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合成纤维衣物洗涤和穿着过程是产生纤维微塑料污染的重要途径.为了减少这一污染物,基于对衣物洗涤和穿着过程中纤维微塑料释放的大量研究,从纤维微塑料的释放途径、阶段、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了衣物在洗涤、干燥和穿着过程中纤维微塑料的产生和释放,以及由此对环境带来的危害;通过将纤维微塑料的释放量与织物的耐磨性相关联,揭示了衣物释放纤维微塑料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几种抑制或拦截衣物释放纤维微塑料的策略.揭示了纤维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不能忽视的问题,从不同途径采用不同方法减少纤维微塑料释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
【机 构】
: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620;浙江恒澜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243;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北京 1000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纤维衣物洗涤和穿着过程是产生纤维微塑料污染的重要途径.为了减少这一污染物,基于对衣物洗涤和穿着过程中纤维微塑料释放的大量研究,从纤维微塑料的释放途径、阶段、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了衣物在洗涤、干燥和穿着过程中纤维微塑料的产生和释放,以及由此对环境带来的危害;通过将纤维微塑料的释放量与织物的耐磨性相关联,揭示了衣物释放纤维微塑料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几种抑制或拦截衣物释放纤维微塑料的策略.揭示了纤维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不能忽视的问题,从不同途径采用不同方法减少纤维微塑料释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为解决水体中重金属六价铬(Cr(Ⅵ))的污染问题,利用聚氨酯(PU)对锆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UiO-66-NH2)进行接枝改性,将改性所得PU/UiO-66-NH2负载于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上制备PU/UiO-66-NH2/PP非织造布复合材料,最后将其用于Cr(Ⅵ)的吸附与可见光催化还原.探讨UiO-66-NH2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分析PU/UiO-66-NH2与PP非织造布间的结合牢度,探究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与光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PU改性后的UiO-66-NH2依然保留
为提高色纺织物图像检索系统的有效性与执行效率,建立了融合高级语义特征的色纺织物图像检索系统.该系统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色纺织物图像的风格等高级语义特征进行提取,并融合图像的局部二值模式与方向梯度直方图等浅层纹理特征构建层次化检索系统.与此同时,采用二进制哈希编码对提取的高维特征向量进行降维.采用该系统对具有9种不同纹理风格的色纺织物样本图像进行检索,结果表明,该系统的Top-10查全率与平均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7.37%和87.54%,具有理想的有效性与鲁棒性;相较于直接利用高级语义特征进行检索,提出的检
为减少纺织机器人所占空间并提高其控制性能,研制了一款用于落纱理管的新型纺织机器人腰部关节.采用有刷电动机为动力源,以STM32F103T8U6为主控芯片,以L9110S为驱动芯片,利用磁编码器AS5600与安装在输出轴末端的磁铁产生霍尔效应,实现腰部关节速度、位置的检测;通过对比单速度闭环控制和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在控制算法上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比例积分(PI)控制系统进行调速;采用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通信,以减少多关节布线的复杂程度.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机器人关节能有效减小体积,体现微型化设计,
为研究纺纱车间温湿度动态变化规律,并为空调系统自控策略提供运行平台,基于热量平衡、湿量平衡和风量平衡分别建立了喷水室、纺纱车间模型;利用Python实现业务逻辑编程,利用PyQt5开发图形用户界面,建立变露点新风控制策略,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程序实现车间温湿度的自动控制,并开发纺纱车间空调系统动态仿真平台.以某纺纱厂车间结构参数、工艺及空调设备参数为仿真平台基础数据和边界条件,对改变空调设备控制参数后车间温湿度变化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纺纱车间空调系统仿真平台能计算喷水室机器露点、车间温
为研究编织层数对编织复合材料圆管的扭转力学性能和失效模式的影响,采用二维编织铺层(Over-Braiding)工艺及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工艺分别制备了2、3和4层的碳纤维/树脂编织复合材料圆管.通过搭建扭转试验-非接触全场应变测试平台,研究了3种编织层数的复合材料圆管的扭转力学响应.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与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等测试方法,分析了编织复合材料圆管的扭转失效机制.结果表明:编织复合材料圆管在扭转载荷下呈线弹性脆断特征,且形成了贯穿管壁的空间螺旋剪切带损伤区;编织层数的增加利于应力应变的稳定扩散,减
针对附加纬接结双面提花织物双层结构复杂、织纹色彩简单和设计效率低的问题,在分层组合设计模式下,提出一种基于附加纬接结双层全显色结构的设计方法.通过在表里层组织结构上设置可遮盖组织、设计可遮盖全显色组织分别用于表层结构和里层结构、以及设计通用型附加纬接结组织,建立附加纬接结双面全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以单层提花织物形式分别设计表层结构和里层结构,通过通用型附加纬接结组织合成双层结构.结果显示,分层组合设计模式使附加纬接结双层提花织物结构的设计程序更加简洁,提升了结构稳定性,减少了结构设计返修率,提高了设
针对MIL-53(Fe)粉末作为光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窄、催化效率低和难回收利用等问题,以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PAN)纤维作为载体,通过表面原位合成法制备了负载不规则MIL-53(Fe)的纤维MIL-53(Fe)-PAN.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对其表面形态、微观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并对其在染料降解中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MIL-53(Fe)能够均匀分布于改性PAN纤维表面,部分MIL-53(Fe)呈现出一定的结晶性能,且纤维配体的电荷
为准确检测织造载荷作用前后浆纱的毛羽及有效表征浆纱的抗起毛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毛羽量图像检测的浆纱抗起毛性能评价方法.对纯棉14.5 tex的原纱和3种不同上浆率的浆纱,在JN-01浆纱耐磨性能测试仪上模拟织造载荷,并进行不同载荷次数的摩擦起毛实验.起毛后的纱线经图像采集、纱线主干分割、毛羽分割和主摩擦区间定位等处理后,提取纱线的毛羽量指标;同时,构建浆纱毛羽量与织造载荷作用次数的对数函数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提出评价浆纱抗起毛性能的综合指标纱线起毛指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准确检测纱线的毛羽量,同时纱线
On 19 April 2021,its twin rotors stirring the wispy Martian atmosphere,Ingenuity,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miniature helicopter,lifted off the surface of the Red Planet[1].Built by 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in Califo
为探索和优化通丝的涂层工艺,并开发出耐磨性优异的通丝,以部分醇解聚乙烯醇(PVA)、水性聚氨酯(PU)和水性环氧树脂(EP)为成膜剂,采用2种方法对编织涤纶通丝进行涂层.一步法采用PVA直接涂层,两步法采用PU/PVA或EP/PVA进行复合涂层.对涂层后通丝进行烘干与热定形处理,对其表观形貌、化学结构、弯曲性能、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以评价PU或EP预处理对PVA涂层通丝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和EP能够减少PVA涂层与通丝间裂纹的产生,通过在涤纶通丝表面引入极性基团,改善PVA涂层与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