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鲁迅文学作品教学摭谈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下我国通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中入选作品篇目最多的作家,其作品作为精读、精讲篇目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的。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里选入10篇鲁迅作品,其中散文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五猖会》;散文诗2篇:《雪》、《风筝》;小说3篇:《社戏》、《故乡》、《孔乙己》。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里选入6篇,其中散文3篇:《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呐喊>自序》;小说3篇:《药》、《祝福》、《阿Q正传》。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所占的比例是否太大,另当别论,但从选入的篇目质量和数量上看,都可见鲁迅作品的重要性。本文拟以鲁迅小说作品为例,略谈一下有关教学方面的问题。
  著名学者、文学史家严家炎先生曾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的现象。”鲁迅的作品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文化信息和精神信息,鲁迅的小说作品也可谓“文质兼美”,鲁迅的作品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也符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精读课文”的标准、要求。像这样“文质兼美”的作品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理应引起广大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五四”时期,鲁迅的小说就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然而当下的普遍情况却是: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笔者曾对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一百名中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竟有85%的中学生不愿学习鲁迅的作品,许多学生都反映学鲁迅很痛苦,不知在学什么,大多数学生对鲁迅的作品往往视为畏途,认为高不可攀;有的认为晦涩难懂,理解起来费劲,甚至有的学生对鲁迅的作品产生反感。那么,何以至此呢?
  笔者曾有意地听了一些中学语文教师讲授的鲁迅小说课,发现很多教师教学仍然坚持所谓“讲深讲透”的观念,仍然囿于作品的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主题谋篇布局和语言特色的比较分析的规范方式。教师拿到鲁迅的小说,常常对行文的“起、承、转、合”作理性分析,或者是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课后思考题的模式逐一分析、理解、落实,而且必然出示所谓“标准答案”。教师这样不厌其烦地分析来分析去的结果是:学生对鲁迅作品似懂非懂,真有所谓“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
  鲁迅的小说作品有其独特性。他的小说并没有波澜起伏、曲折离奇的故事,也没有神奇出众的英雄,更没有鲜血淋漓的刺激性的内容,出现在鲁迅笔下的可以说都是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人和事,首先是一些普通的农民和知识分子。
  鲁迅的小说作品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有机体,从内容上看,表面之意一般都能读懂。但表面的背后却有更内在、更深刻的隐秘,这些内在的、深刻的隐秘,主要是通过形式、技巧暗示给读者的。
  鉴于鲁迅小说的上述主要特点,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就不应仅仅停留于小说表面上的讲解——教授字词、分解段落、归纳主题。如果这样讲解势必造成学生对鲁迅小说的理解一般化,囿于表面,觉得课文没什么独特之处,甚至枯燥无味,学生自然失去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经典性的文学作品是常读常新的,它是可以有多种解释的。鲁迅的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多数为经典性作品,因此,笔者认为鲁迅小说作品课堂教学的正道应该是,在教师精心点拨指导的前提下,学生自行去阅读、品味、领悟,从而把握一篇篇文质兼美的鲁迅小说的意蕴和表现手法。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点拨、指导学生阅读、品味、领悟鲁迅小说呢?同时,对鲁迅小说,教师又应点拨、指导那些东西呢?
  首先,笔者认为需要语文教师有“内功”。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自然须多读一点鲁迅的书,了解、熟知鲁迅小说在题材处理、主题开掘、情节提炼、形象塑造以及文学语言、文章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甚至对鲁迅先生本人那深刻、复杂的思想,潜在的精神危机、内心痛苦都应有清醒的认识。教师没有这份“内功”,就无法对鲁迅的作品有透彻而正确的理解认识,作为一篇篇课文的小说中的一个个“死角”就得不到解决。比如,一些教师只粗略地知道鲁迅的小说具有彻底的反封建思想,据此去讲解课文就没有说服力,显得苍白无力。那么,鲁迅基于什么观念创作小说,是通过什么手段表现主题、塑造形象的?他的小说独到之处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
  鲁迅自己曾这样表白:“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而“难到可怕”的文字与“古训所筑成的高墙”更使中国的百姓“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沉默“已经有四千年”,“在将来围在高墙里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就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画出这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可见鲁迅是寄希望于人民“自己觉醒”、“开口”的,因此,鲁迅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以笔充当人民代言人,‘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以小说做桥梁,沟通人民互相隔膜的灵魂;以小说作号角,唤醒麻木的魂灵,促进民族的自我反省与批判。”鲁迅的这一新的小说观,决定了鲁迅小说的基本面貌和历史特点。
  基于上述小说观念,鲁迅在观察和表现普通农民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时就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形成自己独特的主题。他的小说很少用大量篇幅去表现包括农民在内的下层人民所受的政治经济的压迫剥削和物质生活的困苦,而着重表现的是他们所受的精神毒害、精神痛苦及性格病态。如《药》里,仅用一床“满幅补钉的夹被”、夏四奶奶穿着“褴褛的衣裙”暗示华老栓一家、夏瑜一家生活的拮据、贫困,正面展开描写的是华老栓一家及夏四奶奶精神的愚昧;在《故乡》里,最震撼人心的不是主人公闰土“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地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而是一声“老爷”中所显示的闰土的精神麻木;《阿Q正传》更是揭示了被压迫者身上最不可救药的一种精神病态——阿Q精神胜利法。
