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前清秀才,却崇尚西学,成为中国第一位地质学留洋博士;一个开创中国地质学的科学大家,一不小心涉足官场,竟然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行政院长;一个手无缚鸡之力,没有带过一天兵的文弱书生,居然被列名为第12号战犯;一个随蒋家王朝倒台而流亡海外,却又是第一个翩然来归的前朝高官。他就是本文要向读者介绍的传奇人物——翁文灏。
从秀才到知名学者
1889年,浙东鄞县西乡石塘一户绅商家庭,一个男孩呱呱坠地,族名存璋,学名文灏,含有希望他长大后能以文治来光宗耀祖的企盼。翁文灏13岁就通过乡试考中秀才。宁波濒海,海运发达,与上海同为五口通商之地,因此得风气之先。当时晚清政府迫于维新,开放西学,少年翁文灏便循着宁波帮的老路,从甬江来到黄浦江畔,先在法国天主教会所办的学校学习外文,然后到欧洲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地质学,于1912年23岁时以优异成绩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当时中国国内正逢辛亥革命,翁文灏于取得博士学位的当年即东渡归国,要为新生的民国奉献自己的所学专长。1914年,翁文灏与丁文江等人一起创办北洋政府地质调查所,一面搞地质研究,一面招收中学毕业生入学培养地质人才。这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地质研究和培养地质人才的机构,翁文灏曾任该所所长,并亲自授课,中国第一代地质工作者多出其门下。他还担任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地质学教授,曾为清华大学地理学系主任,兼任代理校长。1920年甘肃发生8.5级地震,他是第一位赴震区实地考察研究的中国学者,事后出版了中国第一张地震区分布图。他还到大西北考察中国的石油构造分布,认为中国一定能找到油矿。1930年,在翁文灏的主持下,在北平西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地震观测台。
经过20年的奋斗,这个从宁波乡下走出来的书生,已赫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地质学家,说他是中国地质学界的泰斗毫不为过。
从书生到行政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侵华野心暴露无遗。连一向远离政治的中国知识分子也感到形势的紧迫,已不允许他们安安静静、按部就班地做自己的学问了。1932年夏天,蒋介石在庐山邀请翁文灏、张季鸾等知识分子为他讲课。翁文灏在讲课中充分运用他的渊博知识,认为中国要想抗衡日本,目前迫切需要全面调查中国的所有资源,摸清家底,准备战争。蒋介石非常欣赏这个宁波同乡的才干见识,对其相见恨晚。蒋对翁说:“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这个主任委员我来做,你来做秘书长。”翁文灏一介书生,崇信科学救国,不愿涉足官场,再三推辞,但实在难却蒋介石的盛意,最后商定由翁的好友、教育部次长钱昌照出任副秘书长,在南京主持常务工作,翁文灏则挂一个秘书长虚名,依然回北京主持地质调查所。不久,南京政府在没有征求他同意的情况下,宣布翁为教育部长。懒于做官的翁文灏找了一个借口,为继母“丁忧”守孝而坚辞不就。
但是,一桩极其偶然的事件改变了翁文灏的初衷。1934年2月16日,他在浙江进行地质调查的途中,于武康县境内遭遇严重车祸,头部重伤,连头盖骨都撞得部分塌陷,生命垂危。蒋介石获悉后下令调动全国最好的医生,不惜一切代价要挽救翁的生命,并用专车将其家属接来照顾,硬是将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对翁文灏而言,如果说庐山的庙堂讲学是老蒋对他的知遇之恩,那么這次武康脱险则对他有救命之恩。1935年,蒋介石邀请他在学者如云的“人才内阁”中出任行政院秘书长。翁文灏再也无法推脱,从此弃学从政,正式入京踏进仕途。同时国防设计委员会转为资源委员会,工作内容从原来的参谋性质转变为一个工业建设机构。在翁文灏领导下,资源委员会组织了大规模的经济调查和经济内迁,将沿海大中城市的工矿企业设备抢运到内地,继而进行大后方经济建设,为中国的持久抗战打下了物资基础。
1938年,翁文灏出任经济部长,成为国民政府战时经济的最高负责人。他上午在经济部办公,下午在资源委员会办公。学者与政客的区别是,学者超脱于任何派系,只对工作负责。翁文灏只关心行政效率的高下,管理是否合理。他深入实际,亲力亲为,曾亲自找到国民党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得到其批准从玉门当地壮丁中征召工人。王进喜等人就是在那个时候到玉门油田当工人的。后来玉门油田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技术和人才基地,翁文灏对此功不可没。1946年,国民政府在上海创办中国石油公司,翁文灏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尽管翁文灏掌握战时经济大权,但对自身的要求十分严格。作为一员能吏和廉吏,他深受蒋介石信任。1948年6月蒋介石“行宪”,挑选翁文灏担任院长,由其组织“行宪内阁”,此时翁文灏的官运臻于顶峰。
