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解读著名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中引言的寓意和内涵,来分析引言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即《喜福会》中的四段引言不仅含摄其后的四个小故事,使作品的章回体结构更加鲜明,条理更加清楚,而且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使其充满哲理、寓意深刻。
关键词:《喜福会》 引言 功能 寓意 象征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喜福会》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美国华裔作家之一谭恩美的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这部作品自从发表以来影响巨大,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又一次高潮,出版后即位列全美最畅销小说达9个月之久,曾经连续八个月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先后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批评循环奖及1991年最佳小说奖。
这部作品围绕四对母女之间的感情冲突而展开,反映了母女两代人之间的恩怨、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女权主义及华裔的文化身份认同等诸多问题。整部作品共分四章,十六个故事,采用了章回体手法。在每章开篇时都有一个简要的寓言故事或神话传说作为引言,含摄其后的四个小故事。每段引言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充满了哲理,深化作品的主题,耐人寻味。
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喜福会》中展现的,是一个个母女之情的故事。在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之中,母女之情被她演绎得惊心动魄。如果说这是部长篇小说,那书中每个章节又可以独立成篇;如果说这是部短篇小说集,那把十六个故事依次读遍,它们之间又有着不能割舍的逻辑关系。
引言一——千里鹅毛
小说开篇介绍了千里鹅毛的故事。一位中国妇人在许多年前以不菲的价钱买了一只天鹅,“这只被小贩吹得天花乱坠的家禽,曾是像丑小鸭般拼命地伸着脖子,企图能成为一只真正的天鹅。而后来,它果真变得那么优雅、动人,简直舍不得宰了吃”。
当她远离故土移居海外时,将这只天鹅一直带在身旁,并在旅途中对它倾诉自己的移民梦想:“到了美国,我就要生个女儿,她会很像我。但在美国,她却无须仰仗丈夫鼻息度日。在美国,不会有人歧视她,因为,我会让她讲上一口流利漂亮的美式英语。她将应有尽有,不会烦恼不会忧愁。她会领略我的一番苦心,我要她成为一只比期望中还要好上一百倍的漂亮的天鹅!”
然而到了美国后,这只天鹅被移民局强行扣留,留给她的只是一根羽毛,“好久以来,这个老妇一直想把这根天鹅羽毛留给女儿,并跟她说:‘这根羽毛似很普通,然而所谓千里鹅毛一片心呀!’”在这段简短的引言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三个寓意深刻的象征意向——丑小鸭、天鹅和鹅毛,为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展开埋下了伏笔。
众所周知,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在其童话故事《丑小鸭》中,成功地塑造了丑小鸭和白天鹅的形象,讲述了丑小鸭由于丑陋的外貌,历经各种磨难痛苦最终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
在《喜福会》中,四位母亲在中国大陆都有一段令人心酸、不堪回首的往事。素云在侵华日军的炮火中,被迫遗弃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双胞胎女儿,而留下了终生的遗憾;琳达为了信守父母的承诺,曾生活在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中,由于丈夫的生理缺陷无法生育,而备受婆婆和丈夫的欺凌;出身江南无锡首富之家,容貌出众的盈盈为了报复寻花问柳的丈夫,在恍惚中铸下了大错——由于自己的失误,亲手送掉了自己孩子的性命;安梅在宁波城内阴森的大房子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后来和嫁入天津豪门当四姨太的母亲共同生活,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安梅母亲,在小年夜吞食鸦片自尽。
