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有位学者指出:评价不是手电筒,不是棍子,而是路标,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指明方向,寻找课堂教学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增值的途径。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特别关注教师的情感态度,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的影响。
一、公平民主
1、教师要处以公心、教学民主、师生平等、一视同仁。《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学习方式上,《标准》强调必须“积极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下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和自由”时,他们才能快乐地学到新的知识。我在教学中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老师不同的想法。
2、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由于每个人的智能在认知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有的强,有的弱,还有的甚至欠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加强分类教育和个别指导,尽量使强的智能再提一提,弱的智能再补一补。这样,就涉及如何发现,引导学生的智能发展的问题。加德纳认为,可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倾向性入手。
首先,通过课堂教学或课余时间观察每个学生的活动 ,言语“倾向”。比如:爱说话的学生语言智能较发达,喜欢涂涂画画、冥思苦想的学生空间智能较发达,善于人打交道的则人际智能较发达等。其次,通过调查搜集每个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之间的智能差别,如问卷法、调查法、测量法、观察法、考核法、访问法、开座谈会、查学生的档案资料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倾向”的基础上,建立起学生的个性档案,然后制定相配套的多元智能,分类培养计划和目标。用档案袋来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把以往“三好生”评定,改为“文明星”“进步星”“体育星”“智多星”“艺花星”“科技星”等等,帮助学生找到智能强项,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信。
3、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充分发挥尖子生的优势,展示他们的特长,更要关注弱者,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照。相同班级的学生肯定有不同的基础,能力也有差异。比如在指导阅读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更有用的人。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公平竞争,和谐发展。
二、爱心诚心
爱心、诚心这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反映,是上好语文课的灵魂。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无一不是爱心的驱动。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吃力、不爱学习、甚至厌学、淘气的孩子不舍、不弃,多给一些关爱。施教中表现出慈心、诚心,使不会的学会,让不感兴趣的感兴趣。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有阳光。老师心中的阳光无疑就是那颗爱学生的心。有了爱心,面对学生才会多赞扬、多鼓励、少训斥、无讽刺。才能用爱心为学生陶冶情操,发展智力,提高觉悟,健全人格,从而达到塑造灵魂的目的。
记得在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班里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小男孩由于孤单,基础又差,有些无所事事,调皮捣蛋,常常是闹得我们连课都上不好。他叫张鹏。这个孩子性格孤僻,寡言少语,不愿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却总是喜欢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这一切怎么会是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应有的表现呢?于是,我对他多了一份关注。操场上与他促膝而谈,课堂上为他创造表现的机会,挖掘他的闪光点,并给予他更多的赞美与关爱。渐渐地,他与我熟识起来。到现在,知道他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吗?他敢到我面前来问我他不会做的题了。虽然声音很小,虽然是声音颤颤的,但是我听懂了。我知道我在他心中已播散了爱的阳光。现在,他也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了,下课也和同学们说说笑笑了。最让人欣喜的是他成绩也有了提高。从这件事中,使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只有教师用爱心去营造阳光,成为散布阳光的使者,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
三、情感素质
语文不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毫无生气的文字,语文教师也不应是刻板地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语文学科的思想性、文学性决定了语文教师要有情感素质,它包括喜、怒、悲、哀的自然情感和正确的审美激情。前苏联教育苏赫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修订大纲也增加了情感态度的目的。语文教师无论是上课时的教学用语,还是诵读文章,都要能用正确的情感去感动学生,在课堂内外与作品人物、教学对象同喜同悲。通过教师的情感再现,让学生体会喜有欢歌笑语,悲有肝胆俱裂。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实践证明,只有在情感上与交际对象进行沟通,才会让对象信赖、认同。
课堂上,老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会如同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老师期待的目光,友善的微笑,会让学生的心底洒满灿烂的阳光;作业本上老师充满鼓励的批语,会让学生感到受关注而更加努力。充满激励的评价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让自己的言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育示范作用。无论是直接传授,还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其作用都是巨大的。正如苏赫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总之,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思、调控等发展性功能,让教师的情感态度发挥更大功效,让评价更具有人情味,使之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的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单位:高邮市甘垛镇甘垛小学
