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湖北是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农村小康社会进程,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就是要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推荐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为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综合素质好、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农村基层干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2004年,为把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国家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针对农村青年,采取远程教育、函授、脱产等形式,由熟悉农民教育特点、有农业教育专业和实践基地的高等院校承担。学员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颁发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
我校是全省唯一的一所拥有农业专业教育的省属院校,自2007年以来我院园艺专业共接收"一村一名"大学生138人,由于生源特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这样的大学生在教学管理上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采取深入研究,认真对待的办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累了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基础差,教与学均有困难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所招收的对象是生产一线的农村青年,他们大多数文化基础较差,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理论教学过程中,好似对牛弹琴,难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必备的知识基础,对老师讲授的内容似懂非懂,难学!
(二)学习过程中轻理论,重实践
"一村一名大学生",他们对系统理论兴趣不高,却对自己急需的种植、管理等实用知识非常渴求;他们不喜欢在学校长期上课,却对现场示范、田间讲解兴趣盎然。
(三)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
"一村一名大学生"以前在农村过惯了自由自在的农民生活,一方面,对大学里有规律的起床、就寝、上课、自习,不太适应,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睡觉、抽烟、讲小话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一村一名大学生"多为成家立业的成年人,家里或村里事情比较多,常常有学生需要请假回家,使教学秩序和效果均受到严重影响,任课教师叫苦不迭。
二、采取的措施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为广大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懂科技、善经营的技术应用型、管理型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园艺专业自2007年招生以来,紧紧围绕这一办学目标,并结合学生文化程度与需求以及学生生源地农业特点组织教学及管理工作,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不断积累经验教训,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一)精心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内容安排突出针对性和实践性
我院"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脱产班是从2007年开始招生,共计138人。学生生源地是荆州市、十堰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和神龙架林区,根据学员全部来自农村基层和农业第一线,毕业后服务于农业生产第一线和农村基层的现实,加强了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1、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参照生源地的资源现状和产业发展规划,适当拓展了园艺学的范畴,即为兼顾十堰市和神龙架林区中药材生产为本地重要农业产业的现实,增加了"中药资源学"和"药用植物栽培"两门专业选修课。
2、从培养高素质、具行政管理能力的"村官"的目的出发,设置了"农村经营管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行政管理"、"农村政策与法规"、"村镇规划"、"科技写作"等课程供学员选修,学员反映学习后收获很大。
3、与本科大学生有所不同,"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实习要与生产实际和农村基层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必修课实践课占必修总课程学时数的比例为62.93%),因此,在学习内容,特别是实习内容的安排上减少理论部分的学习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内容,而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社会调查分析能力的培养,将实习划分为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部分,生产实习旨在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毕业实习则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分析能力为目的。
4、在主要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注重了针对性。例如,"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课的果树部分,根据生源地区果树种类以柑桔、梨、桃和葡萄为主的现状,删去了我国第一大果树"苹果栽培"的内容,重点讲授了"柑桔栽培"、"葡萄栽培"、"梨树栽培"和"桃树栽培"等。在实习中增加了"药用植物生物学特性及繁殖"的实习内容。
(二)改革教学手段和模式--生产实习形式采取全生育周期实习与模块实习相结合
以加强实践教学为教学中心,针对性的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尽量发挥长江大学师资队伍、实验设备与基地设施等优势,努力让每一位同学能真正学到所需的、感兴趣的、实用的知识与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谓"全生育周期实习"是指在植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育期内,按生物生育规律和自然季节,连续系统地进行栽培管理技术的实习。经过与生育周期并行的实践,使各个环节的知识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组合,从而学习到园艺植物栽培管理的目的(生产出优质、高产、稳产、安全的农业产品器官)所要求的全套技能。按照园艺植物的生态环境和生育规律,我们将生产实习依次安排在连续的三个学期,且不安排固定的实习时间,而是在不停课的状态下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按照农事活动要求进行。蔬菜和花卉多为一年生和二年生植物,生育周期短。根据蔬菜和花卉的类型以及全生育周期实习要求,分别进行了"秋冬季蔬菜的栽培技术"、"果菜类春夏季蔬菜的栽培技术"和"盆栽花卉的栽培技术"的全生育期实习。而果树是多年生的植物,生育周期很长,则进行了一个年周期的全程栽培管理训练。
在进行全生育周期的实习同时,对园艺植物生产实践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模块式实习,具体来说进行了"园艺植物育苗技术"、"果树的整形修剪"和"园艺植物病虫害田间调查"三大模块实习。通过这些实习内容的嵌合进行,实现了实习的"点"、"线"结合。
(三)积极组织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增强凝聚力、向心力;责任感、使命感,强化集体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性
组织纪律是一切活动的保障。为了改变"一村一名大学生"人心涣散,自由散漫的现状,以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向心力;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为突破口,学院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活动,使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大大增强。
