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把德育教育的思想和内容融入其中,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和熏陶,進而不断提高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修养,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当然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也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枯燥的纯文字训练课,要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根据文章的思想内涵确定德育渗透的内容
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了政治思想教育、做人道德教育、心理素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所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每篇的侧重点不同。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和切入点,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挖掘教材思想内涵,充分了解并吃透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如《詹天佑》一文叙述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他不负祖国之望,不负人民之托,在帝国主义国家百般阻挠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应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这篇课文应渗透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诺贝尔》这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要让学生感受到诺贝尔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不断探索、造福人类的精神……
二、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创设情境是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心理,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使其把精力最大程度地集中在课堂学习内容上,也更有利于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教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时,我先用音乐创设情境,播放歌曲《长江之歌》,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动听的音乐和诗情画意般的语言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陶冶了学生幼小的心灵。接着再运用投影直观地展现出滚滚长江的景象,把我们带到大江上,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江上船只往来,一片繁忙,心中不禁涌动起无限的激情与豪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思维能力,使之对课文内容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三、在字里行间渗透德育教育
每篇课文的作者都会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剖析、品读,借以挖掘其中的内涵。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作者借助于优美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尤其是课文的这句话:“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乳汁奉献给大树。”在全文中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注重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好词佳句的同时,要准确找到课文的基调,以一片看上去似乎是那样朴素平凡的叶子,发现其中的内涵,叶子的内在精神——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却是伟大而崇高的。在这个训练与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四、在感情朗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朗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朗诵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来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它主要是通过声音、手势、姿态等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共鸣。在朗诵时关键是要带着某种感情,向听众传达一种思想。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加强朗读,在朗读中激发感情,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使学生越读越身临其境,越读越感情充沛,越读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越融合,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为了防止学生反复阅读或单一呆板的朗读形式而使学生倦怠或产生厌烦感,失去朗读热情,可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如教学《梅兰芳学艺》一文,我抓住梅兰芳刻苦练功的片段,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读出描写师傅的严厉批评和梅兰芳没有泄气、坚持苦练的句子,使学生感受到梅兰芳学艺时那种不怕失败、顽强拼搏的精神。
五、在拓展延伸中渗透德育教育
拓展延伸就是让语文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生活,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使学生受到教育。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二要求在真诚的交往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鼓起勇气直接或间接地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懂得报答,学会感恩。在教学时,可先让同学们观看《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学生们受到广告中主人翁的影响后,又布置学生周末回去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洗脚,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受感恩的情怀。完成作业后再来写这篇作文,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感恩。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渗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深入研究,充分挖掘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思想内容,结合实际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谦虚上进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融于语文教学之中。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造就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建设人才的教育目的。
一、根据文章的思想内涵确定德育渗透的内容
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了政治思想教育、做人道德教育、心理素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所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每篇的侧重点不同。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和切入点,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挖掘教材思想内涵,充分了解并吃透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如《詹天佑》一文叙述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他不负祖国之望,不负人民之托,在帝国主义国家百般阻挠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应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这篇课文应渗透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诺贝尔》这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要让学生感受到诺贝尔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不断探索、造福人类的精神……
二、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创设情境是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心理,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使其把精力最大程度地集中在课堂学习内容上,也更有利于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教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时,我先用音乐创设情境,播放歌曲《长江之歌》,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动听的音乐和诗情画意般的语言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陶冶了学生幼小的心灵。接着再运用投影直观地展现出滚滚长江的景象,把我们带到大江上,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江上船只往来,一片繁忙,心中不禁涌动起无限的激情与豪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思维能力,使之对课文内容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三、在字里行间渗透德育教育
每篇课文的作者都会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剖析、品读,借以挖掘其中的内涵。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作者借助于优美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尤其是课文的这句话:“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乳汁奉献给大树。”在全文中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注重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好词佳句的同时,要准确找到课文的基调,以一片看上去似乎是那样朴素平凡的叶子,发现其中的内涵,叶子的内在精神——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却是伟大而崇高的。在这个训练与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四、在感情朗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朗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朗诵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来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它主要是通过声音、手势、姿态等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共鸣。在朗诵时关键是要带着某种感情,向听众传达一种思想。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加强朗读,在朗读中激发感情,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使学生越读越身临其境,越读越感情充沛,越读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越融合,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为了防止学生反复阅读或单一呆板的朗读形式而使学生倦怠或产生厌烦感,失去朗读热情,可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如教学《梅兰芳学艺》一文,我抓住梅兰芳刻苦练功的片段,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读出描写师傅的严厉批评和梅兰芳没有泄气、坚持苦练的句子,使学生感受到梅兰芳学艺时那种不怕失败、顽强拼搏的精神。
五、在拓展延伸中渗透德育教育
拓展延伸就是让语文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生活,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使学生受到教育。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二要求在真诚的交往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鼓起勇气直接或间接地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懂得报答,学会感恩。在教学时,可先让同学们观看《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学生们受到广告中主人翁的影响后,又布置学生周末回去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洗脚,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受感恩的情怀。完成作业后再来写这篇作文,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感恩。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渗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深入研究,充分挖掘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思想内容,结合实际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谦虚上进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融于语文教学之中。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造就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建设人才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