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既可赏心悦目,又能引人遐思。但在现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拟的作文标题往往不够理想,难尽人意,不是太直白就是太浅显,不是太陈腐就是没创意。在话题作文越来越受欢迎的今天,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作文题目靓起来呢?我谈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激发想象:套用诗词俗语名言警句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是艺术的魔杖,可以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也阐述了想象“精鹜八极,视通万里”的魔力,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都可任想象驰骋。当拿到一个新的作文题,许多想法涌上心头,正是思维异常活跃的时候,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过滤一遍,一旦灵感的火化闪现,就牢牢抓住,并按自己所需套用、借用、化用或修改。例如《困难是成功的阶梯》就是根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得来的。《生命诚可贵,“友情”价更高》仿用了裴多斐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如果以“角度”为题作文,可提示学生拟题《横看成岭侧成峰》或《黄河之水天上来》,阐述看问题时角度不同,得出结论也就不同的道理。而如果要学生写珍惜时间一类的作文,则可建议用“风清好识字”作题目,既切题又有诗意,还有警示的意义。
二、逆向思维:反其意而行之
现实生活中,许多被公认对或错的事情与道理,在逆向思维时都不难发现其谬误。艺术思维和创作中的“陌生化”,往往可以带来强烈的阅读期待,即人们常说的“期待视野”,逆向思维正好可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例如,“愚昧”本是一个贬义词,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愚昧,哪怕真的很愚昧或至少曾经做过愚昧的事。但是,在一篇周记中,我班一位同学以《愚昧的快乐》为题,写出了自己童年时代“愚昧”的童真童趣,被一致荐为好文章。又如《漂亮妈妈不漂亮》写作者漂亮的妈妈逛街时随地扔垃圾,被执勤老奶奶抓住,妈妈死不认账,还出言不逊,平时的文雅荡然无存,作者感到深深的羞愧。这就使人很容易分辨“漂亮”和“不漂亮”的确切含义。这类标题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和认知常规,容易激发阅读兴趣。但不是所有的作文题目都可以这样来拟,应认真思考,反复斟酌,既能传情达意,又不失幽默风趣,还可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化腐朽为神奇:变直白为含蓄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含蓄的民族,无论现实生活还是艺术创作都如此,可以说含蓄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汉民族的特色和标志。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特别提醒学生,在尊重传统习俗和欣赏习惯的基础上,把人们习以为常的人与事用“另类”语言表达出来,往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但很多同学的作文题目平淡直白,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例如写“父亲”,大多数同学的题目就是《我的父亲》,多看几遍就会本能地厌倦和抗拒。而以“路”为写作题目,有人写成《路是月的痕》,就特别抢眼,文中的“月”、“路”与“笛声”构成朦胧而静美的如诗意境,又成了结构全文的核心线索,让人耳目一新。朱自清的《背影》是这类标题的典范之作,父子真情和父亲对儿子的一腔挚爱都是通过“背影”的描写传递出来的,非常含蓄深沉,取得了绝佳的审美效果。
四、巧用修辞:别具一格树形象
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创作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既有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神奇功效,也可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作文目的。巧妙地运用一些修辞格,能在标题中树立一种美好的形象,也不失为一种征服读者的好方法。例如《蟋蟀在时代广场》就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修辞,以兽类的眼光看人的世界,将兽性与人情作对比,同时让我们联想到《促织》中那只不幸的蟋蟀,从而塑造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形象。《放飞心灵》也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人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精神世界比喻为风筝,在蓝天下自由翱翔,颇有“海阔任鱼游,天高任鸟飞”的豪情与壮美。《错批一人,误增三亿》则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一人”与“三亿”进行对比,强调突出这触目惊心的骇人差距,让人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