这四位女性备受夫权和封建势力的欺压,她们像丑小鸭般拼命地伸着脖子,不断地同自己的命运抗争,渴望有一天能够成为一只真正的白天鹅。成为优雅美丽的白天鹅是丑小鸭的一个执着的梦想,是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和向往。聪慧的琳达精心筹划,从编造梦境到李代桃僵,成功地摆脱了没有爱情的婚姻,远越重洋移居美国,开始了新生活。素云将自己全部的爱和期望,都放在了在美国出生的小女儿精美身上,希望她能够“不只是好,还是纯粹的好,好里加好”。安梅在痛失母亲后,毅然决然地同那个封建大家庭抗争,最终重新为母亲和自己赢得了尊严。
此外,故事结束时母女两代人的恩怨成功和解、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最终在中美文化冲突中找回自我、从痛苦的婚姻中解脱出来,找到真正的幸福,以及姊妹大团圆的结局等,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渴望自身能成为一只优雅美丽的白天鹅。
中国有句名言“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在作品结束时,精美远渡重洋,将母亲送给她的那片鹅毛亲手交到了姐姐们的手中,代替母亲了却了多年的夙愿。那片鹅毛象征了母亲对子女的全部心愿和梦想。在更深的层面上,天鹅在移民局被强行夺走,只剩下一根羽毛作为纪念。
羽毛离开母体是无法主宰自己的,正如华裔在美国的土地上过着一种飘摇不定的生活。他们一直处在美国社会的最底层,无论他们怎样努力,华裔在美国主流社会的眼里始终是不可同化的他者。因而羽毛象征着,在美国失去了原有的身份又无法建构新的身份,从而处于他者地位的华裔,同时也暗示了妇人是无法真正融入美国社会的这一现实。天鹅的意象象征着移民母亲自我的主体身份。
引言二——二十六扇凶门
在引言“二十六扇凶门”中,母亲告诫自己的小女儿不要沿着墙角骑车,因为“命书上有《二十六扇凶门》,里面将预言一切,你会遭到厄难”。女儿却认为母亲根本什么都不懂,执意不听劝告,“赌气走了,跳上自个的自行车,沿着墙骑着,不及拐到墙角,就连人带车地摔了下来”。这段引言成功地展示了母女两代人之间的冲突,及东西方文化冲突,为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暗示与铺垫。
在《喜福会》中,四位母亲在大陆或者经历了战乱或者经历了短暂而不幸的婚姻后移民到美国。然而,四个女儿却是生在美国、长在美国,而且自始至终都在西方文化土壤中生活的第二代华裔,接受的是美式教育。于是,第一代华人移民和第二代华裔之间的背景差异,导致了母女之间思想行为不和谐,母亲的深切关爱常常被女儿误解,致使本来就存在于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日益加深。
母女之间的这种冲突贯穿于整篇小说。例如薇弗莱在九岁时曾荣获象棋冠军,被称为棋坛新星,神童。母亲为此颇为得意,四处向人炫耀。薇弗莱为此却感到十分尴尬和反感,试图阻止母亲,不料却被母亲误解为“与妈妈在一起,很丢你脸”。母女之间爆发了一场冷战。不幸的是当冷战结束后,薇弗莱再也无法找回以往的自信,而被迫放弃下棋。
同样,母亲素云一心想发掘女儿的音乐天赋。精美九岁开始学习钢琴,在喜福会的联谊会上登台为大家表演时,受到极大的挫折,不愿再继续练琴。但是素云却依然按照惯例催促女儿练琴,终于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女儿认为“我再也不弹琴了,为什么我非要弹琴呢?我又没这天分”。而母亲却认为“世上从来只有两种女儿,听话的和不听话的。在我家里,只允许听话的女儿住进来”。孝顺和顺从在东方文化中是一种美德,但母亲却忽略了女儿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的这一现实。从此精美再也没有碰过钢琴。
从这两对母女间的冲突来看,尽管母亲费劲苦心地想把女儿培养成出色优秀的人,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母女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她们的期望最终像晶莹剔透的肥皂泡一样破碎了。
引言三——美国的注释
第三章的引言故事“美国的注释”,探求了迷信的非理性本质以及迷信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当母亲在女儿的新居里发现女儿将镜子对着床放置时,迷信地认为这样做“会冲掉你新婚的喜气”,将另一面镜子挂在床头上方,认为“用这面镜子来反照那面镜子就解掉了,运气保留了,还加上一点桃花运”。
