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是在语文教学当中往往只是教师围绕着教材和作业转,体现不出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效率极其低下。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要按照新课标要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凸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人地位。更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课堂更具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优化 创新
新一轮课改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对人性本质的尊重,遵循人类个性发展的自然规律。延续300多年的课堂教学,仍然是目前学校教学的一种最基本形式。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对其尤为重要,因为它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学习语文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更新教学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江泽民总书记就指出:“创新是民族的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部也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列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的主要目标。教育目标升级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自然而然要更新,与时俱进。中国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亲其师,信其道”。小学语文正是小学生刚刚接受规范化、系统化母语教学的起跑线,塑造自身个性的开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扮演得好不好,关系到中华民族下一代文化素养的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势在必行。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也为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展示了应有的途径。在我们传统的课堂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灌输式,教师常常以自己和教参为中心,并把它作为评价学生对文本解读能力的唯一尺度,这严重地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及宗旨;这种做法忽视学生思维的个性差异,漠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吸收语文元素的个性化。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活生生的人,并非学习的奴隶,也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新学生观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师则是“平等中的首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跟孩子们交往”,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沟通,消除学生学习上的负担和顾虑,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安全、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样师生在课堂上才能真正地进行互动、产生心灵的对话,教师更容易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二、优化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1、教学手段的优化。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根教鞭,一本书和一张嘴。这样的教学手段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课堂的需要,更难为高效率的课堂所服务。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增强师生们的教学积极性和趣味性。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发挥了自身优势,优化了教学流程,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形成了学生乐学、想学、要学的转变。学生的主观性得到充分发挥,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网络教学的延伸使学生视野开阔,学习到了课本上难以获得的知识,也获得了新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抽象知识变得更加的直观易懂,触摸了生活、社会。
2、教学过程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体现着知识传授的过程,体现了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具体可以体现在下面几个教学环节:⑴确定目标。教学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惑不解,那就是目标不明确。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性,削弱学生的学习盲目性,还要准确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学习起来有轻松感;⑵质疑启思。教者在每一堂课中都要设置精妙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质疑思考和答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活跃课堂的气氛;⑶交流沟通。课堂的活力还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只有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畅所欲言地交流,才能将不懂不会的知识互相和谐地消融理解;⑷总结升华。每节课的结束都要进行小结,通过小结达到升华知识的目的,因为这一过程可以把知识更加系统化、综合化、机构化,合理地梳理和归纳知识的体系;⑸反馈矫正。通过反馈矫正将知识彻底的理解和掌握,它们相互间要体现连贯和统一,形成网络。
三、教学要建立全新的评价方式
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全面素质发展的学生,而传统的应试教育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分数是区别学生好坏的标准,滋生了畸形的教育方式,许多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围绕考点去死记硬背。但是,社会需要的不是“高分低能”的人才,而是能力。一个人以后的发展决定在能力上,而不是考分上。因此,教学的评价方式必须改变,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上来理解学生。以往的评价是教师评价学生,教师说了算,评价主体比较单一。现在的评价要求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语文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将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师生互动过程,课堂教学的优化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艺术。随着教育思想不断发展与更新,小学语文课堂优化会不断更新、改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优化 创新
新一轮课改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对人性本质的尊重,遵循人类个性发展的自然规律。延续300多年的课堂教学,仍然是目前学校教学的一种最基本形式。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对其尤为重要,因为它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学习语文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更新教学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江泽民总书记就指出:“创新是民族的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部也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列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的主要目标。教育目标升级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自然而然要更新,与时俱进。中国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亲其师,信其道”。小学语文正是小学生刚刚接受规范化、系统化母语教学的起跑线,塑造自身个性的开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扮演得好不好,关系到中华民族下一代文化素养的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势在必行。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也为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展示了应有的途径。在我们传统的课堂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灌输式,教师常常以自己和教参为中心,并把它作为评价学生对文本解读能力的唯一尺度,这严重地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及宗旨;这种做法忽视学生思维的个性差异,漠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吸收语文元素的个性化。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活生生的人,并非学习的奴隶,也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新学生观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师则是“平等中的首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跟孩子们交往”,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沟通,消除学生学习上的负担和顾虑,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安全、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样师生在课堂上才能真正地进行互动、产生心灵的对话,教师更容易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二、优化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1、教学手段的优化。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根教鞭,一本书和一张嘴。这样的教学手段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课堂的需要,更难为高效率的课堂所服务。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增强师生们的教学积极性和趣味性。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发挥了自身优势,优化了教学流程,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形成了学生乐学、想学、要学的转变。学生的主观性得到充分发挥,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网络教学的延伸使学生视野开阔,学习到了课本上难以获得的知识,也获得了新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抽象知识变得更加的直观易懂,触摸了生活、社会。
2、教学过程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体现着知识传授的过程,体现了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具体可以体现在下面几个教学环节:⑴确定目标。教学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惑不解,那就是目标不明确。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性,削弱学生的学习盲目性,还要准确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学习起来有轻松感;⑵质疑启思。教者在每一堂课中都要设置精妙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质疑思考和答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活跃课堂的气氛;⑶交流沟通。课堂的活力还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只有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畅所欲言地交流,才能将不懂不会的知识互相和谐地消融理解;⑷总结升华。每节课的结束都要进行小结,通过小结达到升华知识的目的,因为这一过程可以把知识更加系统化、综合化、机构化,合理地梳理和归纳知识的体系;⑸反馈矫正。通过反馈矫正将知识彻底的理解和掌握,它们相互间要体现连贯和统一,形成网络。
三、教学要建立全新的评价方式
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全面素质发展的学生,而传统的应试教育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分数是区别学生好坏的标准,滋生了畸形的教育方式,许多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围绕考点去死记硬背。但是,社会需要的不是“高分低能”的人才,而是能力。一个人以后的发展决定在能力上,而不是考分上。因此,教学的评价方式必须改变,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上来理解学生。以往的评价是教师评价学生,教师说了算,评价主体比较单一。现在的评价要求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语文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将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师生互动过程,课堂教学的优化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艺术。随着教育思想不断发展与更新,小学语文课堂优化会不断更新、改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