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iTV是适合我国三网融合工作的产物,它的前景也将更加光明,所以作为有助于发展iTV优势的导视系统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即能帮助受众降低收视成本还可使节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文章就目前iTV导视系统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办法。
关键词:iTV;导视系统;受众
我国正在加大力度推进三网融合工作,基于IPTV的业务iTV的诞生为三网融合提供了良好契机。根据流媒体网的最新统计数据,到2010年底全国iTV用户数量已经突破800万户,预计2012年底iTV用户总数将接近3000万。IPTV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一些年头了,但实际用户只有一两千万户,究其原因还是家庭宽带的网速问题。随着电信运营商加大力度推行光纤到户,IPTV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而iTV业务的前景也将更加光明,所以作为有助于发展iTV优势的导视系统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iTV的宣传口号是“内容为王”,产品的内容就是该业务的主要获利来源,而导视系统犹如字典的目录,它会帮助受众更快更准的享受iTV的服务,即能帮助受众降低收视成本还可使节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iTV是以中国电信宽带网络为传输渠道,以电视机为显示终端,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向用户提供点播、直播等多种交互式视频服务,是一种全新的宽带增值业务。功能有点播、时移和回看,最大的优点是受众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目,一定程度上免受了时间和内容的约束。要使iTV的导视系统更好的为受众服务,我们必须先了解目前的导视系统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
第一,目前的导视系统进行的是广撒网的大众传播其针对性不强。不能把精力集中在该栏目的收视群体中。iTV的优点之一是令受众从节目播出时间的束缚中逃离出来,这是由iTV受众的分众化和个性化特点决定的。因此要提高iTV节目的收视率,就要针对该栏目潜在收视人群的特点进行导视宣传。
第二,目前的导视系统播出的节目预告是节目供应商放在节目资源库中即将播出的内容,受众的选择也局限在iTV节目资源库中,这种导视系统与受众的互动性不强。相对于互联网而言目前iTV点播库中的节目更新速度比较慢,这容易造成部分受众的流失,降低受众对iTV业务的忠诚度。
第三,目前的导视系统不能针对不同时段受众人群的类型而进行相应的变化,这种编排方式不够科学。大部分导视都是在固定时段把今天、明天和近期即将播出的内容进行预告。然而老人、上班族和儿童的收视时段是有所区别的,所以人性化的导视应该根据收视人群的习惯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第四,目前的导视系统不能为服务商创造理想的广告收入。众所周知,iTV的资费标准为每月20元,这些资金对于iTV业务的长远健康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导视系统一直创造不了理想的收入那它的价值也就可能被供应商所忽视,这对于它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理想的导视系统应该能够达到服务商、受众和广告商的三赢效果。
第五,目前电信的网宽不能令受众流畅的享受iTV的服务。iTV对宽带的要求至少4兆,电信在用户购买iTV服务时就会为受众把宽带免费提速到4兆。即使如此,现在收看的iTV中,还是会经常出现无法连接到网络的情况。这使得用户不能顺畅的使用iTV,从而令他们对iTV的忠诚度降低,这对于发展人性化的导视系统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六,目前iTV的盈利模式没有找到好的出路,也没有为发展导视系统准备充足的资金。中国电视节目的收费比其他国家和地区便宜,因为我国的电视产业具有公益性质。iTV的功能强大资源丰富也造成了它收费相对较高,国外那种以iTV节目收视费用来盈利的模式在中国会水土不服。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令iTV导视系统更好的为受众服务,需要进行以下调整: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对宽带网络进行提速,争取做到光纤到户,令受众家庭中有足够的带宽以顺畅的享受iTV的业务带来的益处。
第二,要使iTV导视系统更加系统化,在导视包装上力求规范、统一且有连续性。要让观众一看导视就知道是何种性质的栏目,因为在iTV中人们关注得更多的是节目或栏目的内容,电视频道的概念则被弱化。
第三,人性化的导视系统要与观众进行良好的互动。iTV有个特点是观众能点播电视,但是点播也仅局限在目前电台资源库中现有的节目中。由此可见,iTV要想加大观众的参与热情就应构建一个平台以供观众反映需求资源。运营商还可以根据该用户点播节目的次数,为其量身打造更适合他的节目导视信息,以方便该用户的选择。
第四,导视要结合新媒体和互联网等媒介达到更广的传播。根据互联网的导视信息比电视上更为及时和灵活的特点,电信可建立与iTV业务相关的网站和电子杂志对节目进行宣传。
第五,要发展导视必须改进现有iTV业务的盈利模式,争取找到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iTV盈利模式。单靠点播节目的微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效利用广告植入的收入。众所周知,中国电视行业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广告商。
iTV是适合我国三网融合工作的产物,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前途也必将光明。
参考文献:
[1]卢官明,宗昉.IPTV技术及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徐 驰,江西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硕士,现任教于江西科技学院数字技术系。)
关键词:iTV;导视系统;受众
我国正在加大力度推进三网融合工作,基于IPTV的业务iTV的诞生为三网融合提供了良好契机。根据流媒体网的最新统计数据,到2010年底全国iTV用户数量已经突破800万户,预计2012年底iTV用户总数将接近3000万。IPTV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一些年头了,但实际用户只有一两千万户,究其原因还是家庭宽带的网速问题。随着电信运营商加大力度推行光纤到户,IPTV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而iTV业务的前景也将更加光明,所以作为有助于发展iTV优势的导视系统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iTV的宣传口号是“内容为王”,产品的内容就是该业务的主要获利来源,而导视系统犹如字典的目录,它会帮助受众更快更准的享受iTV的服务,即能帮助受众降低收视成本还可使节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iTV是以中国电信宽带网络为传输渠道,以电视机为显示终端,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向用户提供点播、直播等多种交互式视频服务,是一种全新的宽带增值业务。功能有点播、时移和回看,最大的优点是受众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目,一定程度上免受了时间和内容的约束。要使iTV的导视系统更好的为受众服务,我们必须先了解目前的导视系统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
第一,目前的导视系统进行的是广撒网的大众传播其针对性不强。不能把精力集中在该栏目的收视群体中。iTV的优点之一是令受众从节目播出时间的束缚中逃离出来,这是由iTV受众的分众化和个性化特点决定的。因此要提高iTV节目的收视率,就要针对该栏目潜在收视人群的特点进行导视宣传。
第二,目前的导视系统播出的节目预告是节目供应商放在节目资源库中即将播出的内容,受众的选择也局限在iTV节目资源库中,这种导视系统与受众的互动性不强。相对于互联网而言目前iTV点播库中的节目更新速度比较慢,这容易造成部分受众的流失,降低受众对iTV业务的忠诚度。
第三,目前的导视系统不能针对不同时段受众人群的类型而进行相应的变化,这种编排方式不够科学。大部分导视都是在固定时段把今天、明天和近期即将播出的内容进行预告。然而老人、上班族和儿童的收视时段是有所区别的,所以人性化的导视应该根据收视人群的习惯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第四,目前的导视系统不能为服务商创造理想的广告收入。众所周知,iTV的资费标准为每月20元,这些资金对于iTV业务的长远健康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导视系统一直创造不了理想的收入那它的价值也就可能被供应商所忽视,这对于它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理想的导视系统应该能够达到服务商、受众和广告商的三赢效果。
第五,目前电信的网宽不能令受众流畅的享受iTV的服务。iTV对宽带的要求至少4兆,电信在用户购买iTV服务时就会为受众把宽带免费提速到4兆。即使如此,现在收看的iTV中,还是会经常出现无法连接到网络的情况。这使得用户不能顺畅的使用iTV,从而令他们对iTV的忠诚度降低,这对于发展人性化的导视系统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六,目前iTV的盈利模式没有找到好的出路,也没有为发展导视系统准备充足的资金。中国电视节目的收费比其他国家和地区便宜,因为我国的电视产业具有公益性质。iTV的功能强大资源丰富也造成了它收费相对较高,国外那种以iTV节目收视费用来盈利的模式在中国会水土不服。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令iTV导视系统更好的为受众服务,需要进行以下调整: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对宽带网络进行提速,争取做到光纤到户,令受众家庭中有足够的带宽以顺畅的享受iTV的业务带来的益处。
第二,要使iTV导视系统更加系统化,在导视包装上力求规范、统一且有连续性。要让观众一看导视就知道是何种性质的栏目,因为在iTV中人们关注得更多的是节目或栏目的内容,电视频道的概念则被弱化。
第三,人性化的导视系统要与观众进行良好的互动。iTV有个特点是观众能点播电视,但是点播也仅局限在目前电台资源库中现有的节目中。由此可见,iTV要想加大观众的参与热情就应构建一个平台以供观众反映需求资源。运营商还可以根据该用户点播节目的次数,为其量身打造更适合他的节目导视信息,以方便该用户的选择。
第四,导视要结合新媒体和互联网等媒介达到更广的传播。根据互联网的导视信息比电视上更为及时和灵活的特点,电信可建立与iTV业务相关的网站和电子杂志对节目进行宣传。
第五,要发展导视必须改进现有iTV业务的盈利模式,争取找到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iTV盈利模式。单靠点播节目的微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效利用广告植入的收入。众所周知,中国电视行业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广告商。
iTV是适合我国三网融合工作的产物,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前途也必将光明。
参考文献:
[1]卢官明,宗昉.IPTV技术及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徐 驰,江西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硕士,现任教于江西科技学院数字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