这面镜子不仅反映出母亲迷信的性格特点,更能反射出母亲对女儿的深切的关爱。但同时,它却给女儿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女儿只是想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品味,来装饰自己的新居,因此在女儿看来母亲送给她的这面镜子,是对她本人品味的一种侵犯。因此,女儿对母亲这种可笑的疑神疑鬼的行为感到十分反感。
这段引言为下文奠定了基调。丽娜·圣克莱尔的故事充满了迷信的色彩。例如丽娜从小就相信母亲盈盈,有那种先知先觉的功能。当盈盈看到她们建在一个太陡的小坡上的公寓时当即预言:她怀着的胎儿,会坠落而死去,结果真的如此。在盈盈的丈夫病逝前夕,盈盈也早就有预感了,因为一盆丈夫送给她的常春藤枯萎了。结果她的丈夫最后死于心脏病。当盈盈看到丽娜的布满米粒的碗底后,便断言她将嫁给一位长麻子的坏男人,导致丽娜认为邻居家的小男孩阿诺德的死亡与自己的饮食习惯有关,结果在其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可见,丽娜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深受母亲盈盈迷信思想的影响,导致她从小就有一种宿命的思想,进而在未来的婚姻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她渴望在婚姻中能够获得平等、尊敬和关爱,但在现实生活中她只是一味地、被动地接受丈夫那种所谓的表面的“平等”而已。而这种虚伪的“平等”既不是人格的平等,也不是真正的经济上的平等,只不过是丈夫斤斤计较、占尽便宜的一种堂而皇之的借口而已。从表面上看是这种虚伪的“平等”导致他们婚姻的失败,实质上是丽娜对生活缺少操控的性格弱点造成的。
引言四——西天王母娘娘
在引言“西天王母娘娘”的故事中,一位老妇人看到小孙女无邪天真的笑容,戏称她为“西天王母娘娘”,并告知她的孙女“我也有过这样无邪天真的时代,也会这样无缘无故地发笑”。
“可后来,为了学会保护自己,我便失却了那份天真。然后,我又教会我女儿,也这样做了,喏,就是你妈。要想保护自己,唯有抛掉那一份天真。”从女儿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的身影,这就是生命的轮回。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安梅、盈盈和林多这三位母亲都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担心这些缺陷和不足会在女儿身上体现出来,使她们遭受和自己同样的痛苦。
例如安梅的母亲通过砸碎二太太送给她的珍珠项链,教会她要认清一个人的本质。安梅又把母亲的教诲传授给自己的女儿,使她认清了泰德的本质,明白了泰德不仅要离开她另娶一位新欢,而且要在离婚时得到房子和财产的真实意图。再如安梅的母亲具有伟大的牺牲精神,她为了挽救自己的母亲,在母亲病危时把从手臂上割下的那片肉放入药汤里,希冀着用一种未可知的法术,来挽救自己的母亲,尽最后一次的孝心。
当她被迫沦为吴清的四姨太,并意识到自己卑微的身份让女儿备受歧视时,她在农历小年夜自杀了,以死亡这种方式摆脱了二太太,强迫吴清给予女儿体面的身份和地位。这是多么伟大的献身啊!母亲用自己的生命赢得了女儿的尊严。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同样在安梅的身上充分地体现出来。
当安梅发现儿子平在大海里失踪后,她“一头跃入海里”。她从来没有游过泳,但她对自己“能干”的自信,使她相信,一定能把平找到。后来,她把母亲留给她的唯一的遗物——一只蓝宝石戒指献给龙王,希望龙王会放出平。可见,在安梅的身上同样具有和她母亲一样的牺牲精神。正如安梅所说:“虽然对我女儿,我完全采用另一种相反的方式教育她,但可能因为她是我生的,而且,她又恰巧是个女孩子,因此,她身上,还是显示出那种东方女性的优柔寡断。我们就像是台阶一样,一级接着一级。”
综上所述,喜福会中的四段引言在作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含摄其后的四个小故事,使作品的章回体结构更加鲜明,条理更加清楚,而且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使其充满哲理、寓意深刻,令人不得不赞叹谭恩美独具的匠心和精巧的文笔。这样一部耐人寻味的作品,只有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真正体会到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吕国庆:《解读〈喜福会〉中“天鹅”的象征意义》,《绥化师专学报》(第二十二卷),2002年3月第1期。
[2] 秦艳艳:《〈喜福会〉中的象征意象》,《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3] 徐键:《论〈喜福会〉的多重主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九卷)第3期。
