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铜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和耐磨性,是传统的耐磨材料。但是我国铜资源极度匮乏,开发新型滑动轴承材料是现在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高铝锌合金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磨、减摩性能,是近年来一起人们非常关注的新型有色金属材料,在机械行业已成功替代了部分铜合金、铝合金、巴氏合金,一些国家还将锌铝合金列入国家标准。ZA27合金在要求有较高强度和良好耐磨性的工况条件下,是取代铜合金的最佳选择。但是高铝锌合金尺寸稳定性差,高温性能较低,在使用温度超过100℃时合金的性能急剧下降。锌铝合金的尺寸稳定性差主要是由于富铜相CuZn5发生了不可逆四元转变造成的。一些文献研究表明,在锌合金中提高铝含量可以在合金中生产更多的高温α相,增强合金固溶强化效果,同时减少共析体数量,且与铜生成的硬质点除了CuZn5外,还产生了Cu3Al2和Cu9Al4提高了合金的耐磨性,降低合金的热膨胀性。但是溶质铝原子在晶界区的平衡析出聚集导致晶间腐蚀,加入微量的铜和镁可使铝相钝化。还有一些文献研究表明,在铸造锌基合金中加入一些Si元素,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耐磨性能,对于提高合金的热稳定性很有帮助。因此,开发Si颗粒增强高铝锌基复合材料将会进一步拓展铸造锌基合金的应用。
目前制备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加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另一种是原位自生颗粒增强复合材料。采用原位自生法制备出的复合材料中增强相合基体界面清洁无污染,属于冶金结合方式,而且增强相分布均匀、尺寸细小。原位自生法制备颗粒增加复合材料时,多采用外加元素与基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高熔点陶瓷增强相。这就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而且涉及一系列的复杂的化学反应、热力学反应等,在实际中不便于控制,对锌合金这种低熔点、易氧化的金属不是最佳选择。本次试验以Si颗粒增强为增强材料,采用原位自生法的普通铸造工艺来制备Si颗粒增强高铝锌基的复合材料,该方法更具工业应用价值,能为进一步扩大铸造锌铝合金的应用提供依据。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纯铝、工业纯锌、Al-30wt%Si中间合金、Al-30wt%Cu中间合金、纯Mg和三元复合变质剂。试验材料的设计成分如表1所示。试验材料的熔炼过程见图1所示。
1.2 复合材料的制备
先对坩埚电阻炉进行清炉,并预热坩埚及熔炼工具到约300℃,喷刷涂料。然后清理和预热炉料,配料计算,准备熔剂、变质剂和清渣剂。装料的顺序为:Al-Si,Al-Cu中间合金,纯铝锭,工业纯锌锭、纯镁等。
炉料装完之后,升温熔化。待炉料全部熔化后,除渣并轻轻搅拌合金液3~5圈。温度达到660℃时,用钟罩将预热到200℃的金属锌块压入,待锌块全部熔化后1~3分钟,加入熔剂,并立即用钟罩将金属镁压入熔池的一定深度处并缓慢回转和移动3~5分钟。然后升温到710~730℃,用占炉料总质量0.3%~0.5%的C2Cl6分2~3次用钟罩压入合金液内进行精炼10~15分钟,缓慢在炉内绕圈。精炼结束后,在730℃用占炉料总质量的3%~4%的三元复合变质剂进行变质处理,变质时间20分钟。当变质完成后加入除渣剂并进行搅拌,然后静置5~10分钟。当温度达到700℃时扒渣出炉浇注。金属模由于受热退让性差,容易产生铸造应力,因此浇注时观察模具,待浇道口金属液凝固立即打开模具取出铸件。
1.3 试验方法
截取各试验材料相同部位对材料进行粗磨、细磨、粗抛和精抛,然后用5%HCl、5%HNO3、5%HF和85%蒸馏水配制腐蚀液腐蚀试样,制备出金相试样,利用配备图像采集系统的EPIPHOT-300U型倒置金相显微镜对材料的金相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并采集金相照片。冲击试验在冲击试验在ZBC2302-2液晶全自动金属摆钟冲击试验机上进行,实验数据由电脑自动采集。冲击韧性试样按国标GB/T 2975标准加工成尺寸为10×10×55的无缺口的标准冲击试样。在HB--3000B型布什硬度计上测试材料硬度,硬质合金压头直径为5mm,负荷62.5㎏,保荷时间30S。在试样上、中、下三个部位分别测量3个点硬度,取其平均值。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硅含量对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
