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ge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在我省已实施三年了,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理念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此次新课改代表着一次语文教育的彻底转型,一些教师由于对新课标的曲解、误解,难免走入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误区。本文对这些教学误区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改正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 人文性 工具性 自主引导 形式内容
  
  新课程标准在我省已实施三年了,他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理念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教师比以往更爱钻研了,师生关系更和谐了,学生思维更活跃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更受欢迎了。但毕竟此次新课改代表着一次语文教育转型,一些教师由于对新课标的曲解、误解,难免走入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误区。静心理智地反思这些误区,对我们以后的语文教学定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一)过分强调人文性,忽视工具性,弱化了语文自身的能力培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由于新课标强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和地位,在人文性方面被过分强调与渲染。因此,广大语文教师怕被人说成没有贯彻新课改理念,于是在语文教学中,不注重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讲解训练,忽视学生读、背、写能力的培养,而是想方设法出花样,脱离文本,架空分析,忽视能力,抛弃训练,天马行空,来去无踪。这样一来,语文彻底被“异化”了,变味了。语文课上学生的确参与了很多,课堂氛围也很热烈,学生也很活跃,很主动,他们还错误地以为这就是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殊不知,作为真正面目的语文必须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有机融合。它们之间是水乳交融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非对立的。教学中也应该如此,该精讲的语文知识还要大力讲,反复讲,该训练的方面还需要训练,不能因为怕偏离人文性,而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提高读写能力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基本要求,要让他们先学会掌握语言表达的工具。有了基本的语文功底,然后才能谈上审美、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素养,也才能谈得上人文素养。语文课要始终坚持以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语文教学的根本。这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毋庸置疑的。
  (二)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淡化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等,应把学生当做一定潜能的人,努力将这一潜能很好地培养。但是实际操作中我们在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却出现了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课堂上,教师准备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看书、讨论,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问题也没有适当的启发和指导,一味地让学生讨论,整个课堂乱哄哄闹腾腾,表面看来比较热烈。但究竟他们在讨论什么很难知晓。殊不知,有些学生在自由讨论时,海阔天空,东拉西扯,脱离讨论探究的问题。结果是一节课结束了,问题还没有解决,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很少,甚至没有。既浪费时间,又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知道,新课改尽管要求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发挥特有的引导作用。恰恰相反,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更要强调教师的点拨与精讲。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既非一味地让学生去讨论,去自主合作学习,更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师生的共同协作,心灵默契,双方智慧火花的碰撞,师生共同学习探究中双赢。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的精彩点拨,优美语言,精辟论述,透彻分析,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目标,便于教师掌控整个课堂,更便于掌握学生讨论时是否脱离讨论话题,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也有助于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
  (三)过分追求课堂形式的新奇,忽视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教师课堂关注对象严重错位。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兴趣,呈现教学内容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新课标下,一部分老师为了追求课堂形式的新奇,不管教学内容是否实际需要,似乎只要上课,尤其是上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好像就更应该使用多媒体。为了追求形式的完美与新奇,许多老师会把大量的课前备课时间用于课件的精美制作上,而无暇去备教材、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道教学程序都通过电脑演示出来。兼声、色、形、画于一身的电脑课件,也无不美轮美奂。确实使学生耳目一新。但要知道,电脑终究不如人脑灵活。因为设计的程序不易更改。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把时间更多地关注在课件的播放切换上。尤其是对操作课件不是很熟的老师,只能小心翼翼的操作,全神贯注地呵护。于是,课堂上本该被关注的学生这一主体却被忽视了,整个课堂变成频频切换画面的课件展示会,从而使教师课堂关注对象严重错位。
  (四)过分强调“赏识教育”,忽视“必要的批评教育”,贬低了表扬的价值,不利于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重点是以“赏识”为主,充分尊重学生,呵护学生。让学生在被鼓励和表扬中充满自信,开阔思维,发展潜能以达到提升水平和能力的目的。但现在的很多老师没有很好地理解新课标的评价内涵,简单地认为上课不能批评学生,只能表扬。于是有些教师便不管学生如何表达、表现,不论问题难易深浅,只要回答正确,就会对学生说“你真棒”“回答得真好”等,并多次提醒学生给以掌声。这些泛滥的表扬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吗?我以为恰恰相反,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还会误导学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时间久了你的表扬会一文不值。
  我们每个教师都应明白表扬激励与批评惩罚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表扬固然是每个学生所期望的,但是真诚地又恰如其分地批评同样也会促使学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这比廉价的表扬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赏识”和“批评”应在教育中并存,没有了“赏识”,教育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没有了“批评”,教育就变得虚伪。只有合理真实地评价学生,学生才能积极健康地成长。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因害怕改革中出现问题而不去改革。我们不但要勇于面对问题,更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反思,更应该在反思中防患于未然。在新课程实施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善于反思,就一定能少犯些错误,多做些成绩,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作文要注意审题,审题分三个层次:审清题,审对题,审好题。审清题一是有审题意识,二是读审信息。审对题也分两个层面:完整理解与重点关注。审好题指“适合”自己,自己的喜好、习惯、对
【摘 要】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意志品质的磨炼、引领他们关注生命等方面,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语文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和完善。  【关键词】语文教材 教育功能 完善人格    中学语文教材突出了语文教学在立足学生发展,完善人格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作用。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语文教材,来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孩子
<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
【摘 要】与新课程改革实验相对应的高考语文课标卷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已经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特点,对语文教学实践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课标卷命题呈现出重视实际应用,回归语文本味;注重基础考查,强调人文内涵;关注社会生活,时代特色明显;贴近生活实际,突出学生主体等特点。这也对新课标高考复习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课标卷 特点 趋势 启示    经过几年的探索,语文高考课标卷已经初步形成较为
【摘 要】在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也就会沉浸于散文营造的意境美当中。同时它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散文的写作训练,能够帮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散文 物象 情感 意境美    教学多年,常听到教师说起,诗歌的“意境”这个模块的教学不容易切入,因此现代散文的相关教学一筹莫展。因为这两个字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似乎是只属于诗歌的,其实不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单一的讲解与剖析使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学习主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其主要原因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