1、开展以"我是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党派我们到大学干什么"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针对部分"一村一名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身份转换"迟缓"等现象,学院要求班主任每周组织一次以"我是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党派我们到大学干什么"等为内容的主题班会活动,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轮流发言,并上交书面发言稿。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增强了同学们是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积极性和组织纪律性均得到了普遍明显提高。
2、由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三农"问题学习教育活动;"我家乡发展现状"分析研讨活动和组织发展工作
紧紧围绕省委及学校对"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在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学生党支部组织实施,开展了以"三农"问题为重点的学习教育活动,活动主要采取"党员作主题报告、群众参与研讨"的形式,加强了学生对中国"三农"的理解,增强学生努力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责任感和决心与信心,提高学生扎根基层、做好"村官"的综合能力。
在组织建设方面,在党员和非党员中开展党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党性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8级全班39名学生,非党员同学都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共有8名同学参与党校学习,本学期有5名同志表现成熟,准备发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3、由院团总支、学生会统一组织,同普通学生一道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学院学生会和团总支组织文体活动将"一村一名大学生"与普通学生平等对待。如:种植II30801班开展了2009年元旦晚会,在2008年学校举行的"金秋歌会"活动中有8名同学参与全院150人的合唱队,在2009年5月份院拔河比赛中种植II30801班获一等奖,2009年9月份"庆祝祖国60华诞"红歌会中王雨同学参与主唱并获全校二等奖,2009年10月份有四名学生参与校运动会,通过活动的开展,"一村一大"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高涨,集体荣誉感得到极大增强,同时"我是一名大学生"的自律性和荣誉感也得到普遍提高。
三、取得的成效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我院实施三年来,我院紧紧围绕省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根据出现的各种问题,集中精力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使"一村一名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积极性、主动性、目的性明显提高,组织纪律性也随之得到改善。已毕业的学生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物,如精心经营柑橘园的陈保权、承包林地谋发展的杜鹏、发展生态观光农庄的熊刚、发展板栗产业带动乡亲致富的徐静荣、大棚蘑菇创业致富的卢燕霞、创办科学养殖厂的候晓峰等等。他们利用所学的实用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学以致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地方经济的发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如今,他们像一粒粒希望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成长,让知识、技术和人才的光辉闪耀在农村大地上。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2007年"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脱产大专班培养方案>的通知.(鄂农科发[2007]37号),2007.
2004年,为把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国家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针对农村青年,采取远程教育、函授、脱产等形式,由熟悉农民教育特点、有农业教育专业和实践基地的高等院校承担。学员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颁发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
我校是全省唯一的一所拥有农业专业教育的省属院校,自2007年以来我院园艺专业共接收"一村一名"大学生138人,由于生源特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这样的大学生在教学管理上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采取深入研究,认真对待的办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累了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基础差,教与学均有困难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所招收的对象是生产一线的农村青年,他们大多数文化基础较差,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理论教学过程中,好似对牛弹琴,难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必备的知识基础,对老师讲授的内容似懂非懂,难学!
(二)学习过程中轻理论,重实践
"一村一名大学生",他们对系统理论兴趣不高,却对自己急需的种植、管理等实用知识非常渴求;他们不喜欢在学校长期上课,却对现场示范、田间讲解兴趣盎然。
(三)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
"一村一名大学生"以前在农村过惯了自由自在的农民生活,一方面,对大学里有规律的起床、就寝、上课、自习,不太适应,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睡觉、抽烟、讲小话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一村一名大学生"多为成家立业的成年人,家里或村里事情比较多,常常有学生需要请假回家,使教学秩序和效果均受到严重影响,任课教师叫苦不迭。
二、采取的措施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为广大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懂科技、善经营的技术应用型、管理型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园艺专业自2007年招生以来,紧紧围绕这一办学目标,并结合学生文化程度与需求以及学生生源地农业特点组织教学及管理工作,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不断积累经验教训,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一)精心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内容安排突出针对性和实践性
我院"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脱产班是从2007年开始招生,共计138人。学生生源地是荆州市、十堰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和神龙架林区,根据学员全部来自农村基层和农业第一线,毕业后服务于农业生产第一线和农村基层的现实,加强了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1、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参照生源地的资源现状和产业发展规划,适当拓展了园艺学的范畴,即为兼顾十堰市和神龙架林区中药材生产为本地重要农业产业的现实,增加了"中药资源学"和"药用植物栽培"两门专业选修课。
