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什么?怎么学?比学多少重要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7194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家长朋友点建议:
  第一,“学什么”和“怎么学”,比“学多少”更重要。可能有家长担心减负后孩子“吃不饱”,不能应对未来的高考。家长应该能看到,现在高等教育逐渐平民化,招生方式正在走向多元。再者,教育本身正面临深层转型,等你孩子到了高考年龄,高考制度绝对已经变了。应该说孩子日后的选择很多,如果眼睛只盯着应对考试这一盘棋,拼命给孩子补课填塞,他们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这才真是得不偿失。如果我们得了厌食症,眼前放多少山珍海味,有什么用呢?
  第二,拓展教育面。在这方面家长需要给孩子“增负”,不是在学习上增负,而是在学校教育做不到的地方,家长需要拾遗补缺。家长应该拓宽关于“教育”的思维,想象自己希望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的他们绝不仅仅是一个公司职员或政府公务员,首先他们是一个人,他们也是社会公民,也是丈夫或者妻子,父亲或者母亲。这些也是需要学习的,也是需要家长教给孩子的。你可知道有多少孩子名牌大学毕业后,却不知道如何做一名公民,如何做丈夫或妻子,如何做父亲或母亲,影响了他们的人生幸福?
  教育设计专家曾经提出了“重要的学习”的概念,包括基础知识、应用能力、整合能力、人际交往、关爱、学习方法等。在很多方面,学校提供的教育有限,有很多“死角”,家长大有可为。比如“整合”能力,包括把“观念、人和生活”有效关联,这种能力学校教不了,家长却可以。
  第三,家长需要不断学习。能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支持,这需要我们家长不断去学习。孩子年龄阶段不同,亲子沟通方式、交往方式不同,如何给孩子提供有效的管教和支持,这都需要我们去学习。我们得俯下身子去听听孩子怎么会说,伸伸脖子听听专家怎么讲,识别不同情景下孩子的需求,而不是以为自己吃的盐比孩子吃的饭多,就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和阅历,刻舟求剑,乱替孩子做主,莽撞行事。
  第四,放松一些。减负如果给了家长压力,那就把这些压力扛下来吧。生了孩子不应该为其负责到底吗?好在这个轭是轻的,如果你能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的话。我总觉得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这是我们做人最大的欣慰。或许你可以利用免除了作业的时光,跟孩子一起去亲近大自然,一起去看场好电影,一起去图书馆看书。造就一个人的乐趣,有什么别的成就能与之相比呢?
  我记得大家抱怨孩子负担过重抱怨了很多年,姗姗来迟的减负规定来了,我们该不会叶公好龙吧?
其他文献
文文妈:  本来计划由我来扮演哭哭啼啼的孩子,文文扮演妈妈,但文文派给我的角色还是妈妈。像平时一样,文文躺在床上,我站在床边,先是很愉悦地喊文文起床。文文笑着说等一会儿。我故意夸张地着急:快点!快点!再不走就迟到啦!边说边走来走去,还跺脚。文文看着我笑,说:好吧,你抱着我走。我把文文抱起来,一起去上学,一边嘴里还念叨:到鞋店了,到水果摊门口啦,好啦,到学校了。兜了一圈,把文文放回床上,说:今天是张
期刊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无论长相、名字,懵懂中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从出生开始,他们也都在经历着自己的一个个第一次,第一次吃奶、第一次咿呀学语、第一次迈步走路、第一次跟母亲串门、第一次跟伙伴玩游戏、抢东西……  家长们都喜欢提及孩子年幼时的一件件糗事、趣事,它们是成长必然留下的一些稚拙足迹。孩子们一般也喜欢听大人讲述,从这些逸事中了解自己。但如果家长在一些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了嘲笑的语气,就可能伤害到孩子