从战犯到政协委员
1948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时,新华社公布了43名囊括国民政府党政军大员的战犯名单,翁文灏因其行政院长的官位而名列第12号战犯。
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后,聘请商务印书馆老总王云五出任财政部长,他听信王的献策,在全国推行金圆券。王云五以为推广金圆券就像推广他发明的四角号码字典那样简单。殊不知当时的国民党政权气数已尽,金圆券的发行造成金融失调,民怨沸腾,翁文灏当了半年的行政院长就黯然下台。
1949年全国解放,翁文灏脱离蒋介石集团,初居香港,后移居巴黎。陈毅在解放上海后出任新中国首任上海市长,在一次谈话中提及翁文灏时说:“翁文灏是书生,不懂政治,即使他在国内,我们也不会为难他。”可能是这番话经友人之口传给了翁文灏,促使他下决心回归祖国。
中共对翁文灏回归做了大量工作。经毛泽东、周恩来同意,翁文灏于1951年翩然来归,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回归的国民党高官。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及应该如何团结民主人士时,专门提到了翁文灏,说他是“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翁回国后曾任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常委等职。
翁文灏热爱家乡,深为自己是宁波人而自豪。他晚年所作的不少诗篇流露出浓浓的乡忆乡情。试举一首为例(《石塘》,作于1966年):
鄞西秀丽石塘村,临水倚山生地存。灌稻清波桥碶保,映窗霁色景光吞。
登科兄弟祖留额,隔户乡农旧有痕。初学之乎亲训导,得承教养沐深恩。
翁文灏生有四子。两个儿子在抗战时从军。长子翁心源是著名石油工程师,“文革”中在干校受迫害自杀身亡。次子翁心翰为空军飞行员,抗战时与日军空战牺牲殉国。三子翁公鹤,退休前为无锡麻织厂工程师、研究所所长,曾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仍健在的四子翁心钧,毕业于清华大学,退休前为上海工具厂高级工程师,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现为上海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会员。
翁文灏1971年病逝于北京。去世后,他的所有藏书及一生积蓄全部上交国家。
(作者系文史学者)
从秀才到知名学者
1889年,浙东鄞县西乡石塘一户绅商家庭,一个男孩呱呱坠地,族名存璋,学名文灏,含有希望他长大后能以文治来光宗耀祖的企盼。翁文灏13岁就通过乡试考中秀才。宁波濒海,海运发达,与上海同为五口通商之地,因此得风气之先。当时晚清政府迫于维新,开放西学,少年翁文灏便循着宁波帮的老路,从甬江来到黄浦江畔,先在法国天主教会所办的学校学习外文,然后到欧洲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地质学,于1912年23岁时以优异成绩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当时中国国内正逢辛亥革命,翁文灏于取得博士学位的当年即东渡归国,要为新生的民国奉献自己的所学专长。1914年,翁文灏与丁文江等人一起创办北洋政府地质调查所,一面搞地质研究,一面招收中学毕业生入学培养地质人才。这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地质研究和培养地质人才的机构,翁文灏曾任该所所长,并亲自授课,中国第一代地质工作者多出其门下。他还担任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地质学教授,曾为清华大学地理学系主任,兼任代理校长。1920年甘肃发生8.5级地震,他是第一位赴震区实地考察研究的中国学者,事后出版了中国第一张地震区分布图。他还到大西北考察中国的石油构造分布,认为中国一定能找到油矿。1930年,在翁文灏的主持下,在北平西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地震观测台。
经过20年的奋斗,这个从宁波乡下走出来的书生,已赫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地质学家,说他是中国地质学界的泰斗毫不为过。