ZA40合金显微组织,显微组织是由初生树枝状的富铝α相、富锌的η相、富铜的ε相、以及(α+η)共析体组成,共析体细小致密,α相分布均匀,没有粗长的树枝,形如树叶。含Si的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ZA40合金的组织十分相似,只是在材料基体上分布有Si颗粒。硅含量为1.5wt%的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由于材料中硅含量较小,硅颗粒主要以共晶硅形式出现。硅含量为4.5wt%的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中既有细密的共晶硅,还可以看到分布均匀,颗粒形状规则、尺寸大小合适的初生硅颗粒。硅含量达到6wt%,在组织中观测到较大的块状硅颗粒,且这些颗粒有聚集长大的趋势,三元变质剂变质处理有利于硅颗粒的形成。比较各材料组织特点可知,随着合金中硅含量的不断增加,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中初生硅数量在不断增多,且初生硅的颗粒尺寸在变大,小球块状逐渐增多。且在硅含量达到6wt%时,块状初生硅分布在ZA40基体金属。比较可知,含Si元素的锌铝合金中的初生树枝状的富铝α相比ZA40合金更加細小,材料的显微组织更加细密。
目前,没有较全面的锌铝硅三元相图,但是有文献资料介绍,锌铝硅三元合金与铝硅二元合金的凝固过程和显微组织较为相似。有资料认为,锌铝硅合金在约8wt%Zn、3~4wt%Si与440℃条件下有一共晶反应为L+Al→ZnAl+Si;在约0.05wt%Si、95%Zn和380℃发生三元共晶反应为L→ZnAl+Zn+Si。结合
已知的Zn-Al、Zn-Si和Al-Si二元相图,推出如图2所示的锌-铝-硅三元液相投影图。从图2可以看出, 当合金的成分落在共晶反应线UV线以上区域,合金在凝固时首先析出初生硅相,随着凝固过程的进行,初生Si相不断析出、长大,残留在液相中的Si量逐渐减少直至达到共晶成分发生共晶反应,共晶硅依附初生硅析出并长大,最后在材料组织中生成不规则的块状硬质硅相。
2.2 硅含量对ZA40合金硬度的影响
硅含量对ZA40合金硬度的影响曲线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随着硅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硬度也在增大。当Si含量为6%时,硬度达到173HB。对一般的多相材料而言,合金中的第二相质点的性质、形貌大小、数量和分布对材料的塑性都有很大的影响。Si在复合材料中是硬质点相,随着硅含量的提高,合金中硬质点硅相增多,材料在受压时增大了合金的受力面积,因而材料的硬度随着合金中硅含量的增加有上升趋势。根据复合材料的复合法则,硬质相分布在金属基体上时,复合材料的随着硅含量的增加硬度增大。
2.3 硅含量对ZA40合金冲击韧性的影响
硅含量对ZA40合金冲击韧性的影响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冲击韧性逐渐下降。这是因为,初生硅是硬脆相,在材料中以块状出现,对基体起到了一定的割裂作用,不规则的棱角存在应力集中,造成合金变脆,而且硬脆硅相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裂纹源,降低了合金延展性,所以合金的冲击韧性随硅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3 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3.1采用复合变质处理,制备出了初生硅颗粒分布均匀,形状规则,尺寸细小的硅相增强高铝锌基ZA40复合材料。
3.2 ZA40基體合金铸态微观组织为初生枝状的α相、(α+η)共析体、富锌的η相、富铜的ε相。随着材料中Si含量的不断增加,材料中的初生硅相数量增加,且尺寸逐渐长大。
3.3随着材料中Si含量的不断增加,初生硅相数量增加,硬度是逐渐增大,冲击韧性逐渐降低。
结束语
(1)采用球磨制粉+热等静压+挤压的方法成功制备了新型铝基烯合金材料。石墨烯纳米片的引入没有影响铝合金的冶金成型。
(2)石墨烯纳米片均匀分布在铝合金基体中,并与铝合金基体形成了良好的结合界面。在铝基烯合金材料中石墨烯纳米片保留了良好的原始结构。
(3)添加0.3%的石墨烯纳米片,明显提高了铝合金的强度。屈服强度从204MPa提高到322MPa,提高幅度高达58%;抗拉强度从364MPa提高到455 MPa,增加了25%,同时塑形未见降低。
(4)基于石墨烯纳米片的二维、皱褶结构及与铝合金基体的良好结合界面特性,提出了细晶强化,超大界面强化和剪切应力转移强化方式。
作者简介 赵冬伟,单位: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秦岭电气分公司,邮编:713101 , 性别:男,名族:汉,出生年月1987年2月17,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工艺编制和夹具设计
