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开车,能当警察不?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uz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会开车,能不能当警察?不同国家,也许有不同的答案。在我国,我查了一下《人民警察法》,里面列举了6条担任警察必须具备的条件:一、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二、拥护我国宪法;三、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品行;四、身体健康;五、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六、自愿从事警察工作。但是,如有下列两种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担任警察: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二曾被开除公职。此外,视力差、色盲者也不能担任警察。因此,不会开车不是妨碍我国青年实现“警察梦”的一个“硬指标”。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出行的需要,不会开车的人,尤其是警察,是越来越稀少的“奇葩”了。
  而在“彩虹之国”南非,情况大体也是如此,不会开车照样能当警察,但警察不会开车一事最近在南非引发了一番争议。4月上旬,南非豪登省警方公布的一组数据使人吃了一惊。该省社区安全官员法耶兹·马兹布克在省议会上透露,在全省30483名警察中,有多达11611名警察没有驾照,也就是说,豪登省近40%的警察不会开车。这些警察分别为:5421名警员、1295名警官、3318名一级准尉、1098名上尉、352名中校、127名上校。马兹布克解释说,这些没有驾照警察中的60%是行政人员,如报警电话的接警员、警务中心的服务员、家庭暴力犯罪的协调员、法庭和监狱的警卫人员等,平时没有开车的必要。据悉,豪登省是从2007年开始试行、2009年正式不再把是否会开车作为录用警察的一个条件。
  这个消息传开后,舆论一片哗然。豪登省省会是中国人熟知的约翰内斯堡,简称约堡,是南非,也是南部非洲最大的城市,既是“黄金之城”,也是“世界犯罪之都”、“强奸之城”,每天都会发生大量抢劫、盗窃、强奸、故意杀人和其它暴力犯罪案件。约堡犯罪率居高不下,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警方打击不力。正是基于这种原因,不少人在看了这条新闻后,纷纷发问:“这些警察连开车这样的基本技能都不会,怎么去对付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他们万一被要求开车去案发现场增援,怎么办?”在南非,枪支泛滥,犯罪分子手中的武器往往要好于警察,在外执行任务的警察经常向总部的警察打电话,要求进行增援。因此,“有些警察不会开车,可以理解,但有这么多警察不会开车,既降低了道路上开车者的安全系数,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全感,真是令人担心!”
  我不久前去南非出差时的经历验证了这些南非人的担心。我发现,南非马路上的警察并不多,但保安,而且是全副武装的保安到处可见。许多单位和小区戒备森严,外国游客不轻易外出,我所在酒店的小区门口就有武装保安把守,我要打开三道大门才能进入房间。这种情况不由使我想起这样一个问题:一旦发生暴力犯罪,南非警察能否及时开车到现场处置?令人怀疑。显然,开车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技能。承担“惩恶扬善”重要任务的警察如果不会开车,真是有点说不过去,至少在南非如此。
  (蒋生元 媒体人士 现居北京)
其他文献
船艙视角解锁1900内心饱含人生选择寓意引热议。《海上钢琴师》讲述了天才钢琴家1900的海上传奇故事。  上个世纪末的大银幕上,有两艘船毁灭于观众眼前,一艘承载了海难中生离死别的爱情,一艘记录了一段与88个琴键有关的孤独人生。前者在当年席卷全球票房缔造声名无数,而后者,在多年以后才成为众多影迷心目中的永恒。  21年后的今天,打动无数人的弗吉尼亚号终于能在大银幕上与中国观众重逢,关于1900的传奇