从书生到行政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侵华野心暴露无遗。连一向远离政治的中国知识分子也感到形势的紧迫,已不允许他们安安静静、按部就班地做自己的学问了。1932年夏天,蒋介石在庐山邀请翁文灏、张季鸾等知识分子为他讲课。翁文灏在讲课中充分运用他的渊博知识,认为中国要想抗衡日本,目前迫切需要全面调查中国的所有资源,摸清家底,准备战争。蒋介石非常欣赏这个宁波同乡的才干见识,对其相见恨晚。蒋对翁说:“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这个主任委员我来做,你来做秘书长。”翁文灏一介书生,崇信科学救国,不愿涉足官场,再三推辞,但实在难却蒋介石的盛意,最后商定由翁的好友、教育部次长钱昌照出任副秘书长,在南京主持常务工作,翁文灏则挂一个秘书长虚名,依然回北京主持地质调查所。不久,南京政府在没有征求他同意的情况下,宣布翁为教育部长。懒于做官的翁文灏找了一个借口,为继母“丁忧”守孝而坚辞不就。
但是,一桩极其偶然的事件改变了翁文灏的初衷。1934年2月16日,他在浙江进行地质调查的途中,于武康县境内遭遇严重车祸,头部重伤,连头盖骨都撞得部分塌陷,生命垂危。蒋介石获悉后下令调动全国最好的医生,不惜一切代价要挽救翁的生命,并用专车将其家属接来照顾,硬是将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对翁文灏而言,如果说庐山的庙堂讲学是老蒋对他的知遇之恩,那么這次武康脱险则对他有救命之恩。1935年,蒋介石邀请他在学者如云的“人才内阁”中出任行政院秘书长。翁文灏再也无法推脱,从此弃学从政,正式入京踏进仕途。同时国防设计委员会转为资源委员会,工作内容从原来的参谋性质转变为一个工业建设机构。在翁文灏领导下,资源委员会组织了大规模的经济调查和经济内迁,将沿海大中城市的工矿企业设备抢运到内地,继而进行大后方经济建设,为中国的持久抗战打下了物资基础。
1938年,翁文灏出任经济部长,成为国民政府战时经济的最高负责人。他上午在经济部办公,下午在资源委员会办公。学者与政客的区别是,学者超脱于任何派系,只对工作负责。翁文灏只关心行政效率的高下,管理是否合理。他深入实际,亲力亲为,曾亲自找到国民党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得到其批准从玉门当地壮丁中征召工人。王进喜等人就是在那个时候到玉门油田当工人的。后来玉门油田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技术和人才基地,翁文灏对此功不可没。1946年,国民政府在上海创办中国石油公司,翁文灏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尽管翁文灏掌握战时经济大权,但对自身的要求十分严格。作为一员能吏和廉吏,他深受蒋介石信任。1948年6月蒋介石“行宪”,挑选翁文灏担任院长,由其组织“行宪内阁”,此时翁文灏的官运臻于顶峰。
从战犯到政协委员
1948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时,新华社公布了43名囊括国民政府党政军大员的战犯名单,翁文灏因其行政院长的官位而名列第12号战犯。
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后,聘请商务印书馆老总王云五出任财政部长,他听信王的献策,在全国推行金圆券。王云五以为推广金圆券就像推广他发明的四角号码字典那样简单。殊不知当时的国民党政权气数已尽,金圆券的发行造成金融失调,民怨沸腾,翁文灏当了半年的行政院长就黯然下台。
1949年全国解放,翁文灏脱离蒋介石集团,初居香港,后移居巴黎。陈毅在解放上海后出任新中国首任上海市长,在一次谈话中提及翁文灏时说:“翁文灏是书生,不懂政治,即使他在国内,我们也不会为难他。”可能是这番话经友人之口传给了翁文灏,促使他下决心回归祖国。
中共对翁文灏回归做了大量工作。经毛泽东、周恩来同意,翁文灏于1951年翩然来归,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回归的国民党高官。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及应该如何团结民主人士时,专门提到了翁文灏,说他是“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翁回国后曾任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常委等职。
翁文灏热爱家乡,深为自己是宁波人而自豪。他晚年所作的不少诗篇流露出浓浓的乡忆乡情。试举一首为例(《石塘》,作于1966年):
鄞西秀丽石塘村,临水倚山生地存。灌稻清波桥碶保,映窗霁色景光吞。
登科兄弟祖留额,隔户乡农旧有痕。初学之乎亲训导,得承教养沐深恩。
翁文灏生有四子。两个儿子在抗战时从军。长子翁心源是著名石油工程师,“文革”中在干校受迫害自杀身亡。次子翁心翰为空军飞行员,抗战时与日军空战牺牲殉国。三子翁公鹤,退休前为无锡麻织厂工程师、研究所所长,曾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仍健在的四子翁心钧,毕业于清华大学,退休前为上海工具厂高级工程师,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现为上海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会员。
翁文灏1971年病逝于北京。去世后,他的所有藏书及一生积蓄全部上交国家。
(作者系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