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书馆可以说是每一所高校的“标配”,而且由于图书馆内图书资源对师生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一直备受社会及高校的重视。本文中,作者首先概述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并结合在图书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质量的建议,具有较强的时间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24-01
一、前言
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在教学与科研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很多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专家科研都需要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支持。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已经难以满足高校师生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育与科研工作的健康开展,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对当前我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初步剖析问题所在,进而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提高高校图书管理的质量水平。
二、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现状
首先,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并朝着信息化管理方向转变。传统的图书管理从图书选购、录入、分类、整理各个过程大多都是依赖人工,在该过程中存在很多人力劳动的浪费,而且成本较高,管理效率较低,也严重影响了图书管理的服务便利性。
其次,封闭式管理能够确保馆藏文献保存及流通的完整性,但是程序较为复杂,浪费l了图书管理的时间,而且在学生图书借阅时也不清晰。而开放式管理方式将文献分类放置在开放的书架上,实现了窗口一体化的管理,大大提高了图书浏览、借阅和管理效率。
再次,高校图书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共享,打破了时空界限。很多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区域内合作或者跨区协作,逐步建立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系统。
三、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藏书与学生需求的匹配问题。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与书籍虽然数量庞大,但是真正能与学生专业契合的不多。教育部门对高效图书馆的质量和书刊使用期限没有明确要求,致使很多高校只重视数量达标,馆内的书籍采购时没有根据师生实际需求,因此难以满足师生的需要。还有一些书籍年代过于久远,或者其数据已经不能再应用,一些已经没有价值的书籍还占用了图书馆的书架,是对图书馆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图书管理服务缺乏创新。图书管理服务对象大多局限在本校师生,而没有公开的社会服务,制约了文献利用率,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图书管理工作者与师生之间被动交流,缺乏互动和双向反馈机制,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不利于借阅者与管理员之间的信息交融。另外,对图书的管理方面,只是对资料的整理与归类,而缺乏对信息的分析与统计,不能充分利用图书价值,难以提供高效和专业化的服务。
(三)经费投入不足。由于高校图书管理的资金不足,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和资料大多较为陈旧,难以根据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需求及时更新和补充刊物。加之在我国高校扩招的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迅猛,高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很多学校片面的强调规模扩建与生源的扩招,使得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四、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质量的途径
(一)提高和转变高校图书管理意识与思维。首先,各高校及相关领导要了解图书馆的职能与对教学科研的重要性,从而重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效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能够提升高校师生的素质和技能,对于馆藏的文献要进行分类规整,提高图书管理的质量,并且应当根据市场发展及科技进步的需求,适当购进新的图书,以满足师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教学科研的要求,提高图书的馆藏质与量。其次,高校而应当积极利用其资源与价值,杜绝封闭的管理模式,提高其透明度,将其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一员,提高对图书馆的管理与监督。再次,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应当不断转变被动管理的意识,提高自身主动服务师生的理念和水平,减少对图书管理工作的懈怠。
(二)采用新科技手段转变管理模式与方式。高校要积极通过新科技手段将落后的管理模式革新,提升图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覆盖面,并积极利用网络化的操作技巧来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实现图书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图书管理更加的便捷、高效,有效降低图书馆管理的人工成本,并通过资源的配置提高管理质量。而且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化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由于人工失误造成的管理误差,全面提高图书管理的精准性,使师生获取知识更为便利。与此同时,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图书馆科技化的资金及人才支持,可以设立专项高校图书馆管理与发展基金,或者通过政策引导更多的人才投身到图书馆里的工作中来,确保图书的信息录入、整理等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与培训。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作为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人员,其素质及能力对于图书馆管理影响很大。针对现阶段图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各大高校应当根据市场要求,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积极培育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外文翻译等相关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管理和发展提供合适的专业人员,积极适应图书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要求。对于现有的图书馆管理工作者,应当积极通过在职培训与教育提高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一方面,加强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能,通过专业培训,让工作人员掌握先进科技设备的使用技能,并积极通过实践确保信息的精准与管理的高效。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训让管理工作者找准自身的定位,明确其工作职能,提高其对师生服务的思想意识。
五、结语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需要针对当前的现状、问题进行优化解决,让其工作更加完善,让其效率获得提高。只有不断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教师和学生才能够真正从中受益。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吴青.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8:233-234.
