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阶段,写读后感学生们应该而且必须掌握的议论文文体之一,是比较常见的文体。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认为写读后感很容易,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许多教师也没有把写读后感作为写作的专门技巧进行讲授,一般是教师轻描淡写地说一说,学生们就开始写作。所以读后感看似好写,但真正要写好可就不容易了,学生们的作品也说明了这一点。要想写好读后感需要下一番功夫,这就要从引用原文材料、分析材料、联系事实、发出议论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引用材料 读后感 分析 升华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与小学的作文不同,到了初中,学生们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文体——议论文。因为刚接触,所以学生们写起来不太入门,我们可以选比较容易着手的读后感来作为突破口。读后感是议论文比较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相对容易掌握的。但正因为易懂,故很多教师和学生在看似明白的情况下急着去写,结果写再来的文章大多毫无特色,没有新意。写读后感比较容易,但写一篇好的读后感就很难了。许多学生为此而发愁,真可谓“为伊消选贤任能憔悴”,那如何写一篇好的读后感,写一篇成功的读后感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注意:
一、吃透原文是前提和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几层之台,起于垒土。要想写一篇好的读后感,一定要把原文吃透,真正掌握、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主旨。说起来一句话,但要真正吃透原文也不是容易的事。简单地说,可以把原文分为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等等。我们一般会选择记叙文、散文议论文来让学生写读后感,写说明文的读后感一般不会太多。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对于学生来说不太容易理解,写读后感也不会太多。若是记叙文,我们就要抓住细节,如文中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情来把握人物的特点,议论文一般来说是说理,相对来说不如记叙文和散文那样生动活泼,情节跌宕,需要我们更要有耐心,认真读,抓中心。
二、见解独到、新颖,不落窠臼。读后感好写,在于任谁都能写出自己的感受,读后感不好写,则在于一般写出来没有新意,流于大众,让人觉得看了和没看没什么区别。要想写一篇好的读后感就要有独到的见解。新颖独到的见解可不是那么好找到的,我们要有发散思维,以深厚了文化底蕴为基础。比如我们在读了《响遏行云》这篇文章后,要写一篇读后感,你会怎么写?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从谦虚、学无止境、知错能改等角度来写读后感,这样写不是不行,只是太流于大众,不太容易写出好文章来,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写,如从问责秦青的角度来写一篇《吊审秦青》,为什么在三年的时间里不指点薛谭,而非要等到他要离开时再阻止呢?再比如,我们可以让薛谭下山,只有到了世间,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若只是跟着秦青,就只能学秦青的技艺,根本就不能采众家之长,更不能让此技艺发扬光大。当然也不是说任何读后感一定要新颖、独到,不能写常见的文章,而是这需要更深的功力才能写好,你要用行云流水的文笔、精辟透彻地说理、典型的事例展现大家那举重若轻的风范,渊博精深的知识。
三、把握好几个技巧与环节。写读后感,是要引用原文材料的。因为我们这个读后感是在读了原文后才会有感的,故引用原文是写读后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引用的原文,才会使读后感更加有说服力,有震撼力。但如何引用原文呢?引用到什么程度呢?这是需要技巧的。最起码的一点我们不能断章取义,要忠实于原文,千万不能为了写读后感而任意篡改原文。在引用原文时,尽量要精练,不要拖泥带水,选取那些最具说服力的字、词,如不是必须,不要大段地引用原文。过长的引用会让人觉得冗长、拖沓,再好的立意也会因之而逊色。第二个技巧是分析材料,提炼我们所需的观点。我们可以先对作者的精辟描述进行一番分析、点评,这是写读后感的常见手法。最典型的就是五安石的那名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一个“绿”字人人夸,再如“推敲”一词的来历也是如此。然后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与思想或情感态度,我们对此进行分析与评论。比如上面我们所举的例子,都体现了这些诗人的为学态度,认真、执着、甚至是痴迷,作学问要的就是这种精神,我们还可以将这种精神再升华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治学态度,经过这番深入的挖掘,我们的读后感就有了一个很高的视角。接着就应联系实际,让读后感深入一个层次,为我服务,为现实服务,而不仅仅是就事论事。学生在这一点上是很容易误入歧途的,我们需要注意。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学生们往往会发出感慨:我在用词上就不会这样用心,以后我一定好好用心。这就是典型的就事论事,不能进一步的升华与拓展,使文章毫无意义可言。最后,对感想进行概括式总结,发表自己的看法,使文章有始有终,有头有尾,首尾结合,完美收官。对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总结:文中所体现的中国文人的严谨治学精神,这是撑起中国文化的脊梁,这种精神,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精神食粮,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定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化建设急切地需要、召唤这种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升华时是要进行联想的,这是我们写读后感的关键所在,能使文章锦上添花。联想有不同的形式,如相同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相承联想、相似联想等等。读后感还要处理好议论、叙述与抒情的结合,他们之间相互支撑,三者恰到好处的结合,让文章增色不少,若处理不好,文章则会显得不合理,不协调。
