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校声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qi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声乐人才的培养渐渐地由各个地方高等院校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担负起来,成立了专业的音乐院系,吸纳社会各界的歌唱人才。声乐教学经历了土洋审美之争,教法的百家争鸣,开始随着社会大众审美的需求,在百变中趋同。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但是,随着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下降,社会音乐市场对于歌唱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的出现,我们的声乐教学应当时刻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执行,在趋同中不断调整教学方式,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关键词:语言正音 听觉审美 歌唱意识
  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科普性教育,它的教学成果往往体现在大量实践练习之后,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审美标准。而作为审美教育,技能型教育,音乐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与审美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音乐的学习。同样,声乐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标准和掌握专业的演唱能力,才是我们教学目标的最佳实现。当下的声乐课堂,大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教师上课运用示范演唱,语言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歌唱技能,形成歌唱的审美意识。但是,笔者自身的学习和教学经历,发现我们的声乐课堂很多流于形式,由于声乐作为听觉艺术,自身的非语言表达的特点,它的学习往往更加主观化,很多学习歌唱的人觉得它难以捉摸,甚至神乎其神。教师大多通过发声练习,歌曲作品的演唱指导,在课堂中示范演唱,审美讲解,通过大量的交流,练习,师生才能逐渐统一审美,掌握基本的演唱能力。但是,作为专业院系,对于歌唱人才的培养,应当更多地考虑整体效率,积极地配合小课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有利条件。以下就是笔者对于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开设歌唱语言正音课,强调咬字吐字的规范性
  声乐艺术,从一方面讲是语言的艺术,生动感人的语言配以优美音乐旋律,才能成为直击人心的艺术。演唱者对于歌曲的学习和表达,首先是从歌词的朗诵和理解开始的。准确的语言,才能表达清楚歌曲的内涵,同时对于声乐演唱技巧而言,无论是西方的美声演唱还是中国得民族演唱,都强调字正腔圆,清晰精准的语言才能制造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声音效果。学生在课堂中对于作品的演唱中遇到的声音技巧问题,大多是由于咬字的不规范造成的。不美的音质大多伴随着咬字的问题,例如声音发空,发虚常常是由于咬字的不肯定,语言的不清晰。而音色偏紧,贼亮是由于咬字过死,造成语言音响的传播力受到限制。
  开设歌唱语言正音课,不仅仅是纠正学生的发音,普通话的标准,更多的是结合歌词朗诵,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咬字发声的习惯,领会歌词的内容和情感。由于地方语言的发音特点更加趋于地域性,民族性,在歌唱中往往会影响发声的顺利和流畅,歌唱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它更加强调语音的清晰,悦耳,和传远,通过教师对于语言咬字吐字发音的教授,能够让学生更加重视歌唱中语言发声,同时在掌握字和词语的轻松正确发音之后,可以结合故事讲述和歌词朗诵,培养学生对于语言内容和情感的语气表达,提升歌唱中的情感表达能力从而更加有利于声乐课堂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入歌唱欣赏,提高学生的声乐听觉审美鉴赏能力
  声乐作为听觉艺术,它的高低美丑常常是由歌者自身的声音审美标准决定的。正如我们每个人在出门前会穿衣照镜,把自己认为最合适和美丽的外貌展现在众人面前一样。歌唱的最终音响是决定于我们脑中对于好听音质的判断,很多时候,唱不出好的音色,是因为从未听过何为好听。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示范演唱,大多学生也会模仿练习,但是由于课堂模式的局限,和学习者急于求成的心态,学生往往更加注重方法的学习,忽略了耳朵对于声音效果的记忆,总是沉迷于身体感觉的寻找,背离了听觉艺术的最终目标——好听。
  高校的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中,会开设声乐鉴赏课程,通常用大课选修的方式讲授,而且大多只是展示介绍成功的歌唱家演唱视频,或是声乐发展的总结回顾。学生很难客观地掌握并运用于自己的声乐演唱中,缺乏针对性的听觉审美培养。在一对一的声乐小课中加入歌曲鉴赏,对于学生当堂演唱的作品,教师事先选择好的演唱示范,或是多人的演唱进行对比聆听学习,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在聆听中加入自己的讲解和示范,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歌唱音响的审美判断能力,同时直接作用于演唱中,在演唱和聆听的反复中,加深了耳朵对于歌唱声音的敏感度,更加直接地简单地发声演唱,从而也会大大地提高声乐课堂的教学成果。
  三、创造实践环境,培养歌唱者的舞台意识
