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审视与实践

来源 :江苏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科教育的回归,意味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进入加速阶段.建设一流本科教育,高校本科教育的理念、模式、方式和方法都会发生变革.在实践中,高校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着导师指导意愿不强、导师高级职称偏少、导师类型相对单一、导师指导机制松散、导师激励手段有限等困境,阻碍和限制了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作用和功能的发挥.本科生导师制作为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强化学生职业规划的常态化和有效化手段,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背景下需要在信念整合、师资强化、类型丰富、机制健全和激励完善等方面进行实践改革和探索.
其他文献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应树立精准化理念,以“目标导向精准、任务设计精准、人岗适配精准、指导保障精准、考核评价精准”为基本要求,以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为支撑,通过“定方向、定任务、定岗位、定导师、定要求”的运作机制,建构高校实践育人的精准化模式.高校实践育人精准化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精准衔接、学生需要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契合、评价体系与实践效果的精准匹配、多元参与与资源供给的精准协同,推动“高校-政府-社会-学生”四位一体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建构,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
摘要:“真学课堂”中,学生面对的是“真问题”,拥有的是“真经历”,获得的是“真成长”。作为学校课堂变革的愿景和蓝图,“真学课堂”强调创设真实性的情境,设计挑战性的任务,策划发展性的活动,组织形成性的评价,引发及时性的反思,实现迁移性的运用。  关键词:“真学课堂”;“真学习”;核心要素  始于世纪之交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教学思想变革。“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让学习真正发生”等先进理念
摘要:回顾历史,代数问题中产生的数学内部矛盾是复数概念产生的动因,而几何意义的产生是复数被接受的推动力。因此,HPM视角下的复数概念教学应帮助学生从代数和几何两个角度建构复数概念,理解复数的二元数本质,接受“虚数不虚”的事实。在梳理史料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教学设计:以史为鉴,理清脉络。通过实施及研讨,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基于学情,增删改进。  关键词:HPM;复数概念;数形结合  复数的引入是中学
以关键人物为线索,串联起相关历史事件,有助于破解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间有限的难题.通过研读教材内容和学术研究成果,《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关键人物梁启超的思考与实践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透视清末民初大时代的变化.
从复习《马诗》导入《石灰吟》,引领学生自由朗读、节奏朗诵、批注解读,问象明意,解诗知人,能真正读懂诗歌的意思和作者的品格.古诗的教学,要人诗互见,走向文本的生命化表达;要创设境域,转向儿童的自洽性建构;要崇尚真实,迈向童心的可能性存在;要多元发现,投向属己的成长新时空.
“真学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既可以表现出明显的外在的操作性特征,更应当具有内在的心理行为的特征.也就是说,既要有游戏、表演、练习等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又要有讲授、欣赏、讨论、交流等让学生静下来的活动.这些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以正确的角色定位为基础,以精准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关键的教材内容为依据,以明确的活动规则为保障,以多样的学习工具为支持,以多元的活动成果为评价.
SWOT分析法为探索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推进策略提供了基本思路.地方本科高校着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在于:符合高等教育分类发展诉求与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人才培养基础条件较好、具有后发优势;劣势在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双师型”教师短缺、办学经费和办学自主权不足.当前,面临的机遇包括良好的国家政策环境、旺盛的人才市场需求、顺应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存在的挑战主要是长期不利的政策地位、社会偏见、产学研合作难度和其他教育形式竞争的压力较大等.全面推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地方本
摘要:用“以学定教”的课堂转型指向作为评判标准,当前的不少课堂显然还没有“达标”,没有实现转型,教师仍在掌控课堂。对课堂转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分析:“师本”与“生本”的问题,要将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并以学生问题中的冲刺挑战性问题引领教学;“讲授式”与“探究式”的问题,要转变教学方式,将“讲授式”与“探究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基本性”与“挑战性”的问题,需以有效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的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助力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素养发展的重要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扎实推进,应当紧扣教学目标,明确价值方向;立足实际调查,明析认知水平;创设具体情境,引领认知发展;借助拓展作业,促进知行合一.
摘要:作品的叙述者“我”,既是作品的组成部分,也是作者意图的承载者。传统的阅读视点,常忽视“我”的重要作用。转换阅读视点,认识“我”的意义,需要读者发现有限视角的叙述价值,探寻真正的主人公,辨清“我”的多重分身,做到阅读时读者身份的自我沉浸。转换阅读视点,发现“我”的价值,需要设计具有亲历性、评价性、参与性的阅读情境。转换阅读视点,更需要尊重读者阅读水平的差异,有区别地开掘“我”的文本价值。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