期刊
做梦梦见了鬼,人们总害怕有不好的征兆。周公解梦认为,鬼怪主凶,代表着凶险和仇敌。果真如此吗?  【源于无法释怀的怨恨和愧疚】  一位女孩最近晚上总梦见鬼,很害怕。原来最近她正处于生命中最黑暗的时期,和男友吵架分手后一赌气人流了。做完手术当天,觉得整个天都塌了下来。其实她仍喜欢男友,但由于吵架时男友对自己伤害太深,导致她做出如此决绝的行为。她既无法原谅男友,又无法原谅自己。怨恨和愧疚仿佛一种心魔,让
期刊
一个家庭与教育体制和许多坏学校对抗,惟一明智的措施就是寻找那些“小环境”。  怎么办?难道你不送孩子去学校?永远?我有一位朋友确实这样做了,但没有坚持到永远。现在他的孩子没有大学文凭,于是连报名考国外大学都很困难。在某种程度上,你必须向教育体制屈服——为了孩子。  于是,现代网络社会科学发展的一项成果或基本原理,可帮助家长们缓解向坏方向演变的“三分之一定律”。根据这一原理,我建议家长们认真选择学校
期刊
减负来了,从“根”上说是好事,但家长的反应,有的忧,有的喜。喜啥?不必说了,忧——没了作业,孩子不得玩疯啦?没了作业,孩子还不成了上课听,下课忘?没了作业,别人家孩子照常学,咱家还不就落下了?没了作业,孩子还能考个好大学?……  听起来满有道理,可是为什么不跳出这个思维框框?  我们要培养的是除了得高分别的能力都很弱的孩子吗?我们还想着“考不上大学孩子就完了”吗?  世界变了,并且还在变着。学者周
期刊
1、警惕汽车。要告诉孩子不在停放的汽车前后玩耍。告知孩子从右侧门用左手开车门下车。下车先开个小缝,看有没有开过来的汽车。  2、常年备哨。在孩子的枕头旁边常年放一个哨,遇到紧急状况吹哨,能逢凶化吉。如地震时被压在瓦砾下呼救;如孩子一人在家时有坏人撬门,孩子在门内突然吹哨,坏人没准从此就精神错乱了 。  3、不踩井盖。请告诉孩子不踩井盖,遇到井盖绕过去。有的井盖不牢固,可能吞掉你。  4、三人行相对
期刊
产假的最后几天,疯狂网购各种背奶利器:冰包、抽奶器、蓝冰、储奶瓶……据我说知,所有背奶族妈妈都是这么干的!  休完产假第一天上班,打开电脑正好赶上国际母乳周,简直是命中注定要让我开始背奶生涯啊!踌躇满志有没有?意气风发有没有?我的产奶量也真争气,上午100毫升,下午100毫升,下班时竟然还涨奶!  回家的路上心情那个愉悦啊,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大声唱歌,仿佛回到了中学时代下晚自习的日子……  可是!在
期刊
你会说,这是个“伪命题”,因为郎朗已经成名。不过,对芸芸众生来说,这个命题不仅不“伪”,还可能意味着真实的血泪。  且让我做一把导演,把镜头摇回到20年前。  那一年郎朗9岁,一天,一直带他的老师突然拒他于门外。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而恰在此时,郎朗有一次因故回家迟了,郎爸这座火山终于爆发。  在《我和郎朗30年》中,郎爸向我们传授经验说,打孩子是一门艺术,打一次就要让他记住。确实,这次胖揍郎朗记
期刊
肥与瘦  唐人喜欢丰腴,宋人喜欢瘦。如果杨玉环穿越到宋代,大约会是个有几分可怖的“肥肥”吧。  当下,“骨感”就是性感。以色列颁布了有关模特的肥瘦标准,旨在消灭病态的“白骨精”。相反,迪拜最近出台了一项奖励减肥政策,明码标价,真金白银。  古今中外,人们的口味很不同,肥瘦的标准也很模糊。  减负,简单说来就是“瘦身”,似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讲一点我的亲身经历。  最近,因为“虫”体欠安,我每
期刊
崔华芳:我们作为家长最需要的一种心态就是:我的孩子我负责!老师能够帮我教育好孩子我感谢,老师如果教不好孩子,没关系,有我自己呢!自从生了二胎,我就发现,俩孩子的差异实在太大了。同爹同妈同教育环境的孩子尚且如此,怎么可能让所有的孩子适应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呢?  牛淑娟:减去大量重复作业,挺好。留下时间多让孩子接触社会,学会和人交往,多让孩子接触自然,培养学习兴趣,让孩子有时间做家务,培养能力,提升责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