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的经验是在指导学生拟作文题目时,应把握文章主旨,对话题进行切分,化“大”为“小”,分解出“子话题”,使切入的角度变小,取材的范围缩小,这样,一方面能找到自己熟悉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主题的表达。总之,拟题的切入原则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写自己最熟悉的话题,想人之未敢想,写人之所未写,既有真情实感,又有自我特色。所以,让作文标题靓起来,牢牢吸引读者眼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想象:套用诗词俗语名言警句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是艺术的魔杖,可以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也阐述了想象“精鹜八极,视通万里”的魔力,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都可任想象驰骋。当拿到一个新的作文题,许多想法涌上心头,正是思维异常活跃的时候,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过滤一遍,一旦灵感的火化闪现,就牢牢抓住,并按自己所需套用、借用、化用或修改。例如《困难是成功的阶梯》就是根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得来的。《生命诚可贵,“友情”价更高》仿用了裴多斐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如果以“角度”为题作文,可提示学生拟题《横看成岭侧成峰》或《黄河之水天上来》,阐述看问题时角度不同,得出结论也就不同的道理。而如果要学生写珍惜时间一类的作文,则可建议用“风清好识字”作题目,既切题又有诗意,还有警示的意义。
二、逆向思维:反其意而行之
现实生活中,许多被公认对或错的事情与道理,在逆向思维时都不难发现其谬误。艺术思维和创作中的“陌生化”,往往可以带来强烈的阅读期待,即人们常说的“期待视野”,逆向思维正好可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例如,“愚昧”本是一个贬义词,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愚昧,哪怕真的很愚昧或至少曾经做过愚昧的事。但是,在一篇周记中,我班一位同学以《愚昧的快乐》为题,写出了自己童年时代“愚昧”的童真童趣,被一致荐为好文章。又如《漂亮妈妈不漂亮》写作者漂亮的妈妈逛街时随地扔垃圾,被执勤老奶奶抓住,妈妈死不认账,还出言不逊,平时的文雅荡然无存,作者感到深深的羞愧。这就使人很容易分辨“漂亮”和“不漂亮”的确切含义。这类标题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和认知常规,容易激发阅读兴趣。但不是所有的作文题目都可以这样来拟,应认真思考,反复斟酌,既能传情达意,又不失幽默风趣,还可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化腐朽为神奇:变直白为含蓄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含蓄的民族,无论现实生活还是艺术创作都如此,可以说含蓄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汉民族的特色和标志。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特别提醒学生,在尊重传统习俗和欣赏习惯的基础上,把人们习以为常的人与事用“另类”语言表达出来,往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但很多同学的作文题目平淡直白,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例如写“父亲”,大多数同学的题目就是《我的父亲》,多看几遍就会本能地厌倦和抗拒。而以“路”为写作题目,有人写成《路是月的痕》,就特别抢眼,文中的“月”、“路”与“笛声”构成朦胧而静美的如诗意境,又成了结构全文的核心线索,让人耳目一新。朱自清的《背影》是这类标题的典范之作,父子真情和父亲对儿子的一腔挚爱都是通过“背影”的描写传递出来的,非常含蓄深沉,取得了绝佳的审美效果。
四、巧用修辞:别具一格树形象
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创作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既有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神奇功效,也可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作文目的。巧妙地运用一些修辞格,能在标题中树立一种美好的形象,也不失为一种征服读者的好方法。例如《蟋蟀在时代广场》就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修辞,以兽类的眼光看人的世界,将兽性与人情作对比,同时让我们联想到《促织》中那只不幸的蟋蟀,从而塑造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形象。《放飞心灵》也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人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精神世界比喻为风筝,在蓝天下自由翱翔,颇有“海阔任鱼游,天高任鸟飞”的豪情与壮美。《错批一人,误增三亿》则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一人”与“三亿”进行对比,强调突出这触目惊心的骇人差距,让人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
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的经验是在指导学生拟作文题目时,应把握文章主旨,对话题进行切分,化“大”为“小”,分解出“子话题”,使切入的角度变小,取材的范围缩小,这样,一方面能找到自己熟悉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主题的表达。总之,拟题的切入原则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写自己最熟悉的话题,想人之未敢想,写人之所未写,既有真情实感,又有自我特色。所以,让作文标题靓起来,牢牢吸引读者眼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