总之,读后感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写的,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至于其中的技巧与方法,都是在有感之后才用的到的,每个人也有不同的技巧与心得,望诸位同仁不吝赐教。
【关键词】引用材料 读后感 分析 升华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与小学的作文不同,到了初中,学生们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文体——议论文。因为刚接触,所以学生们写起来不太入门,我们可以选比较容易着手的读后感来作为突破口。读后感是议论文比较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相对容易掌握的。但正因为易懂,故很多教师和学生在看似明白的情况下急着去写,结果写再来的文章大多毫无特色,没有新意。写读后感比较容易,但写一篇好的读后感就很难了。许多学生为此而发愁,真可谓“为伊消选贤任能憔悴”,那如何写一篇好的读后感,写一篇成功的读后感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注意:
一、吃透原文是前提和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几层之台,起于垒土。要想写一篇好的读后感,一定要把原文吃透,真正掌握、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主旨。说起来一句话,但要真正吃透原文也不是容易的事。简单地说,可以把原文分为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等等。我们一般会选择记叙文、散文议论文来让学生写读后感,写说明文的读后感一般不会太多。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对于学生来说不太容易理解,写读后感也不会太多。若是记叙文,我们就要抓住细节,如文中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情来把握人物的特点,议论文一般来说是说理,相对来说不如记叙文和散文那样生动活泼,情节跌宕,需要我们更要有耐心,认真读,抓中心。
二、见解独到、新颖,不落窠臼。读后感好写,在于任谁都能写出自己的感受,读后感不好写,则在于一般写出来没有新意,流于大众,让人觉得看了和没看没什么区别。要想写一篇好的读后感就要有独到的见解。新颖独到的见解可不是那么好找到的,我们要有发散思维,以深厚了文化底蕴为基础。比如我们在读了《响遏行云》这篇文章后,要写一篇读后感,你会怎么写?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从谦虚、学无止境、知错能改等角度来写读后感,这样写不是不行,只是太流于大众,不太容易写出好文章来,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写,如从问责秦青的角度来写一篇《吊审秦青》,为什么在三年的时间里不指点薛谭,而非要等到他要离开时再阻止呢?再比如,我们可以让薛谭下山,只有到了世间,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若只是跟着秦青,就只能学秦青的技艺,根本就不能采众家之长,更不能让此技艺发扬光大。当然也不是说任何读后感一定要新颖、独到,不能写常见的文章,而是这需要更深的功力才能写好,你要用行云流水的文笔、精辟透彻地说理、典型的事例展现大家那举重若轻的风范,渊博精深的知识。
三、把握好几个技巧与环节。写读后感,是要引用原文材料的。因为我们这个读后感是在读了原文后才会有感的,故引用原文是写读后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引用的原文,才会使读后感更加有说服力,有震撼力。但如何引用原文呢?引用到什么程度呢?这是需要技巧的。最起码的一点我们不能断章取义,要忠实于原文,千万不能为了写读后感而任意篡改原文。在引用原文时,尽量要精练,不要拖泥带水,选取那些最具说服力的字、词,如不是必须,不要大段地引用原文。过长的引用会让人觉得冗长、拖沓,再好的立意也会因之而逊色。第二个技巧是分析材料,提炼我们所需的观点。我们可以先对作者的精辟描述进行一番分析、点评,这是写读后感的常见手法。最典型的就是五安石的那名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一个“绿”字人人夸,再如“推敲”一词的来历也是如此。然后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与思想或情感态度,我们对此进行分析与评论。比如上面我们所举的例子,都体现了这些诗人的为学态度,认真、执着、甚至是痴迷,作学问要的就是这种精神,我们还可以将这种精神再升华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治学态度,经过这番深入的挖掘,我们的读后感就有了一个很高的视角。接着就应联系实际,让读后感深入一个层次,为我服务,为现实服务,而不仅仅是就事论事。学生在这一点上是很容易误入歧途的,我们需要注意。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学生们往往会发出感慨:我在用词上就不会这样用心,以后我一定好好用心。这就是典型的就事论事,不能进一步的升华与拓展,使文章毫无意义可言。最后,对感想进行概括式总结,发表自己的看法,使文章有始有终,有头有尾,首尾结合,完美收官。对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总结:文中所体现的中国文人的严谨治学精神,这是撑起中国文化的脊梁,这种精神,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精神食粮,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定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化建设急切地需要、召唤这种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升华时是要进行联想的,这是我们写读后感的关键所在,能使文章锦上添花。联想有不同的形式,如相同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相承联想、相似联想等等。读后感还要处理好议论、叙述与抒情的结合,他们之间相互支撑,三者恰到好处的结合,让文章增色不少,若处理不好,文章则会显得不合理,不协调。
总之,读后感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写的,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至于其中的技巧与方法,都是在有感之后才用的到的,每个人也有不同的技巧与心得,望诸位同仁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