推荐人语  陈集益:《我欲乘鹤归去》成熟,扎实,贴近现实生活,文笔如刺绣,非常细致,很多生活细节独到。不论题材、立意,还是情节、人物关系,都表现出错综、厚重之感。小说围绕失去老伴的老人银超阿嬷的养老问题展开,随着情节推进,将与老人有亲情关系的各色人等一一刻画,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动机、算计,以及冲突、矛盾或明爭暗斗一览无余。但是真正打动读者的,是人情世故背后,亲人之间的相互温暖、相互谅解。
德茗大叔被连夜送回观音岩,一座纪念碑馬上就要倒了。比起祖厝里即将到来的死亡这件事本身,岩上的男女老少似乎更关心死亡背后的另一件事——他唯一的女儿王娇蓉是否会回来?什么时候会回来?上了年纪的人惦记的是,已经知天命的老姑娘会哭吗?年轻人只是想见识一下那个传说中的漂亮姑娘是否真的美若天仙。  一个人的祖厝突然就热闹了。主厝、护厝,灯开灯灭,人进人出。紧接着,茶也冲泡起来了。德茗大叔躺在护厝下层最南面的屋
之前住的小区,有邻居大伯,从乡下到城里儿子处生活,三餐无酒不欢。经常看到他喝了酒,带着醉意,在小区空旷的地方发脾气。酒后的老伯,像逮着前世的仇人,声嘶力竭地说着过去,借着酒劲,声音极大,常会吵了人家,便惹人嫌。  一日下班,上楼遇见老伯,他又在醉中,扶着栏杆,很认真地嘱咐我:这岭很陡,要小心走,一定要小心。走到二楼,他还在叨叨:很陡,真的很陡。那刻,没法嫌他。  菜市攘攘,人声嘈雜,也脏也乱,可离
隔壁在扫除,傍晚,不想拉开  落地门窗。吸尘器像催债鬼  做完卫生  这户邻居就疑似失踪  胃里一声不响,脑中进出杂异的响声  比一张新买的毛毯还新鲜和柔顺  我们的呼吸、睡姿、身体周围的暗晕  电热炉的红光也困得厉害  歪在你脸庞。到时即响的挂钟,虽应和  丰乳的慵动,节拍还稍快。这浸在蜜里的  嗡嗡低旋的日子,难免时间的猜忌  叫它少吃醋一边待着  安安静静地,建构睡眠的最小体系  将两个人的
读完中篇小说《有两个人坠楼》,我想把情节压缩下:两个残月如刀的夜晚,一男一女,在故事内外,各用一把剪刀造成了一个人坠楼身亡,他们从此开始寻找心灵出路,故事最后的结局一个是惊厥倒地、发抖恐惧,另一个是魔幻变异、悲欣交集。故事看起来像很小不复杂,没有宏大的叙事和大场面的描写,表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故事看起来又很大,关乎人命和良知,乃至社会现象的折射。  那么,产生这种可大可小的开合导向的因素是什么呢?
接 骨 木  雕花眠床走出树木之前  春天一定睡过  印象中,无数鸟鸣前来投宿  那些没用的枝叶  安顿过多少春风  对于实用主义来说  斧头和凿子都没有错  只有墨斗主张  将理想绑定在一条直线上  时光的锯末纷纷扬扬  我所拥有的虛空  像刨花一样单薄  雨水来临之前  太多远方来路不明  使一个人的身世再次节外生枝  我的责任,是把月亮打磨得更粗糙些  十里沙滩  大海白色的舌头  离不开水
海边有个村子叫“天堂”,村名惑人。去过的人提醒,去“天堂”的路不好走。  一日午后,想去“天堂”,却不知方向与路径,遂百度,但百度也找不到“天堂”。  去“天堂”的路确实不好走。山高,路陡,路边是悬崖,崖下是大海。车辗转爬到山顶,又连续几个大拐下坡。一番周折,终抵天堂村口。入村小路,有杂草覆盖,草下有大窟窿,车撞窟窿,悬空。惊呼驾者:你以为去天堂的路就没有窟窿吗?  因村名“天堂”,说笑对话,便有
如果我们将现实主义不仅仅理解为发生在1840年至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盛行于欧洲大陆的历史运动,而是理解为一种艺术规范、体例与形式,我们大约能承认,现实主义的生命力确实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对于所有的批评家而言,定义现实主义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有的人将之简单描述为“它的目标是要在对当代生活严密观察的基础上,对现实世界进行真实、客观且公允不偏的再现”。文学理论家韦勒克在爬梳了“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在十九世纪语
那条裤子  真正是青春的样子  那条裤子真正是恋爱的样子  不就是一条裤子吗  不就是有几根甩起来的线条吗  为什么一穿上胆儿就大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是那时候年轻人穿衣的真理  青春的骚动让我也穿上了一条喇叭裤  两条腿没有被父母打断  就用两条腿去恋爱  听喇叭花表达  我曾经穿着一条喇叭裤去谈恋爱  但一个穿喇叭裤的姑娘  硬是沒有看上我  那时候流行三角恋爱  一个男喇叭裤败给一个女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