2、从培养高素质、具行政管理能力的"村官"的目的出发,设置了"农村经营管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行政管理"、"农村政策与法规"、"村镇规划"、"科技写作"等课程供学员选修,学员反映学习后收获很大。
3、与本科大学生有所不同,"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实习要与生产实际和农村基层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必修课实践课占必修总课程学时数的比例为62.93%),因此,在学习内容,特别是实习内容的安排上减少理论部分的学习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内容,而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社会调查分析能力的培养,将实习划分为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部分,生产实习旨在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毕业实习则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分析能力为目的。
4、在主要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注重了针对性。例如,"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课的果树部分,根据生源地区果树种类以柑桔、梨、桃和葡萄为主的现状,删去了我国第一大果树"苹果栽培"的内容,重点讲授了"柑桔栽培"、"葡萄栽培"、"梨树栽培"和"桃树栽培"等。在实习中增加了"药用植物生物学特性及繁殖"的实习内容。
(二)改革教学手段和模式--生产实习形式采取全生育周期实习与模块实习相结合
以加强实践教学为教学中心,针对性的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尽量发挥长江大学师资队伍、实验设备与基地设施等优势,努力让每一位同学能真正学到所需的、感兴趣的、实用的知识与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谓"全生育周期实习"是指在植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育期内,按生物生育规律和自然季节,连续系统地进行栽培管理技术的实习。经过与生育周期并行的实践,使各个环节的知识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组合,从而学习到园艺植物栽培管理的目的(生产出优质、高产、稳产、安全的农业产品器官)所要求的全套技能。按照园艺植物的生态环境和生育规律,我们将生产实习依次安排在连续的三个学期,且不安排固定的实习时间,而是在不停课的状态下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按照农事活动要求进行。蔬菜和花卉多为一年生和二年生植物,生育周期短。根据蔬菜和花卉的类型以及全生育周期实习要求,分别进行了"秋冬季蔬菜的栽培技术"、"果菜类春夏季蔬菜的栽培技术"和"盆栽花卉的栽培技术"的全生育期实习。而果树是多年生的植物,生育周期很长,则进行了一个年周期的全程栽培管理训练。
在进行全生育周期的实习同时,对园艺植物生产实践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模块式实习,具体来说进行了"园艺植物育苗技术"、"果树的整形修剪"和"园艺植物病虫害田间调查"三大模块实习。通过这些实习内容的嵌合进行,实现了实习的"点"、"线"结合。
(三)积极组织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增强凝聚力、向心力;责任感、使命感,强化集体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性
组织纪律是一切活动的保障。为了改变"一村一名大学生"人心涣散,自由散漫的现状,以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向心力;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为突破口,学院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活动,使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大大增强。
1、开展以"我是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党派我们到大学干什么"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针对部分"一村一名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身份转换"迟缓"等现象,学院要求班主任每周组织一次以"我是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党派我们到大学干什么"等为内容的主题班会活动,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轮流发言,并上交书面发言稿。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增强了同学们是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积极性和组织纪律性均得到了普遍明显提高。
2、由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三农"问题学习教育活动;"我家乡发展现状"分析研讨活动和组织发展工作
紧紧围绕省委及学校对"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在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学生党支部组织实施,开展了以"三农"问题为重点的学习教育活动,活动主要采取"党员作主题报告、群众参与研讨"的形式,加强了学生对中国"三农"的理解,增强学生努力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责任感和决心与信心,提高学生扎根基层、做好"村官"的综合能力。
在组织建设方面,在党员和非党员中开展党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党性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8级全班39名学生,非党员同学都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共有8名同学参与党校学习,本学期有5名同志表现成熟,准备发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3、由院团总支、学生会统一组织,同普通学生一道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学院学生会和团总支组织文体活动将"一村一名大学生"与普通学生平等对待。如:种植II30801班开展了2009年元旦晚会,在2008年学校举行的"金秋歌会"活动中有8名同学参与全院150人的合唱队,在2009年5月份院拔河比赛中种植II30801班获一等奖,2009年9月份"庆祝祖国60华诞"红歌会中王雨同学参与主唱并获全校二等奖,2009年10月份有四名学生参与校运动会,通过活动的开展,"一村一大"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高涨,集体荣誉感得到极大增强,同时"我是一名大学生"的自律性和荣誉感也得到普遍提高。
三、取得的成效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我院实施三年来,我院紧紧围绕省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根据出现的各种问题,集中精力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使"一村一名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积极性、主动性、目的性明显提高,组织纪律性也随之得到改善。已毕业的学生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物,如精心经营柑橘园的陈保权、承包林地谋发展的杜鹏、发展生态观光农庄的熊刚、发展板栗产业带动乡亲致富的徐静荣、大棚蘑菇创业致富的卢燕霞、创办科学养殖厂的候晓峰等等。他们利用所学的实用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学以致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地方经济的发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如今,他们像一粒粒希望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成长,让知识、技术和人才的光辉闪耀在农村大地上。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2007年"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脱产大专班培养方案>的通知.(鄂农科发[2007]37号),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