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概况】
偶然间在5·25心理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求助案例——眼睛的困惑。
我是个复读的高三的女学生,我遇到了一些眼睛的困惑。我上课很紧张,我有次偶然看到了一个东西,我就猛地低下头,然后每次上课都会很害怕看黑板,应为看黑板就会看到那里。那个我真的不好意思说下去,是男教师的……我觉得自己好差,我到底怎么了?我要认真听课的,可是却这样。我心里真的不是这样想的,眼睛会看,不能让自己控制,我好苦恼。高考了,怎么办?我不敢看黑板啊,害怕老师会知道我在乱看,我就一直低着头……
【案例分析】
首先,这个求助案例的发布时间是2015年2月15日,恐非偶然。
2月14日是情人节。这个复读的高三女生在留言中几次提到的男教师的“东西”,指的应该是男性生殖器。她对男教师产生了性幻想,因为害怕被别人看穿行为与内心,所以自身被强烈的羞耻感、恐惧感、焦虑感吞噬着。
2月15临近高三第一学期末。每年的这个时候,学校的咨询室总会被高三学生挤满。经历了三四次的月考,很多学生会产生“高原现象”:怎么努力,成绩都很难再往上提,于是變得紧张、焦虑。
其次,复读生的强大压力。应届生都会被社会渲染得压力山大,对于复读生而言,压力则更大。复读生最怕今年考得不如去年或者不能满足自己复读的期望。对他们说来讲,一年的时间、经历和经济投入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考不好会很没面子,没法向家人、朋友和自己交代。中国人爱面子,而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最要面子。
表面上看,这个学生咨询的是与性幻想有关的问题,实际上是考前焦虑。当巨大的压力没有办法或时间释放的时候,很多考生便“恰好”产生一些躯体或心理症状,来释放或者转移内心的压力。“时间本来就不够用,偏偏这个时候又出现这样的问题,这可怎么办啊?”,学生常常这样说。是啊,这种方式是一种无效的防御机制,往往会让考生变得更加焦虑。
【自我调适建议】
首先,接纳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在巨大的压力和青春期时期,出现这样的行为或幻想,是很正常的。
其次,减少对现有症状的关注。对症状的关注是一种强化,会使你现在的症状更难消退。所以,冷处理下这个“坏思想”,努力做做别的事情转移下注意力。
再次,调整好自己的认知。没有人能看穿你的内心真实所想,就像你看不穿别人一样。所以,不用害怕。
再次,要学会劳逸结合。高三是紧张的、忙碌的,但调整状态的时间一定要预留好。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俗话也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休息,是为了更好地长征。学习之余注意锻炼身体,运动是很好的放松和减压方式。当然,也可以采取诸如音乐放松、冥想放松等方式放松身心。
最后,要科学管理时间。时间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都是一样的。在同样不多的时间里,要学会安排时间,争取用在学习上的每一分钟都能对高考有贡献。考生要能把握考点和了解自己对各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家长教育建议】
一、家长要保持冷静。很多家长一得知考生的情况,就会很焦虑。一个焦虑的家长是没有办法帮到考生的,还很可能会帮倒忙。切记与考生一起紧张,甚至比考生更紧张。
二、家长要提供支持。家长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督促孩子运动、科学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当发现考生状态不佳时,家长不能强迫考生坚持学习,要多关心考生,给予支持和理解。避免与考生发生冲突、唠叨不休,也不可过分体贴。
三、家长要合理期望。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为孩子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切忌为孩子设立过高的目标,更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盲目攀比。
四、家长要善于求助。如果家长没办法帮助考生排除情绪困扰,可以带考生找学校或社会上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
【教师辅导建议】
一、 教师要教会学生客观看待考试。某些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学习,不惜放出“一模定终身”的说法。殊不知,这种预言对考生的影响弊大于利。不少学生会因为一模没考好而自暴自弃,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 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搞题海战术。延长晚自习、周末不休息、占用晚自习、布置过多的课外作业等做法,只能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降低学习效率。成绩不与学习时间或者习题量成正比。
三、 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不以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不按考试成绩排名次、排座位,不依据考试分数布置和安排学生的课外作业量。
四、 不给学生增添无形的压力。不在班里挂倒计时牌,否则会让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厌恶与烦躁、紧张与不安,其程度随高考日期的临近而不断加重。
【结语】
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考焦虑的学生也逐年增多。
高考焦虑是对考试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一定的应试情绪激发下,受个体认识评价能力、人格倾向和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状态。
高考对于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临近高考产生轻度焦虑是正常的,它会激发学生的兴奋水平,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但如果在高考前有中度或重度考试焦虑或者焦虑是经常性的,表现为常常焦虑不安,经常失眠、做恶梦、体质虚弱等,不但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及时求助专业人士。
