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生命教育 让生命更精彩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荣汉博士现任职香港教育学院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经理。大学毕业后,任职沙田崇真中学宗教主任,开始参与宗教教育、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工作,随着对生命的感悟日深,体会到优质生命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他说:“每个人活着,都可以体现生命的意义,赋予生命一种价值。”何博士现既参与母校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优质生命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亦与生命教育同行者,筹组成立全人生命教育学会,并于2010年5月当选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
  
  【何荣汉博士,香港教育学院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经理。香港教育学院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自2006年以来,本身就一直致力于跨文化、跨宗教、跨灵性传统的研究和教育发展,希望培养更多人才,促进宗教教育、心灵教育、生命教育、价值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发展。而何荣汉博士在生命教育的发展上走在前列。】
  
  起点,认识生命教育
  
  生命是上天赐给我们最丰盛的礼物。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因此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以及尊重生命,是我们生命价值最为完美的体现。而直面生命,直面教育,实现生命价值的新理念逐渐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追寻的方向。在香港走在生命教育前列的,何荣汉博士就是其中一位。
  何荣汉博士的兴趣所在,就是对生命教育的探讨。他于199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关注生命教育课题。那个时候,香港的生命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甚至可以说是尚没有起步,当时吴梓明教授与何荣汉博士就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申请香港特区政府刚设立不久的“优质教育基金”,尝试深化“中小学宗教教育、德育与公民教育发展计划”的研究与发展。
  何荣汉博士在1995年9月攻读博士学位之前,在沙田的崇真中学担任宗教教育的教席,负责宗教教育、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工作。日暖风和开桃李,笔酣墨浓写春秋,作为普通教师,他本着对培育学生生命的期盼,诠释着属于教师的责任和理想。
  到1994年10月,何荣汉先生参与母校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举行的校庆活动,他的老师李炽昌教授告诉他母校宗教系开设了博士学位,并鼓励他回母校进修。这个时候他刚刚完成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部的哲学硕士课程,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自我增值,出于种种考虑,他决定报读博士学位,并于当年年中辞去沙田崇真中学的工作。
  此时何荣汉博士的人生与学业生涯都刚刚经历一次重大的转变,致使他将眼光进行重大调整,开始感悟生命,意识到生命教育的意义。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何荣汉博士也开始进行学术的研究和探讨,他本来是准备以循道卫理联合教会最早到中国内地展开传教工作的福州卫理公会历史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范围,他是一名基督徒,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就是他所属教会,因此他确定方向之后,计划多次到访与之有关的地方作实地考察及档案文献研究。
  但期间何荣汉博士却得悉自己的身体患有遗传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手术,并且手术后需要时间复原和适应,使得博士论文的研究增添了许多困难,出外远行进行研究更成为很大的难题。然而正是在这段手术期间,令他开始思考生命的问题,并且基督教的原动力就是爱,就是作整全服务,他相信宗教信仰给人一种信念,有一种超越肉体的内在精神,而这个就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因此何荣汉博士开始关注生命的话题,也开始尝试研究这个课题。当时他三年全日进修博士课程的阶段很快将会过去,恰好吴梓明教授提出一项支持中小学宗教教育的计划,“中小学宗教教育、德育与公民教育发展计划”,并成功取得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资助,何荣汉博士也获聘担任这个计划的全职研究助理。
