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当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再先进、再科学的教材在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思想落后的教师那里也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因此有人说“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问题”是很有道理的。面对课程改革,教师加强学习,主动完成自身的角色转换,对于适应新课程,缩短实施新课程的过渡期,促进新课程在基层学校的实施意义重大。
曾经有学者提出“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学”,教者首先应当是“学者”。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新课程得以高质量实施的基本保障。
教者首先应当是“学者”,他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怎么教的问题就是怎么学的问题。备课就是自己先学,学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再拿到课堂上和学生交流。学习当然可以参考各种资料包括教参,但教参仅仅是“参考”而已,不应是至高无上的圣旨,也不应是生杀予夺的“朱批”,只是对师生理解文本起参考作用的答案之一。所以教师要向教参学,但更要向课本学,把课本当成认知对象、研究对象和审美对象,不是恭顺地接受,而是平等地对话。不追求确定性的“唯一”,而是以教师富有启发意义的这一个去为学生构建一个富有弹性的阅读空间。重要的不是学习结果,而是教师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启发,在这里,教师只能是陪着学生学习的伙伴,而不应是传经布道的“传教士”。
教者首先应当是“学者”,也即意味着教师对学生潜能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千万不能低估学生的潜能,“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彻底放下师长的架子,把所有的学生都作为自己潜在的老师来看,本着谦逊、开放的态度,与学生对话。教师的讲述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通过讲述,梳理思路,整合内容。确实,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常常是一边讲着,一边爆发出新的想法,甚至突然有所顿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每一次讲述都是一次自我深化、自我超越的过程。教师不断思索、判断、质疑、回答,在指出某些学生的片面的错误之时,教师也可以从其他学生的高明答案中反思自己的片面、错误之处,不断纠正,丰满自己的“这一个”。教学相长,在这里,教与学真正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文本解读的艰辛和愉悦,一同进入自我完善的过程。语文课不再是僵化的和死板的,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解放,语文课因此变得流光溢彩,语文的学习过程真的变成了一种绝妙的艺术享受。
教者首先应当是“学者”,还意味着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学主宰、中心,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然后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作为一个积极的学习者,一个独立思考、有个人见解的人,在备课中,教师不是去“拿来”标准答案,而是“拿出”自我心得。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和能力的训练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对话情境,致力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建立学生作为对话者的自信,启发学生与文本对话,鼓励学生解读文本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学习,同时也在对话中相机渗透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从而真正起到组织、鼓励、引导、帮助的作用。无疑师生的良性互动将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必须尽快完成从教者到“学者”的角色转换,不断尝试实践,努力适应新课程,以不负时代的重托。
曾经有学者提出“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学”,教者首先应当是“学者”。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新课程得以高质量实施的基本保障。
教者首先应当是“学者”,他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怎么教的问题就是怎么学的问题。备课就是自己先学,学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再拿到课堂上和学生交流。学习当然可以参考各种资料包括教参,但教参仅仅是“参考”而已,不应是至高无上的圣旨,也不应是生杀予夺的“朱批”,只是对师生理解文本起参考作用的答案之一。所以教师要向教参学,但更要向课本学,把课本当成认知对象、研究对象和审美对象,不是恭顺地接受,而是平等地对话。不追求确定性的“唯一”,而是以教师富有启发意义的这一个去为学生构建一个富有弹性的阅读空间。重要的不是学习结果,而是教师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启发,在这里,教师只能是陪着学生学习的伙伴,而不应是传经布道的“传教士”。
教者首先应当是“学者”,也即意味着教师对学生潜能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千万不能低估学生的潜能,“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彻底放下师长的架子,把所有的学生都作为自己潜在的老师来看,本着谦逊、开放的态度,与学生对话。教师的讲述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通过讲述,梳理思路,整合内容。确实,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常常是一边讲着,一边爆发出新的想法,甚至突然有所顿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每一次讲述都是一次自我深化、自我超越的过程。教师不断思索、判断、质疑、回答,在指出某些学生的片面的错误之时,教师也可以从其他学生的高明答案中反思自己的片面、错误之处,不断纠正,丰满自己的“这一个”。教学相长,在这里,教与学真正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文本解读的艰辛和愉悦,一同进入自我完善的过程。语文课不再是僵化的和死板的,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解放,语文课因此变得流光溢彩,语文的学习过程真的变成了一种绝妙的艺术享受。
教者首先应当是“学者”,还意味着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学主宰、中心,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然后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作为一个积极的学习者,一个独立思考、有个人见解的人,在备课中,教师不是去“拿来”标准答案,而是“拿出”自我心得。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和能力的训练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对话情境,致力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建立学生作为对话者的自信,启发学生与文本对话,鼓励学生解读文本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学习,同时也在对话中相机渗透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从而真正起到组织、鼓励、引导、帮助的作用。无疑师生的良性互动将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必须尽快完成从教者到“学者”的角色转换,不断尝试实践,努力适应新课程,以不负时代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