公园,而随着现代人的心态的开放,以及人们敢于表现的心理,广场舞逐渐成为一种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表现形式,风靡于各大广场,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群众广场文化。  【
【摘 要】大学生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迅速发展的社会道德、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觉悟,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途径;对策  2012年
【摘 要】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在高校教育事业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辅导员的整体素质事关大学生的培养大计,因此辅导员加强自我完善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思政;辅导员;自我完善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清
【摘 要】新医保制度从长远来看对于医院提高经济效益是大有裨益的,但从短期来说,由于是新型制度,势必会给医院营运造成些许麻烦。为了实现医院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本文研究了新医保制度下影响医院经济效益的因素,然后结合因素分析提出了针对性见解,以确保医院医改下经济效益能得到稳步提高。  【关键词】新医保制度;医院;经济效益;管理;信息化建设  0.前言  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是一项惠国利民的重要社会保
永定县委报道组始终把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视为锻造新闻精品的必由之路,受益于“走转改”,也写出了一批新闻精品。如获得福建新闻奖一等奖的《洪涛砥柱——记在“6·18”抗洪救灾中牺牲的永定县共产党员王树先》《支部建在网上 党员“流而不散”(主题)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在地永定县,探索创立“土楼e支部”,让大学生流动党员有了真正的“家”(副题)》等。  1.身处基层不代表走进基层  永定县委报道组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