偶然间在5·25心理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求助案例——眼睛的困惑。
我是个复读的高三的女学生,我遇到了一些眼睛的困惑。我上课很紧张,我有次偶然看到了一个东西,我就猛地低下头,然后每次上课都会很害怕看黑板,应为看黑板就会看到那里。那个我真的不好意思说下去,是男教师的……我觉得自己好差,我到底怎么了?我要认真听课的,可是却这样。我心里真的不是这样想的,眼睛会看,不能让自己控制,我好苦恼。高考了,怎么办?我不敢看黑板啊,害怕老师会知道我在乱看,我就一直低着头……
【案例分析】
首先,这个求助案例的发布时间是2015年2月15日,恐非偶然。
2月14日是情人节。这个复读的高三女生在留言中几次提到的男教师的“东西”,指的应该是男性生殖器。她对男教师产生了性幻想,因为害怕被别人看穿行为与内心,所以自身被强烈的羞耻感、恐惧感、焦虑感吞噬着。
2月15临近高三第一学期末。每年的这个时候,学校的咨询室总会被高三学生挤满。经历了三四次的月考,很多学生会产生“高原现象”:怎么努力,成绩都很难再往上提,于是變得紧张、焦虑。
其次,复读生的强大压力。应届生都会被社会渲染得压力山大,对于复读生而言,压力则更大。复读生最怕今年考得不如去年或者不能满足自己复读的期望。对他们说来讲,一年的时间、经历和经济投入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考不好会很没面子,没法向家人、朋友和自己交代。中国人爱面子,而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最要面子。
表面上看,这个学生咨询的是与性幻想有关的问题,实际上是考前焦虑。当巨大的压力没有办法或时间释放的时候,很多考生便“恰好”产生一些躯体或心理症状,来释放或者转移内心的压力。“时间本来就不够用,偏偏这个时候又出现这样的问题,这可怎么办啊?”,学生常常这样说。是啊,这种方式是一种无效的防御机制,往往会让考生变得更加焦虑。
【自我调适建议】
首先,接纳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在巨大的压力和青春期时期,出现这样的行为或幻想,是很正常的。
其次,减少对现有症状的关注。对症状的关注是一种强化,会使你现在的症状更难消退。所以,冷处理下这个“坏思想”,努力做做别的事情转移下注意力。
再次,调整好自己的认知。没有人能看穿你的内心真实所想,就像你看不穿别人一样。所以,不用害怕。
再次,要学会劳逸结合。高三是紧张的、忙碌的,但调整状态的时间一定要预留好。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俗话也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休息,是为了更好地长征。学习之余注意锻炼身体,运动是很好的放松和减压方式。当然,也可以采取诸如音乐放松、冥想放松等方式放松身心。
最后,要科学管理时间。时间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都是一样的。在同样不多的时间里,要学会安排时间,争取用在学习上的每一分钟都能对高考有贡献。考生要能把握考点和了解自己对各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家长教育建议】
一、家长要保持冷静。很多家长一得知考生的情况,就会很焦虑。一个焦虑的家长是没有办法帮到考生的,还很可能会帮倒忙。切记与考生一起紧张,甚至比考生更紧张。
二、家长要提供支持。家长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督促孩子运动、科学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当发现考生状态不佳时,家长不能强迫考生坚持学习,要多关心考生,给予支持和理解。避免与考生发生冲突、唠叨不休,也不可过分体贴。
三、家长要合理期望。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为孩子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切忌为孩子设立过高的目标,更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盲目攀比。
四、家长要善于求助。如果家长没办法帮助考生排除情绪困扰,可以带考生找学校或社会上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
【教师辅导建议】
一、 教师要教会学生客观看待考试。某些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学习,不惜放出“一模定终身”的说法。殊不知,这种预言对考生的影响弊大于利。不少学生会因为一模没考好而自暴自弃,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 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搞题海战术。延长晚自习、周末不休息、占用晚自习、布置过多的课外作业等做法,只能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降低学习效率。成绩不与学习时间或者习题量成正比。
三、 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不以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不按考试成绩排名次、排座位,不依据考试分数布置和安排学生的课外作业量。
四、 不给学生增添无形的压力。不在班里挂倒计时牌,否则会让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厌恶与烦躁、紧张与不安,其程度随高考日期的临近而不断加重。
【结语】
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考焦虑的学生也逐年增多。
高考焦虑是对考试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一定的应试情绪激发下,受个体认识评价能力、人格倾向和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状态。
高考对于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临近高考产生轻度焦虑是正常的,它会激发学生的兴奋水平,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但如果在高考前有中度或重度考试焦虑或者焦虑是经常性的,表现为常常焦虑不安,经常失眠、做恶梦、体质虚弱等,不但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及时求助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