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浮生六记》用生动明快的语言,记叙了沈复和芸娘真挚感人的爱情生活和坎坷辛酸的人生经历。全书情感美、趣味美、文字美,展现了主人公独特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关键词】《浮生六记》 艺术魅力 语言特色
《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记叙生平事略的一本小书。全书的笔调很随意,算不得苦心孤诣的撰述:所记的只是一家一人的甘苦,没有什么惊心骇目的壮举:分章断节也不严谨,以致各卷篇幅繁简并不相侔,可见作者当初并未把它视为名山事业。而且今本的《浮生六记》已非完璧,后两卷是续貂之作。但后来的读者却不吝惜用至美的赞语来揄扬它,俞平伯称它“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林语堂更是将它推介到了西方,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浮生六记》究竟有什么魅力,深深打动这么多人呢?本文从以下几点略作总结。
一、真挚动人的爱情之美,感人至深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表现夫妻生活题材的很少,这在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中早有论及。陈先生称赞《浮生六记》为“例外创作”,就因为沈复真实细腻地记录了他和妻子芸娘悲欢离合的人生,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创举,也是这部书最令读者动情的地方。可以说。《浮生六记》一书全赖芸娘而生色。
芸很会持家。她心灵手巧,精刺绣_擅烹饪,寻常“瓜蔬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房间收拾得纤尘不染且有雅意,为沈复料理的衣装不奢不寒,得体自然。她恪守妇职,孝敬父母,善待丈夫的兄弟和朋友。沈复笔下的芸有着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所有的美德,更难得的是,她的志趣高雅脱俗,是沈复精神上的同道和知音。
芸的聪明是令人惊讶的。她没有正式念过书——这是那时一般女子的常态——却靠自学达到能吟诗作文的程度。她有极高的艺术领悟力,爱读李白的诗和司马相如的大赋。似乎对一切美的事物,她都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爱看山水,爱游园林,爱花草,爱书画,片纸残卷都视作拱璧。闲暇时,他们吟咏诗歌,点评文章。天朗风清的良辰佳节,他们结伴出游饱览湖山,在月下诉说着生生世世的誓言。平日家居,芸常有一些为生活增添雅趣的巧思,如在一丛盆景上放上昆虫的标本;用藤萝木格制成可以移动的活屏风;设计梅花形的食盒,助三白小酌时的酒兴等等,总之她不是那种整天只知操劳不问其余的贤妇人。而是一个惠质灵心别有怀抱的奇女子。这大概就是林语堂赞叹芸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的原因了。
同游太湖是他们夫妻之间绝美的一段际遇。“解维出虎啸桥,渐见风帆沙鸟,水天一色。芸曰:‘此即所谓太湖耶?今得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想闺中人有终身中能见此者’!”这段文字妙手天成。历历如在目前,掩卷之后,仿佛都能看到在烟波浩渺的太湖上,这对神仙眷侣指点湖山的身影。这是他夫妇二人的幸事,也是读者的幸事。象这样把夫妻爱情生活写得如此动人的,一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又有几人?这正是《浮生六梦》不凡之处。
二、闲适恬淡的生活之美,令人向往
沈复在书中对游幕经商的正业很吝惜笔墨。写得多的,倒是一些闲事。这些闲散的风貌,雅致的趣味,有一种别致的美。
沈复足迹很广,卷四《浪游记快》就是记录他平生游历的得意之作。他眼界很高,品味名胜时常有一些独得之见。又爱结交朋友,常邀三五知交一道谈诗作画,从不论及俗务,这时的芸娘总是拔钗酤酒,以助雅集之乐。即使在斗室之中,沈复也能在一些不急之物上怡然自乐。他嗜花如命,爱兰,爱菊花,爱水仙,以无花不识自命,书桌案头上四时之花不断。又善插花,喜制作盆景。他认为插花的妙境难以言传,全凭“会心能得画意”才好。至于盆景。更是娱情悦性的材料,往往一件佳构要得数十年的精心剪裁才能成形。