铜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和耐磨性,是传统的耐磨材料。但是我国铜资源极度匮乏,开发新型滑动轴承材料是现在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高铝锌合金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磨、减摩性能,是近年来一起人们非常关注的新型有色金属材料,在机械行业已成功替代了部分铜合金、铝合金、巴氏合金,一些国家还将锌铝合金列入国家标准。ZA27合金在要求有较高强度和良好耐磨性的工况条件下,是取代铜合金的最佳选择。但是高铝锌合金尺寸稳定性差,高温性能较低,在使用温度超过100℃时合金的性能急剧下降。锌铝合金的尺寸稳定性差主要是由于富铜相CuZn5发生了不可逆四元转变造成的。一些文献研究表明,在锌合金中提高铝含量可以在合金中生产更多的高温α相,增强合金固溶强化效果,同时减少共析体数量,且与铜生成的硬质点除了CuZn5外,还产生了Cu3Al2和Cu9Al4提高了合金的耐磨性,降低合金的热膨胀性。但是溶质铝原子在晶界区的平衡析出聚集导致晶间腐蚀,加入微量的铜和镁可使铝相钝化。还有一些文献研究表明,在铸造锌基合金中加入一些Si元素,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耐磨性能,对于提高合金的热稳定性很有帮助。因此,开发Si颗粒增强高铝锌基复合材料将会进一步拓展铸造锌基合金的应用。
目前制备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加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另一种是原位自生颗粒增强复合材料。采用原位自生法制备出的复合材料中增强相合基体界面清洁无污染,属于冶金结合方式,而且增强相分布均匀、尺寸细小。原位自生法制备颗粒增加复合材料时,多采用外加元素与基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高熔点陶瓷增强相。这就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而且涉及一系列的复杂的化学反应、热力学反应等,在实际中不便于控制,对锌合金这种低熔点、易氧化的金属不是最佳选择。本次试验以Si颗粒增强为增强材料,采用原位自生法的普通铸造工艺来制备Si颗粒增强高铝锌基的复合材料,该方法更具工业应用价值,能为进一步扩大铸造锌铝合金的应用提供依据。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纯铝、工业纯锌、Al-30wt%Si中间合金、Al-30wt%Cu中间合金、纯Mg和三元复合变质剂。试验材料的设计成分如表1所示。试验材料的熔炼过程见图1所示。
1.2 复合材料的制备
先对坩埚电阻炉进行清炉,并预热坩埚及熔炼工具到约300℃,喷刷涂料。然后清理和预热炉料,配料计算,准备熔剂、变质剂和清渣剂。装料的顺序为:Al-Si,Al-Cu中间合金,纯铝锭,工业纯锌锭、纯镁等。
炉料装完之后,升温熔化。待炉料全部熔化后,除渣并轻轻搅拌合金液3~5圈。温度达到660℃时,用钟罩将预热到200℃的金属锌块压入,待锌块全部熔化后1~3分钟,加入熔剂,并立即用钟罩将金属镁压入熔池的一定深度处并缓慢回转和移动3~5分钟。然后升温到710~730℃,用占炉料总质量0.3%~0.5%的C2Cl6分2~3次用钟罩压入合金液内进行精炼10~15分钟,缓慢在炉内绕圈。精炼结束后,在730℃用占炉料总质量的3%~4%的三元复合变质剂进行变质处理,变质时间20分钟。当变质完成后加入除渣剂并进行搅拌,然后静置5~10分钟。当温度达到700℃时扒渣出炉浇注。金属模由于受热退让性差,容易产生铸造应力,因此浇注时观察模具,待浇道口金属液凝固立即打开模具取出铸件。
1.3 试验方法
截取各试验材料相同部位对材料进行粗磨、细磨、粗抛和精抛,然后用5%HCl、5%HNO3、5%HF和85%蒸馏水配制腐蚀液腐蚀试样,制备出金相试样,利用配备图像采集系统的EPIPHOT-300U型倒置金相显微镜对材料的金相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并采集金相照片。冲击试验在冲击试验在ZBC2302-2液晶全自动金属摆钟冲击试验机上进行,实验数据由电脑自动采集。冲击韧性试样按国标GB/T 2975标准加工成尺寸为10×10×55的无缺口的标准冲击试样。在HB--3000B型布什硬度计上测试材料硬度,硬质合金压头直径为5mm,负荷62.5㎏,保荷时间30S。在试样上、中、下三个部位分别测量3个点硬度,取其平均值。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硅含量对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
