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本文主要分析了培养探究能力的高中语文课应该具有的特征,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这几个特征来进行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高中语文课要具备以下特征:“问题中心”特征、自主性特征、开放性特征、合作与交流特征、能力培养特征。
关键词: 合作探究;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高中语文教师要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驾驭课堂,做课堂的主人。但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各种能力也得到提高。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最有效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以探究为主,教师起启发诱导的作用,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以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形式,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笔者认为培养探究能力的高中语文课应具备以下这些特征:
一、“问题中心”特征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是探究的对象和中心,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课堂上只需要学生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是伪问题,老师连珠炮式地发问,将过去的满堂灌改成满堂问,这也不是探究性学习。探究式的问题应该具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具备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特征。一方面,高中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语文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对“柳树” 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又进一步提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依据是什么?通过提供一系列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另一方面,理想化的探究性学习是以学
生为主体,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提问中的难点,随机地将教学归类、深化,或从中发现新的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新问题。
二、自主性特征
探究性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高中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性特征, “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本观念在教学中的反映,这是一种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先进思想。
三、开放性特征
语文探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包括学习形式的开放、学习空间的开放、学习内容的开放以及学习思维的开放。由于探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生可以到社会中去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可以到网络上读书,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教师在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定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最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例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可让学生阅读课文后观看电视剧《水浒》的相关内容,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思考。学生提出:电视剧里的一些故事情节和小说原著有所不同,比如小说原著中陆谦等人在林冲旧相识李小二店中密谋陷害林冲这一情节,电视剧中进行了较大的改变,这一改变的理由是什么呢?这种改变与原著相比较艺术效果有了怎样的不同?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怎样进行改编?这一类问题鼓励开放式的思维方式,没有标准答案,不求整齐划一,关键要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等。通过从个人思考到小组讨论,进而到全班辩论会等多种方法,学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看法,从而使每个人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充分体现了开放性的特征。
四、合作与交流特征
新课程标准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在语文课堂上的合作与交流,能使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进入新的层次,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探究者的共同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语文教学引入探究式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加强语言的感受力,学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文采)。教师还应引导学全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流与合作,使交流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语文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五、能力培养特征
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高中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设计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能力;在研究某个语文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联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发现问题, 分析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探究式学习是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培养其创新能力打开了一扇窗口。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放在怎样的高度都是不为过的,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活动。
关键词: 合作探究;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高中语文教师要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驾驭课堂,做课堂的主人。但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各种能力也得到提高。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最有效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以探究为主,教师起启发诱导的作用,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以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形式,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笔者认为培养探究能力的高中语文课应具备以下这些特征:
一、“问题中心”特征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是探究的对象和中心,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课堂上只需要学生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是伪问题,老师连珠炮式地发问,将过去的满堂灌改成满堂问,这也不是探究性学习。探究式的问题应该具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具备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特征。一方面,高中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语文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对“柳树” 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又进一步提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依据是什么?通过提供一系列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另一方面,理想化的探究性学习是以学
生为主体,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提问中的难点,随机地将教学归类、深化,或从中发现新的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新问题。
二、自主性特征
探究性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高中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性特征, “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本观念在教学中的反映,这是一种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先进思想。
三、开放性特征
语文探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包括学习形式的开放、学习空间的开放、学习内容的开放以及学习思维的开放。由于探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生可以到社会中去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可以到网络上读书,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教师在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定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最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例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可让学生阅读课文后观看电视剧《水浒》的相关内容,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思考。学生提出:电视剧里的一些故事情节和小说原著有所不同,比如小说原著中陆谦等人在林冲旧相识李小二店中密谋陷害林冲这一情节,电视剧中进行了较大的改变,这一改变的理由是什么呢?这种改变与原著相比较艺术效果有了怎样的不同?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怎样进行改编?这一类问题鼓励开放式的思维方式,没有标准答案,不求整齐划一,关键要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等。通过从个人思考到小组讨论,进而到全班辩论会等多种方法,学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看法,从而使每个人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充分体现了开放性的特征。
四、合作与交流特征
新课程标准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在语文课堂上的合作与交流,能使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进入新的层次,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探究者的共同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语文教学引入探究式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加强语言的感受力,学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文采)。教师还应引导学全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流与合作,使交流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语文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五、能力培养特征
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高中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设计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能力;在研究某个语文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联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发现问题, 分析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探究式学习是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培养其创新能力打开了一扇窗口。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放在怎样的高度都是不为过的,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