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或实现某个目标,自信心是强大的动力,是有力的保证。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情绪的两极化较为明显。老师的疏忽或教育的误区都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自信心的培养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心理学家曾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明显差异在于他们的自信心。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拥有了自信,也就是向日后的成功迈进一步,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亦是如此。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阶段,尤其的重要。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帮助这些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学生教育的成功不必非要由失败来铺垫,它应该是不断地由体验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不断创设成功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
比如,在教学完轴对称图形后,有一节实践活动课“奇妙的剪纸”,听到一位教师在教学这节课时,首先出示了老师自己设计的一个轴对称图形:4个手拉手的小朋友,让学生讨论:(1)、剪这串小纸人选择什么形状的纸比较合适?(2)、纸打算怎样折?(3)、折好后怎样画图形?(4)、怎样剪才能使小人全部一样而且手拉手呢?等问题让学生讨论,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于是便去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开始,成功的学生并不多,老师并没有心急,而是鼓励学生向周围的学生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人越来越多,快乐的小脸蛋上洋溢着成功地喜悦。在后面的自由创作中,同学们更是信心十足,创作出许多具有观赏价值的轴对称图形。在这节数学课上,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探索知识、发现规律,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无疑对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有着很大帮助,使他们有信心能学好数学。
二、让学生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是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基础。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入手,找到前进动力和方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广泛应用于实践,密切联系实际,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提出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从实际的模拟情境中探索,比如,在学完“应对策略问题”后,可以设计一个“报数”的游戏: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每人报的数连续相加起来,最后一个报数和为10的人就是获胜者。在学生明确方法后,让同桌的两人一组来玩游戏,游戏之后,让获胜的同学说说获胜的小诀窍:要想确保获胜,第一次应报几?接下来怎么报?这样学生学得有兴趣,又强化了应用数学的意识。使之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能增强小学生根据实际的自我应用意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尽力使学习取得良好效果。
三、让学生合作学习,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加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讨论、合作交流,是很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敢于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供大家参考,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别人的方法和想法,也有利于及时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大家的想法更正确具体,更具有说服力,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也更有自信心。
比如在“面积的含义”这一节课上,教学例2时,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两个平面图形和小纸条,方格纸等学具,要求学生想出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方法。若采用小组合作法,则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精神,在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时,几人合作想出的比较方法明显要比一个人想的方法多、全面;而且,一些学生对自己也不太肯定的方法,可以在小组里先讨论,再和全班学生交流,从而感觉到自己方法的优越性。与此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自信心。当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还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和孩子们一起来合作,一起来交流。我想,这样一定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让学生积极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任何人都渴望被赏识,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当他们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肯定时,就认为自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就能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善于合理适当地应用激励手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沟通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
如在“买东西”的活动中,有个学生付错了钱,老师问:“你觉得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这个学生低垂着头说:“很不好,糟透了。”老师再让他的同桌评价一下,“他虽然付错了钱,但他是第一个冲上讲台参加活动的,他真大胆!”这时付错了钱的学生用怀疑的眼神望着老师,老师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学习他的勇敢,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开展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不仅能从教学模式上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更重要的是还能发掘教师所忽略的细小环节和微弱的闪光点,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给学生恰当的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要建立小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就要适时、适地和适当地鼓励孩子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本领,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所做的哪怕是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当场表扬,人都喜欢在赞美声中前进,都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赞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只要学生有进步,老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赞扬,使他们的个性心理能平衡发展,在赞美声中增强自信,在自信中自立,从而产生自豪感。比如说在他们自己经过认真思考做出一道题来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要尽可能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
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老师让学生自己编口诀。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时,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做“4只螃蟹几条腿时,是这样做的:列式8乘4,四八三十四条腿。”这时老师并没有急于作出评价,而是问旁边的学生:“你觉得他的回答怎样?”“老师,他的式子对了,但计算结果错了,应该是在8乘3的基础上多了一个8,用三八二十四加八等于32。”学生的回答太妙了,老师情不自禁为他鼓起了掌。我认为教师不经意地在何时何地,在任何学习过程中,对小学生多加鼓励是很重要的。