作者简介:李兵,女,1974—,辽宁法库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
关键词:《喜福会》 引言 功能 寓意 象征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喜福会》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美国华裔作家之一谭恩美的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这部作品自从发表以来影响巨大,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又一次高潮,出版后即位列全美最畅销小说达9个月之久,曾经连续八个月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先后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批评循环奖及1991年最佳小说奖。
这部作品围绕四对母女之间的感情冲突而展开,反映了母女两代人之间的恩怨、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女权主义及华裔的文化身份认同等诸多问题。整部作品共分四章,十六个故事,采用了章回体手法。在每章开篇时都有一个简要的寓言故事或神话传说作为引言,含摄其后的四个小故事。每段引言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充满了哲理,深化作品的主题,耐人寻味。
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喜福会》中展现的,是一个个母女之情的故事。在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之中,母女之情被她演绎得惊心动魄。如果说这是部长篇小说,那书中每个章节又可以独立成篇;如果说这是部短篇小说集,那把十六个故事依次读遍,它们之间又有着不能割舍的逻辑关系。
引言一——千里鹅毛
小说开篇介绍了千里鹅毛的故事。一位中国妇人在许多年前以不菲的价钱买了一只天鹅,“这只被小贩吹得天花乱坠的家禽,曾是像丑小鸭般拼命地伸着脖子,企图能成为一只真正的天鹅。而后来,它果真变得那么优雅、动人,简直舍不得宰了吃”。
当她远离故土移居海外时,将这只天鹅一直带在身旁,并在旅途中对它倾诉自己的移民梦想:“到了美国,我就要生个女儿,她会很像我。但在美国,她却无须仰仗丈夫鼻息度日。在美国,不会有人歧视她,因为,我会让她讲上一口流利漂亮的美式英语。她将应有尽有,不会烦恼不会忧愁。她会领略我的一番苦心,我要她成为一只比期望中还要好上一百倍的漂亮的天鹅!”
然而到了美国后,这只天鹅被移民局强行扣留,留给她的只是一根羽毛,“好久以来,这个老妇一直想把这根天鹅羽毛留给女儿,并跟她说:‘这根羽毛似很普通,然而所谓千里鹅毛一片心呀!’”在这段简短的引言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三个寓意深刻的象征意向——丑小鸭、天鹅和鹅毛,为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展开埋下了伏笔。
众所周知,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在其童话故事《丑小鸭》中,成功地塑造了丑小鸭和白天鹅的形象,讲述了丑小鸭由于丑陋的外貌,历经各种磨难痛苦最终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
在《喜福会》中,四位母亲在中国大陆都有一段令人心酸、不堪回首的往事。素云在侵华日军的炮火中,被迫遗弃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双胞胎女儿,而留下了终生的遗憾;琳达为了信守父母的承诺,曾生活在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中,由于丈夫的生理缺陷无法生育,而备受婆婆和丈夫的欺凌;出身江南无锡首富之家,容貌出众的盈盈为了报复寻花问柳的丈夫,在恍惚中铸下了大错——由于自己的失误,亲手送掉了自己孩子的性命;安梅在宁波城内阴森的大房子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后来和嫁入天津豪门当四姨太的母亲共同生活,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安梅母亲,在小年夜吞食鸦片自尽。