[2]张平.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 甘肃高师学报,2011,02:134-136.
[3]汪晓莉.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02:99-10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24-01
一、前言
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在教学与科研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很多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专家科研都需要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支持。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已经难以满足高校师生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育与科研工作的健康开展,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对当前我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初步剖析问题所在,进而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提高高校图书管理的质量水平。
二、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现状
首先,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并朝着信息化管理方向转变。传统的图书管理从图书选购、录入、分类、整理各个过程大多都是依赖人工,在该过程中存在很多人力劳动的浪费,而且成本较高,管理效率较低,也严重影响了图书管理的服务便利性。
其次,封闭式管理能够确保馆藏文献保存及流通的完整性,但是程序较为复杂,浪费l了图书管理的时间,而且在学生图书借阅时也不清晰。而开放式管理方式将文献分类放置在开放的书架上,实现了窗口一体化的管理,大大提高了图书浏览、借阅和管理效率。
再次,高校图书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共享,打破了时空界限。很多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区域内合作或者跨区协作,逐步建立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系统。
三、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藏书与学生需求的匹配问题。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与书籍虽然数量庞大,但是真正能与学生专业契合的不多。教育部门对高效图书馆的质量和书刊使用期限没有明确要求,致使很多高校只重视数量达标,馆内的书籍采购时没有根据师生实际需求,因此难以满足师生的需要。还有一些书籍年代过于久远,或者其数据已经不能再应用,一些已经没有价值的书籍还占用了图书馆的书架,是对图书馆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图书管理服务缺乏创新。图书管理服务对象大多局限在本校师生,而没有公开的社会服务,制约了文献利用率,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图书管理工作者与师生之间被动交流,缺乏互动和双向反馈机制,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不利于借阅者与管理员之间的信息交融。另外,对图书的管理方面,只是对资料的整理与归类,而缺乏对信息的分析与统计,不能充分利用图书价值,难以提供高效和专业化的服务。
(三)经费投入不足。由于高校图书管理的资金不足,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和资料大多较为陈旧,难以根据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需求及时更新和补充刊物。加之在我国高校扩招的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迅猛,高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很多学校片面的强调规模扩建与生源的扩招,使得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四、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质量的途径
(一)提高和转变高校图书管理意识与思维。首先,各高校及相关领导要了解图书馆的职能与对教学科研的重要性,从而重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效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能够提升高校师生的素质和技能,对于馆藏的文献要进行分类规整,提高图书管理的质量,并且应当根据市场发展及科技进步的需求,适当购进新的图书,以满足师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教学科研的要求,提高图书的馆藏质与量。其次,高校而应当积极利用其资源与价值,杜绝封闭的管理模式,提高其透明度,将其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一员,提高对图书馆的管理与监督。再次,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应当不断转变被动管理的意识,提高自身主动服务师生的理念和水平,减少对图书管理工作的懈怠。
(二)采用新科技手段转变管理模式与方式。高校要积极通过新科技手段将落后的管理模式革新,提升图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覆盖面,并积极利用网络化的操作技巧来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实现图书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图书管理更加的便捷、高效,有效降低图书馆管理的人工成本,并通过资源的配置提高管理质量。而且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化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由于人工失误造成的管理误差,全面提高图书管理的精准性,使师生获取知识更为便利。与此同时,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图书馆科技化的资金及人才支持,可以设立专项高校图书馆管理与发展基金,或者通过政策引导更多的人才投身到图书馆里的工作中来,确保图书的信息录入、整理等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与培训。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作为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人员,其素质及能力对于图书馆管理影响很大。针对现阶段图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各大高校应当根据市场要求,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积极培育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外文翻译等相关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管理和发展提供合适的专业人员,积极适应图书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要求。对于现有的图书馆管理工作者,应当积极通过在职培训与教育提高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一方面,加强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能,通过专业培训,让工作人员掌握先进科技设备的使用技能,并积极通过实践确保信息的精准与管理的高效。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训让管理工作者找准自身的定位,明确其工作职能,提高其对师生服务的思想意识。
五、结语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需要针对当前的现状、问题进行优化解决,让其工作更加完善,让其效率获得提高。只有不断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教师和学生才能够真正从中受益。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吴青.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8:233-234.
[2]张平.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 甘肃高师学报,2011,02:134-136.
[3]汪晓莉.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02: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