  在一般作家笔下,多数要大力渲染和描写物质生活的极度贫困,鲁迅却极少涉猎,他正是通过对农民及其他下层人民灵魂深处的病态和弱点的开掘,尖锐地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主题。如果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而大讲特讲小说主人公如何受压迫,如何困苦,如何不幸,那么就会背离鲁迅小说的原意,而且这些困苦、不幸是绝大数读者一眼就看得到,也是许多文艺作品一再表现过的。如果教师的讲授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自然会造成学生认为鲁迅小说没有什么更独特、更内在的内容。
  一些中学生读了鲁迅的小说后问:为什么小说里的悲剧人物周围都有一大群让人感觉不怎么好、甚至让人生厌的群众呢?这是鲁迅小说的高明之处。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任何描述都暗含着评价”,鲁迅的小说也不例外。鲁迅正是为了充分地展开“改造国民性”的主题,在作品中特别注意对有名无名的群众的描写。如在《孔乙己》中,鲁迅避开正面描写孔乙己被毒打,而是集中笔力渲染酒店掌柜、酒客们对孔乙己不幸遭遇的冷漠反应;《祝福》主题的深刻性在于形象地以四条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夫权)揭露封建势力和宗法制度对中国劳动妇女的迫害,但在这一层面的覆盖之下,还能咀嚼出弦外之音:“镇上的人”有形无形有意无意直接间接地都把祥林嫂往死亡线上推的可悲可恨。《药》里,鲁迅表现革命者夏瑜的悲剧时,着重铺写的不是夏瑜与统治者及其帮凶的矛盾,而是夏瑜与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二十多岁的人等这些茶客们的矛盾。有人把鲁迅小说里的这些群众称为“无意识无主名杀人团”,这是确切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小说时应重点点拨清楚这些,否则,学生就会不知是何用意,也会影响对全文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如前所述,鲁迅的小说要担负的是唤起整个民族觉醒的历史任务,因此,“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的现实主义成为鲁迅小说创作方法的主体与基础。小说中“并无讳饰”部分,中学生容易理解。但鲁迅为了表现灵魂的深刻,又同时吸取象征主义等多种创作方法。教师点读鲁迅小说时若把这点讲到,自然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体会。如现实主义力作《药》,鲁迅赋予某些细节以象征的意义:“药”既是实指给华小栓治病的人血馒头,又象征治疗中国社会与人民的“药”;“病”既是实指华小栓的痨病,更象征精神上的病痛;“华”老栓一家与“夏”瑜一家,两家的姓氏合起来就象征着“华夏”民族,《药》的悲剧,正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悲剧。《阿Q正传》里的阿Q之名含义也是丰富的,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阿Q的圆脑袋后面拖着一条辫子,形状正像“Q”这个字母。Q就是以阿Q为代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国民的肖像画,这圆圈暗示国民的脑袋空空,愚昧无知。《阿Q正传》里的假洋鬼子也是一个象征,作者要用他来暴露当时的许多投机的假革命党。《阿Q正传》的第七章,一开头就讲到辛亥革命,讲到半夜里一只大船,载着城里举人老爷的财物靠上了赵太爷家的河埠头。这个细节意味深长,它是一个暗示:革命一起,城里的老爷们便要到乡下的赵太爷们那里去找依靠,这就说明了,大大小小的未庄正构成了中国各级专制的统治基础,倘若赵太爷们在未庄的权威依然如旧,那城里形形色色的举人老爷也就不会真正被推翻。总之,鲁迅小说暗示、象征手法的运用无疑使作品具有了多层次的深广意义。
  诚然,鲁迅的小说以其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和具有独创性的表现手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愈发增添了光彩,引起了众多读者的浓厚兴趣和偏爱。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生活过和战斗过的人,当他们还正年轻的时候,鲁迅和鲁迅的作品对于他们就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吸引力。对于现代的青年人,也应仍然具有特殊的亲切感和吸引力。为了把鲁迅作品普及到广大的读者中间去,解决阅读时的困难,我们的前辈,冯雪峰同志曾经倡导并亲自主持把鲁迅作品加以简明扼要注释的工作;李何林同志(鲁迅研究专家)除了在高校课堂讲授鲁迅作品之外,又曾多次到中学课堂在老师和学生中间讲解鲁迅作品,他曾指出:“首先要帮助多数青年基本上能够看懂,这就应该对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详加注释和讲解。”教师有必要对一些中学生不容易理解、看懂的地方“详加注释和讲解”,消除理解“死角”,调动中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中学生去喜欢鲁迅作品,这对于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将产生重要影响。
  (李明军,内蒙古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介绍了EDTA洗炉废液回收利用的研究成果.该工艺具有简便易行,成本低,回收率高的特点.利用它不仅可以实现化学清洗废液的资源化,还可以实现无污染化学清洗.
目前传统运营商从话音经营向流量经营战略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假如设备故障导致TD-SCDMA用户PS业务不畅,会严重影响用户感知。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通过信令跟踪、指标分析与灌包测
学习例说[背景解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亮点.它集写作、口语、阅读、活动于一体,通过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内外、校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最终
现代印刷业在飞速的发展,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印刷加工业的工厂.本文从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三个环节,探讨如何打造现代化的包装印刷企业.
通过在用户终端部署下载代理客户端、在后台部署下载管理平台组成手机下载管家系统并与移动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进行交互的方式,受理客户下载请求并选择夜间网络闲时代理客户下
【正】 动词在语言当中是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它能使所描写的静止事物马上“活”起来,表现形象生动,启发人们联想,增加兴味。鲁迅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在小说《药》中巧妙地运
章鱼是软体动物门(Phylum Mol—lusca)、头足纲(Class Cephalopoda)、二鳃亚纲(Subclass Dibranchiata)、
11月5日,“2015中国卫星通信产品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新一代国产卫星通信系统anovo2.0.该系统可以实现百万数量级终端在线,
近日,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网箱养殖远程多路自动投饵系统由水科院南海所研制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深海设施养殖装备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具备了深海养殖工业化生产
【正】 这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议论文,选自《说三国话权谋》,编入上海S版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作者李炳彦、孙兢,他们对古代军事谋略颇有研究,著有《三十六计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