这四位女性备受夫权和封建势力的欺压,她们像丑小鸭般拼命地伸着脖子,不断地同自己的命运抗争,渴望有一天能够成为一只真正的白天鹅。成为优雅美丽的白天鹅是丑小鸭的一个执着的梦想,是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和向往。聪慧的琳达精心筹划,从编造梦境到李代桃僵,成功地摆脱了没有爱情的婚姻,远越重洋移居美国,开始了新生活。素云将自己全部的爱和期望,都放在了在美国出生的小女儿精美身上,希望她能够“不只是好,还是纯粹的好,好里加好”。安梅在痛失母亲后,毅然决然地同那个封建大家庭抗争,最终重新为母亲和自己赢得了尊严。
此外,故事结束时母女两代人的恩怨成功和解、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最终在中美文化冲突中找回自我、从痛苦的婚姻中解脱出来,找到真正的幸福,以及姊妹大团圆的结局等,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渴望自身能成为一只优雅美丽的白天鹅。
中国有句名言“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在作品结束时,精美远渡重洋,将母亲送给她的那片鹅毛亲手交到了姐姐们的手中,代替母亲了却了多年的夙愿。那片鹅毛象征了母亲对子女的全部心愿和梦想。在更深的层面上,天鹅在移民局被强行夺走,只剩下一根羽毛作为纪念。
羽毛离开母体是无法主宰自己的,正如华裔在美国的土地上过着一种飘摇不定的生活。他们一直处在美国社会的最底层,无论他们怎样努力,华裔在美国主流社会的眼里始终是不可同化的他者。因而羽毛象征着,在美国失去了原有的身份又无法建构新的身份,从而处于他者地位的华裔,同时也暗示了妇人是无法真正融入美国社会的这一现实。天鹅的意象象征着移民母亲自我的主体身份。
引言二——二十六扇凶门
在引言“二十六扇凶门”中,母亲告诫自己的小女儿不要沿着墙角骑车,因为“命书上有《二十六扇凶门》,里面将预言一切,你会遭到厄难”。女儿却认为母亲根本什么都不懂,执意不听劝告,“赌气走了,跳上自个的自行车,沿着墙骑着,不及拐到墙角,就连人带车地摔了下来”。这段引言成功地展示了母女两代人之间的冲突,及东西方文化冲突,为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暗示与铺垫。
在《喜福会》中,四位母亲在大陆或者经历了战乱或者经历了短暂而不幸的婚姻后移民到美国。然而,四个女儿却是生在美国、长在美国,而且自始至终都在西方文化土壤中生活的第二代华裔,接受的是美式教育。于是,第一代华人移民和第二代华裔之间的背景差异,导致了母女之间思想行为不和谐,母亲的深切关爱常常被女儿误解,致使本来就存在于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日益加深。
母女之间的这种冲突贯穿于整篇小说。例如薇弗莱在九岁时曾荣获象棋冠军,被称为棋坛新星,神童。母亲为此颇为得意,四处向人炫耀。薇弗莱为此却感到十分尴尬和反感,试图阻止母亲,不料却被母亲误解为“与妈妈在一起,很丢你脸”。母女之间爆发了一场冷战。不幸的是当冷战结束后,薇弗莱再也无法找回以往的自信,而被迫放弃下棋。
同样,母亲素云一心想发掘女儿的音乐天赋。精美九岁开始学习钢琴,在喜福会的联谊会上登台为大家表演时,受到极大的挫折,不愿再继续练琴。但是素云却依然按照惯例催促女儿练琴,终于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女儿认为“我再也不弹琴了,为什么我非要弹琴呢?我又没这天分”。而母亲却认为“世上从来只有两种女儿,听话的和不听话的。在我家里,只允许听话的女儿住进来”。孝顺和顺从在东方文化中是一种美德,但母亲却忽略了女儿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的这一现实。从此精美再也没有碰过钢琴。
从这两对母女间的冲突来看,尽管母亲费劲苦心地想把女儿培养成出色优秀的人,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母女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她们的期望最终像晶莹剔透的肥皂泡一样破碎了。
引言三——美国的注释
第三章的引言故事“美国的注释”,探求了迷信的非理性本质以及迷信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当母亲在女儿的新居里发现女儿将镜子对着床放置时,迷信地认为这样做“会冲掉你新婚的喜气”,将另一面镜子挂在床头上方,认为“用这面镜子来反照那面镜子就解掉了,运气保留了,还加上一点桃花运”。
这面镜子不仅反映出母亲迷信的性格特点,更能反射出母亲对女儿的深切的关爱。但同时,它却给女儿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女儿只是想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品味,来装饰自己的新居,因此在女儿看来母亲送给她的这面镜子,是对她本人品味的一种侵犯。因此,女儿对母亲这种可笑的疑神疑鬼的行为感到十分反感。