  在学校的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大多会组织考试,检查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同时可以反思教学,使课堂更加有针对性。在考试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平时课堂上演唱能力不错的同学在考试中常常由于心理紧张的主观因素导致演唱水平与平时大打折扣。由此可见,歌曲的演唱效果不仅需要平时课堂和课下的大量练习,更需要舞台的实践,在众人面前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才是真正的演唱能力。歌唱心理的培养对于声乐课堂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性格,心理要有充分的了解,之后通过自身的引导,应当注重培养其对于歌唱的喜爱和信心,多用赞美和积极的语言鼓励他,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此外,养成良好的歌唱心理更加需要学生大量的演出实践,在实践中才能最终掌握所学
  学校可以举办赛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之余,也能为他们提供实践舞台在互相聆听比较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另外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实践演出的汇报,将课堂所学体现在舞台节目的点滴处,提高歌唱能力之余也锻炼了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当然,我们的课堂中也可以采用多人汇报的形式,以老师为单位,每月进行小组汇报,尽可能地在舞台上或者大的场地让学生面对大家逐一演唱,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众人面前演唱困难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歌唱自信心。
  以上仅从课程开设和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及院系的组织活动方面对于声乐教学的改革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声乐艺术是大众的艺术,由于自身直抒情感的特点是最能够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音乐语言艺术,我们的声乐课堂担负着歌唱人才培养的重任,需要大量的声乐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适应社会大众音乐审美发展的同时,不断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声乐人才。
其他文献
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发展图书馆各项工作的保证。因此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应不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推动图书馆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的
摘要:琵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乐器,是五千年文化传承的独特音乐艺术。琵琶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音乐享受,展现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琵琶课堂的教学质量是充分体现琵琶艺术魅力,传承琵琶艺术特色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阐述琵琶教学中教师提高课堂质量的途径与措施,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提高琵琶的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琵琶教学 教学质量 措施与途径  琵琶是我国独特的弹拨乐器,其演奏
结合兴六项目的合同管理实践,从索赔的意义、依据、程序、索赔报告的编写及费用、工期计算方面阐述承包人应注意事项及对策.
该研究以宁夏盐池荒漠草原区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围封对苦豆子群落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
王安石诗文多用佛典,然古今注家对于这些佛典的解释或未尽确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诗文本身的解读与体悟。近读王氏文集,发现注家对《与僧道升》诗第二首与《答蔡天启书》
概念设计的宗旨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及地理条件下,用整体概念来考虑结构总体方案。在构思、比较及选择总体方案时,基本体系力学比较概念起决定性作用,而概念性近似计算方法是
摘要:现在的大学教育中,音乐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然而在众多的音乐教育种类中,钢琴是一种极为优雅且难度较大的音乐种类。钢琴伴奏的主要内容就是即兴伴奏,因此,在大学音乐教育中,钢琴的即兴伴奏教学变得尤为重要。钢琴的即兴伴奏教学质量很大程度是由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来决定的,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大学生的音乐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即兴伴奏的特点和大学钢琴教学中即兴伴奏的教学手段
2007年年,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按照上级统一安排完成多次接待外宾任务。(一)3月20日下午,在美国克罗拉多“香巴拉禅修中心”的主管萨姜米庞仁波切(MASGERSMAKYONGMIPHAMRINPOCHE)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