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儿科现状,并结合本教研室多年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经验,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多种媒体形式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儿科教学课件制作的有效方式,就如何使多媒体有效融入儿科教学作简单探讨。
关键词:儿科;多媒体课件;设计
儿科诊疗“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同时伴随国家二孩政策放宽,儿童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我国多地医疗单位面临儿科专业人才紧缺的窘境。加之儿科素来被称之为“哑巴科室”,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儿科存在轻视或畏难等不良情绪。众多儿科教师迫切期望解决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在整个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课程安排中,儿科属于临床专业课程,常常安排在教学后期。经过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学习后,学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儿科学是被称之为“小全科”,综合性很强,成人科室中涉及的大部分疾病都有可能会见到,而且与成人疾病又截然不同。授课老师需要在课堂中传授很多知识,如疾病的发病机理、症状体征、诊断治疗等,如果再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辅以板书、挂图、病案分析,这不仅枯燥,而且信息量小。多媒体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式,能利用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展现方式,使教师更加直观有效地展示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Powerpoint 软件是现在常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之一,其制作简便,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风格,也可根据需要添加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突出个人课件设计的特点。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不再简单以讲授为主,辅以板书、挂图,多媒体教学课件多采用照片,包含信息量大,且形式新,有的还可以动态演示变化过程。这样可以使枯燥而且抽象的内容得到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让学生印象深刻。引入动画技术还可快进模拟某些场景,便于学生观察,如在儿科学第二章生长发育时,可通过对小儿动作发育——抬头、翻身、爬行、站立、行走进行动画模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较大,可以提高兴趣和记忆,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加深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儿科教学效果的目的。另外,在进行心脏疾病一节讲解时,可对心脏杂音进行音频处理,对心脏运动、血液分流等进行动画处理,对心脏手术过程进行视频处理,生动形象地讲授这一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它保存方便,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学科发展、临床实际的新趋势,随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修改;另一方面,上课时,授课教师可以将提纲在ppt中直接展示,不需要板书,可以节约时间,在单位时间内可提供更多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课件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学生可拷贝教师ppt用于复习,减少笔记内容,更加专心;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授课逐层深度,学生思维跟随教师节奏,且有时间思考,及时提出心中疑惑,得到分析;同时,学习的重难点,可以通过对课件的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揣摩,这对提高课堂效率都有所帮助。
3.获取知识途径多元化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学习知识不再只是依靠教师和教材,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化,更是给学生多途径学习提供了可能。另外,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实现了全网络覆盖,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集中授课,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进行个别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一些高校还在公开网络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如网络公开课、ppt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从而使自学能力得到提升,也有助于工作后继续学习。
二、各种媒体形式运用
1.文本设计
多媒体形式多种多样,最常用到的是文本,它常常用来展示教学内容,在本部分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遵循先整体再细节的顺序,列出提纲便于整体把握,再根据教学大纲逐点讲解、层层深入;其次,应重点突出,重要的文字部分可加粗、加框、加横线、闪烁、改变颜色等,从而达到引起注意的目的;最后,课件文字应简洁,避免正文过长,让学生易于把握。
2.图像的设计
在儿科急症——心跳呼吸骤停一节的授课中,仅仅是描述患儿呼吸循环突然停止,患儿意识丧失出现抽搐或昏迷,心音消失、微弱或过缓,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停止或呼吸困难,等等。学生常常没有直观认识,难以想象和理解,如果我们通过照片将其展示出来,往往事半功倍。在教师常用的ppt中插入图片,将有特征性的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照片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具有特征性的照片插入,可以让学生对心跳呼吸骤停疾病本身有直观认识,对辅助检查结果有直观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可能做到的。
3.音频设计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需要音频,但是在某些课程中,音频的合理利用,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教学儿科常见疾病百日咳,百日咳的临床表现是鸡鸣样咳嗽,通过声音资料的播放,才能使学生直观了解咳嗽的特点,从而在临床接触到时,容易区分。在儿科循环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这一节的教学中,如果只是授课教师讲授辅助检查结果,如胸片、心电图报告、彩超以及心音听诊特点等,学生往往觉得过于抽象,无法理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非常明显,首先,我们可以用音频文件展示心脏杂音的听诊特点,在众多音频文件格式的选择上,我们更加倾向于MP3 格式,因其声音质量好、体积小且便于添加。其次,辅以对心脏运动、血液分流等进行的动画处理,展示先天性心脏病血液动力学变化,两者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知识点。
4.视频设计
儿科被誉为“小全科”,成人科室中的很多疾病,在儿科都能遇到。在儿科,窒息和惊厥是时常能遇到的危急重症,即使学生就在抢救的现场,医生也不可能一边抢救,一边讲解,分析原因。学生通过教材,只能得到抢救方案,教师在传统理论授课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口述故事,课堂效果则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个人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很有兴趣,但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但采用视频技术,可以有效还原抢救现场,使学生身临其境,关键步骤还可以暂停视频重点讲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动画设计
动画是时刻变化的,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更加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效果甚至远超文本、图像、音频等形式。引入动画技术,还可以快进模拟某些场景,便于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较大,可以提高兴趣和记忆,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加深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儿科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新知识和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尽可能地加入教学,使儿科教学更加紧跟时代;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提高了学习主动性与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学习。在儿科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五种展现形式有机结合,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必然发展,也适应了现代医学模式和循证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唐彬秩,等.浅谈多媒体与儿科学教学[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8(1):54-56.
