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历史教学;课堂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4—0113—01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被喻为乐曲的“引子”和戏剧的“序幕”,其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调整学习定势。当准备工作充分,学生的情绪、热情、求知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接下来的导学过程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回忆式导入
回忆式导入即根据学生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或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忆并得出答案,而该问题及其答案的内容与新授课的内容是相联系的。例如,在讲授“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一节时,教师可提出问题:1.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做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工人运动的高潮是什么?结果如何?
二、评价式导入
评价式导入即要求学生就新课里出现的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思考,作出评价,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金和南宋的对峙”一节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岳飞这一名字大家是很熟悉的,在历史上,有的人说他是民族英雄,有的人说他是抗金名将,你们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三、对比式导入
对比式导入就是将相关的旧有的知识或新旧知识进行对比,以引出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节时,可以提出这样的对比题:对比人民解放战争前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态度、路线、政策和方针方面的异同,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最后能够战胜国民党反动派?
四、直观式导入
直观式导入即通过向学生显示一定的实物,可以是文物、图片,也可以是电影资料等。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中华民国的成立“一节时,我拿出自己收藏的“中华民国的开国纪念币”展示给学生,问学生知不知道这枚硬币的来历。这样,通过对具体实物的直观展示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五、故事式导入
故事式导入即引述一些历史典故、历史传说等作为导语的材料,因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秦的灭亡”一节时,我问学生: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吗?然后让学生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六、谜语式导入
谜语式导入即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例如,在讲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一节时,我给学生先出了个谜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学生竞猜之前,先提出三个问题:1.这是谁写的诗?2.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3.这是从他的哪首诗里选出来的?然后启发诱导,让学生们竞猜得出谜底——“对外开放”。这四个字不正是体现了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吗?如此导入,有诗,也有谜语,学生听来饶有趣味,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七、成语导入式
成语导入式即向学生提出与讲授内容相关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讲授“淝水之战”一节时,我先向学生提出了三个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和投鞭断流,让学生简单加以解释,尔后请学生回答:这三个成语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在找到答案之后,我言归正传:与赤壁之战一样,淝水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下面我们来学习淝水之战。
八、讨论式导入
讨论式导入即通过由老师提供一些素材和问题,交由学生去讨论,以得出答案而自然地导入到新课题。例如,在“讲授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一课时,我播放了歌曲《东方红》《在北京的金山上》,请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讨论回答:为什么毛泽东在人民的心目中是如此的伟大?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功绩是很大的,但是晚年的毛泽东也曾出现过重大的失误,是什么?
九、对联式导入
对联式导入即由教师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对联,让学生分析对联的内容而自然地导入到新课题。例如,在讲授“岳飞抗金”的内容时,我先做了这样的讲述:在杭州西湖岳坟上有一幅名闻四海恶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我对学生加以诱导:这幅对联写得太妙了!它不仅选材巧妙,对偶工整,平仄讲究,而且有褒有贬,忠奸分明。它讴歌忠骨,痛斥佞臣。那么,这“忠骨”究竟指谁呢?“佞臣”又指谁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忠骨”指忠贞爱国,坚决抗金的岳飞,“佞臣”指陷害忠良的秦桧。
编辑:王金梅
【中图分类号】 G6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4—0113—01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被喻为乐曲的“引子”和戏剧的“序幕”,其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调整学习定势。当准备工作充分,学生的情绪、热情、求知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接下来的导学过程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回忆式导入
回忆式导入即根据学生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或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忆并得出答案,而该问题及其答案的内容与新授课的内容是相联系的。例如,在讲授“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一节时,教师可提出问题:1.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做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工人运动的高潮是什么?结果如何?
二、评价式导入
评价式导入即要求学生就新课里出现的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思考,作出评价,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金和南宋的对峙”一节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岳飞这一名字大家是很熟悉的,在历史上,有的人说他是民族英雄,有的人说他是抗金名将,你们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三、对比式导入
对比式导入就是将相关的旧有的知识或新旧知识进行对比,以引出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节时,可以提出这样的对比题:对比人民解放战争前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态度、路线、政策和方针方面的异同,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最后能够战胜国民党反动派?
四、直观式导入
直观式导入即通过向学生显示一定的实物,可以是文物、图片,也可以是电影资料等。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中华民国的成立“一节时,我拿出自己收藏的“中华民国的开国纪念币”展示给学生,问学生知不知道这枚硬币的来历。这样,通过对具体实物的直观展示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五、故事式导入
故事式导入即引述一些历史典故、历史传说等作为导语的材料,因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秦的灭亡”一节时,我问学生: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吗?然后让学生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六、谜语式导入
谜语式导入即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例如,在讲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一节时,我给学生先出了个谜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学生竞猜之前,先提出三个问题:1.这是谁写的诗?2.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3.这是从他的哪首诗里选出来的?然后启发诱导,让学生们竞猜得出谜底——“对外开放”。这四个字不正是体现了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吗?如此导入,有诗,也有谜语,学生听来饶有趣味,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七、成语导入式
成语导入式即向学生提出与讲授内容相关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讲授“淝水之战”一节时,我先向学生提出了三个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和投鞭断流,让学生简单加以解释,尔后请学生回答:这三个成语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在找到答案之后,我言归正传:与赤壁之战一样,淝水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下面我们来学习淝水之战。
八、讨论式导入
讨论式导入即通过由老师提供一些素材和问题,交由学生去讨论,以得出答案而自然地导入到新课题。例如,在“讲授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一课时,我播放了歌曲《东方红》《在北京的金山上》,请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讨论回答:为什么毛泽东在人民的心目中是如此的伟大?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功绩是很大的,但是晚年的毛泽东也曾出现过重大的失误,是什么?
九、对联式导入
对联式导入即由教师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对联,让学生分析对联的内容而自然地导入到新课题。例如,在讲授“岳飞抗金”的内容时,我先做了这样的讲述:在杭州西湖岳坟上有一幅名闻四海恶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我对学生加以诱导:这幅对联写得太妙了!它不仅选材巧妙,对偶工整,平仄讲究,而且有褒有贬,忠奸分明。它讴歌忠骨,痛斥佞臣。那么,这“忠骨”究竟指谁呢?“佞臣”又指谁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忠骨”指忠贞爱国,坚决抗金的岳飞,“佞臣”指陷害忠良的秦桧。
编辑:王金梅