  至此,何荣汉博士开始真正踏上追寻生命教育的旅程。传达生命的激情,生活的热情,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行进,推动生命教育
  
  对于“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其实目前在香港仍然没有肯定的定义,有关的说法是,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生命教育在广义上来说,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刚刚起步,何荣汉博士其实对生命教育也所知不多,他亦是一步一步地追寻在生命教育的路上,以生命教育激发自己生命的磁场。
  当时吴教授和何博士便将“宗教教育、德育与公民教育发展”推展为“优质生命教育的追寻”,开始自己的追寻计划。也就是在此追寻的期间,他认识了陶行知,发现陶行知在中国很早就提出生命教育 (陶行知以英文提出 Life Education,并译作生活教育),并实践作为基督教徒的信念。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促进全国教育的普及,为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在他逝世时,宋庆龄女士以赞誉孔子的称号“万世师表”作为悼词,而毛泽东主席也亲笔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
  陶行知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何荣汉博士,并以陶研为博士论文主题。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那么如何去发掘这种生命的价值,如何去肯定生命存在的意义?这些都促成了何荣汉博士对生命的理解。他说:“每个人活着,都可以体现生命的意义,赋予生命一种价值,更在生活中表达出来。”
  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1968年,美国著名的演讲者、作家与人生导师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在美国加州创办了“阿南达村”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的思想。那么在香港,何荣汉博士已经开始行动起来,致力于推动香港的生命教育。
  他发现现在的小孩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并且有很多的发展空间,从2004年到2008年,他获所属教会 (循道卫理联合教会) 学校教育部聘请,参与属下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发展。到2008年6月,他加入香港教育学院,担任香港教育学院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经理,负责行政工作。香港教育学院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自2006年以来,本身就一直致力于跨文化、跨宗教、跨灵性传统的研究,希望培养更多人才,促进宗教教育、心灵教育、生命教育、价值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发展。何荣汉博士在负责行政工作的同时,也更多地关注生命教育。
  2009年9月,他任职的中心应星岛日报的邀请,参与星岛日报中学学生报《通识生活:其它学习经历手册》专栏文章的供稿,通过一些富有德育涵义的小故事,带出宗教教育、心灵教育、生命教育和价值教育等的概念和内涵。他所撰写的小故事《一个少年的立志》,以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在少年时代立志为中国做贡献的故事,激励中小学生成长,让学生们幼小的生命,受这些伟人的生命故事影响,立志成才。
  何荣汉博士认为,一方面,小孩子从小时候就应该有梦想,另一方面,他们的生命可以受一些好的生命的影响,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在推行生命教育的时候,何荣汉博士也经常与台湾地区交流,探讨生命教育在具体施教中的做法,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从而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
  生命足以影响生命,我们期待何荣汉博士通过推动生命教育,使学校变得更有吸引力;通过推动生命教育,使个性变得丰富而舒展,使人格变得正直而强健;通过推动生命教育,使更多的人和组织行动起来,尊重生命、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精彩!
其他文献