[3]陈颖萍.儿科教学中几个难点的教学方法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8,25(12):56—57.
关键词:儿科;多媒体课件;设计
儿科诊疗“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同时伴随国家二孩政策放宽,儿童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我国多地医疗单位面临儿科专业人才紧缺的窘境。加之儿科素来被称之为“哑巴科室”,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儿科存在轻视或畏难等不良情绪。众多儿科教师迫切期望解决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在整个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课程安排中,儿科属于临床专业课程,常常安排在教学后期。经过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学习后,学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儿科学是被称之为“小全科”,综合性很强,成人科室中涉及的大部分疾病都有可能会见到,而且与成人疾病又截然不同。授课老师需要在课堂中传授很多知识,如疾病的发病机理、症状体征、诊断治疗等,如果再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辅以板书、挂图、病案分析,这不仅枯燥,而且信息量小。多媒体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式,能利用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展现方式,使教师更加直观有效地展示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Powerpoint 软件是现在常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之一,其制作简便,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风格,也可根据需要添加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突出个人课件设计的特点。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不再简单以讲授为主,辅以板书、挂图,多媒体教学课件多采用照片,包含信息量大,且形式新,有的还可以动态演示变化过程。这样可以使枯燥而且抽象的内容得到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让学生印象深刻。引入动画技术还可快进模拟某些场景,便于学生观察,如在儿科学第二章生长发育时,可通过对小儿动作发育——抬头、翻身、爬行、站立、行走进行动画模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较大,可以提高兴趣和记忆,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加深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儿科教学效果的目的。另外,在进行心脏疾病一节讲解时,可对心脏杂音进行音频处理,对心脏运动、血液分流等进行动画处理,对心脏手术过程进行视频处理,生动形象地讲授这一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它保存方便,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学科发展、临床实际的新趋势,随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修改;另一方面,上课时,授课教师可以将提纲在ppt中直接展示,不需要板书,可以节约时间,在单位时间内可提供更多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课件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学生可拷贝教师ppt用于复习,减少笔记内容,更加专心;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授课逐层深度,学生思维跟随教师节奏,且有时间思考,及时提出心中疑惑,得到分析;同时,学习的重难点,可以通过对课件的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揣摩,这对提高课堂效率都有所帮助。
3.获取知识途径多元化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学习知识不再只是依靠教师和教材,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化,更是给学生多途径学习提供了可能。另外,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实现了全网络覆盖,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集中授课,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进行个别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一些高校还在公开网络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如网络公开课、ppt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从而使自学能力得到提升,也有助于工作后继续学习。
二、各种媒体形式运用
1.文本设计
多媒体形式多种多样,最常用到的是文本,它常常用来展示教学内容,在本部分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遵循先整体再细节的顺序,列出提纲便于整体把握,再根据教学大纲逐点讲解、层层深入;其次,应重点突出,重要的文字部分可加粗、加框、加横线、闪烁、改变颜色等,从而达到引起注意的目的;最后,课件文字应简洁,避免正文过长,让学生易于把握。
2.图像的设计
在儿科急症——心跳呼吸骤停一节的授课中,仅仅是描述患儿呼吸循环突然停止,患儿意识丧失出现抽搐或昏迷,心音消失、微弱或过缓,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停止或呼吸困难,等等。学生常常没有直观认识,难以想象和理解,如果我们通过照片将其展示出来,往往事半功倍。在教师常用的ppt中插入图片,将有特征性的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照片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具有特征性的照片插入,可以让学生对心跳呼吸骤停疾病本身有直观认识,对辅助检查结果有直观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可能做到的。
3.音频设计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需要音频,但是在某些课程中,音频的合理利用,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教学儿科常见疾病百日咳,百日咳的临床表现是鸡鸣样咳嗽,通过声音资料的播放,才能使学生直观了解咳嗽的特点,从而在临床接触到时,容易区分。在儿科循环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这一节的教学中,如果只是授课教师讲授辅助检查结果,如胸片、心电图报告、彩超以及心音听诊特点等,学生往往觉得过于抽象,无法理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非常明显,首先,我们可以用音频文件展示心脏杂音的听诊特点,在众多音频文件格式的选择上,我们更加倾向于MP3 格式,因其声音质量好、体积小且便于添加。其次,辅以对心脏运动、血液分流等进行的动画处理,展示先天性心脏病血液动力学变化,两者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知识点。
4.视频设计
儿科被誉为“小全科”,成人科室中的很多疾病,在儿科都能遇到。在儿科,窒息和惊厥是时常能遇到的危急重症,即使学生就在抢救的现场,医生也不可能一边抢救,一边讲解,分析原因。学生通过教材,只能得到抢救方案,教师在传统理论授课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口述故事,课堂效果则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个人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很有兴趣,但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但采用视频技术,可以有效还原抢救现场,使学生身临其境,关键步骤还可以暂停视频重点讲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动画设计
动画是时刻变化的,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更加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效果甚至远超文本、图像、音频等形式。引入动画技术,还可以快进模拟某些场景,便于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较大,可以提高兴趣和记忆,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加深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儿科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新知识和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尽可能地加入教学,使儿科教学更加紧跟时代;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提高了学习主动性与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学习。在儿科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五种展现形式有机结合,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必然发展,也适应了现代医学模式和循证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唐彬秩,等.浅谈多媒体与儿科学教学[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8(1):54-56.
[3]陈颖萍.儿科教学中几个难点的教学方法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8,25(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