总之,只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就能诱发起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从小抓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自信心理的培养,是我们教师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石码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阶段,尤其的重要。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帮助这些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学生教育的成功不必非要由失败来铺垫,它应该是不断地由体验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不断创设成功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
比如,在教学完轴对称图形后,有一节实践活动课“奇妙的剪纸”,听到一位教师在教学这节课时,首先出示了老师自己设计的一个轴对称图形:4个手拉手的小朋友,让学生讨论:(1)、剪这串小纸人选择什么形状的纸比较合适?(2)、纸打算怎样折?(3)、折好后怎样画图形?(4)、怎样剪才能使小人全部一样而且手拉手呢?等问题让学生讨论,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于是便去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开始,成功的学生并不多,老师并没有心急,而是鼓励学生向周围的学生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人越来越多,快乐的小脸蛋上洋溢着成功地喜悦。在后面的自由创作中,同学们更是信心十足,创作出许多具有观赏价值的轴对称图形。在这节数学课上,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探索知识、发现规律,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无疑对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有着很大帮助,使他们有信心能学好数学。
二、让学生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是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基础。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入手,找到前进动力和方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广泛应用于实践,密切联系实际,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提出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从实际的模拟情境中探索,比如,在学完“应对策略问题”后,可以设计一个“报数”的游戏: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每人报的数连续相加起来,最后一个报数和为10的人就是获胜者。在学生明确方法后,让同桌的两人一组来玩游戏,游戏之后,让获胜的同学说说获胜的小诀窍:要想确保获胜,第一次应报几?接下来怎么报?这样学生学得有兴趣,又强化了应用数学的意识。使之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能增强小学生根据实际的自我应用意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尽力使学习取得良好效果。
三、让学生合作学习,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加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讨论、合作交流,是很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敢于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供大家参考,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别人的方法和想法,也有利于及时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大家的想法更正确具体,更具有说服力,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也更有自信心。
比如在“面积的含义”这一节课上,教学例2时,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两个平面图形和小纸条,方格纸等学具,要求学生想出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方法。若采用小组合作法,则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精神,在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时,几人合作想出的比较方法明显要比一个人想的方法多、全面;而且,一些学生对自己也不太肯定的方法,可以在小组里先讨论,再和全班学生交流,从而感觉到自己方法的优越性。与此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自信心。当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还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和孩子们一起来合作,一起来交流。我想,这样一定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让学生积极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任何人都渴望被赏识,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当他们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肯定时,就认为自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就能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善于合理适当地应用激励手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沟通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
如在“买东西”的活动中,有个学生付错了钱,老师问:“你觉得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这个学生低垂着头说:“很不好,糟透了。”老师再让他的同桌评价一下,“他虽然付错了钱,但他是第一个冲上讲台参加活动的,他真大胆!”这时付错了钱的学生用怀疑的眼神望着老师,老师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学习他的勇敢,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开展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不仅能从教学模式上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更重要的是还能发掘教师所忽略的细小环节和微弱的闪光点,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给学生恰当的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要建立小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就要适时、适地和适当地鼓励孩子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本领,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所做的哪怕是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当场表扬,人都喜欢在赞美声中前进,都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赞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只要学生有进步,老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赞扬,使他们的个性心理能平衡发展,在赞美声中增强自信,在自信中自立,从而产生自豪感。比如说在他们自己经过认真思考做出一道题来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要尽可能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
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老师让学生自己编口诀。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时,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做“4只螃蟹几条腿时,是这样做的:列式8乘4,四八三十四条腿。”这时老师并没有急于作出评价,而是问旁边的学生:“你觉得他的回答怎样?”“老师,他的式子对了,但计算结果错了,应该是在8乘3的基础上多了一个8,用三八二十四加八等于32。”学生的回答太妙了,老师情不自禁为他鼓起了掌。我认为教师不经意地在何时何地,在任何学习过程中,对小学生多加鼓励是很重要的。
总之,只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就能诱发起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从小抓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自信心理的培养,是我们教师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石码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