【本刊讯】随着中国女排摘下最后一枚金牌,历时半个月的第16届广州亚运会结束了全部比赛。一共有472块金牌,474块银牌和681块铜牌先后产生,35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进入到奖牌榜行列,中国队以199金高居榜首,而从1990年开始,中国体育代表团已经连续6届亚运会蝉联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的宝座。  中国代表团在本次比赛中一共拿到了199金119银和98铜的惊人成绩,总奖牌数达到416枚,金牌数量占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经过六天的展示、洽谈和交易,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11月21日闭幕。组委会主任、深圳市市长许勤在闭幕式上说,本届高交会吸引了49个国家和地区的106个代表团、2775家参展商、2438家投资商和12793个项目参会,参观人数达52.5万人次,专业客户人气指数达219.3。参展的项目数、参会投资商数、跨国公司数、参观人数及专业客户人气指数均超过去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众
期刊
何梓人先生是一位习练书法的乐之者,以自学为书法起步,后曾随名师精进技艺,对书法爱好与天赋俱佳,兼之勤学苦练,免试进入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书法文凭课程班。在书法世界里畅游,他自由挥洒着自己性情中的宁静致远,逸兴抟飞。  如今,何梓人先生经营着自己的画室,于雅室一隅随性抒发心中的书法意趣,在教学相长中授业解惑,追求更广阔的书法境界。行之哉,乐之哉!    【何梓人先生,本名赐荣,喜收藏印石。梓人工作室
期刊
梁沛锦博士多年来致力于弘扬民族戏曲文化,从事元杂剧关汉卿与粤剧的研究逾四十年,长期致力推动香港及内地文化艺术交流,是中国粤剧研究的先驱。他将一万多件戏曲收藏捐赠给香港文化博物馆,被传为佳话。在圆满结束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生涯后,他又开始了另一项崭新的人生旅程——他要为内地兴建一百间小型医院,要让有病无处医的贫困人群得到福泽,让国人的健康更有保障。在他迈入古稀之年时,已经建成了71间医院,可以说他所发
期刊
潘江伟先生是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老革命,年轻时毅然参加东江纵队奋勇抗日。因父母早亡,十三岁便进入印刷厂工作,后服务于香港印刷业工会和香港工会联合会,为印刷事业的发展及工人权益的维护至今奋斗不已。  在其一生跌宕起伏的岁月中,贯穿始末的,是他始终如一的炽热爱国情怀。关心青少年爱国教育,关注国家发展、经济建设,在担任四届政协委员期间,为国建言献策是他毫不松动的顽强使命。    【潘江伟先生,香港工会联
期刊
李秋平博士是一个将书画艺术当做生命的人,在数十年的时间里,淘尽沙砾,终于找寻到了艺术的真谛。有人感叹,追求艺术,这条路太辛苦,然而,虽然累,他却未曾止歇;虽然苦,他也不曾回避。身体虽然有时会感觉到疲惫,然而精神上最丰盛的收获,却常常能让这种疲惫感顿时消失无踪。他锺情于书画艺术,寄情于花鸟山水,最终名传海内外。    【李秋平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美国普斯顿大学管理哲学博士、加拿大公立皇室
期刊
林玉珍女士是一位在改革开放后,从海南来到香港发展,历经磨难,不断拼搏,逐渐成就事业,走出来一段精彩人生之路的杰出女性;远离家乡,奋斗香江,不论是创业维艰之时,还是事业有所建树之际,故乡始终萦绕在心头,一刻不曾忘怀;因而,她积极参加旅港海南同乡会的活动,尽心尽力回馈桑梓,奉献了一片爱心,收获了欢乐天空。  【林玉珍女士,祖籍海南文昌,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和家人一起来到香港,经过多年拼搏发展,
期刊
邓康延先生 是一位纪录片人。近年来,致力于记录一些被湮没的人和事,并尊重每一个人,视正直公理为第一位的利益。同时,他认为有深度、有命运感的纪录片是一个国家、城市的影集,是家国血脉的形象传承,对未来具有史料性、考古学价值。在媒体人和独立学者的路上,他是见证者、记录者,也是亲历者。    【邓康延先生,生长于西安,曾任职《深圳青年》策划总监、香港卫视《凤凰周刊》主编,现为越众影视有限公司、越众文化传播
期刊
马逸璇女士是一位努力平衡事业和家庭的现代女性,她在扮演好妻子和母亲角色的同时,用心地去开拓自己的事业蓝图。作为一名女性,事业上的她,一步一步地走,不求飞黄腾达,但求有自己的一片用武之地;身为人妻的她,工作忙碌,也要给丈夫一个温暖的周末;身为人母,疲惫劳累,也不忘关怀孩子,和他一起成长。众多的角色,让她拥有了丰富而多彩的每一天,即使辛苦,可她却乐在其中。    会计师行一片天    传统的中国女性,
期刊
陈荣先生,是一名热爱、推动创新发明的行动者,积极向消费者推广环保概念,提倡、协助澳门任何领域的创新与发明,促进社会重视创新及发明的意识。其中,他所发明的环保伸缩便捷筷子,获得了“第四届世界华商高峰会”上的“设计创新奖”,是澳门区产品中的唯一获得者。他是一名以人为本的环保事业的执行者,其所创办的环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专营环保产品开发,是最早进入澳门打印耗材回收市场的公司,他是中国发明协会第五届“发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