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传统的教学质量观中,知识教育或片面的能力培养占据了绝对中心的地位,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造成了种种缺陷,也对落实素质教育设置了许多障碍。因此,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是非常迫切而必要的。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深挖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开展创新性思维的先导,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有的学生怕学数学,原因之一是他们不了解数学的真谛,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要讲解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生活事例的学习与探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是人们交流信息的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愿意了解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并初步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挖掘教材内容,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中学生面前,教师是伟大的、神圣的,是知识的象征,是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应该处处做好模范表率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作风影响学生。教师的言行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情感,而且会影响到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了“名师”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才会有同类情感的“高徒”。当然还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信服,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只有这样,教学工作才会事半功倍,教育教学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教师更要及时的给予关心和帮助,要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鼓励他们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数学资料,指导他们去阅读,去探究,发展他们自己学数学、做数学的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实践证明,教师用自己对事业的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去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对数学教学及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创设情境的又一重要目的。教师应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设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去,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会作为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到收获知识、迈向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信心!如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之后,我提出了以下问题:如何判断数 a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根呢?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答案有以下几种:
1.利用方程根的定义,把a代入方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2.解出这个方程,看它的根是否和a相等。
3.画出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看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否等于a。
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把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联系起来,而且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了方程与函数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符号与图形是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真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好数学的热情!
四、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想成功上好一节数学课,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创造性地变换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正确把握教学。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丰富的图形世界》一节时,我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许多优美的图案,让他们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并配上动听的音乐,唤起学生心中对美的向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如何形成的吗?同时动画演示其中几幅图案形成的过程,并提问:你们想自己动手体验一下吗?同学们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我及时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图案,并在课堂上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同学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学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合作交流中取得收获,在讨论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分工合作精神,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贯彻新课标精神时,除了注重“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的统一外,教学中还要加强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城头初级中学)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深挖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开展创新性思维的先导,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有的学生怕学数学,原因之一是他们不了解数学的真谛,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要讲解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生活事例的学习与探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是人们交流信息的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愿意了解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并初步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挖掘教材内容,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中学生面前,教师是伟大的、神圣的,是知识的象征,是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应该处处做好模范表率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作风影响学生。教师的言行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情感,而且会影响到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了“名师”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才会有同类情感的“高徒”。当然还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信服,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只有这样,教学工作才会事半功倍,教育教学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教师更要及时的给予关心和帮助,要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鼓励他们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数学资料,指导他们去阅读,去探究,发展他们自己学数学、做数学的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实践证明,教师用自己对事业的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去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对数学教学及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创设情境的又一重要目的。教师应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设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去,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会作为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到收获知识、迈向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信心!如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之后,我提出了以下问题:如何判断数 a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根呢?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答案有以下几种:
1.利用方程根的定义,把a代入方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2.解出这个方程,看它的根是否和a相等。
3.画出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看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否等于a。
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把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联系起来,而且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了方程与函数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符号与图形是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真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好数学的热情!
四、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想成功上好一节数学课,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创造性地变换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正确把握教学。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丰富的图形世界》一节时,我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许多优美的图案,让他们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并配上动听的音乐,唤起学生心中对美的向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如何形成的吗?同时动画演示其中几幅图案形成的过程,并提问:你们想自己动手体验一下吗?同学们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我及时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图案,并在课堂上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同学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学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合作交流中取得收获,在讨论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分工合作精神,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贯彻新课标精神时,除了注重“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的统一外,教学中还要加强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城头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