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整本书阅读,培养中学生鉴赏能力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daoc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语境赏析语言文字,结合艺术形象体会作品内涵,结合具体事件细节感受情节发展,结合生活实际评价作品,并在读写结合活动中强化知识运用.教师只有这样指导,才能使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其他文献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涉及生成、内化与构建诸环节.这三个环节既各自独立运作,又彼此关联,相互作用.从学习过程的历时性来看,生成在前,内化在后,而对内化成果的系统整合,则形成有效的知识意义构建.这一过程应该是明确无疑的,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图景又并非如此单纯,生成、内化与构建各环节之间的边际并不是特别清晰,而是呈现为互相渗透、重复往返的环状结构.笔者认为,重新审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索其有效运作机制,对学生真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养成语文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农业院校大学语文是一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密切结合的课程.作为针对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程,其在思想意识形态引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时代背景下,应积极通过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指向,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为重要结合点,培养有家国情怀,能担复兴使命、有道德情操,可助力专业发展、有较高人文素养,可创美好人生的“一懂两爱”农业人才,从而达到立德树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
以《古文观止》阅读教学为例,从活动教学设计和阅读策略实施的角度,探索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有效途径,以此帮助学生打开文言文学习的思路,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性提升,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性体验,追求对传统文化作品的创造性转化.有效实现该任务群功能价值的实践路径包括:加强整合关联,实现任务群资源的有机衔接与相互协调;关注文化体验,在任务驱动下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联通经典与现实,建立共时与历时交互支撑的文本语境.
高中文言文本解读是教师、学生、编者、文本等诸多构成要素之间的对话,对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文本解读单一、游离于文本之外、解读过程混乱、解读结果失真等现象.鉴于此,师生应溯本求源,回归解读的本真状态;借助现代化信息资源,拓宽解读路径;以生为本,增强解读的实效性,从而为学生搭建理解、运用古文知识的立交桥.
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情况,教师可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但在应用思维导图解析作品时,教师应立足学情,从实际效益出发,确定导图绘制线索,尽量少关注外在形式;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但不可越俎代庖,弄巧成拙.此外,教师必须明确使用思维导图只是手段,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才是目的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利用思维导图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质量.
自2016年投入使用后,统编语文教材已完成初中阶段的第一轮试用.相较以往各版语文教材,统编教材更加突出了插图的教育性.具体而言,统编教材插图的教学价值体现在呼应补充文本信息、深化学生文本理解、激发课堂教学趣味等方面.以《河中石兽》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插图导入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也可借助插图涂鸦等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抒发个性化的文本理解.
从高阶思维的概念和特性出发,探寻中学文言文教学中高阶思维训练的具体路径,提出常识积累、自学检测、文言积累、审辩故事、改说故事、展读故事、重构故事七个步骤,让学生在质疑、审辩、改写中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元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赏析古典诗歌的意境来提升审美能力.具体路径为:通过品味词语色彩,感受画面美;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想象美;展开多元对话,体会含蓄美;积极调动情感,认识夸张美.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唯美的意境,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并思考如何通过阅读获取各种语文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词语品味作品主题,结合梯度问题促进思维发展,在随文练笔中发展个性,在课外阅读中提升认知能力.运用这些方法,学生就能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