沈复的家世谈不上富贵,失欢于父母后。生活更是困顿。但无论贫富,他们的生活总点缀得很雅致,很有诗情画意。他们会在下乡扫墓的途中,捡取奇石妆点盆花;会用天泉水烹有荷花味的香茶;会在小酌时把碗碟摆成梅花形;这些都是惠而不费的小经营,却可见到融在其中的艺术韵味。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里谈到中国古人的雅趣时说:“它是中国人的性灵当其闲暇娱乐时的产品。闲暇生活的消遣是它的基本的题旨。主要的材料包括品茗的艺术,镌刻印章,考究其刻艺和石章的品质,研究盆栽花草,培植兰蕙,泛舟湖心,攀登名山,游诣古墓。月下吟诗,高山赏潮”。这种艺术化的生活趣味《浮生六记》俯拾皆是。现代人生活太匆忙,如急行的旅客,略过了很多路边的风景,正因如此,这种富含古典情韵,而又精致典雅的生活,格外令我们心醉。
三、清新自然的语言之美,令人回味
《浮生六记》的语言清新自然不尚雕琢,从作者胸臆中自然流出,因此行文明快率真,别有一番动人的风味。俞平伯论《浮生六记》“无酸语、赘语、道学语”,这是见道之言。“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春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这一段文字情思摇曳,细腻温婉,写尽了这对新婚夫妇的多情与娇羞。
《浮生六记》记事真实风趣,读者常有会心处。两人订婚后,芸托言粥尽而特意为沈复留一碗。被亲眷引为笑谈的一段,就很有人情味。再如写自己童稚时喜欢在草丛嬉戏,“卵为蚯蚓所哈(吴俗称阳日卵),肿不能便,捉鸭开口哈之,婢妪偶释手,鸭颠其颈作吞噬状,惊而大哭,传为语柄。”文中写到的医治小儿小便处肿胀的方法,到今天我家乡的许多农妇还都知道,读到此处,不禁抵掌大笑。
沈复叙事曲折紧凑,写景清丽生动,寥寥数语,能勾勒出深远的意境,如同游太湖一段。情景交融,虽置于晚明名家小品中,也不遑多让。全书用情驱文,不为文造情,所以《浮生六记》文情并茂,真挚动人。正如有人评说《浮生六记》:“由始至终散发着诗意缠绵凄婉的幽香,很象一曲优美的抒情长歌。其醇厚隽永又如甜香甘冽之美酒而令人心醉。”
一百多年来《浮生六记》让无数的读者为这对伉俪的真爱而感动,随之喜而喜。随之忧而忧。很多游人到了苏州沧浪亭畔,不忘搜寻三白的故居:到扬州去探访芸娘的香冢。这自然不会有什么收获的,他们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不留一丝遗迹。但谁又能否认三白和芸娘的真情不永存于天地之间呢?这也正是《浮生六记》的魅力之所在。
【关键词】《浮生六记》 艺术魅力 语言特色
《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记叙生平事略的一本小书。全书的笔调很随意,算不得苦心孤诣的撰述:所记的只是一家一人的甘苦,没有什么惊心骇目的壮举:分章断节也不严谨,以致各卷篇幅繁简并不相侔,可见作者当初并未把它视为名山事业。而且今本的《浮生六记》已非完璧,后两卷是续貂之作。但后来的读者却不吝惜用至美的赞语来揄扬它,俞平伯称它“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林语堂更是将它推介到了西方,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浮生六记》究竟有什么魅力,深深打动这么多人呢?本文从以下几点略作总结。
一、真挚动人的爱情之美,感人至深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表现夫妻生活题材的很少,这在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中早有论及。陈先生称赞《浮生六记》为“例外创作”,就因为沈复真实细腻地记录了他和妻子芸娘悲欢离合的人生,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创举,也是这部书最令读者动情的地方。可以说。《浮生六记》一书全赖芸娘而生色。
芸很会持家。她心灵手巧,精刺绣_擅烹饪,寻常“瓜蔬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房间收拾得纤尘不染且有雅意,为沈复料理的衣装不奢不寒,得体自然。她恪守妇职,孝敬父母,善待丈夫的兄弟和朋友。沈复笔下的芸有着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所有的美德,更难得的是,她的志趣高雅脱俗,是沈复精神上的同道和知音。