ZA40合金显微组织,显微组织是由初生树枝状的富铝α相、富锌的η相、富铜的ε相、以及(α+η)共析体组成,共析体细小致密,α相分布均匀,没有粗长的树枝,形如树叶。含Si的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ZA40合金的组织十分相似,只是在材料基体上分布有Si颗粒。硅含量为1.5wt%的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由于材料中硅含量较小,硅颗粒主要以共晶硅形式出现。硅含量为4.5wt%的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中既有细密的共晶硅,还可以看到分布均匀,颗粒形状规则、尺寸大小合适的初生硅颗粒。硅含量达到6wt%,在组织中观测到较大的块状硅颗粒,且这些颗粒有聚集长大的趋势,三元变质剂变质处理有利于硅颗粒的形成。比较各材料组织特点可知,随着合金中硅含量的不断增加,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中初生硅数量在不断增多,且初生硅的颗粒尺寸在变大,小球块状逐渐增多。且在硅含量达到6wt%时,块状初生硅分布在ZA40基体金属。比较可知,含Si元素的锌铝合金中的初生树枝状的富铝α相比ZA40合金更加細小,材料的显微组织更加细密。
目前,没有较全面的锌铝硅三元相图,但是有文献资料介绍,锌铝硅三元合金与铝硅二元合金的凝固过程和显微组织较为相似。有资料认为,锌铝硅合金在约8wt%Zn、3~4wt%Si与440℃条件下有一共晶反应为L+Al→ZnAl+Si;在约0.05wt%Si、95%Zn和380℃发生三元共晶反应为L→ZnAl+Zn+Si。结合
已知的Zn-Al、Zn-Si和Al-Si二元相图,推出如图2所示的锌-铝-硅三元液相投影图。从图2可以看出, 当合金的成分落在共晶反应线UV线以上区域,合金在凝固时首先析出初生硅相,随着凝固过程的进行,初生Si相不断析出、长大,残留在液相中的Si量逐渐减少直至达到共晶成分发生共晶反应,共晶硅依附初生硅析出并长大,最后在材料组织中生成不规则的块状硬质硅相。
2.2 硅含量对ZA40合金硬度的影响
硅含量对ZA40合金硬度的影响曲线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随着硅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硬度也在增大。当Si含量为6%时,硬度达到173HB。对一般的多相材料而言,合金中的第二相质点的性质、形貌大小、数量和分布对材料的塑性都有很大的影响。Si在复合材料中是硬质点相,随着硅含量的提高,合金中硬质点硅相增多,材料在受压时增大了合金的受力面积,因而材料的硬度随着合金中硅含量的增加有上升趋势。根据复合材料的复合法则,硬质相分布在金属基体上时,复合材料的随着硅含量的增加硬度增大。
2.3 硅含量对ZA40合金冲击韧性的影响
硅含量对ZA40合金冲击韧性的影响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冲击韧性逐渐下降。这是因为,初生硅是硬脆相,在材料中以块状出现,对基体起到了一定的割裂作用,不规则的棱角存在应力集中,造成合金变脆,而且硬脆硅相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裂纹源,降低了合金延展性,所以合金的冲击韧性随硅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3 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3.1采用复合变质处理,制备出了初生硅颗粒分布均匀,形状规则,尺寸细小的硅相增强高铝锌基ZA40复合材料。
3.2 ZA40基體合金铸态微观组织为初生枝状的α相、(α+η)共析体、富锌的η相、富铜的ε相。随着材料中Si含量的不断增加,材料中的初生硅相数量增加,且尺寸逐渐长大。
3.3随着材料中Si含量的不断增加,初生硅相数量增加,硬度是逐渐增大,冲击韧性逐渐降低。
结束语
(1)采用球磨制粉+热等静压+挤压的方法成功制备了新型铝基烯合金材料。石墨烯纳米片的引入没有影响铝合金的冶金成型。
(2)石墨烯纳米片均匀分布在铝合金基体中,并与铝合金基体形成了良好的结合界面。在铝基烯合金材料中石墨烯纳米片保留了良好的原始结构。
(3)添加0.3%的石墨烯纳米片,明显提高了铝合金的强度。屈服强度从204MPa提高到322MPa,提高幅度高达58%;抗拉强度从364MPa提高到455 MPa,增加了25%,同时塑形未见降低。
(4)基于石墨烯纳米片的二维、皱褶结构及与铝合金基体的良好结合界面特性,提出了细晶强化,超大界面强化和剪切应力转移强化方式。
作者简介 赵冬伟,单位: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秦岭电气分公司,邮编:713101 , 性别:男,名族:汉,出生年月1987年2月17,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工艺编制和夹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