这段引言为下文奠定了基调。丽娜·圣克莱尔的故事充满了迷信的色彩。例如丽娜从小就相信母亲盈盈,有那种先知先觉的功能。当盈盈看到她们建在一个太陡的小坡上的公寓时当即预言:她怀着的胎儿,会坠落而死去,结果真的如此。在盈盈的丈夫病逝前夕,盈盈也早就有预感了,因为一盆丈夫送给她的常春藤枯萎了。结果她的丈夫最后死于心脏病。当盈盈看到丽娜的布满米粒的碗底后,便断言她将嫁给一位长麻子的坏男人,导致丽娜认为邻居家的小男孩阿诺德的死亡与自己的饮食习惯有关,结果在其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可见,丽娜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深受母亲盈盈迷信思想的影响,导致她从小就有一种宿命的思想,进而在未来的婚姻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她渴望在婚姻中能够获得平等、尊敬和关爱,但在现实生活中她只是一味地、被动地接受丈夫那种所谓的表面的“平等”而已。而这种虚伪的“平等”既不是人格的平等,也不是真正的经济上的平等,只不过是丈夫斤斤计较、占尽便宜的一种堂而皇之的借口而已。从表面上看是这种虚伪的“平等”导致他们婚姻的失败,实质上是丽娜对生活缺少操控的性格弱点造成的。
引言四——西天王母娘娘
在引言“西天王母娘娘”的故事中,一位老妇人看到小孙女无邪天真的笑容,戏称她为“西天王母娘娘”,并告知她的孙女“我也有过这样无邪天真的时代,也会这样无缘无故地发笑”。
“可后来,为了学会保护自己,我便失却了那份天真。然后,我又教会我女儿,也这样做了,喏,就是你妈。要想保护自己,唯有抛掉那一份天真。”从女儿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的身影,这就是生命的轮回。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安梅、盈盈和林多这三位母亲都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担心这些缺陷和不足会在女儿身上体现出来,使她们遭受和自己同样的痛苦。
例如安梅的母亲通过砸碎二太太送给她的珍珠项链,教会她要认清一个人的本质。安梅又把母亲的教诲传授给自己的女儿,使她认清了泰德的本质,明白了泰德不仅要离开她另娶一位新欢,而且要在离婚时得到房子和财产的真实意图。再如安梅的母亲具有伟大的牺牲精神,她为了挽救自己的母亲,在母亲病危时把从手臂上割下的那片肉放入药汤里,希冀着用一种未可知的法术,来挽救自己的母亲,尽最后一次的孝心。
当她被迫沦为吴清的四姨太,并意识到自己卑微的身份让女儿备受歧视时,她在农历小年夜自杀了,以死亡这种方式摆脱了二太太,强迫吴清给予女儿体面的身份和地位。这是多么伟大的献身啊!母亲用自己的生命赢得了女儿的尊严。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同样在安梅的身上充分地体现出来。
当安梅发现儿子平在大海里失踪后,她“一头跃入海里”。她从来没有游过泳,但她对自己“能干”的自信,使她相信,一定能把平找到。后来,她把母亲留给她的唯一的遗物——一只蓝宝石戒指献给龙王,希望龙王会放出平。可见,在安梅的身上同样具有和她母亲一样的牺牲精神。正如安梅所说:“虽然对我女儿,我完全采用另一种相反的方式教育她,但可能因为她是我生的,而且,她又恰巧是个女孩子,因此,她身上,还是显示出那种东方女性的优柔寡断。我们就像是台阶一样,一级接着一级。”
综上所述,喜福会中的四段引言在作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含摄其后的四个小故事,使作品的章回体结构更加鲜明,条理更加清楚,而且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使其充满哲理、寓意深刻,令人不得不赞叹谭恩美独具的匠心和精巧的文笔。这样一部耐人寻味的作品,只有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真正体会到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吕国庆:《解读〈喜福会〉中“天鹅”的象征意义》,《绥化师专学报》(第二十二卷),2002年3月第1期。
[2] 秦艳艳:《〈喜福会〉中的象征意象》,《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3] 徐键:《论〈喜福会〉的多重主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九卷)第3期。
作者简介:李兵,女,1974—,辽宁法库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