芸的聪明是令人惊讶的。她没有正式念过书——这是那时一般女子的常态——却靠自学达到能吟诗作文的程度。她有极高的艺术领悟力,爱读李白的诗和司马相如的大赋。似乎对一切美的事物,她都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爱看山水,爱游园林,爱花草,爱书画,片纸残卷都视作拱璧。闲暇时,他们吟咏诗歌,点评文章。天朗风清的良辰佳节,他们结伴出游饱览湖山,在月下诉说着生生世世的誓言。平日家居,芸常有一些为生活增添雅趣的巧思,如在一丛盆景上放上昆虫的标本;用藤萝木格制成可以移动的活屏风;设计梅花形的食盒,助三白小酌时的酒兴等等,总之她不是那种整天只知操劳不问其余的贤妇人。而是一个惠质灵心别有怀抱的奇女子。这大概就是林语堂赞叹芸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的原因了。
同游太湖是他们夫妻之间绝美的一段际遇。“解维出虎啸桥,渐见风帆沙鸟,水天一色。芸曰:‘此即所谓太湖耶?今得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想闺中人有终身中能见此者’!”这段文字妙手天成。历历如在目前,掩卷之后,仿佛都能看到在烟波浩渺的太湖上,这对神仙眷侣指点湖山的身影。这是他夫妇二人的幸事,也是读者的幸事。象这样把夫妻爱情生活写得如此动人的,一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又有几人?这正是《浮生六梦》不凡之处。
二、闲适恬淡的生活之美,令人向往
沈复在书中对游幕经商的正业很吝惜笔墨。写得多的,倒是一些闲事。这些闲散的风貌,雅致的趣味,有一种别致的美。
沈复足迹很广,卷四《浪游记快》就是记录他平生游历的得意之作。他眼界很高,品味名胜时常有一些独得之见。又爱结交朋友,常邀三五知交一道谈诗作画,从不论及俗务,这时的芸娘总是拔钗酤酒,以助雅集之乐。即使在斗室之中,沈复也能在一些不急之物上怡然自乐。他嗜花如命,爱兰,爱菊花,爱水仙,以无花不识自命,书桌案头上四时之花不断。又善插花,喜制作盆景。他认为插花的妙境难以言传,全凭“会心能得画意”才好。至于盆景。更是娱情悦性的材料,往往一件佳构要得数十年的精心剪裁才能成形。
沈复的家世谈不上富贵,失欢于父母后。生活更是困顿。但无论贫富,他们的生活总点缀得很雅致,很有诗情画意。他们会在下乡扫墓的途中,捡取奇石妆点盆花;会用天泉水烹有荷花味的香茶;会在小酌时把碗碟摆成梅花形;这些都是惠而不费的小经营,却可见到融在其中的艺术韵味。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里谈到中国古人的雅趣时说:“它是中国人的性灵当其闲暇娱乐时的产品。闲暇生活的消遣是它的基本的题旨。主要的材料包括品茗的艺术,镌刻印章,考究其刻艺和石章的品质,研究盆栽花草,培植兰蕙,泛舟湖心,攀登名山,游诣古墓。月下吟诗,高山赏潮”。这种艺术化的生活趣味《浮生六记》俯拾皆是。现代人生活太匆忙,如急行的旅客,略过了很多路边的风景,正因如此,这种富含古典情韵,而又精致典雅的生活,格外令我们心醉。
三、清新自然的语言之美,令人回味
《浮生六记》的语言清新自然不尚雕琢,从作者胸臆中自然流出,因此行文明快率真,别有一番动人的风味。俞平伯论《浮生六记》“无酸语、赘语、道学语”,这是见道之言。“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春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这一段文字情思摇曳,细腻温婉,写尽了这对新婚夫妇的多情与娇羞。
《浮生六记》记事真实风趣,读者常有会心处。两人订婚后,芸托言粥尽而特意为沈复留一碗。被亲眷引为笑谈的一段,就很有人情味。再如写自己童稚时喜欢在草丛嬉戏,“卵为蚯蚓所哈(吴俗称阳日卵),肿不能便,捉鸭开口哈之,婢妪偶释手,鸭颠其颈作吞噬状,惊而大哭,传为语柄。”文中写到的医治小儿小便处肿胀的方法,到今天我家乡的许多农妇还都知道,读到此处,不禁抵掌大笑。
沈复叙事曲折紧凑,写景清丽生动,寥寥数语,能勾勒出深远的意境,如同游太湖一段。情景交融,虽置于晚明名家小品中,也不遑多让。全书用情驱文,不为文造情,所以《浮生六记》文情并茂,真挚动人。正如有人评说《浮生六记》:“由始至终散发着诗意缠绵凄婉的幽香,很象一曲优美的抒情长歌。其醇厚隽永又如甜香甘冽之美酒而令人心醉。”
一百多年来《浮生六记》让无数的读者为这对伉俪的真爱而感动,随之喜而喜。随之忧而忧。很多游人到了苏州沧浪亭畔,不忘搜寻三白的故居:到扬州去探访芸娘的香冢。这自然不会有什么收获的,他们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不留一丝遗迹。但谁又能否认三白和芸娘的真情不永存于天地之间呢?这也正是《浮生六记》的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