一、公平民主
1、教师要处以公心、教学民主、师生平等、一视同仁。《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学习方式上,《标准》强调必须“积极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下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和自由”时,他们才能快乐地学到新的知识。我在教学中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老师不同的想法。
2、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由于每个人的智能在认知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有的强,有的弱,还有的甚至欠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加强分类教育和个别指导,尽量使强的智能再提一提,弱的智能再补一补。这样,就涉及如何发现,引导学生的智能发展的问题。加德纳认为,可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倾向性入手。
首先,通过课堂教学或课余时间观察每个学生的活动 ,言语“倾向”。比如:爱说话的学生语言智能较发达,喜欢涂涂画画、冥思苦想的学生空间智能较发达,善于人打交道的则人际智能较发达等。其次,通过调查搜集每个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之间的智能差别,如问卷法、调查法、测量法、观察法、考核法、访问法、开座谈会、查学生的档案资料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倾向”的基础上,建立起学生的个性档案,然后制定相配套的多元智能,分类培养计划和目标。用档案袋来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把以往“三好生”评定,改为“文明星”“进步星”“体育星”“智多星”“艺花星”“科技星”等等,帮助学生找到智能强项,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信。
3、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充分发挥尖子生的优势,展示他们的特长,更要关注弱者,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照。相同班级的学生肯定有不同的基础,能力也有差异。比如在指导阅读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更有用的人。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公平竞争,和谐发展。
二、爱心诚心
爱心、诚心这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反映,是上好语文课的灵魂。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无一不是爱心的驱动。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吃力、不爱学习、甚至厌学、淘气的孩子不舍、不弃,多给一些关爱。施教中表现出慈心、诚心,使不会的学会,让不感兴趣的感兴趣。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有阳光。老师心中的阳光无疑就是那颗爱学生的心。有了爱心,面对学生才会多赞扬、多鼓励、少训斥、无讽刺。才能用爱心为学生陶冶情操,发展智力,提高觉悟,健全人格,从而达到塑造灵魂的目的。
记得在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班里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小男孩由于孤单,基础又差,有些无所事事,调皮捣蛋,常常是闹得我们连课都上不好。他叫张鹏。这个孩子性格孤僻,寡言少语,不愿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却总是喜欢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这一切怎么会是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应有的表现呢?于是,我对他多了一份关注。操场上与他促膝而谈,课堂上为他创造表现的机会,挖掘他的闪光点,并给予他更多的赞美与关爱。渐渐地,他与我熟识起来。到现在,知道他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吗?他敢到我面前来问我他不会做的题了。虽然声音很小,虽然是声音颤颤的,但是我听懂了。我知道我在他心中已播散了爱的阳光。现在,他也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了,下课也和同学们说说笑笑了。最让人欣喜的是他成绩也有了提高。从这件事中,使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只有教师用爱心去营造阳光,成为散布阳光的使者,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
三、情感素质
语文不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毫无生气的文字,语文教师也不应是刻板地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语文学科的思想性、文学性决定了语文教师要有情感素质,它包括喜、怒、悲、哀的自然情感和正确的审美激情。前苏联教育苏赫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修订大纲也增加了情感态度的目的。语文教师无论是上课时的教学用语,还是诵读文章,都要能用正确的情感去感动学生,在课堂内外与作品人物、教学对象同喜同悲。通过教师的情感再现,让学生体会喜有欢歌笑语,悲有肝胆俱裂。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实践证明,只有在情感上与交际对象进行沟通,才会让对象信赖、认同。
课堂上,老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会如同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老师期待的目光,友善的微笑,会让学生的心底洒满灿烂的阳光;作业本上老师充满鼓励的批语,会让学生感到受关注而更加努力。充满激励的评价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让自己的言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育示范作用。无论是直接传授,还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其作用都是巨大的。正如苏赫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总之,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思、调控等发展性功能,让教师的情感态度发挥更大功效,让评价更具有人情味,使之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的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单位:高邮市甘垛镇甘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